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38大災來臨
劉子光對六十三的做法不理解,他也不好去教訓劉十三,好在劉十三這些年也沒有做過錯事,劉子光用政令召集全縣農閑農民當民工,人手不夠就去臨近幾個縣招人,人手越多越好。
曹剛,魯明和曾超還是連長,早上飯都沒吃就被電話叫回來了,劉十三用鐵絲給他們三個做了一個列子,用不銹鋼柱豎著每隔十米『插』一根,一根在邊境線上一根在臨縣境內,一根在旬縣境內,三根一條線,然后橫著在邊境線上十米遠的地方同樣『插』三根,就這么依次『插』,在全縣的邊境線上『插』一圈。
劉十三的計劃把三個連長嚇的不輕,旬縣面積兩千三百多平方公里,一大半是山區,還有平原,河流和塬,塬上還有山山溝溝,這直線距離估計也有五六百公里,實際距離絕對超過一千四五百公里。長城號稱萬里,你把長城頭尾相連,其實在黃土高原也就只能圈住兩三個縣的縣境,就這還不一定夠。長城也走山走水的,它的山險峻沒得說,說到褶皺,跟黃土高原沒法比。
命令下來了干唄,他們三個回去負責教會全連這種方法,然后會把民工分成無數個小組同時開工,鋼柱是標準的五米長,十厘米直徑的中空鋼柱,重一百斤,在上面每隔十厘米鋼柱的兩側就有兩個小鐵環,要『插』入地下的那一米是沒有的,所以鋼柱的正反很容易區別。對于參加過旬縣工業基地建設的這些農民們來說,這工程量也其實不是很重。三個連長在『插』鋼柱的時候也做了手腳,凡是碰到不可『插』柱子的地方或者比較難的地方,就朝人家臨縣縣境里『插』,盡挑省事的地方走,雖然繞的地方遠,增加了柱子的使用量,可是速度卻快了許多,有些地方是在『插』不了柱子,直接就在石頭上用鋼釬鑿洞,然后用水泥填埋,泥土地太軟的直接挖坑用水泥鋼筋做地基把鋼柱固定在里面,到后面干著干著,所有泥土地都采用了挖坑澆進鋼筋混凝土做地基再『插』鋼柱的方法。
鋼柱『插』的快,鐵絲網也得跟上,保安團一營二營三營都動了起來,三營就是在救西北紅軍的時候俘虜的土匪改編的,他們的任務是用鋼絲把所有『插』好了的柱子穿起來,鐵絲半年一年就會風吹日曬雨淋銹蝕完蛋,所以這次用的是鋼絲,耐銹蝕能比鐵絲好一點,最少能堅持個五六年,防護效果還在。把鋼絲在柱子上穿好以后,用長度五厘米的鋼絲在穿好的鋼絲上扎上去,扎緊后『露』出兩個尖,再在它上面再扎一個,這么一個點就有四個尖刺,這可是個細致活,稍不注意自己還會被刺到,截斷鋼絲的時候故意斜著截斷,斷口是非常尖利的。
在柱子埋設完畢,鐵絲網設置完畢后,才能上第三道工序,埋設柱子和扎鐵絲網可以同時進行,但是第三項可不能和前兩項同時進行。那就是埋設地雷,在三道鐵絲網之間的兩條十米寬的空白處都要埋設地雷,埋設地雷的是騎兵營,埋設地雷必須分段用不同的人埋設,人干久了一件事就有規律了,所以在一段距離里,騎兵營每人只埋十顆,立即趕往下一個地點,埋一顆地雷的同時『插』一個小旗子。等這一段全都埋上了以后,會有人把旗子全部拔掉,而拔旗子的人是警衛連的人,因為任何防御都要給自己留一條后路,你越是把敵人防的死,自己的退路也就越少。警衛營會在全縣境留出幾個安全點,當然,安全點是非常狹窄的,也只有這幾個點拔旗子的人知道,別人是不可能知道了。
所有人除了過年當天,其他時間都是在工地上過的,保證人員休息的同時,必須保證工程進度。完工比劉十三估計快了半個月,這也是人多和雇傭的人都有經驗,時間也趕的巧,農閑。三個月就完成了,劉十三給所有工人都多發了獎金,這時候他心里也就輕松了下來,他相信縣境線上有地雷的消息已經在民間傳開了,適當的時候在縣境搞幾次爆炸,這邊境線也就安全了。
涇河在縣境內走了二十多公里,這條河也是旬縣和豳縣的界河。在這里架鐵絲網的時候考慮半天,最后還是決定欺負人就欺負到底,把鐵絲網架到了河對面,當著豳縣保安團的面在鐵絲網里埋雷。等于變相的把河圈給了旬縣,而且把當初郭云海阻擊土匪的那沿河路也給圈了進來,也就是說,以后從曹剛的土橋鎮大門出來,走外面也可以繞到夏郡佲這里來了,而且還走的是自己的路。
