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國家層面的事情,說實話,周方遠自詡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最多是比一般普通人多了點錢,但是說白了,也就是僅此而已的程度。
汽車工業,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自然是至關重要的,不說這里面蘊含的直接利益有多么恐怖——05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4000多萬,等到了18年底的時候,已經達到了2.4億——不說一輛車能賺多少錢,就說放眼全國甚至是全球,這么一個產業,那是數十萬億甚至是百萬億級別的規模,每年所能產生的直接利潤,都能達到萬億的程度,你說這個產業到底重不重要?
而且汽車產業的重要性,還不僅僅在于能賺多少錢。這一整個產業,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工業體系,是在許多相關聯的工業和有關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性企業。
汽車上使用著許多部門的產品,而且從毛坯加工到整車裝配,需要采用各類加工技術。汽車零件包括大至地板,小至螺釘等數千個不同的部件。實際的汽車生產過程是由若干不同的專業生產廠合作完成的。為了經濟地、高效率地制造汽車,這些專業生產廠按產品的協作原則組織生產、分工合作。
一般來說,發動機、變速器、車軸、車身等主要總成由本企業自己制造,而輪胎、玻璃、電器、車身內飾件與其他小型零部件等,多靠協作,由外面專業廠生產。小到一顆螺絲釘一層噴漆,大到汽車整體結構和發動機等等……里面蘊含著無數的科技成果,每一項都需要很認真的,投入人力物力以及時間去研究。
汽車當然很重要了。
就說歐洲吧,那里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一洲,工業生產水平和農業機械化程度均較高。生產總值在世界居于首位,其中工業生產總值占的比重很大,當然相對的就是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不足,不過這一點暫時不在討論范圍之內。
就說西歐工業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主要為德國、法國、英國,其次為比利時、荷蘭和瑞士等。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均居前列。當然,歐洲也是汽車工業的發祥地,歐洲汽車工業以其精細的做工、典雅而新潮的獨特造型、大膽采用最新世界先進技術而著稱。與美系和日系車不同,由于歐洲國家較多,并且各個國家的地域與文化的差異很大,因此盡管這些國家同處歐洲大陸,卻造就了各國汽車設計風格的迥然不同。
先說英國,大紳士帝國在汽車領域有著豐富的技術經驗和科研人員的儲備。英國平均每年花費近17億英鎊用于包括發動機制造與設計在內的多個前沿汽車技術研發。英國多所大學也為汽車技術研發提供學術支持并輸送人才。良好的科研創新環境已經吸引了包括捷豹、福特、通用等眾多來自全球的汽車制造商在英設立其研發中心。這方面,我國的車企其實可以通過與海外科研中心合作,或者設立獨立海外科研中心,以獲取技術支持,提高競爭力,獲得前沿高效科研力量支持。
英國較早提出了低碳戰略,力圖盡早實現零排放、零污染的“綠色”交通。而作為對新科技接受能力最快的英國消費者,對高效節能的新能源汽車需求也日益明顯。低碳經濟的愿景要求汽車企業改進現有的動力系統,向混合動力和全電動汽車轉變。這對于全球的汽車行業而言將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全新發展方向和巨大市場。
英國汽車制造商與經銷商協會在原時空曾經發布過2013年第一季度英國轎車銷售數據。數據顯示,從2013年1月份到3月份,英國新車注冊量60.52萬輛。同比增長了7.4%。
法國方面,汽車產業亦是法國的經濟支柱之一,在歷史上曾經為法國帶來過一個個輝煌,也曾經把法蘭西的浪漫文化撒播到全世界。2006年法國汽車總產量為317萬輛,位居世界第六位,比2005年減少了10.7%,雖然數量上是減少了,但汽車產業的重要性,卻依舊是居高不下,根本難以撼動。
意大利也是如此,這里是世界汽車主要生產國,也是重要的汽車市場。根據意大利國家統計局2006年12月31日在冊統計,意大利全國擁有5913萬人口,乘用車保有量為3350萬輛,平均每千人擁有汽車567輛,也就是不到兩人就有一輛汽車,這個數字可以說是相當的嚇人了。意大利市場汽車銷量近年來走勢平穩,乘用車每年新上戶數量保持在220-240萬輛之間,總重不大于3.5噸輕型貨車每年新上戶數量在21-24萬輛之間。
至于說德國、米國和扶桑,雖然汽車并不作為國家支柱產業存在,但重要性依舊是巨大無比的。作為如今這顆星球上出現過的,最方便的個人出行工具,汽車在未來可以預見的幾十年里都不會被取代,最多是能源供給會有所變化,但汽車這個載具本身,是不會那么容易就被淘汰掉的。
所以我國重視汽車發展,那完全是理所當然。
近幾年開始,我國各大汽車制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產品,無論是長安、吉利、一汽還是奇瑞都在發展各自的動力平臺,但是直到18年周方遠穿越前夕,以當時的汽車市場來看,似乎核心技術的研發依舊有些力不從心。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不難理解,主要還是我們“窮”的時間太長了,在我們真正進入汽車市場的時候,其他國家都已經趨于成熟,不僅擁有較為完善的核心技術,還申請了各項專利,這就導致如果我們想發展技術,就要先從別人這里買專利。
