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劍尚未臨頂,意識到自己必死的紅海就發出了一聲嗥叫,聽上去就好像草原上的猛獸,在臨死時發出的一聲怒吼。
嗥叫聲中匯聚了太多的絕望、太多的悲傷、太多的不服、太多的無奈和無助,這一刻誰都幫不了他,就連他自己也救不了自己。
然而即使是困獸也會猶鬥,明知必死的紅海又怎會甘心就屠?生性彪悍的他選擇了最慘烈的一種方式來對抗李智雲這絕殺的一劍。
躲閃是沒用的,他的身法和步法本來就很差,而且這時候再想躲閃已經來不及了,索性將雙掌同時擊向天空,匯聚生平內力,哪怕會被對方的寶劍洞穿手掌,再穿過手掌洞穿天靈蓋,也要跟對方拼一個同歸於盡。
“排雲掌!”
這竟然是排雲掌!李智雲被紅海轟出的雙掌嚇了一跳。
在劍尖與掌心即將接觸的一瞬間,系統給出了紅海的武功,這套三絕老人原創,又由步驚雲震懾天下的掌法竟然在紅海的手上使了出來,乃是排雲掌法的第七式:撕天排雲!
這是力擎千鈞的一招,由下往上擊出,足以對付任何來自空中的敵人,往誇張了說,這一招甚至能夠撕開蒼天!
這掌法的名字很膈應人,排雲,排我李智雲麼?
然而此時天上地下的兩個人已經別無選擇,誰勝誰負又或同歸於盡,就只能聽天由命,即使身穿狻猊鎧又兼修瑜伽變形術,李智雲也不敢抱有絲毫的僥倖心理,沒辦法,排雲掌的威名實在是太大了。
“滋滋……”
在劍尖和掌心即將交接的這一瞬,空氣中已經響起了奇怪的聲音,聽上去就好像是後世高壓配電室裡高壓板路發出的電流聲。
難道又要打出蟲洞來麼?這是在劍掌交接前李智雲最後的一個念頭。
下一瞬,蟲洞沒有出現。似乎蟲洞能否出現並不是單純由力量來決定的,或許還與力的方向有關,總之在這火星撞地球的一次對決之中,蟲洞沒有出現,只爆發出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
巨響震耳欲聾,非但將城頭上的突厥將士震得暫時失聰,就連城內城下的預備隊都有不少被震得雙膝一軟,坐倒在地,也不知道是被聲波震的還是嚇的。就連城外已在擡著雲梯默默疾走的隋軍將士都被這聲巨響嚇了一個哆嗦。
巨響聲中,李智雲的身體如同一隻彈丸般跳躍而起,復又升上天空,手中已經沒了那柄二刃青鈺,那把切金斷玉的寶刃完全摜入了紅海的身體。
沒錯,一如紅海自己的預想,從他的右掌穿過,甚至還縱向穿透了他的右前臂,而後摜入了他的天靈蓋,繼而穿入他的胸腔腹腔,只剩下一隻劍柄,把他的一隻右掌釘在了他的頭頂,就好像突然長出來的一隻犄角。
紅海就這麼直挺挺地站立在城頭,鬚髮皆張,死不瞑目。而李智雲則有驚無險地彈起再墜落,心有餘悸地感慨原來這排雲掌並不比殭屍的並體聯功更強,同時再一次默默感謝宇文化及的慷慨饋贈。
再一次落在城頭時,城頭的將士已經醒悟過來,他們發現了搭上城頭的雲梯。
瓦口關沒有護城河,即使挖了護城河也沒處引水,所以隋軍將士就利用城頭大亂這個機會衝到了城牆下面。
“守城啊!”
突厥將士紛紛呼喝,卻沒幾個人進入防守位置,人們心中想的都一樣,那就是城頭上這個殺死大都督的敵人怎麼辦?
沒有人敢上前邀鬥,當然更沒人敢於一擁而上圍毆圍殺,這個神仙一樣的劍客連大都督這樣的天將都殺了,我等草原牧民上去不是白送麼?
