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三十二章 載恬之殤

第三十二章 載恬之殤

“臺割則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為天下主”

--------------------------------------------------------------------------------

光緒皇帝(1871-1908),即愛新覺羅.載湉,廟號德宗,年號光緒,醇親王之子。1874年同治皇帝駕崩,無嗣,載湉入繼為帝,當時年僅4歲,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光緒十三年(1887年)二月七日起親政,但朝政大權仍由慈禧太后實際控制。

幼年時的載湉

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后,光緒出于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一力主戰”,竭力籌劃備戰之策。他一面“請停頤和園工程以充軍費”;一面嚴令李鴻章認真備戰。6月25日下諭旨對李鴻章進行斥責,指出“前李鴻章不欲多派兵隊,原慮釁自我開”,現在“勢甚急迫……李鴻章身膺重任,熟悉倭韓情勢,著即妥籌辦法”。并提醒李鴻章“俄使喀希呢留津商辦,究竟彼國有無助我收場之策,抑另有窺覷別謀?李鴻章當沉幾審察,勿致墮其術中,是為至要”。

7月1日,光緒再次通過軍機處諭令李鴻章備戰:“現在倭焰愈熾,朝鮮受其迫脅,勢甚岌岌,他國勸阻亦徒托之空言,將有決裂之勢。……我戰守之兵及糧餉軍火,必須事事籌備確有把握,方不致臨時諸形制肘,貽誤事機”。并指出:南洋各海口均至關重要,臺灣又孤懸海外,日本必為垂涎,命令各督撫“預為籌備,勿稍大意”。

7月4日,光緒又針對李鴻章乞求英國領事轉請英外交部派艦隊赴日“勒令撤兵一節”,發出旨意:“倭人肇釁,挾制朝鮮,倘致勢難收束,中朝自應大張撻伐,不宜借助他邦,至異日別生枝節”。并告誡李鴻章,這種“示弱于人”的做法,易生后患,“著勿庸議”。14日再諭李鴻章:“倭人以重兵脅制朝鮮,雖與商議撤兵,久未就緒,和議恐不足恃,亟應速籌戰備,以杜狡謀。前經疊諭李鴻章先事預籌,毋致落人后著。現在事機緊迫,著李鴻章速為籌備,先派一軍由陸路前往邊境駐扎,以待進發”。“沿海各口,如旅順、大連灣、威海衛等處,皆關重要,如何布置,均應逐一妥籌。其軍火、器械、糧餉一切,均應日辦齊,先期給發,方不致倉促誤事”。

始終支持光緒帝抗戰的珍妃

7月20日,日本應派重兵云集朝鮮,戰爭一觸即發。23日光緒諭令李鴻章“倘倭兵逼近,已露交仗之跡,則釁開自彼,立即整軍奮擊,不可坐失機宜”。為加強臺澎防務,24日光緒命宿將劉永福赴臺灣組織戰守。25日,豐島之戰爆發。光緒下令“詔免出使日本大臣汪鳳藻回國”。并專諭李鴻章“現與日本業已開仗,必須厚集兵力,廣籌后應”。

8月1日,光緒下詔對日宣戰,指出:“日本不遵條約,不守國法,任意 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公論昭然”。“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21日命四川提督宋慶幫辦北洋軍務,29日以恭親王奕欣管總署、海軍署事,并會同措理軍務。10月13日以葉志超、衛汝貴臨敵潰散,光緒將其罷職,以聶士成統兩軍。25日,日軍強渡鴨綠江,接著連陷九連城、安東、鳳凰城。29日,諭裕祿飭金州戰備。30日,命提督唐仁廉募勇二十營,會安定、裕祿防剿。11月初,日軍占領金州、大連,22日旅順失陷,光緒責李鴻章“調度乖方, 職留任”。是日,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向總署表示,愿意為中日“調處”,恭親王奕欣等向光緒和慈禧轉達了田貝意愿。當時光緒就直接指出:“冬三月倭人畏寒,正我兵可進之時,而云停戰,得毋以計誤我耶?”