除去技術研發成本不說,僅前期購買專利就是一大筆費用,而且伴隨汽車行業的發展,我們已經落后長達50年左右,如果真要發展核心技術,從宏觀上來講非常不利,與其彎道超車,不如就近取材。所以在相關部門研究以后決定,著重發展汽車制造裝配技術,經過長達幾十年的研發沉淀,再加上大量資金投入,我們國家在制造裝配技術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說首屈一指。
不過這樣做的后果,就是由于沒有核心技術,只能靠引進、合資來生產汽車,進而導致我們在中高端汽車領域一直是個空白。
然而有人卻不這么想,因為目前國際汽車行業里,沒有哪個汽車制造商能獨自完成整車研發,就像帕加尼使用的是奔馳AMG M158系列發動機,邁凱倫使用的是寶馬M系列發動機,而且目前多數車企使用的變速箱都是愛信6、8或者10AT變速箱。對此周方遠想說,這根本就特么就是個偽命題,難道真的有人會以為邁凱倫的賣點只是發動機嗎?他的系統調校,整車用料都極其考究,而且還是由非常有才華的Gordon Murray設計的,如果在國內讓他設計一款汽車,恐怕用上三輪車的發電機都有人買吧。
而帕加尼使用的AMG發動機,他的主要對手還是布加迪和柯尼塞格這種級別的超跑,他會沒有自己的技術嗎?相對比傳統汽車制造商,帕加尼更像是一個改裝+組裝的車商,一個售價并不高的AMG發動機,在其調校以后可以迸發高達730匹馬力。
再說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南鮮國的起亞K5發動機部分重要零件均來自于軍工三菱,但是卻沒人敢小看他,主要因為他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可以將這些零件發揮不一樣的作用,如此看來制造和裝配固然可以全球采購,但是核心技術確實各自所有的。而且我們要明白這些制造商并不會拿技術來跟我們共享,所以我們在發展傳統汽車行業的時候,還要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
其實從現在的汽車市場內就很容易發現,我們并不缺少創新,比如長安系列從開始發展到今天甚至到未來,無論是從車身外觀,科技感、實用性還是駕駛安全上來看,創新力很足且得到老百姓的認可。而反觀動力方面,我們就有所欠缺,這從燃油經濟、動力反饋以及可拓展性上就能看出來,還有很大的不足,所以我們國家自己的汽車市場并不缺少創新,我們缺少的是核心技術。
想要彌補這部分技術的不足,唯一的方法就是創新、改革,畢竟我們現在的汽車行業早已實現盈利,將部分資金投入到研發里也沒什么不可,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才是正途。
所以說,如果想要依靠一次投資,就將技術帶回國內,那是不可能的,首現不現實,其次汽車工業也不僅僅是一部發動機或者某一些技術什么的,這里面蘊含的東西太多了,就算真的能將技術帶進來,各種調試各種搭配各種配套,怕是就要研究好幾年,除非是完全按照名爵的那一套來設計。可一旦那樣,那還有什么意義呢?不自己吃透,而是完全模仿的話,我們的國家也走不到今天吧。
所以,投資就是投資,能賺錢就行了,不用想太多。大而化之的東西,和小老百姓的關系實在是不大,那是國家政策和布局需要考慮的東西,還遠遠輪不到周方遠操心呢。
他投資名爵,除了賺錢,除了提升個人身份地位,還有一重想法,那就是以后可以隨便換車了。不管這車對外是多少錢,他作為公司的老板,想要換個車還不是輕輕松松?甚至可以讓人專門給自己設計一輛汽車,這就厲害了。
能讓汽車廠商專門設計汽車的,不是那些超超級名流,就是各國政要什么的,一般人你再有錢,也最多是人家設計出什么你就買什么就是了。最多是在汽車的內飾上給弄點特殊化,但說白了,其實也沒啥可變化的,汽車的空間還是太小,不像私人飛機那樣,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胡折騰。汽車不行,換內飾,也大多是在人家限定的范圍里面換,說實話也沒太大意思。
但直接涉及車子就不一樣了,按照老板的要求和喜好,糾集一幫設計師,從零開始,從無到有,一點點將想象的內容變成現實,然后……開著這樣的專屬的汽車出門,那感覺得是多么的爽?這方面,汽車和飛機游艇什么的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飛機和游艇,要說變化,更多的還是在內部空間。因為內部空間足夠大,可以隨意折騰,但相對的,外部就沒什么辦法了。
無論是空氣力學還是流體力學什么的,都是有一個既定標準的,你造飛機造船,說到底,往大了說,就必須在這個范圍內搞。外形是怎樣的,具體的尺寸是怎樣的,各種力學方面的布局是怎樣的,可不能胡來。但汽車來說,相對就寬松多了,內飾基本上沒什么變化,但外形上卻能一些改變。很多汽車廠商動不動就推出新款,一方面是技術有了進步,當然要拿出更好的東西來撈錢,另一方面也外形上面有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變化,同樣可以吸引人的眼球。
所以這也是周方遠所喜歡的部分之一。
他對名爵的車,外形的感官,一直是不錯的。相比之下,像是寶馬啊奧迪啊大奔啊,常規系列一直就是那個樣子,有變化也是一些小變化,看的時間就了,也就膩了,也根本懶得看了。你可以說那是經典,但也可以說是毫無變化,反之,名爵的車型,往往就總是能夠有一些比較有趣的改變,這也是周方遠投資名爵的另一重原因。
不過,想法是好的,想要投資也沒問題。但具體的投資額度,對面的態度,這些真的不太好說。
反正就目前看來,初步接觸,名爵方面倒是比較能接受外來資金入股的事實,但他們要價挺高的,有些超出周方遠的預期了。他最近投資的東西有些多,尤其是今年一年,前前后后連帶著貸款什么的,上百億的資金甩出去了,就算手邊有現金牛,也不是這么玩的。所以他最近其實有些頭疼,對于名爵,他是有愛的,但要價高,他有些接受不了,只能寄希望于談判團隊,看看最終能把價錢壓到什么程度。
實在不行,就只能想辦法出售一些其他公司的股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