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瞬間明白了李世民心中所想。
帝皇之道,不在乎臣子有多能爲,而是在於臣子有多聽話。
李沐顯然不是一個聽話的主。
加上憑一己之力調動民間上千萬斤糧食,這對於朝廷、對於皇帝都是一種震撼。
太能爲的臣子,總是沒有好下場的。房玄齡心中暗歎。
這李沐難道就不能收斂些嗎?
總是在不應該犯錯的地方犯錯,說到底,這次旱災就算杭州餓死幾萬人,李沐可以推得乾乾淨淨,一切由宋、宿二州的官員擔著,李沐最多也就是個辦事不力的罪責,何必將陣仗搞得這麼大。
房玄齡雖然這麼想,可心中還是對李沐的所爲產生了一絲敬意。
天下官員若都是如此,何愁大唐不強大,何愁百姓不安樂?
“既然如此,敢問陛下要將李沐改封何地?”
李世民一嘆道:“這……朕還沒想好?!?
房玄齡想了想道:“以臣之見,若直接下旨,萬一李沐反對……臣說的不是指李沐有反意,而是……陛下也知道李沐的心性,有時有些……跋扈,所以,臣以爲先派人去試探一下他的口風,再來定奪亦不遲。”
李世民點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朕也是這麼考慮的,這混帳到哪裡都不讓朕省心,總是不安分得緊。依愛卿看,派何人去合適?”
“派去之人最好與李沐沒有關連的,但又要沒有與李沐沒有糾葛者,如此臣能想到的也只有于志寧了。唯有他,方能將陛下的話一字不差的傳給李沐,也能將李沐的話一字不差地帶回給陛下?!?
“愛卿所言有理,那就令于志寧南下傳朕口諭?!?
“不,不。爲免走漏風聲,引起不必要的事端,以臣之見,陛下還是派于志寧以安撫江南受災各州的名義前往杭州,再密傳口諭爲好?!?
李世民一聽欣然讚道:“愛卿果然好計謀。”
……。
次日,中書侍郎、太子左庶子、黎陽縣公于志寧以欽差的名義離京。
代表皇帝巡撫江南受災各州。
六天後,到達杭州。
杭州府自魏徵以下官員皆前往碼頭迎接。
杭州都督李沐出杭州衙門十里地,也就是半路迎候。
被崔尚一語成讖。
才過了沒幾天舒心日子的江南百姓,再次被架到了風口浪尖。
沒錯,正是風口浪尖。
大旱之後必有大澇。
老天爺似乎要將大旱兩個多月沒下的雨一齊灌注下來。
于志寧到杭州時,大雨已經下了整整五天。
如果不是防洪堤的修築和錢塘湖的疏浚,恐怕杭州會與其餘錢塘江流域的各州一樣,洪澇施虐了。
可就算如此,如果這雨繼續下,就算有防洪堤,錢塘江不水漫金山,城內也會因爲積水而成汪洋。
好在錢塘府北高南低,百姓的田地基本上集中於北邊,所以暫時倒沒有被洪水淹沒土地的擔憂。
于志寧一路上看到錢塘府百姓臉上的精神頭,完全與此次南下時見到的各州百姓不同。
路上的百姓滿臉微笑,相互打著招呼,似乎對天上施虐的大雨毫無懼意。
于志寧心中便不禁暗暗點頭,還真看不出來,此子年少,在朝堂中有作爲也就罷了,來了地方竟一樣不同凡響。
這才三個月啊,還是經歷了一場天災的情況下。
這一天,李沐引領著于志寧往錢塘湖逛了一圈,解釋了修築防洪堤和疏浚錢塘湖的意義,而後帶著于志寧視察了正在修築中的寶石山、吳山的茶桑梯田。
于志寧時不時地提些問題。
李沐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這一圈下來,已經是傍晚時分。
李沐選在軍營設宴款待于志寧。
此時正是神機衛操練的時候。
神機衛將士強悍的氣勢,讓于志寧心中暗暗生驚。
他縱橫宦海數十年,哪能不明白李沐特意在軍營設宴的用意?
京城坊間傳揚的神機衛,在於志寧看來,聞名不如見面,只有親眼所見,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那種無堅不摧的鋒芒。
有什麼樣的主帥,就有什麼樣的軍隊。
這一點,怕是象煞了面前的某人。于志寧心中暗道。
宴席後。
于志寧提出單獨與李沐相談。
李沐便明白必是有李世民旨意。
所以,連魏徵等人都被屏退在外。
于志寧端起眼前茶,輕啜了口道:“好茶。此茶長安在售五貫一斤,豪門富賈趨之若鶩,某是咬著牙,盤算了好幾天纔買了一斤解饞,殿下怕是賺得太狠了吧?”
李沐笑道:“凡有新鮮事務,總是要向豪門富賈賺取第一筆錢的,之後才慢慢降價,讓百姓也與之同樂,這是生財之道。”
于志寧點頭嘆道:“殿下好一篇生意經。”
“於公放心,你也看到了,寶石山、吳山上茶桑已經開始種植,最多一、二年,茶葉的價格便會降下來,到時尋常百姓都能品味此茶之清香,於公也就再不用琢磨幾天才狠下心購買了?!?
于志寧哈哈大笑道:“好你個李沐,某好歹也是欽差,你也不提送個十斤八斤賄賂某。倒還在盤算著從某拘緊的荷包內賺取最後一文錢。”
李沐也笑道:“十斤八斤,少了。於公若是肯收,百斤我也送?!?
于志寧呵呵笑道:“不,不,有個一、二斤老夫就滿足了?!?
“自然如於公所願?!?
“好,好?!庇谥緦幨諗科鹦θ荨?
李沐知道,寒喧完了,該是正題了,也正色起來。
“老夫得先向殿下致敬?!庇谥緦幤鹕磬嵵叵蚶钽骞硇写蠖Y。
李沐連忙起身相扶,“於公萬萬不可,於公之禮,沐不敢受。”
于志寧正色道:“老夫此禮,是代江南受災各州百姓而行,殿下三個月內,救的受災百姓何止二十萬,老夫此禮,殿下受得?!?
李沐見於志寧這麼說,便不再勉強,於是側身生受了于志寧半禮。
“如果朝中大臣都象於公這般心懷百姓,那麼江南也不至於餓死上萬之衆。而如果朝中大臣都象於公這麼火眼如炬,恐怕於公也不會來了?!?
李沐終究是發出了今日第一句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