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5章 咸陽商戰

大秦嬴無敵二年六月二十五,公圓前355年夏,國都櫟陽。

國君嬴無敵近乎以行軍的速度,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竄訪了咸陽、陽谷、焉氏塞和隴西狄垣。卻在歸櫟陽後的第二天,便在大朝會上宣佈要在咸陽小城的原址上重建一座沒有城牆的新城。

大朝會上的衆多老臣在聽聞這個消息後,首先感到愕然不是國君要在老家建設新城的這個敗家想法,而是“沒有城牆”這句。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國的城市不建城牆,便是鄉野山村的小小聚落,也是要每家每戶打上一些籬笆用來防禦野獸,何況是一座城市。

更別說天下正乃亂世,戰禍綿延,指不定那天便有敵軍兵臨城下,你要是沒有城牆,如何抵禦?

對於此點,無敵的解釋很是具有一種先進的文化代表性:“有我大秦無敵之師在,要城牆何用?若我大秦之師不能破敵於國門之外,城牆有又何用?”

是的,如果秦國的軍隊能夠將所有的敵人都擊敗於國門之外,城牆是要來沒用處地。若秦國的軍隊不能將敵人消滅在國門之外,那麼國土淪陷也是必然,城牆只不過是一種用來自我安慰的工具而已。

無奈的是,天下間如衛鞅那般聰明的畢竟是少數,因此很快大朝會便演變成了大吵會。衆多秦國老臣的心思重點都放到了一座城市應不應該有城牆這個問題上,而完全忽略了無敵的建城本意,也忘記了一早衆人便想好,待國君回來如何旁敲側擊,開口讓國君從河西土地分配上再給各家老世族分點殘羹的任務。

整場大吵會,老甘龍都是一臉默然的看著衆人吵吵嚷嚷。便是有人請教,他也是搖頭不語。直待無敵宣佈此事不用再議,讓大夥退朝之後。老甘龍這才雙目一睜,藉故腹急慌忙搶出大殿,命隨侍趕緊去把大公子甘成找來。甘成一臉莫名的趕來之後,老甘龍便從腰下摘取了一塊古樸地玉刀,交給甘成道:“快,持此刀去找甘氏宗祠的甘冒,讓他調集全部甘氏資財。速去咸亨、陽裡兩縣辦置作坊、產業,收購一切可購之物。”

甘成當即愕然道:“父親。爲何要去咸亨、陽裡兩縣,君上不是要在咸陽建城麼?”

老甘龍見著兒子一副木訥模樣,只得是哭笑不得解釋道:“甘成我兒,只怕此時咸陽全境的各類產業。都已是咸陽吳家所有。”當即明白過來的甘成立時打著小跑疾奔而去,也在這時孟西白三家和杜摯四人便來打探,老甘龍當即一本正經道:“建城而不修牆郭,古往今來,決無此理,此城定不可建也!”

事實證明,老甘龍人老奸猾,判斷得一點都沒錯。也就在無敵和本族吳家打過招呼之後,咸陽的老吳家便發狂似的動員起來。可讓甘龍想不明白的是,老吳家並非是發狂般的購置產業。而是發狂般的向外掛牌拋售產業,將吳氏在咸陽地房屋、田土、甚至祖屋和祠堂也是掛牌售賣,而老吳氏上上下下近千口人則浩浩蕩蕩前往咸陽以北的涇陽落腳安家,卻把所有地資財拿出,就在咸陽郊外建起了五座磚廠、四座灰泥廠和兩座陶廠。

不過,當老甘龍得知這條消息的時候已經晚了,他派去的甘冒本是甘氏宗族裡專門負責管理族中公產的族老,此人善理財,受命之後便攜了巨資連夜前往咸亨、陽裡瘋狂地購買當地的產業,從茶寮酒肆到旅館客棧。甚至各種工匠作坊和妓寨也一併收購。只要業主出價,不論都少都是一口價成交。當甘冒買完咸亨、陽裡兩縣所能購買的一切之後。便突發奇想,心血來潮的跑去咸陽想看看有沒有什麼遺漏可撿。哪知一到咸陽,便發現各家老世族也在搶購咸陽的各種產業、地皮、屋宅,而市面上僅剩下吳氏掛牌出讓的少許產業因爲估價太高而還未交易。當即甘冒一拍大腿,便全數將市面上的所有產業全部沽下,更將這個好消息迅速的送回了櫟陽。

當老甘龍接到甘冒來信,前後反覆仔細看了兩遍之後,便雙眼一黑活活的氣暈了過去。

待家人好容易救醒,老甘龍醒後地第一件事便是想要拿腦袋去撞南牆:是呀!國君說了,是要在咸陽的“原址”上“重建”一座“沒有”城牆地新城吶!

