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白崇禧,頗非易事,因爲在海峽兩岸,他都是引起爭論的人物。
對國民黨來說,他當過兩次蔣介石的參謀長。北伐完成,抗戰勝利,都有他的一份功勞在內。但蔣經國手著的《負重致遠》,對白崇禧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逼蔣求和,頗多譴責。所以後來白崇禧到臺灣以後,就過著一種非常不愉快的晚年生活。
對來說,在抗戰初期,白崇禧採取了中間立場,黨內文件稱桂軍爲“友軍”,其後白崇禧從中間轉向,但對他仍寄予厚望。他是致力爭取國民黨三個軍政要人之一,可惜他最終跑到臺灣去了。
筆者個人認爲:評價一位歷史人物,不要看他一時一事,而要看他全部歷史與全部工作。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體,均不足取。所以本書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如實反映白崇禧的畢生經歷,對人論事,作者從不輕下判斷,而寧願請讀者運用自己的智慧去作結論。
在本書中,白氏有兩大特點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一是他一貫注重中國邊疆問題,甘乃光曾譽他與拉鐵摩爾爲中國兩大邊疆專家。當蔣介石以裁兵肇內戰巨禍之前,白崇禧曾力主以殖邊(開發邊疆)來替代裁兵,惜未爲蔣介石所採納,否則國民黨的歷史當是另一寫法。
其次是白氏指揮軍事,一貫主張攻勢作戰。北伐中贛北與桐廬之戰,都爲顯明例證。一九四八年夏,如果蔣介石接納白氏所提出“守江必先守淮”的指導方針,則國民黨或能拖得較長一些。杜聿明對我說過,國民黨將領只求對蔣介石個人效忠,而白崇禧則講求戰略戰術。這真是一針見血之論。
程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