周邊的幾個縣同時向陜西省軍政當局告狀,楊虎城將軍這時候已經被調到河南去了,軍政也分家了,『政府』『主席』是邵力子,一個『政府』『主席』能把關中最邊緣靠近陜北和甘肅的旬縣能怎么著,下令把吃下去的吐出來?命令歸命令,誰聽你的。邵力子也沒辦法,他總不能親自跑一趟旬縣,也就不了了之了。因為邵力子被另一個事給纏住了,農民家里都是今年產糧除了給地主交,還得給自己留口糧,然后才有多余的糧食換錢,然后進入春天以后,整個關中萬里無云,在旬縣跟周圍幾個縣打口仗的這幾個月里,關中一滴雨也沒下,很多人家里都斷頓了。大量饑民涌向了縣城和省城。而關中北部雖然沒怎么下雨,但是也還是落了一點。旬縣的大量良田都種了谷子,這是開春地一松,全縣的小麥就全部被毀了,全部改種谷子,也就是小米。旬縣的70%的地掌握在唐家和兔兒嶺手里,也就是形意門手里。這兩家帶頭毀小麥,其他人地主和農民都不知道怎么辦,也有動搖的跟著學,也有省事的沒動,這都進入四五月了,小麥發黃還只有一筷子高。而谷子已經開始抽須了。“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見地里旱死粟”這句話是老先人留下來的經驗總結。足以見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不但耐干旱還既不怕貧瘠也不怕酸堿。是陜北地區,黃河流域,甚至全國干旱地區,貧瘠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小米的主要吃法是熬粥,也可以做干飯,還可磨粉做雜糧餅,營養價值比大米和小麥要高。
吳析現在看劉十三就跟看怪物一樣,劉子光也非常慶幸自己當時沒有反對,在魯明駐守的縣境南大門外已經慢慢開始匯聚饑民了。真是樹大招風,旬縣再富裕也不可能以一縣之力養周邊幾縣的災民,整個關中三四百萬人了,就是來十分之一,也比旬縣現有人口還多。旬縣本地原住人口只有七萬人,從盧旺達遷回來德國人近兩萬萬,盧旺達熟練工人有三萬人,而他們的家人小孩也有四萬多人,這都是后來幾次慢慢遷回來的,第一批德國人和盧旺達人一共才一萬,他們有工資了有錢了把自己家人遷過來很正常吧!所以這三年外國人口都追上本地人口了。來旬縣做各種生意各行各業人連帶他們的家人也有一兩萬。旬縣現在各種工廠多達四十多個,就一個鋼廠就有工人兩萬多。陜西和全國各地來的工人也超過了六萬多人。全縣在冊人口有二十六萬。已經是整個大西北人口最多的縣,西安城墻內人口才十三萬,郊區郊縣加起來也就六十萬。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劉子光開始計算自己手里的資源,怎么才能在養活全縣二十六萬人口的同時,還要準備養即將到來的最少三十萬人,想想都頭大。劉子光想的時候,劉十三已經想到了,不能給他們白吃飯,吃了上頓就等著下頓,那那行啊!兵工廠產量提不上去,除了機器效率不高,還有就是因為人手不夠,因為機子再慢,一塊鋼板沖壓機一次下去,少的幾個,多的幾十個零件,時間全花費在組裝上了,還有子彈的包裝等,都是限制總產量的原因。
尼斯可正在設計建造大型『液』壓機,劉十三準備不分什么中,大,重,超重等分類,全搞超重型『液』壓沖壓機,真正的走流水線,一個沖壓機只生產一種零件,比如設計中的這個沖壓機,可以一次沖壓手槍扳機兩千個,換成手榴彈彈體,一次就有最少六百個。用來量產輕武器再合適不過,在質量上可能稍有瑕疵,按照問題進行機器修改,只要控制在千分之五的范圍內,也比過去的速度快了幾十倍。比如駁殼槍的所有零件有十三個,彈簧除外,還有十二個,有十二個重型『液』壓機,千分之五以內的報廢,十二個機器一次沖壓,就等于最少有五百多把槍一次出來,因為槍身費材料,一臺機子只能沖壓五百個,兩臺兩面也就五百吧,這兩臺機子能擴大一倍,槍的產量也就提升一倍。剩余的事就是組裝了。一個熟練工一分鐘就能組裝一把槍,讓這些饑民五分鐘組裝一把也行,別閑著白吃白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