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某社區論壇。
“大家對陳教授再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怎么看?”
論壇上,針對陳舟再次獲獎的事情,正在鋪天蓋地的討論著。
“還能怎么看?我肯定用眼睛看啊……”
“樓上這位不要頑皮,樓主問的肯定不是這個意思。”
“樓上的,認真你就輸了!不過,實話實說,我只覺得這位陳舟教授,是真的牛逼!”
“請樓上修改一下形容詞,牛逼那是形容比較厲害的學者的。對于陳舟教授,這個詞明顯會拉低陳舟教授的逼格嘛……”
“我也覺得是這樣的,這可是歷史上首位,在連續的兩年之內,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佬!區區一個牛逼,怎么能夠形容得了呢?”
“贊同樓上觀點!”
“+1”
“+1000000……”
“別加了,陳舟教授就是個妖孽,與他生在同一個時代,我相信既是當代學者的悲哀,也是他們的幸運!”
“沒錯,因為陳舟教授一個人,就推動了整個數學,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的發展,這是當代學者的幸運!但悲哀的是,他們將永遠活在陳舟教授的身后!”
“樓上的觀點,有些片面了吧?我不覺得,未來沒有人能夠做出比肩陳舟教授的學術成果。”
“回答:可能會有,但就目前而言,一位年僅22歲的,史上最年輕的,雙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史上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是不可能被超越的!”
“同回答:不出意外的話,現在才22歲的陳舟教授,絕對會第三次,乃至第四次,第五次的獲得諾貝爾獎,這是前無古人的!至于有沒有后來者,大抵也不會有了!”
“贊同樓上觀點,陳舟教授的學術成就,絕不能只看眼前!他是時代賜予的偉人!他也是改變時代的偉人!”
“那么,大家認為,陳舟教授在明年,能否實現諾獎三連?”
“大概率可以!”
“什么叫能否?以陳舟教授這恐怖的研究效率來看,能不能三連諾貝爾獎,不就看他自己嗎?”
“我沒什么意見,就是瞬間覺得,陳舟教授,簡直就是個妖孽啊!極其恐怖!和這樣的人一比,我感覺自己還是適合當一條咸魚……”
“咸魚不咸魚的,倒是無所謂,反正大家跟陳舟教授一比,都是咸魚……”
“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按照剛才到說法,那,以后每年的諾貝爾獎,豈不是都會有陳舟教授的名字了?”
“按照陳舟教授的這個研究效率,這絕對不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相反,這可能會成為現實!一想到諾貝爾獎可能成為陳舟教授的個獎,還沒有人能夠阻止,就感覺很刺激啊!”
“不得不說,學術格局真的變了……”
就在歐洲這邊的吃瓜群眾們,裹挾著不知名的學者,在熱火朝天的議論諾貝爾獎和陳舟時。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這則,關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克拉福德獎的通知。
正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傳播速度,以歐洲這個出發點,極快速的向外界傳遞著。
掠過歐洲,在米國。
這個一向以大國自居,科研水平雖是世界一流,卻不怎么講大國面皮的國家。
再一次被這則通知,給“點燃”了。
原本剛要平息的政府失信事件,似乎又因為陳舟再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給注入了新的活力。
逐漸又開始有人在網絡上發聲,想要米國政府就陳舟回國一事,做出正面的回應。
并且,這種發聲的趨勢,還有越來越激烈的勢頭。
除了頭疼的米國政府之外,米國的學術界,這次受波及的程度,倒是很小。
因為,他們終于搞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政府失信事件,還是不參與的好。
他們就老老實實的,單純的去討論學術上的事情,就很不錯。
就比如現在,包括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多位教授在內,都主動的恭喜了陳舟。
還有SLAC。
這個因為陳舟,而輝煌落幕的粒子加速器研究機構。
也以一種與陳舟共事過的同事口吻,熱烈的祝賀了陳舟。
當然,在各大社交媒體,各大論壇之上。
關于陳舟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及這個錦上添花的克拉福德獎的討論。
一如歐洲那邊一樣,十分的熱烈且精彩。
