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4章 ‘那’個男人

bookmark

第394章 ‘那’個男人

毫不誇張的說:要想達(dá)成這個目標(biāo)——爲(wèi)繡衣衛(wèi)賦予神聖的使命,難度完全不亞於給一支烏合之衆(zhòng)般的疲弱軍隊,注入一個新的軍魂!

但好在相較於後者,繡衣衛(wèi)這個部門,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操作基礎(chǔ)。

——有些時候,見不得光,未必就和‘不正義’劃等號。

就說當(dāng)年,第一個打探到吳王劉濞動向,確定吳王劉濞聯(lián)合楚王劉戊,即將發(fā)動正式叛亂的繡衣衛(wèi)探子,誰敢說他不是英雄?

還有嶺南百越,那些爲(wèi)了打探情報,甘願融入當(dāng)?shù)氐陡鸱N的原始生活,數(shù)十年如一日做奉獻(xiàn)的繡衣衛(wèi)成員,誰敢說他們於國無功、於國無益?

說到底,情報工作者正義與否,最根本的關(guān)鍵點在於:他的所作所爲(wèi),有沒有爲(wèi)國家?guī)碚?dāng)利益。

甚至再退一步——哪怕是不正當(dāng)?shù)睦妫且餐瑯邮枪Φ聼o量。

正如後世那句名言:國與國之間,沒有情誼、沒有道德,永恆不變的,只有利益二字。

由此不難衍生出的結(jié)論便是:對於情報工作者而言,工作不分正義與否、正確與否,甚至不分合法與否;

只要有利於本國、有損於敵國,那就是國之臂膀、民族英雄。

在過去這十幾年的時間裡,繡衣衛(wèi)內(nèi)部,背叛者有,潛逃者有,以權(quán)謀私、因私廢公者亦有;

шωш★тTk Λn★c o

但誰都無法否認(rèn)的是:總體來講,繡衣衛(wèi)還是發(fā)揮出了自己‘情報部門’的職能,爲(wèi)漢家朝堂中央獲取、製造了許多利益,並避免了許多損失。

對於這樣一個部門,劉榮想爲(wèi)其注入一個類似信仰、精氣神之類的東西,其實算不上太難。

只是此事急不得。

先把繡衣衛(wèi)混亂的體系梳理清楚,再根據(jù)區(qū)域明確劃分;

等做出成績來了,劉榮再順?biāo)浦?,一個‘國家英雄’的大帽扣上去,一切便都會水到渠成。

好比這支即將接連漢家與西域,成爲(wèi)漢家-河西-西域這一通道串聯(lián)者的商隊;

——等將來有一天,漢家因爲(wèi)這個‘商隊’蒐集到的情報,而更容易的佔據(jù)河西,又或是更順利的進(jìn)駐西域時,英雄的稱號,甚至都不需要劉榮主動去給了。

誰把人民記在心裡,人民就會把誰高高舉起;

將來,手握實打?qū)嵉摹臁?,繡衣衛(wèi)自然就會成爲(wèi)漢家的英雄。

彼時,劉榮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將他們的英雄事蹟廣而告之,再將是否評定他們爲(wèi)英雄的決定權(quán),交給整個天下的人……

“卿,勉勵之。”

“繡衣衛(wèi),大有可爲(wèi)?!?

“日後,無論北蠻匈奴,亦或南方百越;”

“無論東北朝鮮,亦或西南諸夷——可供繡衣衛(wèi)建功立業(yè),垂名青史的土壤,都斷然不會稀缺。”

“屆時,卿這個繡衣衛(wèi)首任指揮使,恐怕就不再是以簡單的‘郎中令汝墳侯’六個字,留名於青史之上了……”

如是一番話,對周仁毫不吝嗇地表達(dá)出勉勵之意,劉榮也不由得發(fā)出一聲輕嘆。

漢天子的近臣、寵臣,其實是很不好做的。

遠(yuǎn)的不說,就拿太宗皇帝年間的鄧通,以及先帝年間的周仁舉例——二者無一例外,都被坊間傳聞造黃謠,給硬生生傳成了文景二帝的好基友。

周仁都還算好的;

