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首先解釋一下拓跋吉這個人物的人設,他是一個灰色人物,亦正亦邪的感覺。
首先他是承平皇帝拓跋余的嫡子,如果當初拓跋浚沒有成功干掉拓跋余反動集團的話,那么如今穩坐皇位的是拓跋余,太子自然是拓跋吉,可現實就是現實,拓跋浚奪回了皇位,拓跋余死了,雖然拓跋浚不承認拓跋余的合法皇帝身份,但客觀上拓跋余確實做了幾個月的皇帝(我是說電視劇里,糾結歷史的請自動跳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李常茹這個女生,她為拓跋余生了個兒子,劇中一直沒有表示這孩子最后怎么樣了,所以給這孩子加戲了。
現在言歸正傳,不是說拓跋弘是太子么,未央的兒子啊,怎么突然冒出個拓跋吉成太子了!到底誰太子啊!
好!這就給諸位解釋一下:
經常看文的都知道文中的大魏目前四面受敵,看起來快頂不住了,又是劉宋又是北燕的,這又冒出個拓跋翰,對了!
問題的關鍵其實就在拓跋翰,整個戰爭都是為了掩飾拓跋翰的反叛,分散大魏軍力,好讓拓跋翰一舉拿下平城,成為大魏的霸主,但是有個問題,這皇位他不能直接坐,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啊,得走個程序,那就是扶立拓跋余的唯一兒子拓跋吉為皇帝,當他的傀儡,最終成為大魏的實際掌權者。
所以從小就把這孩子養在東平王府,表面上對他百般呵護,實際上是玩弄于股掌之間,但拓跋佶繼承了他父親的心計智慧,甚至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懂得什么叫隱忍,就這樣他一直偽裝至今。
一方面對拓跋浚俯首稱臣,一方面在拓跋翰面前裝作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實際上他是要讓二人鷸蚌相爭,他這個漁翁好從中漁利。
至于為什么叫他太子,那是因為,拓跋翰造反打的是為承平皇帝(拓跋余)復仇,匡扶皇室,也就是扶立他們認為夠格的人(拓跋吉)來做皇帝,那么拓跋吉在叛軍陣營里是不是就是先皇(拓跋余)的唯一子嗣,名正言順的太子呢。所以叛軍里的人自然要稱呼他為太子殿下了。
但我上回書說道拓跋佶給京城發了密信,里應外合干掉拓跋翰,他就當個榮華富貴的王就行了,沒野心,拓跋浚半信半疑御駕親征了,還給拓跋佶回信了,封他為岐王,還他皇族身份。
簡單來說,就是拓跋佶這孩子,雙重身份,在拓跋浚那,他是欽封的岐王,在拓跋翰叛軍那,他是名義上的老大,是太子。
要強調的是,封他做岐王是密旨,所以他目前公開的身份是拓跋余時代的太子,即承平太子!
諸位看官,這回可明白了?
…………………
另外大家不用糾結拓跋弘的身份,他是拓跋浚和未央的親兒子,正統太子,歷史上也是他太子,拓跋佶的身份和他沒關系,畢竟我不可能把拓跋浚寫死了,真讓拓跋佶問鼎神器對不對?
…………………
正好今天借這個機會,再說明一下有關本文所涉及的歷史問題。
首先文定位就是錦繡未央電視劇的改寫,尊重的是電視劇的設定,不是改寫北魏傳,所以有些情節不會和歷史一樣,請各位親不要誤解文意。
其二,說明一下我對歷史的見解,我們現今讀到的所謂的那些正史,這些也是由歷朝歷代的史官們記載流傳下來的,既為史官,則食朝廷之俸,受君王之恩。
那么歷史怎么寫,皇帝是不是要看一下,諸位寫作業老師都要批一下,何況是國史的編纂,那么這個歷史某些時候是不是為了鞏固皇權而寫的,不得不值得人們懷疑,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我不說這句話100%對,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所以真正的歷史只屬于那個時代的人們,而我們只能創造我們自己的歷史。
以上僅代表樓樓個人看法,大家互相學習,互相討論。
…………………
更何況古代又沒有百度云也沒有移動硬盤,光靠紙質這個不靠譜的載體真是有點。。。。那個。
有的歷史甚至連紙質版都沒有,都是老一輩人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孩子再講給自己的孩子,傳上幾代人這個事會不會變味,不一定,而這樣的歷史往往被人們稱為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