男人也是很八卦的。
尤其在沒有啥娛樂活動的清代,除了正經的工作之外,空閑時間里的娛樂活動真的少到貧乏。
吳可前世就是在場子上混灰道的,自然對對賭博玩國粹之類的一點興趣都無。
他這么‘嚴于律己’,搞得手下一幫大小官員上行下效沒幾個敢沉迷牌桌的,就是私下里玩玩都非常有節制,除非不想要頭頂的官帽子了倒是可以無所謂。
如此一來,倒是讓江蘇和淮北官場頗有那么點清凈味道。
吳可平日里沒事也喜歡聽鞋八卦傳聞,尤其是涉及到那些高官顯貴的八卦,他從來都不嫌多,只要能打探到的他就愿意聽。
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現代靈魂,說老實話對與清代的很多風俗和習慣都不怎么了解。從這些百姓們喜聞樂見的八卦中,除了換來開心一笑之外,自然少不得琢磨一番其中透露出來的官場和民俗風情,收獲雖說不大但也不可小覷。
誰曾想,他為了以防萬一不小心招惹了恭親王,這才派人半路截來了桂良,竟從這廝口中得了一段宮闈秘聞。
他倆關系真的不錯,桂良見吳可一直在外任官,也怕他不明京中情況,一不小心犯了忌諱得罪了皇帝就不好了。
有吳可這位封疆大吏在外為援,他這個中堂才能坐得安穩坐得順當,而且還有份戰友情在想不親近都難。
此時既然吳可問到了他也不會什么都不說,雖然都是宮闈秘事但這些年民間也沒少流傳,很多傳言可都是貨真價實的事兒,只要說得隱晦些也不怕出螺絲帽亂子。
“這是真的么,這些都是真的么?”
吳可也震驚了,他怎么也沒想到,后世影視小說中的情節竟然都是真的。
原來前世在電視上看到的‘南菀春狩’,還有“御前奏對”都是真實存在的啊,嘖嘖嘖,咸豐帝真真拜了個好老師,竟是將道光帝的心思猜得八,九不離十。
也難怪恭親王與當今的關系如此微妙,皇位競爭者的身份足夠讓咸豐帝警惕一世。而且說老實話,咸豐作為一個身有殘疾的皇帝,而且身體也不怎么樣,治政的手段還一般般得很,比起善騎射的恭親王還真有些差距。
按說如此爭斗應該還不至于讓咸豐帝致恭親王于死地,畢竟他早早的就得了皇太子之位,登上皇位也是順順當當沒出什么波折,正好拿失敗者恭親王來表現寬容大度。
可是桂良小聲跟他說的一樁秘事,卻讓他終于明白了恭親王之前為何不對勁。
原來這兩兄弟之間,卻是齷齪不斷還有間接的殺母之仇,以及皇貴妃的位份之爭,就差沒白刀自進紅刀子出了。
,原來當今咸豐帝還是四皇子時,他的生母原為貴妃,在她趁先皇后逝世的機會,剛被升為皇后的不久后就突然暴亡。
皇室對外宣稱其死因不詳。桂良卻是告訴吳可一個驚人秘辛,原來這位咸豐帝的生母,卻是因為蓄謀毒害當時還是皇六子的恭親王,意欲獨攬儲位事發被當今太后賜死。
吳可聽得好一陣乍舌,感覺真實的宮斗可比那些影視小說所言慘烈得多,稍一不慎就是萬劫不復的凄慘下場。
既然都說到這份上了,桂良也不介意多說一點。
別看這是所謂的宮闈秘事,卻早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就算他不說只要吳可派人稍微一打探,便能探聽得清清楚楚。
當然,從他這位中堂大人口中說出,這些事情的可信度上升了不止一個臺階,也省卻了吳可一番揣摩真假的時間和精力。
話說待咸豐帝的生母孝全崩后,道光帝未再立后。其時妃嬪中,名位最高的是靜皇貴妃,幼殤的皇二子、皇三子,都是她所出,再生一子,就是原來的皇六子奕眼下的恭親王。
先皇后孝全崩時,當今咸豐帝那時的皇四子奕詝即由靜皇貴妃撫養。
對這一點,朝野多有傳聞:“恭忠王母,當今慈母也。全太后以托康慈貴妃,貴妃舍其子而乳當今,故與王如親昆弟。”
桂良表示,當時兩位皇帝的感情還非常不錯。
靜皇貴妃在咸豐帝即位后,被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當然所謂“乳當今”的“乳”字,如作哺育解其實不實,“舍其子”那就更不實了。
養子怎么也比不上親字的,靜皇貴妃多少是偏愛親子一些的。
但當今與恭親王奕年幼為皇子時如“親昆弟”則可信,因不獨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齡相仿,同在書房,兼之皇五子奕淙出嗣為敦親王后,不在宮中,皇七子奕澴還小,不足為侶,除此以外,宮中別無可以談得來的弟兄,感情自然而然就親密了。
可惜,什么兄弟友情,在皇位面前瑞若得如同一張白紙,根本就經不起波折。
