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靈山位于燕山山脈中端,是整座山脈的主峰,此中自有一番山巒重疊,恬靜瑰麗,曲流溪澗,晶瑩碧透,煙霧浩渺,吐珠濺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畫之景。霧靈因春夏之際其山風景秀麗云霧繚繞所以游覽之人絡繹不絕,其山其霧在喧囂塵世之中更顯幽靜。
成群游人之中,一個面目清秀的青年卻獨自游蕩在山間小路,踟躕于云霧之中。
易云自小聰穎家境富裕,在五歲時得了一場怪病,整日胡言亂語渾身抽搐,到處尋醫訪藥也不見好轉,正在全家無計可施時不想被被一個游方道士給救了。要說現在的和尚道士一個個紅光滿面肥頭大耳,只會到處講經化緣要錢,治病救人卻是沒有手段的。初時易云的家人見那游方道人要救人也不敢用,這年頭騙子太多只怕治不好人再給治壞了,等老道說只是看看既不要錢也不要物方才勉為其難的抱出小易云。倒也是奇事多少名醫圣手都沒治好的怪病被這個邋遢道士治好了,正當易家歡喜時老道自顧飄然而去,等易家醒過神時到處打探也沒有找到道士,在當地被當被奇事廣為流傳。
這件事對別人來說不過飯后談資,可偏偏易云自此迷上了修道之術。同齡的小孩兒還只知玩耍時五歲的小易云卻整日里研讀道經,稍長至十歲開始學習太極拳,至十五歲把道家經典讀了個通透,仗著家中富裕也搜羅不少孤本殘本的道書學習法術,法術倒是沒練成人卻變得孤僻乖張起來。家人初時見孩子聽話讀書不哭不鬧還很高興逢人就說,隨著孩子年歲漸長就發現這個可不是什么好事了。眾人苦勸也不見好轉,易云卻嫌家中吵鬧就此出走自稱云游四海尋訪名師去了。轉眼五年已過二十歲的易云中等身材溫文如玉,修道未曾見成效人卻精神勃發。
這日正是易云云游來到了此處,感受著霧氣蓬勃清風陣陣這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忽地易云神色一動,遠處一座山峰隨著風起霧散風收云聚時隱時現,接近峰頂處卻被一團云霧緊緊罩住不曾消散。按理說山上風大正應該是風云變幻,這云團卻透著絲絲古怪。易云好奇心大作,四下觀望尋找去那座山的路徑欲圖一探究竟,看了半天也沒有什么發現,恰好一個身穿景區工作服的老人過來于是上前問道:“您好老人家。我想問問怎么去那座山?”說完朝那山一指。
“哦。那是聚云山,長年云霧不散故得名,風景比這里還好就是懸崖峭壁環繞一般人上不去。看你的樣子是想去吧?聽我的話別去了,路不好走啊!以前就有游客登山墜崖的。”老人家頗為善意的勸道。
“謝謝您,我只是問問呵呵。盡然如此不打擾您了。再見!”說完一笑擺擺手朝山下去了。易云好奇心極重又是個不撞南墻不死心的主,自幼好道之心極其堅定,十多年間游歷名川大山見過數位隱逸高人也遇過些許奇事,如今好不容易碰見一樁哪能不去看看?只是怕那老人好心不告訴故此下山另尋人問路。
下了山終于從一個當地人那里打聽到了路徑這才歡天喜地的去了。來到聚云山下才發現此山極陡,數百米的的高峰竟似撲面倒來一般頗為壯觀,在山腳贊嘆一番易云才找到一條看似好走的地方上山。
易云自小習武身手敏捷可在這碎石遍地荊藤蔓延的山坡上行進也感到很吃力,行進到一半路程時就弄了個灰頭土臉,山峰開始變得筆直,易云只得手腳并用在懸崖峭壁上慢慢尋找突起的石頭或是凹陷的地方抓握。不時碰到松動的碎石掉落良久才在寂靜的山谷中發出落地的聲響,易云向下一看頓時有一種頭暈目眩的感覺好懸沒掉下去,再也不敢向下看,隨著越爬越高半空中云霧漸漸遮擋了視線,好似天地慢慢消失只有這山崖可以觸摸這云霧環繞在周圍如夢如幻。偶爾吹過的清風撕碎云霧發出嘶嘶聲響才讓人有種真實的感覺。
當天色漸黑時易云才狼狽的爬到一處寬敞地方,略作調息環顧四周已是一片乳白也看不清遠處的事物。當下開解自己道:“如今我身處高山之上紅塵之外云霧之中倒也有幾分神仙的風采。唉!可惜現在也不知道還有多遠才到那奇怪的地方。無上天尊,三清祖師啊,你們可要保佑小道找到些古籍寶貝,小道修煉有成有了本事也好傳承道統啊。現在的世道變了,當當華夏子孫竟信什么狗屁基督去了,說什么信他就行將來魂歸天堂,唉我道門式微啊。”越說意思越遠到最后對三清祖師絮叨起自己的生平來了,說了半天加之爬山耗盡體力頗感困倦,于是找了各安全的位置用華山二十四睡功中的瞿上輔煉魂魄法修煉去了。易云以前曾隨一個老道士云游餓了就吃困了就睡,荒郊野外也沒少睡了,如今換個深山云霧自不在話下。
