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玉鋼
要想自己當家作主,要操心的事太多了,不是缺這就是缺那。
原野圍著案幾轉了上百圈,要是早早弄個小石磨擺在這裡,至少也能磨出半桶豆漿了,但就是這麼磨了半天,還是沒想起尾張哪裡有富鐵礦,畢竟尾張本來就沒有,他再怎麼想也不可能憑空造物。
他琢磨了一陣子,覺得自己走進死衚衕了,又換了個角度考慮問題——現在尾張的這些甲冑刀槍是哪裡來的?
他以前還真沒想過這問題,而只要對“常識”不瞭解,找阿滿肯定沒錯,他又打發人去把阿滿叫了回來,劈頭就問道:“剛纔忘記問你了,尾張的鐵器從哪裡來的?”
阿滿愣了愣,一時沒搞清他想問什麼,奇怪道:“當然是鐵匠做出來的啊,還能是驢拉出來的啊!”
“我是說原材料,比如生鐵什麼的。”
阿滿果然不愧是大寶貝,還真知道,馬上就恍然大悟道:“哦,你說鐵料啊,熱田這邊是從北陸過來的,像是加賀國就產鐵料。島津那邊是從山陽道、山陰道過來的,像是備前國、備中國、美作國、出雲國、石見國、隱岐國這些地方都產鐵料。”
北陸道、山陽道、山陰道……
這也離東海道太遠了,一時半會兒夠不著啊,想搶都沒法搶!
原野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問道:“尾張就沒個能產鐵料的地方?”要是有,那就是他下一步圖謀的目標了,至少也要想辦法去分潤一下產量。
阿滿直接掐死了他的幻想:“尾張就產布匹、陶器和大米,別的沒什麼稀罕東西,而且生產鐵料這種事一般人根本辦不到的,都有各種家族秘傳,怎麼可能隨便一個地方都能出產鐵。”
家族秘傳?這麼誇張嗎?
不過這不重要,要先有鐵礦才能談到冶煉,結果現在連搶也沒法搶嗎?
“行了,回去忙你的去吧!”原野大失所望,嘆了口氣,見她也幫不上忙,直接打發她滾蛋。
阿滿也不在乎,連問他想幹嘛都懶得問,反正她一直搞不懂原野整天在想些什麼,就當他又在日常抽風,嘟囔了一聲就拍拍小屁股回去了。
原野繼續在自己的公事房裡拉磨,又轉了差不多半桶豆漿的時間,還是不死心,繼續尋思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原材料成本太高,以後他生產甲冑、鐵炮,賣出去也就只能賺個手工費了,很虧。
好在天不負有心人,他在那裡連琢磨帶回憶,半晌後終於停下了步子,又憋出一個辦法。
尾張沒有富鐵礦,但不代表沒有鐵,只是比較難收集罷了,但他現在已經這鳥樣了,實在是缺錢,難收集也要收集,至少也要試試,所以……實在不行,也就只能嘗試一下開鐵田了,就是不知道靠不靠譜。
…………
翌日,原野起了一個大早,完成每日任務後又簡單安排了一下彎津的事,便帶上“探險隊”出發,要外出去找鐵。
隊伍很簡單,只有他、貼身護衛阿清、家裡的幾名資深郎黨,以及聽說他要去找鐵,非要跟來看看的阿滿。除此之外,也就只攜帶了一些武器、工具和食物,連馬都沒有,畢竟要沿河而上,一路探索,根本也沒有現成的道路,帶馬是累贅。
“尾張真的有鐵嗎?以前怎麼沒人發現?你是怎麼知道的?”阿滿一肚子奇怪,完全不理解原野怎麼想的,跟在他身邊一個勁瞎BB。
“我也不知道,反正先去找找看!”原野也沒辦法向她解釋鐵元素是地殼裡含量前三的元素——不算氧元素的話,氧在礦物裡算雜質,大家都恨不得它沒有——鐵元素理論上該哪裡都有,只能這麼敷衍了一句,就自顧自沿著小河往上游走。
這條小河是白川的支流,而尾張絕大多數河流的源頭都在美濃國的深山裡,白川自然也不例外,只不過曰本是個島國,山地面積佔比超過80%,導致地形起伏不定,白川受影響也七扭八歪,這才繞來繞去斜穿了大半個尾張,最後才呈現梳子狀,分出大大小小的支流開始向南入海。
總之,這條小河源自深山,又經過了大量山地肯定沒錯,理論上該含有一定量的鐵砂,現在只要想辦法把這些鐵砂收集起來就行了。
這種土辦法還是原野不死心,拼命想,回憶起以前看過的一部關於“玉鋼”紀錄片纔想起來的,那部紀錄片是NHK拍的,NHK拍紀錄片一向不惜工本,畢竟是全民集資的電視臺,不會過分考慮商業性,燒起錢來肆無忌憚,考據通常都比較詳細。
而在那部關於“玉鋼”的紀錄片中,就明確記載了玉鋼的原材料——鐵砂,從河裡淘出來的赤目鐵砂和真目鐵砂。