要怪,不就只能怪自己沒有專心聽講。

想想看,這咸陽舊城可是有城牆地,不拆掉舊城,如何建新城呢?而且,這建新城需要什麼,不就是磚木和國君在陽谷搞出的那種叫水泥的灰泥和用於鋪設什麼上下水管道的陶管麼?老甘龍此時那叫一個欲哭無淚,他倒是並不生氣甘冒買錯了東西,而是氣自己再一次看走了眼。

不過旬日時間,國君要在咸陽建大城的消息便不脛而走,從櫟陽傳到了咸陽,又從咸陽傳到了老國都雍城。立時,居住在雍城的屬於中低層次的世族們不幹了,當年老國君嬴師隰執意遷都櫟陽時,這些世族屬於那種怕死怕事類型的主兒,所以就沒跟著過去,結果後來便插不腳了。現在新君要建新國都,等於就是另起爐竈,這次要是再被擠在權力階層之外,只怕永遠只能龜縮在雍城這個開始衰敗的老國都當破落世族了。當即雍城的二等世族們也揣著金錢珠寶絹帛等等值價之物,跑去咸陽想要再分點殘湯剩水。這次最後地機會自然叫老甘龍抓好、抓牢了,甘冒乘勢便將咸亨、陽裡、咸陽三地地所有產業又轉手倒賣了出去,然後揣著鉅額的錢財跑去涇陽蹲守,看情況伺機而動。^^^^

當然,老甘龍也不是沒想過效仿吳氏辦點實業,可制磚地工藝簡單,卻指不定搶不過吳家,而泥灰和陶管的製作工藝又屬於陽谷之密,就說現在正在修建中的櫟陽下水管道系統所用的巨形陶管,便是從無敵建在櫟陽城外的陶管廠出產,而櫟陽城內任何一個陶匠見了之後,也都是齊聲驚歎自己根本就制不出這種牛逼的陶管。

對於咸陽的商戰,無敵當然是清楚地,不過此時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咸陽,而是完全放在了河西土地的清丈和釐定上。根據衛鞅通報來的粗略數目,整個河西的可耕作農地面積大約在二百八十萬畝,不過這裡說的畝可不是後世的畝。當時的秦國使用的是周制小畝,小畝和畝是戰國時期通行的一種畝制,春秋戰國之前通用周制,即六尺爲一步,寬一步、長百步爲一畝。進入春秋時期之後,牛耕和金屬農具的廣泛使用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周畝顯得落後,各諸侯國紛紛擴大畝的面積,從寬一步、長一百步擴大到一百六十方步甚至二百四十方步,有的諸侯國乾脆將以往的五百小畝算作一畝。

也就是說秦國的通用畝制,也就是六尺(秦尺233釐米)乘以六百尺的大小,既現代的1954平方米,不足現代一畝的三分之一,現代畝爲每畝6666個平方米。而無敵在陽谷的田畝,則是按照後世的田畝大小就行覈算,方纔能夠得到每畝六擔(合約七百斤)的高產。

丈量出土地之後,在土地的分配上無敵雖然是甩手教給衛鞅去搞,卻也得時刻關注。不過衛鞅這人也確實是一把搞內政的好手,短短不過十天時間,便整理出了整整三車竹簡的老兵分配名冊送來櫟陽存檔,這也就是說,田畝丈量出來不過十天,衛鞅便已經完成了十萬老兵的田畝釐定分配工作,只待名冊在櫟陽勾定歸宗存檔,便可以讓各地官吏按照國府覈準的名冊爲老兵們發放土地了。

至於給流民發放土地的事情卻又引發了不小的事端,就衛鞅報來的主要有三個情況:一個是有些流民舉家迴流,可家中子女甚多,且其中成年者少,對每戶只能申領三丁三口不到十畝田地的政策抱有怨言。再一個是,一些鰥寡孤獨,獨立成戶,獨丁獨口若是光分那點田地也養不活人。最後一個,便是近期有大量的所謂流民,竟是從秦西各地向河西遷徙,並且處處以老秦流民自詡,要求官府優先於魏國迴流的流民給他們安置田地。

對於這三個問題,衛鞅提出的辦法不外是分家、閤家和勸反。也就是讓家中成員多的家庭進行合理的分家立戶,再讓鰥寡孤獨搭配成家,最後再將這些秦西來的流民全部勸反回原籍。

對於這個處置,無敵自然是不能認可的,給衛鞅的指示是:對於人口多的流民家庭,不可強制讓其分家分戶,眼下大咸陽的建設即將啓動,很快國府會釐定出各類用工的薪金,然後在河西設立報名點讓家中人口多的來咸陽參與建設,這樣這些人口多的家庭就可以有效分流,婦孺老弱可以在家務農,青壯出來打工賺錢。至於鰥寡孤獨,也不可強行撮合,可讓其掛靠在家庭人口組成條件合適的民戶負責贍養,由此該戶申領其田畝,並可適當減免該戶賦稅。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個孤寡老人,可以找一戶家中青壯多的人家負責贍養,而老人的兩畝田地便由這戶人家代爲耕作。

而對於那些從秦西遷來的流民,則要仔細甄別,當真是貧苦百姓需和魏歸流民一視同仁好生安置,若是由各家老世族派來徵地鬧事,大咸陽的建設工地尚缺不少廉價的勞役,可適當地爲這些人解決生計問題。

