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外的秦軍雖然發生內訌,但投石機的節奏依舊在繼續。
“發報咸陽,等待大王裁決!”王翦黑著一張臉,將這事告一段落。公孫恩也被解除軍職,軟禁在贏豹大營,所部兩千騎盡數撥給贏豹掌管。
潼關內的守軍神經繃得緊緊的,生怕天上掉下來的冰坨會砸倒自己頭上。一直撐到了中午,秦軍吃飯的時候才告一段落。
黑齒常之也將城上守軍換了一批,他本部三千人,加上武則天前後撥給他的兵馬,總數纔剛剛超過一萬,在秦軍投石機打擊下,現在成了接近一萬。
看著走下城牆的周軍都軟綿綿的蹲坐在大營裡,黑齒常之內心也是擔憂。每次上城牆的部隊,都是抽籤決定的,抽中者哭喪著一張臉,活著走下城牆比中了五百萬還高興。但一個個又精疲力盡,這讓黑齒常之如何不憂?
士兵的情緒低沉,很是壓抑。黑齒常之擔心時間一長,自己的部下的士兵會不戰自潰。現在已經有近百周軍被嚇瘋嚇傻,他可以想象,秦軍一直這樣打擊下去,自己的部隊會成什麼樣子!
“將軍,鎮西將軍率援軍五萬,大軍正在關外二十里處駐紮。劉將軍已帶親騎趕到關外,要求進城與將軍敘事。”親兵帶來的消息,讓黑齒常之精神一振,他和鎮西將軍也是舊識,很是佩服這個劉將軍,說是他的救命恩人也不爲過。
“擺一桌酒菜,我與劉相要好生敘舊一番!”黑齒常之對親衛將說罷,帶著其他親兵疾步走向東城。
率軍來援的將軍是劉仁軌,與黑齒常之見面後,緊緊握著雙手,爲兩軍匯合和握手,也爲舊日恩情而握手,都很是激動。兩人之間的交情,是打出來的。
這事要從唐朝滅高句麗說起,要滅高句麗,就要先滅掉幫兇羽翼百濟,於是唐高宗派蘇烈蘇定方帶十萬人滅了百濟,黑齒常之是百濟將軍,自然會抵抗到底。當時百濟國王和太子都被蘇定方俘虜,各地還有百濟殘軍,百濟的一名王子逃到倭國,請求援兵。
當時六十歲的劉仁軌唐朝水軍大將,負責給前線運輸糧草。結果上級命令他強行出海,暴風將水軍打殘,劉仁軌被削職爲白身,隨軍效力。後來唐軍陸軍一位將軍身死,臨時無奈只能把劉仁軌推上去,算是充數。
這是劉仁軌第一次帶兵出征,鑑於沒有作戰經驗,所以劉仁軌治軍非常嚴明。劉仁軌率唐軍轉戰百濟,所向無敵。百濟將軍道琛率百濟軍在熊津江口(即今韓國錦江)立兩道柵欄,抗拒唐軍。
劉仁軌率部與新羅兵四面夾擊,大敗百濟軍,士卒爭入柵內,由於便橋狹窄,落水及被唐軍所殲達萬餘人。道琛連失兩柵,遂解除對唐將劉仁願的包圍,退守任存城(在百濟西部任存山)。劉仁軌見唐軍少,就和劉仁願合兵一股,養精蓄銳。
而蘇定方帶十萬大軍攻擊高句麗都城平壤,由於久戰在外,時值寒冬,各部將士無心再戰,就連蘇定方都開始動搖,最後蘇定方帶十萬大軍於二月撤兵歸國。
唐高宗給劉仁軌詔書,讓他率軍歸國,而且劉仁軌唐軍將士也皆欲西歸。劉仁軌客觀、細緻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決定堅守百濟,伺機出擊。並說服了其他唐朝將軍,一起留在百濟。
百濟各軍匯聚,包圍了劉仁軌,他們認爲唐軍孤城無援,即將撤退,從此未加防備。劉仁軌、劉仁願知百濟防衛鬆弛,遂七月趁其鬆懈,率部突襲,相繼攻克支羅城(今韓國懷德)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柵,殲敵及俘獲甚衆,分兵守之。
百濟將軍率軍退守真峴城(今韓國鎮岑縣),憑藉該城臨江高險,又當衝要,嚴兵守衛。隨後不久,劉仁軌伺其稍懈,率新羅兵夜至城下,驅衆從四面攀草登城,天亮時佔據真硯城,終於打通了從新羅運糧的道路,減輕了後勤壓力,利於唐軍持續作戰。
劉仁願遣使歸國報捷,同時請求派兵增援。此時,唐高宗已得知倭國出兵增援百濟,遂命熊津道行軍總管、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發山東水軍七千人開赴熊津,援助劉仁軌。於是百濟地區再次陷入僵持,雙方都在等待援軍。
倭國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濟爲名,令倭將毛野稚子等率領傾國精銳兩萬七千餘人向新羅發起進攻,奪取了沙鼻歧,奴江二城,切斷了唐軍與新羅的聯繫。不久孫仁師率部抵達熊津,與劉仁軌、劉仁願會師,唐軍兵勢大振。