光緒對畏敵如虎,不戰即逃之將領嚴加懲處。11月27日, “擅離職守搖惑人心”的龔照嶼之職。12月3日,革去失金州城的副都統連順之職,撤“救援不利”的提督程之偉和“擁兵不救”的趙懷業之職,并交部治罪。10日,鑒于奉天危急,諭軍機大臣等設法調撥克虜伯炮支援。13日,海城失陷,宋慶退至田莊臺。16日,諭將已因“臨敵退縮”革職,析木城遇敵“又復潰退”的副都統豐升阿,記名提督聶桂林交刑部治罪。次日,又令將葉志超、丁汝昌交刑部治罪。19日復州陷敵。22日,諭軍機大臣等,“亟應整頓隊伍,激勵將士,力遏西竄之路”。并令已 職之提督程允和、張光前和總兵姜桂題留營“帶罪圖功,以觀后效”。同時,光緒在慈禧的壓力下,命張蔭恒、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求和,但同時繼續布置戰事。28日,命劉坤一為欽差大臣,“關內外各軍均歸節制”。

瀛臺

1895年1月,日本艦隊游弋于成山海面。14日光緒“著李鴻章、李秉衡飭令各軍,加意嚴防”。18日,日軍在榮成灣登陸,不久占領榮成,攻陷威海衛南幫炮臺。31日光緒頒旨懲罰“臨敵退縮”之輩,并令北洋艦隊和陸軍“奮力沖擊”,“且勿再失事機,致以戰艦資敵”。此后,連發上諭,令海、陸軍加強戰守。7日,日島炮臺失守。9日,定遠管帶劉步蟾自殺。同日光緒詔責李鴻章:聞各艦被擊沉情形,“ 勝悲憤,北洋創辦海軍,殫盡十年財力,一旦悉毀于敵, 防縱寇,震動畿疆,李鴻章專任此事,自問當得何罪?”令李鴻章“力圖補救”,“齊力合剿”。17日威海衛失守,不久,慈禧太后派李鴻章赴日求和。李鴻章采用各種手段,以獲得光緒“面諭”“讓地”之權,光緒在投降派和列強的逼迫下,令奕欣代傳其口諭,接受李鴻章“以商讓土地之權”。但必須“斟酌重輕,與倭磋磨定議”。《馬關條約》簽訂后,光緒以喪失領土、主權嚴重,表示堅決“不允”,拒絕簽字用寶。但是,以慈禧為首的投降派,密謀策劃,威逼光緒畫押。5月2日,奕欣、奕 、徐用儀、孫毓汶四人在朝廷上,集體向光緒發難,要求光緒批準條約。“上(光緒帝)猶遲疑,問各國回電可稍后否?濟寧(孫毓汶)堅以萬不可恃為詞,恭邸(奕欣)無語,乃議定。眾樞在直立候,上繞殿急步約時許,乃頓足流涕,奮筆書之”。翌日,“合約用寶”,《馬關條約》正式批準,11日,光緒帝明發朱諭,宣示批準合約之苦衷,求“天下臣民皆當共諒”,“我君沉惟期艱苦一心,痛除積弊”。

甲午戰爭后,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重,光緒帝受維新思潮推動,深知“非變法不能立國”,決心改革。1898年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上諭”,開始變法維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屠殺維新黨人,戊戌變法失敗。

光緒帝出殯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前夕,光緒帝有“留京以鎮人心之意”。慈禧太后卻挾其逃往西安。光緒“力圖振作”之愿望始終無法實現。1908年11月4日突然猝死,疑被毒死。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后命太監把她抬到瀛臺,抬到被她囚禁了10年之久的光緒皇帝床前。病體沉重的光緒皇帝和病體更加沉重的慈禧太后沉默無語地對視著,在沉默的目光中維新派領袖向保守派首領做最后的抗爭--只要能比她活得更長,就有機會實施慈禧太后所反對的維新主張。

就在這一天,光緒皇帝死了。

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放心地一命嗚呼。

歷史之迷就這樣留給了后人:是不是慈禧太后害死了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的一生,都活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之下。

他從五歲就開始當上了一國之君,但是實權卻握在"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手里。光緒皇帝即位十五年后慈禧太后假托"撤簾歸政",卻依然控制著政令,掌握著對大臣的任免權。

光緒皇帝終于有了親政的機會,那時的中國在甲午戰爭中被強鄰日本打敗,飽受列強欺凌。年輕的皇帝血氣方剛,表示"決不做亡國之君",毅然采納了康有為和梁啟超的維新變法主張。從1898年6月11日起,光緒皇帝宣布變法,頒布"定國事"詔書等數十道改革詔令,力圖使中國強大。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百日維新"。

權力欲極強的慈禧太后惟恐大權當真落到光緒皇帝手里,并且嫉妒仇視光緒皇帝的變法圖強主張,她利用強大的保守勢力發動了"戊戌政變",在菜市口將譚嗣同等六位維新志士斬殺示眾,通緝康有為和梁啟超,把光緒皇帝囚禁于瀛臺。同時下詔書宣稱,她"經皇帝再三懇請訓政,從明日起坐殿辦事。"