當然,曰本人愛起怪名字,無論這些鐵砂名字多奇怪,其本質都是四氧化三鐵,用以冶煉出來的“玉鋼”,其實也只是一種因爐內溫度不足,難以使鐵砂完全融化意外產出的低溫鋼,沒什麼稀奇的。
當然,這種話不能向刀劍愛好者說,看不起“玉鋼”容易被他們打破頭,非和你激辯三天不可。
反正“玉鋼”就是鐵砂冶煉出來的,其中亂七八糟的講究有很多,有些都神神叨叨的,原野不管這些,他只要“玉鋼”生產時的副產物,也就是生鐵就夠了。
至於怎麼搞到這些鐵砂,那部紀錄片中也有提到,就是挖河開“鐵田”,讓河流自己慢慢囤鐵砂。
要是這招再不行,那他也沒招了,他附近又沒有鐵礦,也就只能捏著鼻子買高價鐵料,還是買供貨不穩定的高價鐵料,想當軍火商的美夢怕是要直接碎掉,而且組建軍隊的很多設想也要大打折扣。
他現在一肚子不確定,懶得多搭理阿滿這個好奇鬼,就一路順著這條小河往上游走,而這條小河不算寬,但因地勢原因,從高往海流,流速卻挺快,他一直都走出他的臨時領地了,纔看到這條小河路過一座丘陵被迫轉彎時,才放緩下來,還衝出一片泥濘河灣。
他感覺這裡驗證猜想不錯,馬上指揮所有人停下,讓郎黨們取出攜帶的竹籮子下水篩泥,手法和淘金差不多,也就是挖一捧泥,拼命在水流中晃動,讓質量相對較輕的泥沙被水流帶走,最後只留下沉重的金砂。
當然,這裡是鐵砂,但道理一樣,最多你晃起來少用點力氣就行了。
這種毫無危險的事他當然會身先士卒,自己也下去玩泥巴了,哪怕這會兒梅雨季都沒到,河水很涼他也不在乎,拿著竹籮子猛晃了五六分鐘,再扒拉一下竹籮子裡剩下的東西,捏在手裡使勁搓了搓,只覺冷涼且沉重,竟然真是黑鐵砂,而且數量比他想象中要多不少,一籮子泥巴竟然能篩出鋪滿他掌心的黑鐵砂,至少有二兩多。
這有點不正常,原野直起腰,左右瞧了瞧,發現別人和他差不多,竹籮裡的鐵砂都不算少,一時精神恍惚,覺得世界好像都有點不真實了,自己好像成了天選之人,正愁沒鐵用呢,結果掏把爛泥真把鐵砂掏出來了——莫非老天爺開眼了,看自己一個普通人日子不好過,都一年了還憋憋屈屈,就暗中搭了把手?
不過他好歹正兒八經受過高等教育,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思維只是發散了一下就重新收束起來,略微一想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是曰本這個鬼地方有問題!
現代自凡上過地理課的都知道,曰本處在地球板塊交界處,有三條地震帶和四條火山帶,地震活動和火山活動十分活躍,想來地下的巖漿帶上來了豐富的含鐵礦物質,又隨著複雜的地質運動上升到地表附近,再經長期水流沖刷搬運,導致河流裡的鐵砂含量比世界其他地區要高不少。
再加上這處小河灣本來就已經接近入海口,又從成形以來,根本沒人用正眼看過它,這裡的淤泥不知道被河水一遍又一遍沖刷淘洗了多少年,這才攢下了大量沉重的黑鐵砂。
原野琢磨了一陣子,感覺能從科學角度解釋這種地質現象,世界觀馬上就恢復了,又捏了捏手裡的鐵砂,開始估算產量,而阿滿正等他失敗了好發表後見之明呢,結果沒想到這麼淘了淘,竟然真弄出了一小把鐵砂,不由驚奇道:“原來河裡有這麼多鐵砂嗎?北陸、山陽、山陰那邊就是這麼弄出鐵料的?”
這可真是驚喜了,是又發了啊!
銅是錢,鐵也是錢啊,就算品質不好,拿來鑄鐵錢也不錯,正好可以發給立功的郎黨們,把以前欠下的一屁股債還了!
“那邊的情況不清楚,可能有些小鐵礦吧,但我們這裡只能這麼收集鐵了。”原野沒她那麼高興,收回目光,平靜答了一句,臉上已經沒多少喜色了。
主要是他已經估算完了,感覺這裡也沒多少鐵砂,哪怕把這小河灣全翻過來,大概也就能湊出十幾噸出來——粗估的,但再多也多不到哪裡去了,而且這是鐵砂,不是鐵料,冶煉完還能剩下20%,就要給爐子磕一個。
這數量還是不夠用,至少長期肯定不夠用,和正兒八經的鐵礦根本沒法比,但至少弄清了NHK沒騙人,曰本河流真可以當個劣質小鐵礦用,那確實就有了開闢鐵田的基礎,或多或少,也算有了一個長期穩定的鐵料來源。
他心裡想著,馬上轉頭對一名郎黨道:“回去叫人,先來三十個,帶齊木鍬麻袋,我們把河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