在相對正經(jīng)一點的人嘴裡,周仁和先帝老爺子的關(guān)係,還僅僅侷限於:先帝寵幸妃子時不避周仁,甚至讓周仁在門口放風(fēng)。

可太宗皇帝的寵臣鄧通,那可真真是被輿論黑的體無完膚。

——一個和太宗皇帝搞基的污名,自然是最基本的保留節(jié)目。

除此之外,什麼蠱惑太宗皇帝,給太宗皇帝吹枕邊風(fēng)啊~

什麼跟太宗皇帝撒嬌,換來天下一半的錢幣市場啊~

什麼給太子劉啓上眼藥,從而見解干涉儲君之爭之類派;

——凡是能王人身上潑的髒水,鄧通是一滴都沒躲過去不說,還愣是沒有哪怕一個人,說鄧通哪怕半點強(qiáng)項、長處。

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根據(jù)劉榮所掌握的一手資料——而且是從先帝老爺子那裡耳提面命,說服力、真實性都堪稱天下之最的一手資料;

真實的情況,和坊間傳聞,可謂是半點關(guān)聯(lián)都沒有。

以至於劉榮先後從‘坊間傳聞’和‘先帝之口’這兩個渠道,分別聽到了關(guān)於鄧通的兩版描述後,愣是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錯了;

這明明是兩個人吧!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說辭,居然形容的是同一個人?

簡直離離原上譜啊……

根據(jù)先帝老爺子的口述,對於鄧通這個人,先帝老爺子在個人情感上,並不喜歡這個人;

但從客觀角度評價,先帝對鄧通此人,卻也評價甚高。

先說‘不喜歡’的原因。

據(jù)先帝所說,鄧通這個人,是一個即善察言觀色,深諱揣摩之道,總是能恰到好處捧臭腳、拍馬屁的狠角色。

無論太宗皇帝是喜是怒、是煩是愁,鄧通都總能以極其恰當(dāng)?shù)姆绞?,讓先帝維持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情緒狀態(tài)。

——有些時候,是鄧通能提出建議,讓太宗皇帝不再頭疼某一件事;

有些時候,是鄧通直接解決掉這件事,讓太宗皇帝不必再頭疼。

至不濟(jì),鄧通也能勸說太宗皇帝‘稍安勿躁’,冷靜下來思考應(yīng)對之法,以免被負(fù)面情緒左右了思維,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時機(jī)錯失。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鄧通顯然是一個賢臣;

而且是那種‘某某就是朕的鏡子’級別的賢臣。

但先帝不喜歡鄧通,也恰恰是由於這個原因。

——這x養(yǎng)的忒特麼牛了!

面面俱到,事事周道,乾點啥都能讓太宗皇帝感嘆一聲‘深得朕心’!

這就襯的先帝老爺子、彼時的太子儲君很呆!

先帝老爺子本來就是個中庸之姿、守成之君的模板,偏偏還有過一段相當(dāng)嚴(yán)重的叛逆期;

若是沒有對比,太宗皇帝估計也就認(rèn)了——反正樑懷王已經(jīng)墜馬而亡,兒子當(dāng)中就先帝這麼一個能看的。

可偏偏就有鄧通這個對照組!

太宗皇帝一看左邊:鄧通又搞定了一件事,讓太宗皇帝要操的心少了些;

把頭往右一轉(zhuǎn):先帝又惹出了一個禍,還得麻煩太宗皇帝低三下四登門,對自己的臣子脫帽謝罪……

就這畫風(fēng),太宗皇帝能不把先帝往死裡打?

真要說起來,先帝老爺子能活著捱到太宗皇帝閤眼,而不是被太宗皇帝活生生打死,都還是人類基因裡自帶的父愛在作祟!

經(jīng)歷過那麼一段人生黑暗期,先帝老爺子顯然不敢記恨太宗皇帝;

自然而言,就恨上了那個把自己襯托的很呆、很蠢,害自己一天挨八頓揍的對照組:鄧通。

這就像是後世,總有那麼一個無所不能的‘鄰居家的孩子’,讓原本和藹可親的父母雙親怒火中燒,從而拔出皮帶就開始規(guī)訓(xùn)子嗣。

但作爲(wèi)兒子,卻從來沒有人會因此記恨父母。

大家夥兒記恨的,只會是那個無所不能,又陰魂不散,貫穿自己大半個人生的‘鄰居家的孩子’。

鄧通,就是那個貫穿先帝老爺子大半人生的‘鄰居家的孩子’。

明白這些,就不難得出結(jié)論:先帝老爺子討厭鄧通,完全就是人之常情;

先帝老爺子固然沒錯,可話又說回來,鄧通也確實說不上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而真正讓先帝老爺子,在本心上厭惡,甚至憎恨鄧通的同時,又對鄧通這個人有極高評價,甚至極爲(wèi)欣賞的原因,則是鄧通這個人,是真的配得上太宗皇帝的喜愛、親近。

倒不是說鄧通長得帥,戳中了太宗皇帝某個奇怪的性癖或?qū)徝溃?

