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同治十三年后,慈禧便搬回了儲秀宮,慈安則搬到了鐘粹宮。從此,慈安便一直深居簡出,同治皇帝和孝哲毅皇后先后崩殂,一直都是慈安的心病,雖然慈安知道病源在于慈禧,無奈慈安卻與那孝哲毅皇后一般,都是內心善良,不懂權術之人。
剛開始時,慈禧還能守著宮中的規矩,不敢一權獨攬,所以慈安還能對付得過去,如今的慈禧已經實權在握,而且憑著自己越來越成熟的政治手段,慢慢將一切都緊緊抓在了手里,旁人自然再難動搖她分毫。
而且,朝中也盡是她親手提拔的重臣,個個戰功顯赫,為清廷所依仗。
光緒三年,久懸的新疆領土被左宗棠成功收復,曾經屬于中國的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區,被俄國占領了這么多年,到底還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樣,清廷對俄羅斯的談判,終于看到了取得勝利的曙光。整個清廷都在期待這樣的好消息,這證明了清廷還有一戰之力,也給了所有覬覦中國領土的列強一個很好的警示。而左宗棠所立下的這些戰功,無疑也給慈禧帶來了莫大的光彩。
再看后宮中,更是完全成為了慈禧一人的天下,上至幾個總管大太監,下至各個宮中伺候的宮女,幾乎處處皆是她的親信。
光緒五年,李蓮英再次被破格提升為儲秀宮四品花翎總管大太監,剛剛過了而立之年的李蓮英,已然快要和敬事房大總管平起平坐,成為了后宮中地位最高的太監之一。
這一年也是同治帝正式下葬的時候,同治的陵墓被稱為惠陵,慈禧于是順水推舟恩準皇后能與同治帝合葬。只是此時的惠陵地宮尚未竣工,同治的梓宮需要借地暫時安置。
光緒元年下半年,慈禧讓年僅四歲的光緒皇帝作為名義上的主持者,協同眾親王一起,親自將同治和皇后的梓宮暫安于東陵隆福寺。光緒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到了欽天監選出的這個吉日,才真正讓這對帝后的梓宮正式葬入東陵雙山峪惠陵地宮。生不能同宿,死卻能同穴,也不知道這是生在帝王家的幸還是不幸。
這一次下葬的禮儀非常莊重,值此山河破碎之際,慈禧也不愿意虧待自己的親生兒子。惠陵的規格雖然還是比不上以往的清帝陵,
但是慈禧盡可能用梴楠木來作為陵墓的主要材料,這種堅硬名貴的木材構成了惠陵的銅梁鐵柱。
雖然阿魯特氏生前十分不討慈禧喜歡,但是死后不但能夠和同治合葬,而且隨葬的物品一應相合,有皇帝翠印就有皇后翠印,有重金墨匣就有鳳冠,有朝珠白緙就有金玉手鐲。慈禧這般慎重的陪葬,心中想來卻是敬重這個皇后的。其實慈禧歷來就喜歡這種端莊有氣節的人,卻總是和這樣的人勢不兩立,只能在其死后才敬之以禮。
可惜在群臣看來,慈禧卻是惺惺作態,只有李蓮英明白以慈禧的性子,祖上的制度都被她破壞殆盡了,根本不需要多此一舉去博個善名。慈禧是真的在乎同治,也真的敬重孝哲毅皇后,但是在權力斗爭中,一切動搖你利益的都是敵人,你只有讓自己變得冷血,才能保全自己的權柄,即使對手是你最愛的人。
雖然李蓮英并未因為阿魯特氏之死而愧疚過,但是在同治十三年之后,他卻很是消停了一段時間。興許是因為那一年實在是太多風浪,他做了無數自己曾經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在一切終于平靜下來之后,李蓮英第一時間便是開始反省自己。
他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慈禧忍耐的極限,如果再使什么心機手段,慈禧也會容不下他這個小李子了。所以,李蓮英知道自己真正到了韜光養晦的時候了,而且這一養就是數年,反而讓慈禧太后甚為滿意,竟然給自己又換了一個翎子。
李蓮英對于自己竟然能夠這么快就升為四品倒是有些受寵若驚,同治十三年后,他幾乎再無建樹,慈禧跟前獻媚的人也多了起來,按理來說不應該讓自己享此殊榮。
這慈禧做事情從來都是有備而發,而且根據李蓮英的經驗,每一次自己的破格升遷,都預示著即將開始一次空前的動蕩。所以這次升遷雖然給了李蓮英無與倫比的顯赫地位,也給了他前所未有的擔憂。
這次升遷之后,李蓮英愈發謹小慎微,他知道慈禧已經知道他聰明會辦事,也就不能再藏著掖著,反落個猜疑。他反而更盡心地去體察慈禧的心意,扮演好這個“幕僚”的角色。慈禧有時候喜歡聽一些“忠言逆耳”的話,李蓮英便撿著那慈禧沖動時進言。慈禧雖然
心思細密,但是脾氣暴躁,常常脫口說出一些無可挽回的話,但一瞬間就后悔了。旁的人看不出來慈禧的動搖,李蓮英卻是再會體察不過的。
比如,光緒六年的時候,內務府總管榮祿著了醇親王奕譞的道兒,以軍機大臣寶鋆、沈桂芬為代表的朝中大臣競相上折子,彈劾他受賄的事。慈禧知道內務府的人歷來是沒有干凈的,但她卻是嫌棄榮祿做事不利索,這般蠢物如果繼續如此,早晚是個禍害,必須再加歷練方可重用。但是當時醇親王話語一激,慈禧怒火中,當即就要下懿旨嚴懲榮祿。
這時候,李蓮英便站出來求情,求慈禧念在榮祿一片忠心上,若能功過相抵,便罰他去職思過罷。
其實,慈禧本來就是如此想的,李蓮英這么一求情,她也就有了臺階可下。但是這次李蓮英求情連帶著也挨了罰,而且罰得很重,按照清廷的規矩,太監絕對不能干預政事,何況還是向太后進言呢?當時堂下就是軍機處的幾位大臣。慈禧必然要重罰李蓮英方能服眾,于是只好去了他新戴上的四品頂戴,同時罰俸銀半年。
此時李蓮英的俸銀已經不能與當初的八品小太監相提并論。年僅三十一歲的李蓮英,現在月薪已經達到二十兩,那半年的俸銀就是一百二十兩,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此事過了一個月以后,李蓮英才蒙慈禧開恩,帶回頂戴,但是俸銀照罰不誤。當然了,雖然這是一筆“巨款”,李蓮英倒是不太稀罕,因為榮祿事后給他送上來的壓驚費十倍也不止了,而且榮祿還得承了李蓮英這份情。
其實,也許榮祿永遠沒機會再回到宮中,李蓮英這么去幫扶他也未必值得。但現在李蓮英就像一個廣撒網的漁夫,他一面堅持著絕不結黨的原則,一面又無止境地為他認定的有價值的人提供方便,而他認為有價值的人,就是慈禧太后心中還想要用的人。
事實證明,李蓮英是相當聰明的,在他三十歲之后的日子里,這種友善讓他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盡管大部分時候都是歷史的悲哀。但在那個不幸的時代里,李蓮英也算是很好地順應了時代,至少學他的主子一般,善始善終地度過了自己的宮廷生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