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對國內乳業的傷害太大了。
誠然,其實有不少乳企沒有在檢驗中發現問題,但多是地方小品牌,大品牌幾乎全軍覆沒。
以至于質檢總局發出公告,決定廢除《產品免檢管理辦法》,同時撤銷猛牛等企業“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輿論對此簡直痛心疾首。
“毒奶事件,讓中國乳業的信任度和信用度一落千丈,尤其是十幾家國內著名的全國性名牌乳企也涉其中。不僅讓中國乳業從此深陷信任的谷底,也讓剛剛恢復消費信心的消費者遭受重創。不少消費者開始尋找奶制品的替代品——豆漿。”《消費者日報》報道:“還有什么比放棄長期形成的消費觀念還嚴重的事嗎?不是到了實在難以容忍的地步,誰會輕易放棄一種生活方式和營養呢?”
《南方周刊》報道:“乳品安全是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紐帶,忽視安全甚至以劣充好,不僅是在拿消費者的生命開玩笑,也是在拿企業生命當兒戲……”
“無論是什么樣的企業,如果它不把消費者的利益給考慮進去,那么它就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也勢必會導致一種信任危機。”
《人物周刊》的評論尤其發人深省:“如果說伊力、猛牛等知名乳企都不知道牛奶生產中的種種問題,簡直就是侮辱大家的智商。但是對于一個人人都知道的淺顯道理——食品中不能放毒,卻沒有人站出來提醒。最終是所有人承擔了整個行業所墮落帶來的代價。”
當然,除了聲討,更多是反思。
除了企業管理者的責任,把毒奶粉向生產鏈向上追溯,奶農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今大家都知道了,國內原奶供應松散式的模式也是造成此事的主要原因。
“輕上游奶源建設,重終端市場銷售”是禍根,譬如乳業前兩強的伊力和猛牛,都將精力放在下游營銷上,兩家公司90%的奶源還是靠奶農提供。
業內資深人士表示:“中國奶業的困境從長遠看是養殖模式的問題。最好最有效的解決產業鏈的問題的方式是科學化、集約化和規模化養殖,加強對奶源環境的投入。”
“之前國內的乳業界,有太多的口水戰了。各種概念橫行,廣告鋪天蓋地,與其說喝牛奶,不如說是喝廣告。幾乎所有具有相當規模的乳企,都是作秀高手、吹牛高手和炒作高手的三高戶,真正愿意先建牧場后建市場的企業幾乎不見蹤影……”
不對,還有一家!
曾經被乳業界嘲笑吃力不討好的嘉谷乳業,在這次事件中大出風頭了。
隨著對陷入三聚氰胺污染的乳企的聲討越來越多,人們突兀地發現,在乳業前十大品牌中,嘉谷乳業是唯一屹立不倒的玩家。
通過“超級女聲”變為全國性品牌的嘉谷乳業,從營收上來看,已經是行業第三的存在。
嘉谷乳業推出的品類不多,目前來看也就是純牛奶、酸奶和嬰幼兒奶粉,但在國家的抽檢中,所有的批次都絲毫沒有問題。
很多事情,單獨擺出來,看不出什么,可是一旦有了對比,好壞優劣就一目了然了。
岷省的媒體率先拉開了對嘉谷乳業的報道《誰能問心無愧?》:同一杯牛奶,有的添加了化學原料,喝了之后結石了,強身健體的營養品變成了“毒藥”;有的從源頭做起,保證每一滴牛奶的安全,真正讓消費者享受到大自然的饋贈。如果說誰能在“毒奶事件”中問心無愧,唯有嘉谷乳業。
在整個行業進入了被消費者唾棄和被政府勒令嚴肅整頓,信譽掃地、銷售重挫、哀鴻一片的時期,出現了一家亮點滿滿的乳企,不用嘉谷乳業多做什么,媒體就主動湊了上來。
隨著對嘉谷乳業越挖越深,嘉谷乳業帶給國人的驚喜也越來越大。
國內“萬頭牧場”的鼻祖,牧業種養模式的開創者,目前奶牛存欄二十多萬頭,在全國擁有五個萬頭牧場……
尤其是嘉谷乳業官網上最近更新的檢測報告,歐盟、美國以及港島等權威機構的檢驗報告顯示,嘉谷乳業的產品,無論在衛生指標還是在營養指標上,不要說遠遠超出國家標準,甚至超過了歐美的標準。
此前嘉谷乳業在業界的質疑下堅持自建奶源的報道也被翻了出來,被譽為極具先見之明。
更有網友翻出嘉谷乳業之前首開先河,邀請消費者參觀從源頭到產品的整條生產線的報道。
在報道中,很多人真正了解了嘉谷乳業有多鶴立雞群。
一望無際的牧草基地,悠閑踱步的奶牛群,國際先進的自動擠奶設備,如果不說,誰都以為是出現在歐美的場景。
更絕的是,縱然是自建奶源,嘉谷乳業的專項檢測設備依然在國內無人能出其右。從歐美、島國花巨資采購了大量先進的檢測設備,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氣相色譜-質譜儀的乳制品企業。
在檢測環節,嘉谷乳業對原料奶、原輔材料、包裝材料、各類產品的檢測項目累計達到幾百項,大大超過了國家標準,同時大幅提升了營養含量和衛生指標的標準。
可以發現的是,嘉谷乳業的全面開放、全景呈現、全程透明的消費者參觀計劃,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長期持續的規劃。
從奶牛飼養到機械擠奶,從產品灌裝到出庫流通,消費者可以觀看一杯牛奶登上餐桌的全部細節。這種實時化、零距離、全方位的參觀方式,不僅在乳業界,在國內食品行業都尚屬首例。
對此,有網友評論:“這堪稱開啟了中國乳制品行業透明監督的先河,意義不僅在于滿足了消費者的參觀需求,也顯露出嘉谷乳業的成熟心態。乳品企業真正需要開放的,不僅僅是工廠,而應該是心態。”
反差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