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所談暫放一邊!現今商議
後幽州發展方向以及戰略目標!志才汝先將幽州大略概況稍加講解!”鄭峰在決定衆多來投的賢才職位後說道。
“諾!”戲志才起
對鄭峰微微一禮說道:“軍備方面,自同鮮卑一戰,損失不少,然經一年餘製造已補齊至戰前,並稍有增加,軍用糧倉除去新建及因主公響應矯詔討伐董賊而搬空之一號、二號糧倉外全滿;軍隊方面,吾幽州分邊軍軍團、上谷軍團、右北平軍團、代郡軍團遼西軍團、廣陽軍團、漁陽軍團,同鮮卑一戰後盡數補滿,故各大軍團精銳共計三十二萬餘,新軍三萬五千,餘下各類兵種合計人數共二十萬人!”
鄭峰點點頭問道:“民政方面如何?”
戲志才喝了口茶水後道:“因吾幽州糧食充裕,百姓家中存糧亦是不少,故吾等並未減緩吸收流民,加上主公鼓勵百姓生育,故於今主公所掌之郡國人口已有三百餘萬!此外,主公今
掠劫董賊物資所得,居初略計算摺合黃巾後當在三百萬斤之四百萬斤之間!”
鄭峰點點頭沉吟一會後又問道:“遼東形勢如何?北面胡人又有何動靜?”
戲志才答道:“據探子回報,遼東形勢糜爛,公孫度爲此已是焦頭爛額,應接不暇!”
鄭峰眉頭一跳問道:“莫不是高句麗、三韓、扶余、挹婁作亂?”
戲志才搖頭道:“非也,高句麗、三韓、扶余、挹婁非但爲作亂,反而不斷向公孫度求救,其原因據說是倭人作亂!”
鄭峰眉頭一皺道:“倭人?可是東面之倭奴國?”說話間一股淡淡的殺氣自鄭峰
上瀰漫而開。
“然也!”戲志才說道:“自年前起,高句麗、三韓、扶余、挹婁屢現小部落被屠之事,四國未內查實因由,故請公孫度相助,公孫度聞之此時譴一萬軍士以及數名斷案能手前去,經一番檢查,確認是倭奴國之人所爲,且人數不少!故公孫度命親信柳毅率大軍五萬前去圍剿,哪知這幫倭人不知自何處得知消息,於大軍圍困前逃離駐地,潛入遼東!倭人自到遼東之後不斷刺殺富豪、官員,*、虐殺吾大漢良家女子,將遼東整的烏煙瘴氣,人心惶惶!”戲志纔在說道倭人傷害大漢良家女子時,與其中透出一股怒氣!
“呯!”鄭峰一掌拍在
前的案幾上雙目怒睜,收斂的殺氣盡數散開怒道:“小小倭人安敢殺吾大漢之人!傳令暗部全力搜查倭人藏
之處,影部追殺倭人!另將吾軍早已淘汰之環首刀等大漢制式兵甲盡數運給公孫度,並轉告於公孫度吾等均爲大漢子民,吾等可自亂,卻不可爲異族蠻邦所欺!此事交由仲德來辦!待今
商議罷,汝即刻執行!”
“諾!”程昱聞言起
應了下,接著便有坐回原位。
鄭峰見程昱接令後深呼吸了幾下,將瀰漫開來的殺氣緩緩收回後對戲志才道:“志才且將北方草原及並、冀兩州形勢說說!”
“諾!”戲志才行了一禮,說道:“北方草原自主公及張飛將軍將鮮卑殺殘之後,烏恆、匈奴等異族便不斷攻打鮮卑王庭,甚至幾方混戰!故而此時草原上一片混亂!幷州方面,自州牧丁原
死,各郡郡守相互不服,均不願聽從他人,故而此刻爲一片散沙!冀州方面此時尚爲有多大動靜!”
鄭峰聞言點了點頭手指無意識的叩擊著
前的案幾思考了起來,良久之後鄭峰說道:“大致
況如此,吾意軍團稍做變動:將上谷、代郡兩軍團合爲一軍,張遼任軍團長、高覽爲副軍團長;廣陽、涿郡兩軍團合爲一軍,張合任軍團長、管亥爲副軍團長;右北平、遼西兩軍團合爲一軍徐晃任軍團長、麴義爲軍團長,此外將樊稠、王方二將歸入此軍團;漁陽軍團不動,仍由吾任親任軍團長;邊軍乃重中之重,仍有關羽擔任軍團長一職,由張任任副軍團長,此外將張繡、張濟、管亥列入邊軍!諸位可有異議?”
荀攸問道:“主公,整編軍團,各軍團又當多少人數爲好?”
鄭峰道:“軍團整合後有多少人數,便爲多少人!此外邊軍再行招募五萬!”
荀攸聞言行了一禮便坐會原位。過了會鄭峰見衆人不在向問便道:“於此之外,吾意開辦書院、醫館!此學院吾將分爲三檔,爲縣級、郡級、州級!學員若於縣級學院考試合格可如郡級就讀,若於郡級合格可至州級就讀!待於州級考覈通過可回鄉裡或繼續留於學院學習!至於醫館,吾意於各郡縣均都設立!然此中細節細細商討!”
荀攸、程昱等文士聞言均都起
對鄭峰道:“此乃利國利民之舉!於此,吾幽州民心當更向主公也!”
……
待到傍晚時分,商議了一整天的文武衆臣結束商討後便告辭回家。而鄭峰則命人於客廳中佈置了一席小宴,隨後命親衛將蔣欽請來飲宴。
待蔣欽至後,鄭峰稍稍打量了下道:“汝便是蔣欽,蔣公奕?”
蔣欽點了點頭看著鄭峰沉聲道:“然也,未知先生又是何人?”
鄭峰呵呵一笑道:“某便是徵北大將軍、幽州牧鄭峰!”
蔣欽聞言看著眼前看似平凡年輕人,一絲愕然自臉上出現,呆愣一會後蔣欽拜道:“草民九江蔣欽見過徵北大將軍!”
鄭峰見狀扶起蔣欽道:“吾幽州並不興跪、拜之禮!吾已於廳內設一小宴,公奕且隨吾來!”說罷便拉著蔣欽走進客廳之中。
待二人坐下蔣欽聞言苦笑了下道:“吾自聞將軍大敗北方胡虜,便起投效之心;又於無意中得知將軍尋找某家與周兄弟,然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某不敢輕易投效將軍,故一人來到幽州探聽將軍於幽州之所作所爲,卻不想某正
混入軍中便被發現也!”
鄭峰聞言啞然,笑道:“公奕
混入軍中探聽,卻是不如於百姓中打探所知來的確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