突厥將士畏首畏尾,李智雲卻不跟他們客氣,落下來就施展起捕風捉影身法,配以一套分筋錯骨手,將爲數不多的幾個進入城垛防禦位置上的突厥兵將打倒在地。
這套分筋錯骨手是南宋江南七怪之朱聰的武功,是朱聰爲了對付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自創出來的一門外家拳法,外門拳法無需專屬內力,兌換起來很是便宜,用在這些只懂得騎馬砍人的突厥人身上最是合適不過。
他之所以使用這套武功是不想沾手太多人命。殺人應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殺了幾個首惡元兇也就算了,再殺這些嘍囉就沒什麼意思。
突厥人本是悍不畏死,但是在李智雲這種神仙一樣的高手面前卻是全無鬥志,不消片刻,城頭上的抵抗就被他完全解除,隋軍將士得以兵不血刃、零傷亡登上城頭,又在關達趙霞以及六名旗牌官的率領下殺到城下打開了城門,就意味著這場攻堅戰勝券在握。
接下來的戰鬥呈一邊倒的形勢,以紅海爲首的突厥一方的幾員猛將全部喪生,全無鬥志的突厥兵將哪裡還擋得住隋軍悍將的追殺,就連象徵性的頑抗都沒有發生,立馬打開了西北方向的城門棄城而去。
瓦口關的容量有限,突厥大軍並非都在城中駐紮,城外西北的草原上也有無數營帳,眼見城中的兵將逃出來連忙詢問究竟,在得知隋軍有天神相助之後立馬潰逃,誰敢跟天神作對啊?
突厥人潰敗,隋軍又在尉遲兄弟的率領下追出去老遠,直到聽見李智雲命令鳴金才凱旋而歸,站在城頭上的李智雲正在接受孫成的拜謝,在攻破城門之後關達趙霞救下了這位昔日同袍。
李智雲也是想救孫成的,扶起了跪倒在地的孫成:“你不必謝我,昨天你那一箭只射我的戰馬卻不射我,我就猜到了你是出於無奈,只希望你今後好自爲之。”
這時羅成也來到了城頭,詢問李智雲如何處置武奎的家眷,並建議斬草除根,畢竟武奎武亮都是死在李智雲的手上的,若是留著武安福等武家血脈,他朝或許會圖謀報復,報仇可不僅僅只有武功一種辦法。
“算了。”李智雲擺擺手,“他們已經無法回到隋朝了,今後也沒有什麼好日子過,又何必斬盡殺絕?至於報復,我李智雲不怕任何人報復。”
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冤冤相報總是難免的,若是殺一個人就得斬盡全家,那麼這一生得多造多少殺孽?非但尋俠系統不許自己這麼做,就是自己的良心上也過不去。
更何況即使殺人全家也不可能完全“除根”的,君不見史上那些狠戾的帝王動輒株連九族,但是結果又如何?結果只能是把仇恨的種子埋得更廣更深罷了。
“李帥仁義!”
“李帥仁慈!”
李大帥不止對仇家仁慈,對自己人更是仁義,正所謂仁至義盡。
這一戰乃是完勝,創造了隋軍零傷亡的奇蹟,最爲慶幸的莫過於那些早就做好了馬革裹屍準備的將士們,在李智雲宣佈赦免武奎一家之後,城內外隋軍將士同時跪倒在地,齊聲讚頌李智雲的仁慈。
在將士們震天動地的呼聲裡,站在李智雲身邊的李蓉蓉和羽裳凝視著李智雲傾心不已,在她們的眼睛裡李智雲再也不是一個年幼的男孩,而是一個堪稱世間仁主的帝王級的男人。
這樣的男人上哪找去?世上唯此一人!
李智雲也被自己創造的奇蹟感動了,這是他在穿越隋朝之後獲得的第一次成功,不僅成功地阻止了一次異族的入侵,更是保住了數萬漢族同胞的生命,感慨之下面對全體將士朗聲說道:“此情此景,我要吟詩一首!”
羽裳早知自己這個丈夫才華橫溢,連當代文豪高熲都被他當場碾壓,聞言立即湊趣道:“夫君即興作詩,妾身洗耳恭聽。”
李蓉蓉頓感驚奇,心說莫非這李智雲還是個才子不成?她既然是李渾的女兒,就是標準的出身於書香門第,雖然童年之後一直跟隨師父隱居山林,但是師父也是崇尚文武兼修的。
她師父總是說,不習文則難解武道,不習文更難勘破紅塵。所以她在師父的薰陶下也沒少瀏覽先賢典籍,此時聽說李智雲要吟詩一首,就想聽聽這個武功高絕的男人能做出什麼樣的佳句來。
只聽李智雲吟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此聯一出,城中衆人只要稍有文墨者無不稱讚,只不過有些人是脫口而贊,有些人則是心中暗贊。脫口稱讚者大多在文學方面比較自信,暗贊之人則是粗通文墨,不敢引人注目,萬一被人問一句“好在哪裡”可怎麼辦?