而是這個人,真的很能幹。

縱觀鄧通的政治生涯,從得到太宗皇帝信重開始算起,一直到太宗皇帝駕崩,鄧通餓死街頭——這前後不過十幾年的時間裡,漢家便至少有三件大事,是由鄧通一手操辦的。

第一件:錢幣。

衆(zhòng)所周知,漢家自太祖劉邦立漢國祚以來,在短時間內(nèi)經(jīng)歷了極其頻繁的貨幣制度改革,或者說是頻繁改革所引發(fā)的混亂。

——先是太祖高皇帝,鑄三銖重的‘漢半兩’,徹底搞崩了漢家的貨幣系統(tǒng),一度讓漢家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遠(yuǎn)古時期;

同時,爲(wèi)了堵天下人的嘴,太祖高皇帝決定分蛋糕,開放了鑄幣權(quán),允許私人鑄幣。

而後,呂太后爲(wèi)了給太祖高皇帝擦屁股,將鑄幣權(quán)收歸中央,並推出了吃香相對沒那麼難看的八銖錢。

呂太后八銖錢,錢重達(dá)到八銖,達(dá)到了重量十二銖的秦半兩的三分之二,含銅量合格、成色尚可;

比之含銅量約等於零,成色極差,且只有三銖重、重量只達(dá)到秦半兩四分之一的太祖‘漢半兩’,呂太后推出的八銖錢,不出意外的讓幣制迅速重回正軌。

到了太宗孝文皇帝時,幣制的問題再次出現(xiàn)。

——秦半兩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重,不便攜帶;

太祖高皇帝搞三銖錢,如果嚴(yán)格把控含銅量、成色,並遵循市場規(guī)律,將三銖錢的面值定爲(wèi)秦半兩的四分之一,其實也是沒問題的。

於是,太宗皇帝便決定:再度改變幣制,推出一款比秦半兩、呂后八銖都更輕便,同時又不會破壞市場秩序的新錢。

考慮到秦半兩重十二銖,呂后新錢重八銖,太宗皇帝最終決定:推新錢四銖。

四銖錢,重量爲(wèi)秦半兩的三分之一,呂后八銖錢的二分之一,剛好各成整數(shù)倍;

只要規(guī)定四銖錢面值爲(wèi)秦半兩的三分之一、爲(wèi)呂后八銖錢的一半,就完全不會破壞市場秩序。

說幹就幹——四銖錢一經(jīng)推出,便迅速佔領(lǐng)了市場。

人們非常喜歡這種更爲(wèi)輕便、成色好、高含銅量,同時面值又與重量一致的新錢。

但之後不久,情況就有些不對頭了。

——在自代地入繼大統(tǒng)之初,太宗皇帝爲(wèi)了鞏固自身地位,頒發(fā)了一道《許民弛山澤令》。

該法令規(guī)定:原屬於天子的私人財產(chǎn),包括但不限於花草樹木、山野獸類、魚類、礦產(chǎn)等一切自然資源,都被天子慷慨的分享給了全天下人。

在過去,你再窮都不能上山砍樹當(dāng)柴火,只能撿地上的枯枝;

因爲(wèi)天上地下,一草一木,都是天子私貲。

但在《許民弛山澤令》發(fā)佈之後,老百姓可以根據(jù)需要,從山林間獲取獵物,可以砍伐樹木,可以下河撈魚了;

自然,那些手握資源的貴族們,也可以開山挖礦了。

太宗皇帝此舉,本意是通過利益共享,將全天下的百姓都拉到自己這邊,順帶拉攏擁有封土,可以靠開礦牟利的徹侯勳貴及宗親諸侯,以改變自己‘傀儡天子’的政治處境。

但在錢幣改制,推出新錢四銖之後,命運(yùn)的迴旋鏢折返,不偏不倚擊中了太宗孝文皇帝的腦門兒。

——爲(wèi)了最大限度維持市場穩(wěn)定,太宗皇帝所主持製造的四銖錢,無不是銅含量足夠,成色上佳,製作精美的良幣;

但在《許民弛山澤令》,以及鑄幣權(quán)開放的前提下,封土遍佈銅礦的吳王劉濞,也開始憑藉國土上開採出來的銅礦,加入到鑄錢的行列。

不同於太宗皇帝所鑄良幣——吳王劉濞私鑄的四銖錢,主打的就是一個表面功夫。

製作精美?