從此,光緒皇帝失去了政治權力,也失去了人身自由。

為了防止光緒皇帝與外界聯絡,慈禧太后命令將圍墻加修成雙層。水中島嶼瀛臺通往勤政殿的橋鋪成活動式橋面,隨用隨拆,橋端設有慈禧太后親信太監的監視房。

支持光緒皇帝變法的珍妃被慈禧太后打入冷宮。光緒身為皇帝,為了與他所愛的珍妃見一面,不得不在深夜由心腹太監冒死拉船偷渡。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匆忙中還不忘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可見慈禧太后是多么仇視一切與維新沾邊的人。

光緒皇帝在囚禁他的瀛臺度過了十年。凄涼中度日如年,他的健康每況日下,逐漸心力交猝,終于在1906年病情惡化。

為什么光緒皇帝恰巧先慈禧太后一日死亡呢?

作為政治權利上的死敵,慈禧太后的確有著必須讓光緒皇帝先她而死的動機。所以后人不可避免地要猜測這巧合背后的真相,要相信正是慈禧太后害死了光緒皇帝。

本世紀三十年代,埋葬光緒皇帝的陵墓被盜,據說被抻到寶床底下的尸身是光緒皇帝的遺體。八十年代清理這座陵墓時檢驗了那具尸體的骨骼,卻未見中毒成分。

難道光緒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氣死的?

這段公案的歷史真相迄今仍然是個眾說紛紜的無解之迷。

語論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一章 孤獨 寂寞 尊嚴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三十一章 六個小人物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十二章 帝國的尊師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十九章 馭人之道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十三章 帝國最后的威嚴第二章 劉公島上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語論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一章 孤獨 寂寞 尊嚴第九章 帝國最后的繁華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十二章 帝國的尊師第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十一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三十二章 載恬之殤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二十八章 劉銘傳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二十四章 天下英雄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二章 劉公島上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三十一章 六個小人物第四章 園子第十三章 帝國最后的威嚴第三十二章 載恬之殤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三章 眾將紛議第三十二章 載恬之殤第二十八章 劉銘傳第五章 海軍軍費第十二章 帝國的尊師第四章 園子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十一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十九章 馭人之道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三章 眾將紛議第十二章 帝國的尊師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二十六章 天下淚海軍威第二十八章 劉銘傳第二章 劉公島上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十三章 帝國最后的威嚴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五章 海軍軍費第二十三章 心潮澎湃第二十七章 威海的勇氣第一章 孤獨 寂寞 尊嚴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二十六章 天下淚海軍威第九章 帝國最后的繁華第五章 海軍軍費第二十四章 天下英雄第九章 帝國最后的繁華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十一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語論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一章 孤獨 寂寞 尊嚴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三十一章 六個小人物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十二章 帝國的尊師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十九章 馭人之道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十三章 帝國最后的威嚴第二章 劉公島上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語論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一章 孤獨 寂寞 尊嚴第九章 帝國最后的繁華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十二章 帝國的尊師第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十一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三十二章 載恬之殤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二十八章 劉銘傳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二十四章 天下英雄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二章 劉公島上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七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三十一章 六個小人物第四章 園子第十三章 帝國最后的威嚴第三十二章 載恬之殤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二十二章 豐島英雄的陌路第二十九章 紫禁之巔第三章 眾將紛議第三十二章 載恬之殤第二十八章 劉銘傳第五章 海軍軍費第十二章 帝國的尊師第四章 園子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三十三章 葉赫那拉氏之殤第十一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十九章 馭人之道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三章 眾將紛議第十二章 帝國的尊師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二十六章 天下淚海軍威第二十八章 劉銘傳第二章 劉公島上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十三章 帝國最后的威嚴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八章 帝國的萬花筒第五章 海軍軍費第二十三章 心潮澎湃第二十七章 威海的勇氣第一章 孤獨 寂寞 尊嚴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六章 朝廷的皇爸爸第十章 鄧世昌的憤怒第二十六章 天下淚海軍威第九章 帝國最后的繁華第五章 海軍軍費第二十四章 天下英雄第九章 帝國最后的繁華第十五章 帝國的女人第三十章 國恥馬關第十一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平和县| 修水县| 鹤壁市| 博野县| 新巴尔虎右旗| 綦江县| 石台县| 京山县| 广昌县| 邯郸市| 应用必备| 邵东县| 巩义市| 正宁县| 宜都市| 黄陵县| 屏东县| 塔河县| 昂仁县| 和田县| 常宁市| 五常市| 永和县| 枣庄市| 绿春县| 通河县| 兖州市| 乾安县| 上林县| 楚雄市| 陆川县| 德庆县| 南皮县| 青川县| 霍邱县| 梅河口市| 鸡泽县| 新建县| 基隆市| 都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