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好貸,馮德麟畢竟也是割據一方的大帥,比張作霖從職務上差了一點,但實力上也在伯仲之間,再說還是奉天的老人。可是技術活來不得半點含糊,要製作方便麪,特別是像“一統”這樣已經提升了國人口感的方便麪,便有些困難了。
不過再認真地進行試驗明顯時不我待,市場是個很奇妙的東西,講究個先入爲主。一旦被真正認可,再想改變它可就難上加難了。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按流程作業,即使搞出個一模一樣的東西,沒個半年五個月休想出爐。這時候若再沒有規模效應,光攤還的成本就能讓它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受乃父委託要在方便麪的生產上不讓張漢卿專美於前的馮庸十分驚訝:父親同是大帥,兩人都名漢卿,他的成就比之張漢卿可就差得不止一條街了。這小子以年輕得不像樣的年紀,愣在軍界闖出不少的名頭,又在什麼土改中大放異彩。如果再經商得商,還叫別人怎麼活?
想想這些方便麪明顯是把麪條曬乾而已,農村土方法的製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統”方面便的成功,只怕真是沒什麼技術含量全憑狗屎運吧?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生產的方便麪很快地出產並用量取勝呢?
他可不是小心眼的人,父親和張作霖的矛盾是一回事,但不影響他對張漢卿的欣賞之情:這是一個不世的人才,從年來他的表現來看,用“天降英才”來形容一點不爲過。他關注張漢卿的方便麪,只是因爲他從中看到了錢,看到了希望。
自己的飛機組裝和改良需要大筆的錢,而老是從父親手裡拿錢一是難爲情,二是不願看父親不滿的眼光----雖然外表嚴厲實際慈祥的父親對他的這種癡迷從來沒有說過一句不字,且從來努力滿足其心願。
這時候,從“一統”食品廠走出的幾個師傅讓他眼前一亮:爲什麼不高薪聘請他們,爲我所用?這樣不但省時省力,還可以直接把產品做大,省了緩慢而又曲折的市場培育過程。而且最關鍵的是,自己可以賺大錢,也省了父親的資助,還能顯得自己有點用處。
說動就動,他對其中一個名叫何師傅的中年男子最爲鐘意:人都稱他爲何副總工,據說他是“一統”食品廠裡很有技術的權威人士;他自己也說自己熟悉全部“一統”方便麪的流程,只要有設備人力資源投入,他可以馬上生產出一模一樣的東西來。
馮庸如獲至寶,他一面用高薪的名義延攬這撥人,一面迅速稟報馮德麟。當然,他把這些人的能力都做了一點點誇大。
馮德麟志不在此,但如果有機會打壓下張漢卿,他是喜見樂聞的。而且沉迷於飛機領域一發不可收拾的長子難得地表現出對經濟有了興趣,作爲一心想讓他在軍政方面有所建樹的馮德麟當然要全力支持,於是有了馮德麟迅速貸款的一幕。
錢順利到賬,他聘請何師傅爲廠長,按照“一統”食品廠的架構,迅速建成了六條線。本來按照長子馮庸的意思,可以先買一臺軋面機試製。如果順利的話,再逐漸加線,這樣比較穩妥。他是賺錢,而不是向張漢卿叫板。
可是何副總工卻撇嘴說:“做生意,看來我們都小看了張少帥。少帥說,這方便麪的做工簡單到家庭作坊都可以生產,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唯一的噱頭便是新奇。就像追星,大家都在追時,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得有所表示,不然就顯得有些落伍了,這就是明星效應。
方便麪也一樣。等到世人這新奇勁一過,吃什麼山珍海味都索然無味,方便麪也就成了普通的面。如果不趁這時候趕緊進入這一領域,一旦大家蜂涌而上,再好的市場也會被擠垮,特別是成本極低門檻極低的方便麪了。所以少帥積累了三個月的產能一次釋放,果然造成了明星效應。
做生意,就要這樣的魄力。”
何副總工的話也有道理,馮德麟思忖片刻便說:“既然幹,那就大幹一場。至不濟也把這方便麪的市場攪混了,讓姓張的娃兒也不落好!”
馮庸苦笑了,這不是做生意,而是賭氣。不過他是個孝順的孩子,這些話他是不會同乃父說的。
迅速地選址、搭建廠房,馮德麟出動二十八師的官兵,人多力量大,幾天後,一所帶圍牆的規模宏大的食品廠便竣工了。
在外牆還未乾透時,用大價錢購置的十臺軋面機也搬了進來。這是從奉天機械製造廠搶購的,爲此還付給製造廠一筆爲數不菲的違約金,因爲這些設備聽說本是“一統”食品廠**的。
圍牆裡的麪粉堆積成山,這是連夜從北鎮各地收購的。經過擠兌風波,能夠保值的糧食價格又上漲了些,這冰天雪地的收購這些麪粉可不容易。
包裝線也就位,招募的操作工人經過幾天的培訓也大概知道了各自要做什麼,聽說是要生產奉天城正在熱銷的方便麪,大家都摩拳擦掌、鼓足幹勁,都想親眼瞧瞧這傳奇般的東西是怎樣從自己手裡誕生的。
正在上下爲即將開工的任務充滿期待時,一個不好的消息打懵了馮庸:何副總工和他的夥伴們不見了!
