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體形扁平,軀幹呈橢圓形,頭部較短而端圓,寬度和高度幾乎相等,頸部粗短,四肢也較短,尾巴不算太長,柄寬而端尖,不像其他蜥蜴那樣容易脫落以逃避敵害。它的頭部爲紅褐色,下部爲黃色,略綴褐色的斑點,身體的背面爲暗沙色或皮黃色,喉部的兩側各有一個與背部斑點同色的大斑點,刺的顏色均爲褐色。雖然它的長相十分兇惡,全身的短刺也彷彿很銳利,但其實這些都是它的一種僞裝,主要用於防禦,並沒有攻擊作用。
角蜥僅分佈於美國西南部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和墨西哥的沙漠中,主要棲息在平原乾燥沙地上。它的身體可以向前爬行,體刺能夠如同鋤頭一樣挖掘沙土,堆壘在背部,然後潛入沙中,僅露出頭部休息,或伺機捕食昆蟲。它的鼻孔內有膜,可以防止沙土灌入鼻腔。它是一種變溫動物,白天陽光灼熱的時候,需要在沙土下躲避曝曬,夜間天氣較涼,它也要藏身於沙地中保持體溫。只有在溫度適宜的時候纔出來活動、覓食。
角蜥還因爲擁有3件防禦敵害的法寶,所以能夠在沙漠地區(qū)自在地生活。它的第一件法寶是具有很好的保護色,還具有“擬態(tài)”的本領。擬態(tài)就是動物利用形態(tài)、斑紋、顏色等跟另外一種動物、植物或周圍自然界的物體相似,藉以保護自身,免受侵害。由於角蜥的體色與沙漠環(huán)境的色調一模一樣,身體上的棘刺看上去也很像植物的枯刺,使那些兇猛的大型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很難發(fā)現(xiàn),因而遭到敵害襲擊的機會也就大大地減少了。如果敵害來臨,它就立即左右晃動身體,迅速地鑽進沙土,開始是斜著頭部向下鑽,然後搖動著尾巴,全身都鑽進去,不久,它又會將頭部露出來,察看一下外面的動靜,如果敵害已經(jīng)走遠,就再從沙土中爬出來。這種本領不僅可以幫助它對付敵害,還能夠迷惑獵物,使它們只要呆在一處不動,就可以坐等食物上門,將那些喪失警惕的獵物大口吞食。
角蜥的食物主要是螞蟻及其他昆蟲。它很少飲水,並且很耐乾渴,主要在食物中獲取水分,或飲露水等。它頭部後方的刺粗大銳利,身體和尾巴上也佈滿了刺,這些刺不僅能夠自衛(wèi),還有一種奇妙的功用:如果它往水裡浸一下,水就會進入小刺之間的凹陷處,再從那裡的縫隙進入皮膚上的小孔,然後流向頭部,在它的嘴角旁有收集水分的小囊,水就儲藏在那裡。如果遇到天旱缺水,它只要輕輕地動一下頜部,水滴就會從小囊裡冒出來。
角蜥的第二件法寶是全身長有許多鱗片,這些又尖又硬的鱗片,每個都像一把鋒利的匕首,是它重要的防禦武器。當兇猛的響尾蛇向角蜥衝過來,咬住它的頭部,企圖一口將其吞下肚的時候,卻常常被角蜥脖子上的匕首狀鱗片牢牢地刺穿喉部。
此刻,響尾蛇就會感到極度疼痛,但這時想要吐出嘴裡的角蜥又不可能,因爲鱗片刺穿的方向與它想要吐出的方向正好相反。最後,這條響尾蛇只能因流血過多而死去。
角蜥第三個自衛(wèi)的法寶非常奇特,常常要到十分危急、關係到生死存亡的時候纔會施展出來。因爲一些猛獸十分狡猾,它們似乎知道角蜥身上的匕首狀鱗片的厲害,常常先不用嘴巴咬,而是企圖用腳爪撕裂它,把它弄死後再吃掉。遇到這種情況,角蜥就開始大量吸氣,使自己的身軀迅速膨大,然後眼角邊的竇破裂,突然從眼睛裡噴出一股殷紅的鮮血來,射程爲1-2米,敵害則肯定會被這迎面噴來的鮮血嚇得驚慌失措,角蜥就可以趁機逃之夭夭了。