在他們的討論中,歐洲那邊所用的“偉大”一詞,也逐漸被提了上來。
而這個詞匯,也被各大媒體們開始引用。
尤以時代周刊為甚。
或許是因為先前選擇陳舟作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
時代周刊在最新一期的期刊中,又用上了那張封面人物的照片。
只不過,這一次沒有用作封面就是了。
但是,相比于上一次來說,這一期的時代周刊上,關于陳舟的描述,直接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他們稱陳舟為“時代學者”。
意思是指陳舟造就了一個屬于他的時代,這個時代也因陳舟而變得更有意義,更加偉大。
這份評價不可謂不高。
能夠稱之為時代學者的人,古往今來,也不過就是那么一些人罷了。
所以說,這份評價一出來,還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的。
要是說華國的媒體們,發表這樣的文章,用來評價陳舟的話,那倒還沒什么。
可這是米國自家的媒體,在政府失信事件又要起來的當下,就顯得很不給米國政府面子了。
一度也使得米國這位愛好發社交軟件的總統,很是惱火。
但是在當下,也恰恰是在當下,這位總統還真不能明里去對時代周刊做什么。
至于暗里的話,那就不得而知了。
事實上,時代周刊之所以給出這份評價。
完全是以陳舟所取得的學術成就給出來的。
史上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史上第一位連續兩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再加上陳舟所解決的那些困擾著學術界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難題。
誰又能夠說,陳舟他配不上這份評價呢?
更何況,時代學者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
現如今,這位剛剛滿22歲的年輕人,其未來又有誰敢說,他不能代表這個時代?
至少從過去的這幾年來看,沒有人敢斷言,陳舟的未來到底會達到什么樣的高度。
從這些綜合因素考慮,這不,時代周刊就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而這份“時代學者”的評價,也隨著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那則通知,前后腳的傳到了華國。
在陳舟又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到華國后。
瞬間便點燃了所有國民的激情。
這份在學術界揚眉吐氣的激情,是華國所有人,從未體會過的。
猶記得那些年,外出的學子,不想回家。
在家的學子,夢想著外出。
沒有多少人留戀華國這份土地,也沒有人覺得華國的學術界,能夠創造出什么樣的輝煌。
甚至于,就連華國人自己,都覺得自己是比不上人家的。
這其實是有一些可悲的。
但好在,隨著華國自己的努力,自信心逐漸起來了。
而現在,華國人也終于證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華國的學者,不比其他國家的差!
甚至于,華國的學者,可以做的更優秀!
不說別的,以后碰到外國人,華國人可以自豪的說一句,我們有陳舟!
陳舟這一次,不對,不止這一次。
這些年來,所帶給華國人的自豪感,終于在這一次,到達了一個峰值!
而且,所有人都相信,這份自豪感,還將有更大的峰值!
一時間,無論是官媒的新聞聯播、人人日報,還是地方媒體的燕京日報,亦或者是一些網絡平臺,網絡自媒體們。
全部都開始了對這件事的報道。
如果說有些人需要一場造神運動的話,那陳舟就是以自己的實力,讓整個華國都在為他造神!
緊跟著瑞典皇家科學院通知而來的,便是時代周刊的那份評價了。
這份評價來的雖然有些意料之外,但卻成功觸碰到了華國現在所有人的嗨點。
時代學者的稱呼,也成為了陳舟的一個新標簽。
說來有趣的是,微博上那些為陳舟搖旗吶喊的人,正是在陳舟歸國之前,那些罵的最兇的人。
華國,燕京大學,教職工宿舍。
陳舟本來是在看著,張一凡發過來的,關于DMD-2號材料的相關資料的。
張一凡那邊,最新階段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進展。
剛把相關數據資料處理好,便發給了陳舟。
順帶著,還一頓彩虹屁,拍到了陳舟的身上。
搞得陳舟倒是有點莫名其妙的。
直到張一凡把時代周刊的事,跟陳舟說了一遍。
陳舟才后知后覺的,了解了自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克拉福德獎的消息,以及現在全世界都在討論他的事。
只不過,陳舟在張一凡一頓猛夸,加無限感慨的言語中。
就只輕描淡寫的回了一句:“這才剛回來,就又要跑出去一趟么?”
