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蹋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當年,杭州太守白居易,在西湖之畔的望海樓上,把酒臨風,吟誦這首《杭州春望》時,眼中所看到的正是白沙堤、白沙堤連通的孤山,以及孤山上若隱若現的孤山寺。而今,布袋和尚與劉均佐佇立在孤山賞梅亭,與白居易眼裡的風景恰恰反了一個方向。因此,布袋和尚口中吟誦的佛家偈子,也就不同於他的風景詩了。

由貪淪墮世波中,舍卻貪嗔禮大雄。

直截凡情無所得,圓明寂照汝心宗。

劉均佐雙手合十,對布袋和尚說道:“師父,弟子心裡已經明白了。從今往後,我將拋棄所有的家業,跟隨你雲遊四方,修行道業。”

布袋和尚卻大搖其頭。

劉均佐疑惑不解地問:“難道我又錯了嗎?”

布袋和尚笑道:“當然錯了!我讓你放下心中的貪念,而不是叫你捨棄財產。”

劉均佐更加迷茫了:“不捨棄財產,如何放下貪念呢?”

布袋和尚說道:“心中的貪婪,與財產沒有交涉。比如,你本是杭州第一大財主,卻費盡心機把一個長工僅有的三頭牛換成了三瓶油。而那個長工,卻把僅有的三瓶油布施到了佛前。這說明,因爲貪慾熾盛,你這個大富豪的內心,卻比一個長工還要貧窮。我可以肯定,你雖然成爲了杭州首富,卻從來不覺得自己富有,仍然是一副窮鬼心態,所以就是將天下所有的財產都給了你,你依然不會幸福。”

這話,說到了劉均佐的心裡去了,他點點頭,說:“我原先之所以那樣摳門,想方設法算計別人,就是因爲總感到自己的財富還太少,而且時時刻刻擔心自己已經到手的財產得而復失,一去不返。爲此,我牽腸掛肚,驚悸不安,時常半夜驚醒,難以入睡。”

“這是因爲你貪婪成性!”布袋和尚說,“老百姓說,知足常樂。你因爲不知足,心裡總是苦的,人生毫無樂趣可言。”

“我之所以說要全部拋棄財產,跟隨你去雲遊,就是因爲被它們拖累怕了。我想出離修行,的確是有感而發,並不是心血**。”

布袋和尚說:“你這是逃避,而不是真心向道。”

劉均佐有些急眼:“布袋師父,我不是假裝的,我真的明白了,任是富有天下,也是身外之物。就像您在夢中點化我的那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布袋和尚說:“你明白了就好。”

“因此,我要放下這些心靈之外的東西,跟隨你學佛,去深山老林沒有人煙的地方閉關打坐修行。”

布袋和尚笑道:“學佛,不等於避開世間,更不等於打坐。”

劉均佐不解:“我聽那些學佛的人說,若想參禪,必須遠離塵囂,杜絕外緣,萬事放下,一心靜坐,如同死人一般,方可契入真如。”

布袋和尚哭笑不得,說:“本來,參禪這件事人人有份,個個能得。可是,照你這樣說來,除了一部分出家人,別人就無法參禪了。”

“爲什麼?”

布袋和尚說:“如果都閉門打坐,人們吃什麼?再說,普通老百姓居家過日子,開門七件事,幾日不勞作,謀生餬口都成了問題,還如何參禪呢?總不能連嘴也封起來吧?所以,在家人學佛,不能生搬硬套寺院裡的那一套。”

劉均佐追問道:“可是,像我這樣的人,究竟如何用心做功夫,才能與禪相應?”

布袋和尚道:“參禪這件事,沒什麼玄妙的。只要能於事無心,於心無事,則虛而靈,寂而妙,即是禪的境界。比如你做生意,但凡遇到大小事務,專心致志,隨時處理;再比如你肚子餓時,就一心一意吃飯,不要胡思亂想。也就是說,不管幹什麼,不能雜亂用心,都要一門心思將手頭的事情做好,該拿起來的時候要拿得起,過後要放下時放得下。久而久之,自然打成一片,事事無礙。這纔是真正的做功夫。”

劉均佐恍然大悟:“噢,原來佛家修行,就是這樣簡單!”

布袋和尚說道:“禪,就是人的本來面目,就是生活的真實。所以,修禪也就是飢來吃飯,困頓則眠;熱了脫衣,冷就烤火。一切自然而然,毫不做作。”

聽了這一番話,劉均佐真正明白了:禪,無用心處,專注於當下即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心靈純正,認認真真做好手頭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修行。可是,他還是有一絲憂慮,他說:“可是,布袋師父,像我吧,是個商人,做生意賺錢,也是修行嗎?”