角蜥的這第三個自衛(wèi)方式的發(fā)現(xiàn)頗費周折,因爲它平時是很少使用這個方法來避敵的。角蜥看上去性情比較溫順,所以在產(chǎn)地常有人進行人工馴養(yǎng),成爲當?shù)厝讼矏鄣囊环N寵物。然而,有人卻傳說他們曾見過這種動物會從眼睛裡噴射出長長的血流,並且說如果人被這種“神怪武器”擊中,就會死亡,但大多數(shù)人都認爲這不過是天方夜譚的迷信說法。
爲了證實關於角蜥眼睛能噴血的說法,很多科學家都開始對它進行實驗。一些科學家認爲角蜥可以從眼中噴射出一股鮮紅色的**,很像血液,其目的顯然意味著防禦,但能夠“噴血”的角蜥僅佔實驗數(shù)量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說,只有極少數(shù)的角蜥纔有這個本領。也有的科學家對角蜥的此種行爲以及這種行爲與性別、季節(jié)、溫度或其他因素的相關關係進行了研究,但並沒有取得進一步的結果。
最近,美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他們馴養(yǎng)的一隻黃色獵犬經(jīng)常能使角蜥的眼睛噴血,而且僅對這隻獵犬的恐嚇作出這種反應,無論是白天或是夜晚,也無論天氣冷熱,而人對角蜥進行各種恐嚇實驗均不能使其噴血。因此,他們認爲角蜥“噴血”的行爲可以稱爲是一種特殊的“抗犬防禦”,並且計劃進一步以狐貍,狼等角蜥在自然界中的各種天敵進行試驗。
後來,又有一些生理學家對角蜥的噴血現(xiàn)象進行了實驗。經(jīng)過一番認真細緻的研究,已經(jīng)查明:角蜥噴出的的確是鮮血。它在噴血之前,有一束閉孔肌會壓迫主血管,使腦血管的血壓升高,這個壓力對那些眼膜裡的嬌嫩血管來說非常之高,足以導致血管破裂,使鮮血噴出。當然,如果對人類來說,這種現(xiàn)象就太可怕了,因爲血管破裂就意味著腦溢血,會有生命危險。但角蜥頭部血管中的局部高血壓,不僅不會對它的生命構成威脅,反而可以用這種“危險的遊戲”來嚇跑敵害,從而拯救自己的生命。
15、鯊魚抗癌之謎
迄今爲止,癌癥仍然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目前科學家仍未找到治療癌癥的特效藥物。因此,尋找抗癌治癌良藥,已成爲科學上的一座難攻的堡壘。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鯊魚的身體異常健康,它們即使受了很大的創(chuàng)傷,也能迅速痊癒而且絲毫不會發(fā)生炎癥,更不會感染疾病。
美國著名的生物化學博士魯爾,在聞名的瑪特海洋實驗室工作,他對鯊魚的生理和病理做了長期的研究。在25年間,他先後對5000條鯊魚進行過病理解剖研究,只發(fā)現(xiàn)1條鯊魚生有腫瘤,而且還是良性腫瘤。
在全美國低等動物腫瘤登記處過去16年的紀錄中,鯊魚患癌癥是最少的。魯爾還發(fā)現(xiàn)在科學家所調查的2.5萬多條鯊魚中,只有5條長有腫瘤。魯爾的這個發(fā)現(xiàn),引起了科學家研究鯊魚的極大興趣,各國科學家都開始了對鯊魚的研究。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科學家曾用一種極猛烈的致癌劑——黃麴黴去飼養(yǎng)鯊魚。在將近8年的飼養(yǎng)試驗中,未發(fā)現(xiàn)1條鯊魚長出1個腫瘤,可見鯊魚的抗癌能力是極強的。那麼,它的抗癌絕招是什麼呢?