有個錢樣就行!

含銅量高、成色好?

表面看著好就行!

什麼銅包鉛、銅包鐵——甚至是銅包土,吳王劉濞都幹得出來!

如此一來,市場上的四銖錢,除了太宗皇帝力推的良幣,又多出了個吳王劉濞私鑄的劣幣。

二者成本一高一低,自然就出現(xiàn)了劣幣驅(qū)逐良幣的狀況。

——價值一百錢的貨,需要一百枚良幣?

大不了我給你一百五十枚劣幣!

反正也看不出來;

表面看上去一毛一樣的銅錢,又沒人會閒著沒事兒把錢幣掰斷去看,你沒道理不佔這到手的便宜??!

於是,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nèi),天下流通的錢幣,便幾乎被吳王劉濞的劣質(zhì)四銖錢完全壟斷!

太宗皇帝很清楚,這是一顆雷。

無論是吳王劉濞的劣質(zhì)錢,還是因此而愈發(fā)富裕、強(qiáng)大起來的吳國軍隊,都是漢家不可忽視的一顆巨雷。

試想一下;

遠(yuǎn)在數(shù)千裡外的吳國,憑藉對整個天下的錢幣壟斷,可謂日進(jìn)斗金,每過一天,都能肉眼可見的更強(qiáng)大一些。

反觀長安朝堂中央,幾乎等同於完全失去鑄幣權(quán),財政狀況就算不惡化,也不大可能得到改善。

此消彼長之下,豈不是過不了多少年,長安朝堂中央就又成了周室、漢天子就又成了周天子;

而吳王劉濞,就成了那聽調(diào)不聽宣的‘列雄’了?

第376章 無題第93章 兒,斗膽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74章 拍板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93章 兒,斗膽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99章 金布律?第406章 傻了吧?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12章 關(guān)門,放太子!剛落腳調(diào)的一手好作息歇一天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4章 當(dāng)我好欺負(fù)?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dān)當(dāng)啊調(diào)整一下狀態(tài)第13章 家宴第331章 妥協(xié)的藝術(shù)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95章 女人心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399章 金布律?第340章 驗金石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0章 有樣學(xué)樣第340章 驗金石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406章 傻了吧?第44章 長安侯第401章 大魄力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第162章 記住了?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8章 命可真好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9章 執(zhí)棋者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93章 兒,斗膽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fēng)???第256章 死灰復(fù)燃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8章 命可真好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69章 詭寂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59章 社稷第326章 文明進(jìn)程的落後第315章 活該!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00章 恐復(fù)爲(wèi)呂氏!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
第376章 無題第93章 兒,斗膽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374章 拍板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93章 兒,斗膽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99章 金布律?第406章 傻了吧?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12章 關(guān)門,放太子!剛落腳調(diào)的一手好作息歇一天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4章 當(dāng)我好欺負(fù)?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dān)當(dāng)啊調(diào)整一下狀態(tài)第13章 家宴第331章 妥協(xié)的藝術(shù)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295章 女人心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399章 金布律?第340章 驗金石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0章 有樣學(xué)樣第340章 驗金石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406章 傻了吧?第44章 長安侯第401章 大魄力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第162章 記住了?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8章 命可真好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9章 執(zhí)棋者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93章 兒,斗膽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fēng)???第256章 死灰復(fù)燃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8章 命可真好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69章 詭寂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59章 社稷第326章 文明進(jìn)程的落後第315章 活該!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00章 恐復(fù)爲(wèi)呂氏!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 古蔺县| 涿鹿县| 台中县| 玛曲县| 济源市| 津南区| 名山县| 沂南县| 闻喜县| 麻城市| 泽普县| 凌源市| 革吉县| 闽侯县| 长沙县| 德令哈市| 昔阳县| 潞城市| 新余市| 柏乡县| 洪洞县| 盖州市| 南京市| 永丰县| 都昌县| 文水县| 龙州县| 胶州市| 托里县| 江川县| 钟山县| 常山县| 武山县| 江达县| 蒲城县| 邹平县| 来安县| 麻栗坡县| 韶山市|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