第二天色微亮,易云面東盤坐,雙手掐訣覆在肚臍上,雙目微閉含光內視,此身法也;摒除雜念默誦《太上老君清靜經》,此心法也;呼吸之間吐故納新,身意合一復歸無為,此息法也。三法合一是為道家吐納訣,此法需紫日東升時修煉,吸取一點先天紫氣,吐納之間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氣,氣足則百病不生鞏固生命之本,如此才可言上層修煉,乃是修道筑基妙法。此法是易云在一本古籍中發現,后經多位大家指正修改而成,到如今已經寒暑不斷的練了十年,雖然沒有練出什么百病不生寒暑不懼,但也身輕體健精神飽滿。行功約兩小時后慢慢起身,打了幾式太極拳活動周身血脈,一靜一動之間暗含太極至理,整日里盤腿一坐一動不動可修不成大道。
修煉完畢的易云只覺渾身舒泰一掃昨日疲勞也不覺得餓,回身正欲繼續前進才發現距昨日睡覺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洞口,想是昨晚天黑疲倦沒有注意。洞口左右有兩團白云形似太極,可不就是自己辛苦尋找的地方嗎。
洞口高約兩米寬一米可供一人隨意出入,易云懷著忐忑的心情走到洞口,借著日光才發現此洞不大,洞深約六七米高三四米寬五六米,進得洞片刻適應了光線才看清內中陳設。對著洞口的石壁上有個長寬一米左右的太極圖,卻不是道家修煉者經常掛的三清圣像或者道子;太極圖前有個石制的蒲團,想是主人打坐用的;右手邊有個石床,左手邊有個不大的石渠一股山泉自石壁流入,最終又流回一處裂縫中消失,想來主人日常用水都是來自此處了。
易云修道小成三五日不吃飯也不曾有事,水不喝可受不了,從昨日到今天已有大半天沒喝水,如今看到水比找到此處古跡更加高興,略嘗幾滴水沒有麻澀之感想是無毒,這才一番痛飲。喝足之后來到太極圖前打了個道稽,說道:“前輩大能,小道有緣得入貴府不見仙蹤,想必您已舉霞飛升,洞內些許俗物也不在意不如送與小道吧?您不說話可是答應了?真的啊?呵呵如此多謝仙翁了。”他也不管人家到底是羽化了還是飛升了,反正不管哪種情況真見了主人也好交代,如今要拿人東西了直接叫上仙翁了,您都成仙了道了就別和我個后輩計較了。
絮叨完又打了個道稽才去洞中尋探,洞內不知多久沒人居住也不見灰塵,想來是此地潮濕不易生塵,除了一個懸掛的太極圖一個蒲團一張石床之外還真沒發現其他的,易云怕有小說家喜歡的密室機關什么的,把每一寸石壁都敲了個遍,又把蒲團左右旋轉上下擠壓,結果一無所獲,最后失望的坐在是床上發呆,愣愣的看著洞內還有什么地方沒有檢查遺漏,最終把目光定在那個懸掛的太極圖上。
太極圖離地一人多高,易云略微一拽就輕飄飄的落下,觸手輕軟溫熱十分的舒服,仔細打量片刻也沒看出是什么材質,不像是布質因為沒有經緯線,到像是混然天成,又觀察片刻沒有發現什么特別的地方很是失望的嘆道:“唉!又不是寫小說哪有那么多的巧合奇遇。”
說完就要下山,卻突然發現太極圖緩緩飄起,其中陰陽魚不斷旋轉最后變成一道黑白光芒直奔自己而來。易云修道不假但也是在人力所及的范圍內,如今面對這超自然力也是駭然不已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黑白光芒卷進消失不見。
無盡混沌虛空。雖然易云被太極圖所發黑白光芒罩住,但混沌中的罡煞之氣仍不斷的侵蝕著他的身體,易云也說不出現在什么感覺,似痛非痛、似醒非醒、似遠似近、似夢似幻,不時有玄之又玄的畫面信息擠進腦海。時而是混沌中演化大道,時而是古樸巨人開天辟地,時而是天地初生,最后是無數仙魔大戰致使天地破碎有復歸混沌之兆,這時一個看不清面目的道人揮手間將破碎的天地分成四十九個巨大的球體,毎七個一組成北斗七星狀共七組,這七組又成一個北斗七星圍繞在一座云霧中,隨即天地穩固眾仙魔消失不見,那道人又隨手將剩余的小碎片融合成一個蔚藍的星球扔向遠方后隱入虛空。
易云正看得迷迷糊糊時突然被太極圖卷向一個光球,看位置正是天樞星,隨即是無盡的紫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