有的科學家認爲,鯊魚的肌肉裡能產(chǎn)生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因此不易患癌。
魯爾博士則認爲,鯊魚的肝臟能產(chǎn)生大量的維生素A。實驗證明維生素A有使剛開始癌變的上皮細胞分化、恢復正常細胞的作用。所以魯爾認爲保護鯊魚免於患癌的秘密武器是維生素A。
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爲,在鯊魚的血液中能產(chǎn)生一種抗癌物質。中國上海水產(chǎn)學院的科學家也支持這一觀點。1984年,他們從鯊魚的心臟中採血,然後提取一定濃度的血清,再把它注入人體紅血球性白血病細胞株中(一種血癌)。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他們發(fā)現(xiàn)一些癌細胞的正常代謝作用被破壞,大部分癌細胞已死亡。這說明鯊魚的血清具有殺傷人類紅血球性白血病腫瘤細胞的作用,可見鯊魚的血液中有抗癌物質。
還有科學家認爲,鯊魚的軟骨組織中有秘密武器。198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朗格爾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鯊魚的骨骼全部由軟骨組成,這些軟骨組織中有一種能阻斷癌腫周圍血管網(wǎng)絡的化合物,它能斷絕癌細胞的供養(yǎng)而使癌腫萎縮,同時能殺死癌細胞。他通過實驗證實了鯊魚軟骨中的物質能完全阻止癌細胞的生長而無任何副作用。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曾用鯊魚軟骨提取物治療32個晚期癌癥病人,結果11人治癒,其餘人的癌腫也明顯地縮小了。1991年,墨西哥康脫拉斯醫(yī)院用鯊魚軟骨提取物治療晚期癌癥病人8例,他們的癌細胞不同程度地縮小了30-100%。
分子生物學家扎斯洛夫認爲,鯊魚的抗癌武器在胃部。他在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鯊魚的胃部能分泌一種叫“角鯊素”的抗菌素,它的殺菌能力比青黴素還要強,能同時殺死原生物和真菌,還能抗艾滋病和癌癥。
鯊魚體內真的含有抗癌物質嗎?這種抵抗癌癥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麼?上述問題到現(xiàn)在仍是個謎。相信這個謎底被揭開之時,便是人類送走癌癥瘟神之日。
16、貝加爾湖爲什麼會有海洋生物存在
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中國古代稱“北海”,那裡曾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主要的活動地區(qū),漢代蘇武牧羊即在此地。“貝加爾”一詞源於布里亞特語,意爲“天然之海”。
該湖湖面狹長彎曲,好像一輪彎彎的月亮鑲嵌在崇山峻嶺中,它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處79.4千米,面積約3.1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七大湖泊。貝加爾湖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容納了地球全部淡水的1/5,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的總水量。
貝加爾湖是由地殼的深裂谷或積水形成的,至今,仍有色楞格河等300多條河流注入該湖泊,但只有一條河——安加拉河從湖泊向北流去,奔向葉尼塞河,年均流量僅爲1870立方米/秒。在湖水向北流入安力口拉河的出口處有一塊巨大的圓石,人稱“聖石”,當湖水上漲時,圓石宛如滾動之狀。貝加爾湖中還散落著27個島嶼,最大的是奧利洪島,面積約730平方千米。湖濱夏季氣溫比周圍地區(qū)約低6℃,冬季約高11℃,相對溼度較高,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在冬季,湖水凍結至1米以上的深度,歷時4-5個月,但是,湖底深處的溫度一直保持在3.5℃左右。
貝加爾湖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俄羅斯的主要漁場之一。湖中生活著600多種植物和1200多種動物,其中3/4是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奇怪的是貝加爾湖是淡水湖,但湖裡卻生活著許許多多海洋生物,如海螺、海綿、龍蝦等。在貝加爾湖裡還生活著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它們喜歡成羣結隊活動,冬季時常在冰中咬開洞口來呼吸。由於海豹一般是生活在海水中的,人們曾認爲貝加爾湖有一條地下隧道與大西洋相連。在歐洲的典型湖泊中,通常只有幾種端足類動物(蝦狀甲殼動物)和扁蟲,而貝加爾湖卻有200多種端足動物和80多種扁蟲,而且有些種類還十分奇特,有一些端足類動物呈雜色斑駁,與周圍環(huán)境的色彩混爲一體。貝加爾湖底還有1-15米高像叢林似的海綿,這在其他湖泊裡是找不到的。
貝加爾湖形成的年代不過幾千萬年,而5億多年來西伯利亞中部從未被海洋淹沒過。這裡的地層曾經(jīng)發(fā)生過劇烈的斷裂,有的下降爲狹長的窪地,有的上升爲高山。
窪地積水成了湖泊,從而形成了狹長而深邃的斷層湖。那麼,海洋生物又從何而來呢?有一種觀點認爲,這些生物是從海洋通過河流遷移過來的;也有人認爲,這些海洋生物就產(chǎn)於本地。
在蘇聯(lián),貝爾格院士等人在對貝加爾湖的奇特生物現(xiàn)象進行研究後認爲,貝加爾湖中真正的海洋生物只有海豹和奧木爾魚,它們可能是沿著江河從北冰洋旅居到貝加爾湖的。那麼,海豹和奧木爾魚又是在誰的驅使下,從北冰洋跨越2000多千米來到貝加爾湖這樣一個淡水湖來生活的呢?而且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動物如何知道有貝加爾湖的存在,又如何知道這個湖會適合它們生存呢?還有,海螺、海綿、鯊魚、龍蝦等生物又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到貝加爾湖,並長期在此生存的呢?
關於貝加爾湖的生物來源問題,至今科學家們尚未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我們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這一問題終究會水落石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