看到郵件回復的張一凡,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撇了撇嘴。
這可是多少人,都在夢想著跑一趟的諾獎,居然在陳舟這,有一種被嫌棄的感覺……
以至于,張一凡久久沒有回復陳舟的郵件……
而陳舟呢,剛想著自己是不是應該去領獎,會不會又害的一堆人跟著,會不會太添麻煩了這些事時。
他的手機響了起來。
看了一眼來電顯示,陳舟不由得挑了挑眉。
看來,自己解決規范場理論的論文,已經被看到了。
按下接聽鍵,陳舟就聽到李振邦的聲音傳了過來。
“陳教授,恭喜,恭喜,您實在是太厲害了!絕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史上第一人吶!”
一頓彩虹屁,李振邦的聲音,既帶著激動,又帶著自豪,還有一絲佩服。
聽著這個和自己預想中不太一樣,卻又十分合情理的話語。
陳舟微微一笑,旋即說道:“還行吧,我也沒想到能夠再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說完,陳舟又想起張一凡說的那則通知的內容,便又補充了一句:“哦對,還有那個克拉福德獎,我是真的壓根沒想過的,沒想到在菲爾茲獎之后,這些都來了。”
聽到陳舟的話,李振邦的腦海里,只一閃而過了一個“這是不是諾獎級的研究成果,你還能不知道”的想法后。
便繼續夸贊道:“這說明,不管是諾貝爾物理學獎評獎委員會,還是克拉福德獎的評獎委員會,都充分的認識到了您的研究成果的價值!”
“說句現在的普遍觀點就是,陳教授您獲得克拉福德獎,那是為克拉福德獎增添榮譽的,而不是克拉福德獎給您增加學術聲譽!”
“我就覺得啊,時代周刊對您的評價,那是極其的靠譜的。時代學者,時代的學者,學者的時代,這可不就是說您嗎?”
李振邦左一口您,右一口您的稱呼陳舟,倒是讓陳舟有些不好意思了。
“李局長,你找我就只是為了這個事嗎?”陳舟轉移話題道。
李振邦沉默了一下,輕聲問道:“陳教授,您現在在哪呢?”
陳舟有些不明所以的回道:“我在燕大宿舍,怎么?”
李振邦說道:“您方便的話,可以來我這邊一趟嗎?”
聽到這話,陳舟剛想回答,卻又聽到李振邦繼續說道:“不,還是算了,我來找您吧,您方便的話,我來您家找您……”
陳舟的表情有些古怪,這位李局長怎么感覺神神秘秘的。
陳舟能夠猜到,李振邦找他,多半是為了可控核聚變的事。
但是,這件事先前兩個人就聊過了,不至于神神秘秘的才對。
除此之外的話,陳舟倒是不確定還會有什么事情了。
“還是我來找你吧,李局長,你在辦公室等我就行。”陳舟想了想,如是說道。
李振邦倒也沒拒絕。
事實上,他手上的事,確實還有不少。
隨著陳舟的回國,以及陳舟所做出的科研成果帶來的諸多影響。
科技部門關于學術研究課題的工作,也逐漸發生了一些偏移。
關于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申報的研究課題,他們新增了不少的篩選條款。
而李振邦,正是這些事的直接負責人。
所以,李振邦便說道:“那就勞煩您來一趟了,我在辦公室等您。”
陳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