唐軍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會上有人認爲“加林城水陸之衝,請先擊之。”但劉仁軌覺得此舉不妥,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他說:“加林險固,急攻則傷損戰士,固守則用日持久,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賊之巢,羣兇所聚,除惡務本,須拔其源。若克周留,則諸城自下。”
此舉得到唐軍諸將的一至認可,於是於是唐軍分爲二路:劉仁願、孫仁師和新羅王金法敏率陸軍前進;劉仁軌則與部將杜爽、百濟降將扶余隆率水軍與糧船從熊津江入白江而下,和陸軍會合,同攻周留城(在今韓國扶安,建在白江河口上游不遠處的左岸山地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
九月初八,孫仁師等在白江打敗百濟殘餘部隊及倭兵,攻克周留城。由於周留告急,倭將廬原君臣率水軍萬餘渡海而來,準備自白江口登陸。劉仁軌率水軍率先到達白江口。二十七日,倭國水軍也從海上抵達白江口,兩軍遭遇。
當時唐朝水軍爲七千餘人,戰船170艘;倭國水軍萬餘,戰船大約有一千多艘。倭軍雖在數量在多於唐軍,但唐朝因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所造海船以形體高大、性能良好著稱於世。
例如,意大利人菲勒斯著的《中世紀的與非洲》上記載:“大約從公元600年開始,就建造具有五層甲板大噸位的帆船。帆船靛積很大,抗風浪的能力很強。”唐代海船之大,可見一斑。
此外唐朝水軍戰船的種類也很多,據李靖《衛公兵法輯本·攻守戰具》和李筌《太白陰經·水戰具篇》記載,唐朝水軍戰船共有樓船、蒙衝、鬥艦、走軻、遊艇、海鶻6種。所以唐朝水軍的戰船在數量上雖處於劣勢,但在質量上卻遠勝倭國戰船。
並於這次海戰,神州史書記載非常簡略,而倭國史書則記載較爲詳細。對神州而言,這是局部戰爭;對倭國而言,則是曠世大戰!由於唐朝水軍先到達白江口,加上戰船精良,劉仁軌遂採取疲敵之鉑先搶利位置,列戰船於白江嚴陣以待。
倭軍到後,率先發起進攻,結果不利而退。而唐軍仍堅陣而守。二十八日,倭國諸將與百濟王在首戰敗於唐水軍後,仍盲目地高估自己的實力,錯誤地認爲“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於是未加整頓部署,不觀天氣變化,便“率倭國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
劉仁軌見倭軍來攻,充分利用唐軍戰船的優勢,指揮水軍將倭軍的船隻左右夾住,使其不得迴旋,隨後再施以火攻,一時“煙焰漲天,海水皆赤。”經過激戰,唐軍四戰四捷,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唐軍焚燬倭軍戰船400多艘;擊斃倭將樸市田來津;扶余豐趁亂逃奔高麗,其所佩寶劍被唐軍繳獲;王子扶余忠勝、扶余忠志和倭軍殘部投降;百濟諸城全部歸順,百濟再次得以平定,只有一座任存城誓死不降。
白江口海戰逝代戰爭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戰,因神州史書記載有限,所以鮮爲人知。作戰中,劉仁軌指揮有方,在兵力不如對方的情況下,先採取守勢,而後因勢利導,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並輻以併火,最後取得了神州與倭州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作戰的勝利。
陸上倭軍聞此訊,大驚不已,相互認爲百濟投降後,這個國家從今天起就不復存在,有唐軍鎮守,那裡就是墳墓,豈能再去送死?
