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半個多月過去了。李士元在青州攻城掠地,鬧得動靜非常之大,據說已經攻佔了十多個州縣,看他的胃口,是打算佔領整個青州府,再進攻濟南。
不過李鼎並沒有跟隨李士元去青州,而是還留在岱山軍中。不是李士元不想讓兒子跟著自己,也不是任思齊不放人,而是李鼎不願意離開岱山軍,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和李士元相比,任思齊可以說是非常安靜。打敗數千清兵,生俘王鰲永,讓岱山軍在膠州的威望劇增,可是任思齊既沒有順勢攻城掠地,也沒有做其他的事情,而就是老老實實呆在膠州練兵。
這次的大戰讓岱山軍獲益良多,自成軍來,岱山軍還沒有經歷過正兒八經的6戰,經此一戰暴露了許多的缺點。
任思齊召集沙千里陳名揚任麗坤等將領,日夜討論著,如何提升岱山軍的實力。
大家提意見最多的就是部隊的裝備問題。目前岱山軍的裝備太過簡陋,連投降滿清的綠營兵都不如。好歹人家綠營兵基本上一人一件鴛鴦戰襖,能防備普通弓箭的射擊,將領及家丁還都裝備有鐵甲。
而岱山軍呢,大部分人都身穿單布軍服,沒有鴛鴦戰襖,更不用說盔甲了。全軍上下,加起來盔甲沒有十件,隊長以上的將領纔有一件,可是卻都束之高閣,戰鬥時也沒人穿盔甲。
一套盔甲三四十斤,又是炎熱的天氣,他們穿在身上很不適應,也不願穿。
結果在和清兵隔河對射之時,死傷了近百名士兵,其中就包括五六個小旗,兩個總旗。
經過商議討論之後,任思齊決定把提升全軍的防禦能力提上日程。
徵召膠州所有的木匠鐵匠,爲岱山軍打製盔甲盾牌等防具。從新募的新兵中抽掉一千人爲刀盾兵,專門練習盾牌防禦。
盔甲的製作工藝太過複雜,一件盔甲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製成,任思齊下令先全力打製盾牌,務必短時間內製成一千副。
半個月前的戰鬥中,繳獲了清兵大量的物質,其中盔甲三十五副,盾牌長矛刀劍數千件,更有大量的糧食布匹旗幟戰鼓,這些繳獲至少能武裝起一支數千人的軍隊。
新兵們的隊形訓練剛好結束,任思齊立刻下令把武器分下去,於是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新兵。加上原來的兩千個老兵,任思齊手中掌握著一支五千人的大軍。
可是軍隊多了,事情也變得無比複雜,後勤補給,訓練,輜重,行軍,等等。對於岱山軍這支新軍來說,都是新的課程。
好在還有黃鳳舞在,熟讀《練兵實紀》和《紀效新書》的她對於如何這些知識所知甚多,只不過以前沒有練手的機會而已。
而任思齊雖然不大懂領兵,可是他腦子中有著後世的知識。
經過和黃鳳舞的討論,任思齊決定開設遊擊將軍幕府,協助自己管理軍隊。
幕府下設參謀、後勤、裝備、鎮撫四司,參謀司主掌作戰、訓練、敵情、軍務。後勤司主掌營房、輜重運送、物質採買、糧餉財物等。裝備司主掌全軍武器製作,購買,保管,分配等等。而鎮撫司則主掌全軍軍紀,負責對違紀官兵懲罰,負責戰場上戰功登記覈實。
每一次的出兵戰鬥,都是一個複雜的工程,涉及到的層面很多,而有了這樣一套完整的機構,對以後軍隊的管理意義重大。
至於四個司的司長人選,參謀司司長需要爲主將出謀劃策,查漏補缺,需要熟悉軍務腹有謀略之人。在目前的岱山軍中,也就黃鳳舞能勝任此職。可黃鳳舞畢竟是個女流,又不屬於岱山軍體系,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後勤司需要踏實能幹,不貪不燥之人,目前任思齊屬意由曹長江擔任後勤司司長,不過曹長江人品很好,奈何學問太淺。任思齊決定由他先擔任司長,然後給他配上一些能幹的屬吏。
裝備司這個職位看似不重要,其實對岱山軍的未來關係重大。一支軍隊要想變得更加強大,先需要的就是武器的完備,火槍火炮,盔甲盾牌,各種戰爭器械,這些都是岱山軍以後重點製作的裝備。司長的職位需要一個技術型軍官。目前在岱山軍中只有荷蘭人門羅懂槍炮製作,任思齊決定把裝備司交給門羅。畢竟門羅是個荷蘭人,不太適合做直接領兵的高級將領,管理裝備倒也合適。
至於鎮撫司,現在岱山軍的鎮撫官是宋立本,就由他繼續擔任就是。
和黃鳳舞等人的討論之中,任思齊的心中未來遊擊將軍幕府漸漸成型。任思齊白天忙於各種事務,晚上則把心中的構思寫將下來。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轉眼已經到了七月中,回岱山的船隊已經走了一個月了,應該快回來了吧!
新徵募的士兵已有將近四千人,他們的家屬也就有近四千戶。另外還有數百戶的各種工匠,醫匠,和幾十位讀書人及家屬。甚至還有好些士紳向任思齊提出要求,要求搭乘岱山軍的船隻前往江南。並不是所有的士紳都願意生活在異族統治之下,若岱山軍離開,膠州很快會再次落入滿人之手。對一些有氣節的士紳來說,去江南雖然背井離鄉,可總比活在異族統治下要好。
滿清在北京逼著百姓剃頭易服的傳聞已經傳遍了山東,身體膚來自父母,豈能輕易剃去?漢人服侍更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要是聽從滿人的命令,那不是棄中華而成蠻夷了嗎?這是很多讀書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好些士紳來拜見任思齊,想著能搭乘岱山軍的戰船去江南。
當然他們並不是要投靠岱山,任思齊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還不放在他們眼裡。他們的目的是到江南定居,蘇州杭州隨便都行。
對這些人的要求任思齊本不想理,因爲岱山軍的帆船裝載士兵移民已經很緊張了。後來想想,這些人遷到江南總比投靠清朝要好。遂同意了下來,但也不是白乘船,每個乘客任思齊索要了一百兩銀子的船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