這消息不亞於晴天霹靂,沒了何副總工,沒有誰懂得如何去做。關鍵是要搶市場!
沒辦法,硬著頭皮也得上。可是方便麪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沒那麼簡單了。食品廠的技術人員憑著想法和了一堆面,然後丟進軋面機。但是隨著軋面機軋出的不是一根根麪條,而是像泡沫般的團塊。
怎麼辦?每次都是這樣,工廠如何能夠做得下去?趕緊找人吧!
可是無論如何動員人馬去找,這幾個人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時間不等人,在接到彙報後馮德麟果斷地一拍桌子:“那就從食品行聘請幾個師傅做,老子就不信,沒了胡屠戶,還吃不了拔豬毛了!”他有十分肯定,自己的兒子被張漢卿的人陰了。不然,有那麼巧,瞌睡時就有人送枕頭?張小混蛋家的副總工就這麼容易就被聘到了?要知道聽說“一統”食品廠對於各工序的控制和人員的保密是極嚴格的。
省城有位姓楊的大師傅走南闖北好多年了,到底有些經驗,被聘任爲食品廠的總工。他經過反覆試驗弄清了原因:麪粉中的蛋白質遇到鹽分失去了粘力。於是有人提議先把沒鹽的麪粉製成普通的麪條,蒸熟後,浸到醬湯裡過一下,麪條於是帶上了鹹味。這一雕蟲小技,無異於麪食技術的一場革命,但本就是方便麪的正宗做法。
解決了一個難題,馮庸卻高興不起來:科研能力有了,市場卻不等人。在這小半個月期間,“一統”方便麪完全打入了東三省的重要城市,各地的訂單如雪片般從四面八方傳來。“一統”食品廠不但擴大了產能,還計劃在長春等地設立分廠,儼然有做大做強之勢。而且更好的消息是,市場反饋是,大家都認可方便麪是“一統”首創的,是正宗的。這個觀念一旦被確立,幾讓後來者無立錐之地。
而且量大的優勢將成本減至最小,而且張漢卿也是個受過現代營銷手段薰陶、經歷過現代經營管理的人,成本的控制與營銷的管理讓工廠生意越來越好。更可氣的是,張漢卿還在各大報紙刊登廣告,基本上把“一統”和方便麪掛上等號,且誕生出中國第一隻報紙廣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便收方便麪”,吸引了大批人的眼球。
再做不出面來,只怕將來能夠做出,也賣不掉了。
馮庸以不知今夕何夕的心情夜以繼日地待在工廠和師傅們一起研究,遭受嚴重打擊的他還沒從何副總工的“消失”中醒過神來。這位一心想鑽研飛機的人,也終於接了回地氣,要問人間溫暖了。還好方便麪的技術並不如何複雜,不然他死的心都有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將麪條烘乾,以便長期保存了。最初,師傅們曾採取原始的利用太陽光曬乾麪條的辦法,但這太費時間且需手工操作,不適於工廠化的大規模生產。後來還是楊師傅提出試用過油的辦法,效果良好。油炸後,水分立即蒸發,麪條上出現許多細孔,這使麪條在熱水浸泡時吸水很多,很快變鬆軟,而且過油的麪條更富有彈性,味道之好,非普通麪條可比。
終於做出來了,味道和“一統”方便麪相差無幾,馮庸鬆了一口氣。既然重大問題都是師傅們想了的,特別是總工楊師傅,他也毫不攬功,甚至已經想好了就用他的名字起商標爲“楊師傅”。
技術上的成功不代表商業上的成功。這一番停頓試驗,耽誤了不少功夫,也讓馮庸當初邊生產邊銷售邊還貸款的美夢破滅。因爲錯誤的預估了形勢,大批的原料和機器佔用了大筆資金,工人的薪資與開拓市場的費用用光了先前從殖邊銀行貸出的五十萬元。要擴大再生產,需要另一筆資金,恐怕仍需從銀行裡貸出。
可是從省城傳來的消息令馮庸與馮德麟都是手足無措:殖邊銀行因爲沒有遵守奉天財經委員會和金融廳的指示被勒令停業整頓,不但無法再從中貸款,還被要求歸還原先的貸款,這讓老少馮帥雪上加霜,感覺被一隻無形的手套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