而吳可猜測的一樣,恭親王奕還是皇六時表現出的才智,無疑勝過當時還是皇四子的咸豐帝奕詝,道光帝亦最鐘愛這個六兒子。
這從道光為其二人選擇姻親上就可看出,因為姻親事關皇子的運勢,所以歷來都是很受人重視的一件大事。
道光帝給當時還是皇六子的恭親王所定親事,無論是其親家的權勢、還是名位等等各方面都比當時作為皇四子的咸豐帝親家要強,當時朝野上下誰都看出了道光帝對老六恭親王的偏愛和重視。
說到這些的時候,桂良忍不住連連搖頭感嘆:“可惜恭親王雖受寵,但在爭位之時連連落于后手,大位終歸于當今所得,”
要問緣故,自然因為當今的跑路皇帝咸豐有個好師傅名喚杜受田。
從咸豐帝和恭親王入上書房讀書可是,兩人的儲位之爭便已拉開帷幕,直到最后作為皇四子的咸豐帝勝出,之前的那點子兄弟之情早就消磨得差不多了。
吳可怎么說都在官場混了這么多年,哪里聽不出桂良話里的隱晦之言?
還不就是說當今咸豐得位不無巧取之嫌,而失敗者恭親王的內心不甚甘服,亦可想而知。
此時兄弟各有心病,種下了猜嫌不和的根由。
而以靜皇貴妃的封號一事為導火線,兄弟倆積嫌到了咸豐五年,終于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要是換做以往,以桂良的精明和謹慎,絕沒膽子跟吳可嘮叨皇帝的不是。
可惜咸豐帝一朝跑路,將皇帝在大臣們心中的威儀不說損失怠盡,那也是大幅度降低。
要說留守京中大佬們心中沒有怨氣怎么可能,桂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眼下又是十分私密的環境,說一些犯忌諱的話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咸豐帝做得了初一,難道還不許他們做十五?
吳可又是地方封疆,能有如今地位全靠戰場一刀一槍拼殺而來,根本就沒有在京任職經歷,要說對當今咸豐帝有多忠心也不見得,不然吳可也不會率援軍直奔危險的京城而來,而不去承德行宮‘護駕’。
再說了兩人關系莫逆,都有借重對方的意思,說些隱秘之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正好可以拉近關系。
直到聽了桂良的述說,吳可才知道原來咸豐剛剛繼位之時,恭親王還當過一段時間的軍機行走,可惜后來被咸豐帝找機會弄了下去。
原來當今咸豐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初封全嬪,逐步晉封,成為繼后,至道光二十年,以三十三歲的盛年,忽然暴崩,傳說是因為婆媳不和,皇后之死,出于自盡。
其時還是皇四子的咸豐帝年方十歲,由還是皇六子的恭親王生母靜貴妃所撫養。之后靜貴妃晉為皇貴妃,卻不曾象孝全皇后那樣,正位中宮,據說亦因道光痛孝全死于非命,所以不再立后。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崩逝,遺旨封皇六子為恭親王。
之后咸豐帝即位,尊養母皇貴妃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壽康宮。
皇貴太妃大為失望,因為她本來可望繼位為皇后,只以道光帝對孝全皇后有那么一般隱痛,以致受屈。
如今她不能正位的障礙已不存在,而咸豐帝又該報答撫養之恩,尊之為皇太后情理允當,而于禮亦無不合,可是最后結果居然如此,豈不令人寒心。
桂良跟八卦的表示咸豐帝繼位后與比他小一歲的恭親王,因為爭儲早有心病,后來又不肯尊養母為太后,多少有些意氣在內。
這樣到了咸豐五年,皇貴太妃身染沉疴,一天咸豐帝去探病,迎面遇見先來一步的恭親王自內而出,便問養母病勢如何?
恭親王跪奏,且泣且言,道是病已不救,看樣子是要等有了封號,才會咽氣。
桂良描述這些宮闈內幕之時,一時眉飛色舞又一時沉音啞調,說得惟妙惟肖如同親眼所見,吳可只聽得好一陣目瞪口呆。
也難怪恭親王會有之前那般表現,這廝明明犯了心病啊,還不是害怕因為圓明園的事兒被咸豐帝抓住把柄惡整。
對此,他只能說一句‘恭親王’太過多心,咸豐帝真要敢拿著個借口整人的話,眼下留守京城的一干京中大佬絕不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