白江口海戰的勝利,使唐軍很快佔領了百濟全境,形成對高句麗的夾擊態勢。同時也粉碎了倭國侵入朝鮮半島的野心,倭國天智天皇深恐劉仁軌率唐軍進攻本土,自公元664年開始,在國內耗費巨資,修築了4道防犀以備唐軍。
此前,百濟首領沙吒相如、黑齒常之在蘇定方回軍後,招集亡散士卒,各據險地響應百濟殘軍,白江口海戰後,他們深知百濟復國無望,各率所部歸降。劉仁軌好言安慰他們,然後讓其各自率軍攻打任存城,並準備派唐軍相助。
孫仁師認爲:“相如等獸心難信,若授以甲仗,是資寇兵也。”劉仁軌卻不以爲然,說:“吾觀相如、常之皆忠勇有謀,感恩之士,從我則成,揹我必滅,因機立效,在於茲日,不須疑也。”
於是發給黑齒常之等糧食和武器,分兵相隨,遂克任存城,至此,百濟皆平。
此時,唐高宗召劉仁願、孫仁師回朝,令劉仁軌領兵鎮守百濟。百濟經過多年的戰亂,“合境凋殘,殭屍相屬”。
爲此,劉仁軌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安定民心,恢復社會秩序:掩埋骸骨;登記戶口,任命官長,治理村落;修路架橋,修補堤薰恢復陂塘,督促百姓種田養蠶;賑濟百姓,贍養孤老。
很快便醫治了戰爭所帶來的創傷,使百姓安居樂業起來。然後劉仁軌又屯田積糧,訓練士卒,做好攻打高句麗的準備。
劉仁軌率唐軍鎮守百濟,時間長了發現手下士兵思鄉心切,知道這是個大問題。就寫了一份奏章,將唐朝當時流行的府兵制和臨時募兵制分析了一下,認爲府兵制和臨時募兵制都不能適應國家的軍事需要,如果突然發生戰爭,唐朝將是沒有兵備的國家,一蹴而倒的危險是存在的。唐高宗見到奏章後,非常重視。
後來劉仁軌歸國,政治嗅覺靈敏的他緊緊抱住女皇的大腿,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清洗。後來被女皇任命爲丞相,同年因爲孫子捲入太子謀反案,憂鬱中病死,享年八十五歲。
女皇很大度的饒了他孫子一命,畢竟所謂太子謀反是個什麼事,女皇比誰都清楚。念及劉仁軌曾經的救命之恩,就將他孫子流放了。
劉仁軌出身於隋文帝仁壽元年的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平民之家,由於隋煬帝楊廣統治期間,連年大興土木,並且不斷對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維民不聊生。在這種環境裡,劉仁軌自幼便過著清貧的生活。雖然生活條件很艱苦,但劉仁軌卻能夠“恭謹好學”。
從隋大業七年起,各地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亂使劉仁軌無法正常謀生,很多時候都是清閒在家中。但劉並沒有將這些寶貴的時間浪費,而是依舊專心學習,“每行坐所在,輒書空地,由是博涉文史。”
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國公任瑰將曾上表論事,劉仁軌見到草稿後,便提筆改了幾個字,使所奏表章煥然一新。任瑰見到表章後,驚異不已,立即將劉仁軌補爲息州參軍。不久,又轉任陳倉尉。
這些都是小官,劉仁軌真正露頭是因爲一件事情。他擔任陳倉尉,就相當於本縣的治安局長,專門治理安順平民的官。但本地的折衝都尉,類似於今天的駐軍團長,這個仗著自己行政級別很脯驕縱無力,大惡不犯,小惡連連。
劉仁軌親自去勸諫,反被罵了一頓。於是一個治安局長直接將駐軍團長下獄,獄中這個團長見到劉仁軌還在罵,劉仁軌直接就讓手下把這個亂棍打死。
這事驚動了李世民,因爲一個折衝都尉可是四五品的官,而劉仁軌只是八九品的微末小官。後來李世民知道了詳情,就升了劉仁軌爲七品縣令,算是正式踏入大唐的官場。
值得一說的時,劉仁軌擔任陳倉尉的時候,袁天罡路過這裡,與劉仁軌交談了一會,就替劉仁軌看了一相,斷定劉仁軌能位列將相,終年九十!
再要說的是,劉仁軌和王猛青年時代都是亂世,出身一樣都是很卑微。但倆個人都能出將入相,靠的不是運氣,而是知識。
他們能有那樣輝煌的成就,靠的就是能忍受年青時的疾苦,並克服各種困難專心讀書!可見,讀書是能改變自己命運的!
劉仁軌是神州歷史上第一個戰勝倭國侵略軍的將領,也是神州第一個取得海軍大勝的將領。倭軍被劉仁軌戰敗後,900多年未曾踏步朝鮮半島!
就憑這個,劉仁軌就能名列神州將領前一百!也值得被大書特書,希望大家能記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