若是把場中衆人換成後世的學子自然人人明白,王昌齡的詩句能不好麼?不好怎能進入語文教材?
但是作爲隋朝這些手執刀槍劍戟的聽衆,要想大讚特贊就不一樣了,就算沒人問你,你也必須知道這聯詩句的精彩之處何在才行,否則就是人云亦云、濫竽充數。
李蓉蓉就是比較自信的一個才女,當即給出品評:“上有皓月當空,下有雄關險隘,人在茫茫征途,建功立業邊塞。果然是情景交融的好詩!”
但凡古人作詩,最是講究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尤其是即興創作的詩句,其情景交融,才能觸動聽衆,進而形成共鳴。
可以說沒了情景就沒了詩文創作的基礎,沒有情景的詩句是蒼白乏味的,哪怕後世的“大詩人”宋曉峰都知道在吟詩之前必先感慨一句“此情此景”,就是這個道理。
李智雲誦出的《出塞》正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出口就被李蓉蓉點評出來,聞者盡皆點頭稱是,有點評的了,咱們就可以放心跟著鼓掌了。
大家一陣讚美之後就都自覺收聲,靜待李智雲的下一聯詩文,下一聯詩文是必須要有的,即使只是絕句也還有一聯。
絕句的結構特點是起承轉合四部,前兩句是起和承;後兩句就是轉跟合了,其中尤以“合”最爲重要,因爲它是全詩的總結和收束。
卻聽李智雲吟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好!”
“好詩!”
這一句太有氣魄了,尤其是在這一場攻堅戰取得完勝之後,即使是將士之中那些胸無點墨的也能聽懂。
作爲北疆鎮邊軍,幾乎人人知道西出瓦口關之後草原上的第一個城隘就是蘢城(後世張家口),並且蘢城恰好是在陰山的山口處,若是拿下蘢城,突厥人就真的過不了陰山了。
李帥這是要一鼓作氣打下蘢城啊!那就對了!龍城飛將就是李帥李智雲,意思是隻要有我李智雲在,你們突厥人再也別想從陰山口出來!
既然李帥想打,那就打唄,反正跟著李帥行軍打仗死不了!衆志成城之際,城內外將士們又爆發出一陣歡呼,唯有李蓉蓉柳眉輕蹙,低聲問道:“你要去打蘢城?這可不在北平王的軍令之內啊!”
李智雲心說自己這個逼裝得有點過了,這時候再想告訴大家龍城飛將是衛青已經來不及了,便一拍腦門說道:“我倒把這事兒忘記了,唉,算他們突厥人運氣好,咱們這就班師回北平!”
當下拍板決定,留關達趙霞和孫成三位降將統兵一萬留在瓦口關,一萬守軍已是瓦口關的最大容量,再多了城中根本盛不下,其餘將士隨他一起休息半日,明日午後大軍開拔返回北平。
他真沒想去打蘢城,也沒工夫宜將剩勇追窮寇,眼下對於自己來說,最大且最危險的敵人只有淵蓋蘇文,必須追到高句麗除了這個隱患才行,否則今後睡覺都不安心。
三天後,大軍回到北平城,李智雲帶領衆將回到北平王府交令,羅藝聽說李智雲兵不血刃奪回瓦口關時不禁瞠目結舌,愣了半晌才動容道:“老夫打了一輩子仗,這等勝利實乃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李公子當真是天縱奇才啊!”
“只是碰巧了而已。”李智雲很是謙虛,隨即將收降關趙孫三將之事交代清楚,而後交還帥印,再次向羅藝辭行。
羅藝知他去意已決,再也挽留不住,就只能最後設宴,爲李智雲慶功加送行。
一場酒宴辦得熱熱鬧鬧,人人喝得高興,即將散席之時,杜文忠忽然來報,說有緊急軍情。
羅藝聞聲不禁眉頭大皺,不是突厥人都被趕回陰山了麼?怎麼還有緊急軍情?莫非是高句麗那邊又打營州了?不至於啊,漢王楊諒的三十萬大軍轉眼即至,這當口高句麗只能龜縮防守,怎麼還敢主動出擊呢?
當下仔細一問,才知道所謂的緊急軍情卻是楊諒的三十萬大軍遇見了麻煩,他們在行軍途中遇上了一場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