“是!”布袋和尚的口吻那樣地斬釘截鐵。他說道:“學佛,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出家靜修,要隨順每一個人的因緣,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當官的,做一個好官;爲民的,安於本分。比如你劉均佐,天生就是一個商界奇才,你在物資流通、調劑餘缺的同時,爲社會創造了大量財富。這就是你最合適的位置。”

隨後,他又補充說:“當然,這其中的關鍵是,你怎樣賺錢,賺什麼樣的錢,賺錢幹什麼。一個學佛的商人,心一定要正,從正當的途徑,用正當的手段,賺取正當的利潤。還有,賺錢之後,不能僅僅用於個人享受,要佈施、供養三寶,救助貧苦危難的人們。這樣,就是福慧雙修,能更快地契入菩薩之道。”

劉均佐很興奮,說道:“同是做生意,貪心作祟,坑蒙詐騙,萬劫不復;一念轉換,慈悲喜捨,功德無量。”

布袋和尚也笑了:“但願你說到做到。我有一首偈子贈給你。”

說著,布袋和尚拿出了一張紙,遞給了劉均佐,上面寫道:

非聖非凡復若乎,不強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錫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劉均佐讀了一遍,不太明白偈子的含義。當他擡頭想向布袋和尚請教的時候,身邊哪裡還有人影!遠方,好像從西山之中,傳來了一縷若隱若現的吟誦之聲:

苦海出頭應有路,靈山別後遙無期。

他生莫忘今朝會,龍華樹下重逢時。

劉均佐向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深深拜了下去……

從此,劉均佐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不但篤信佛教,而且樂善好施。這一年,是爲吳越國天寶三年(公元910年),吳越王錢鏐大興水利,徵集了數十萬河工,修築錢塘江堤。爲了一勞永逸,永絕每年都會發生的錢塘大潮的侵害,錢鏐不惜工本,海塘一律用巨石構築而成。一千多年來,時至今日,這些石堤一直髮揮著巨大作用。而錢鏐興修這樣浩大的水利工程,耗費億萬鉅款,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源自像劉均佐這樣的富商居士的佈施捐獻。

一念差墮入塵埃,貪富貴不捨資財。

發慈悲布袋點化,功行滿同赴靈臺。

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41章 佛度有緣人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30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1)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2章 取名“契此”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8章 心懷慈悲,卻屢遭師兄誣衊、陷害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34章 向無賴鎮將化緣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11章 忍辱修行:以慈悲心轉化嗔恨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1章 佛度有緣人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12章 心不動,便不會被外來的煩惱所動搖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12章 心不動,便不會被外來的煩惱所動搖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33章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5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1)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2章 取名“契此”第30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1)第1章 彌勒是撿來的孩子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
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41章 佛度有緣人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9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1)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13章 受無名老僧點化,精進坐禪修行(1)第30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1)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第6章 背井離鄉,天華寺修行第2章 取名“契此”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7章 禪修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第26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2)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8章 心懷慈悲,卻屢遭師兄誣衊、陷害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34章 向無賴鎮將化緣第18章 大火當前,卻是修禪的好機會第32章 奉化街頭的瘋癲乞丐和尚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5章 終於偷偷落髮爲僧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11章 忍辱修行:以慈悲心轉化嗔恨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1章 佛度有緣人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22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1)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12章 心不動,便不會被外來的煩惱所動搖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第25章 學佛不必朝聖進香,佛法就在身邊(1)第12章 心不動,便不會被外來的煩惱所動搖第44章 財富不分好壞,是其中的貪念使人迷失第40章 面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46章 自性本自清淨,不動亦不搖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19章 手拿布袋,從此有了“布袋和尚”第33章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5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1)第27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1)第39章 識破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47章 向內觀照,自性能生萬法第4章 逃婚去出家第28章 武夷山化緣,重建嶽林寺(2)第23章 瘋癲胖和尚,靈隱寺胡言亂語(2)第21章 爲亂世難民找到生存之路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20章 佛法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真理第16章 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面目第29章 勸服吳越王治理錢塘江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爲了成佛第36章 退步原來是向前(2)第2章 取名“契此”第30章 禪的精髓,是用心靈親自體驗(1)第1章 彌勒是撿來的孩子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第10章 大肚子和尚成了“花和尚”(2)第48章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第17章 火燒天華寺第45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最好的修行第24章 點化吳越王錢鏐第38章 是預知禍福的神僧,還是瘋和尚?第15章 修行、守戒,皆從心念入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米林县| 温州市| 石首市| 河南省| 屏东县| 洪雅县| 淅川县| 桂林市| 太仆寺旗| 富民县| 乐平市| 沾益县| 和林格尔县| 自贡市| 庆元县| 阳新县| 桐梓县| 肃宁县| 平湖市| 赣榆县| 马鞍山市| 远安县| 黄梅县| 甘泉县| 宝坻区| 普陀区| 武宁县| 内丘县| 绍兴县| 都匀市| 定襄县| 乌拉特后旗| 东城区| 陇南市| 华容县| 齐齐哈尔市| 陕西省| 甘南县| 临西县|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