第217章 天賜嬴球第30章 雅典來客第230章 楚國屈氏第59章 鐵騎飛鷹第247章 樂不思楚第197章 太子不敗第245章 墨家鉅子第198章 老秦之變第144章 以勢制力第250章 海神天兵第22章 公子佃農第49章 請戰西豲第70章 獨腳將軍第33章 忠誠衛士第274章 邯鄲驚變第88章 老婆大人第125章 國士劍履第51章 天賜無敵第265章 恆產恆心第140章 墨襲華山第138章 東出武關第113章 合陽城下第72章 舌戰六國第166章 櫟陽書院第89章 陰錯陽差第102章 人爲刀俎第14章 盛怒還鄉第196章 郿縣白龍第202章 兵臨江州第158章 歸期可知第309章 不溫不火第203章 陣前鬥將第183章 背蜀獻國第137章 農商爲本第196章 郿縣白龍第319章 軍功爵制第39章 鐵甲金戕第221章 圍魏救趙第296章 四輪軺車第96章 淄水之賓第303章 圈地遷民第13章 割地求和第44章 徵發備戰第237章 功臣歸來第197章 太子不敗第107章 妙計奇謀第68章 大開殺戒第35章 陽谷論策第291章 總攻會稽第287章 狼子野心第192章 鋒芒畢露第137章 農商爲本第279章 榮歸故里第76章 綠帽騎兵第178章 秦子午線第243章 仲秋偶遇第238章 東海之濱第11章 嬴玉公主第162章 爲弟求賢第96章 淄水之賓第270章 善法治惡第246章 周王獻鼎第35章 陽谷論策第238章 東海之濱第126章 赤王降世第3章 整戈待旦第202章 兵臨江州第203章 陣前鬥將第169章 悉隨尊便第104章 天下皆賊第176章 河西之變第236章 天賜之機第190章 千年之秘第116章 壘謀疊計第98章 一變再變第6章 有我無敵第90章 天命已改第295章 鐵壁盾牆第218章 謀和良策第44章 徵發備戰第197章 太子不敗第175章 咸陽商戰第75章 連環箭陣第294章 分期付款第311章 半渡狂擊第259章 旅者熊義第2章 少樑之戰第283章 墨者苦獲第241章 有客東來第51章 天賜無敵第301章 過河拆橋第252章 一鼓而破第208章 秦將大出第168章 吞或不吞第232章 功成歸國第235章 科技強秦第139章 櫟陽事故第66章 與子同袍第67章 國後妙計第230章 楚國屈氏
第217章 天賜嬴球第30章 雅典來客第230章 楚國屈氏第59章 鐵騎飛鷹第247章 樂不思楚第197章 太子不敗第245章 墨家鉅子第198章 老秦之變第144章 以勢制力第250章 海神天兵第22章 公子佃農第49章 請戰西豲第70章 獨腳將軍第33章 忠誠衛士第274章 邯鄲驚變第88章 老婆大人第125章 國士劍履第51章 天賜無敵第265章 恆產恆心第140章 墨襲華山第138章 東出武關第113章 合陽城下第72章 舌戰六國第166章 櫟陽書院第89章 陰錯陽差第102章 人爲刀俎第14章 盛怒還鄉第196章 郿縣白龍第202章 兵臨江州第158章 歸期可知第309章 不溫不火第203章 陣前鬥將第183章 背蜀獻國第137章 農商爲本第196章 郿縣白龍第319章 軍功爵制第39章 鐵甲金戕第221章 圍魏救趙第296章 四輪軺車第96章 淄水之賓第303章 圈地遷民第13章 割地求和第44章 徵發備戰第237章 功臣歸來第197章 太子不敗第107章 妙計奇謀第68章 大開殺戒第35章 陽谷論策第291章 總攻會稽第287章 狼子野心第192章 鋒芒畢露第137章 農商爲本第279章 榮歸故里第76章 綠帽騎兵第178章 秦子午線第243章 仲秋偶遇第238章 東海之濱第11章 嬴玉公主第162章 爲弟求賢第96章 淄水之賓第270章 善法治惡第246章 周王獻鼎第35章 陽谷論策第238章 東海之濱第126章 赤王降世第3章 整戈待旦第202章 兵臨江州第203章 陣前鬥將第169章 悉隨尊便第104章 天下皆賊第176章 河西之變第236章 天賜之機第190章 千年之秘第116章 壘謀疊計第98章 一變再變第6章 有我無敵第90章 天命已改第295章 鐵壁盾牆第218章 謀和良策第44章 徵發備戰第197章 太子不敗第175章 咸陽商戰第75章 連環箭陣第294章 分期付款第311章 半渡狂擊第259章 旅者熊義第2章 少樑之戰第283章 墨者苦獲第241章 有客東來第51章 天賜無敵第301章 過河拆橋第252章 一鼓而破第208章 秦將大出第168章 吞或不吞第232章 功成歸國第235章 科技強秦第139章 櫟陽事故第66章 與子同袍第67章 國後妙計第230章 楚國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