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4河套失守
日軍對華派遣軍西北軍軍團總司令為原關東軍總司令南次郎,由于綏遠早就落入了日軍之手,所以日軍的西北軍軍團在部隊集結完后,直接陳兵黃河邊。
馬鴻逵這幾年經營寧夏,軍事,政治,經濟都有長足的發展,不但恢復了自己的騎兵隊伍,步兵和裝甲部隊也搞的有聲有色。
馬鴻逵已經把寧夏經營為他的小王國,由于蔣介石在河南黑過他,還害他父親搭上了性命,所以現在對國民黨中央政府,只是聽調不聽宣。
馬鴻逵已經在黃河寧夏境內這邊,沿著黃河修了無數的碉堡和封鎖線,后面就是裝甲部隊和兩個軍的步兵,還有一個整編騎兵軍。
由于寧夏面積是在過于狹小,能養這么多軍隊,還是依仗著河套平原的優勢,兩個整編步兵軍,一個整編騎兵軍,一個裝甲團,還有各縣保安團等。
南次郎對于孫殿英西進失敗的歷史還是了解的,他已經做好了打算,在黃河邊上跟西北四馬軍團做個決戰,當看到黃河西南岸守軍后,他知道西征已經成功了一半了。
對于日軍西北軍團的西征,不止馬鴻逵緊張,在陜北的共產黨黨中央也緊張,其他三馬也緊張,因為日軍西進部隊有二十萬之眾,單憑任何一家也不可能獨自面對。
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的留守兵團總司令是肖勁光,親率留守兵團的警備第五團和警備第六團,北上寧夏,協助馬鴻逵防守寧夏。
如果日軍占領了寧夏,這幾乎就等于在陜北黨中央的頭頂懸了一把劍,隨時都有墜下來的可能,不得不跟馬鴻逵合作一把。
馬步芳,馬步青和馬鴻賓再次出兵寧夏,這次三馬都有所保留,因為新疆方面還有蘇聯第三方面軍三個軍就在新疆,如果乘虛而入青海和甘肅,西北就真完了。
前有狼后有虎,進退兩難之際,只能兩害取其重,所以重點對待陳兵黃河北岸的日軍西北軍團,如果日軍西北軍團進入甘肅和青海,這可是四馬的大后方。
從新疆進青海和寧夏,一個是還把四千多米的高原路程,一個是千里無人煙的戈壁灘,都不是什么好路程,幾萬大軍進來,沒什么威脅。
而從寧夏這邊西進就不一樣了,這邊靠近中原,也是三省的富裕區,占了這里,幾乎就等于四馬失去了地盤,剩貧瘠之地,幾乎等于流浪了。
南次郎再次失算了,他故意在這里拖延而不西渡黃河,就是想把四馬的兵力都引導河套地區,聚而殲之,他沒想到的是八路軍會有兩個團參戰。
三馬和馬鴻逵以及肖勁光五路人馬,把河套地區的黃河沿岸劃分為五段,每人各負責一段,騎兵負責救火,裝甲部隊是最后的依靠。
其他三馬都建議馬鴻逵將裝甲部隊開到黃河邊上,然后一字撒開,防守黃河絕對有效,而馬鴻逵在旬縣學到了裝甲部隊的實戰用法,那就是裝甲部隊集團作戰。
馬鴻逵的想法是,如果日軍萬一渡過黃河,依靠騎兵壓不住的時候,裝甲部隊出其不意,絕對可以讓過了黃河的日軍,付出慘重的代價。
南次郎集中炮火,對馬鴻賓的防線進行了重點炮火打擊,這種小把戲,讓馬鴻逵等人一眼望穿,最簡單的聲東擊西戰法。
果然南次郎浪費大量炮彈打擊馬鴻賓的陣線,卻是用渡船在河流比較緩和的馬步青防御正面進行渡河,南次郎一共找到了四條渡船。
渡河的第一波士兵是日軍第一師團步兵第一聯隊,在大興安嶺西麓被旬縣炮兵團殺傷過半,經過三四年的修養,已經恢復了戰斗力。
第一師團還是日軍最精銳部隊之一,但是第一師團所擔負的責任比其他十六個常設師團都重的多,誰叫它是第一師團了。
馬步青的部隊也遭到了炮火打擊,三艘渡船非常順利的就到達了黃河西南岸,比預想中的阻擊微弱多了,讓上岸的日軍都有點恍惚,是不是錯過什么了。
馬步青派來的部隊人數雖然不少,卻沒參加過幾次實戰,被日軍重炮一炸,各個都跟鴕鳥一樣,抱著頭撅著屁股,趴在戰壕里,等待炮聲停止。
這跟舊軍閥作戰方式有關系,由于舊軍閥的武器彈藥都有限,先打一陣炮,然后停了再沖,他們還沒碰到過炮火延伸射擊這一戰術。
馬步青的陣地居中,就這么被日軍第一師團步兵第一聯隊給破了,日軍使用三艘渡船利用臨時拉起的繩索,以最快速度渡河。
等馬鴻逵派出騎兵趕到的時候,日軍已經把對黃河的防御陣地,調整為對河套平原的防御陣地,騎兵的沖鋒,也被日軍以重火力和炮火支援打退。
南次郎,估摸著電報應該來了,日軍西征軍團一共有七個師團,三個常設師團和四個新建師團,而黃河北岸的日軍,頂多只有三個師團。
南次郎將第九師團,第六師團,第40師團,第41師團,分兵從當年孫殿英進兵寧夏的那一路,既然當年孫殿英能過,相信副司令官關仙之也會做到。
關仙之原本是被罷職了的,由于對華戰爭擴大,急缺高級將領,關仙之再次被啟用,還從一師之長,升級為西北軍團副司令。
日軍原有的十七個常設師團,通常稱為一等甲類師團,除了本土的近衛師團,有第一師團至第十二師團,第十四師團,第十六師團,第十九師團,第二十師團,每個師團兵力均超過2.7萬人,為日本永久性常設兵團。
近衛師團后來擴編為近衛一師團,近衛二師團和近衛三師團,除了近衛師團,其他十六個一等甲類軍團都參加了侵略中國的戰爭。
二等乙類師團,第13師團,第15師團,第17師團,第十八師團至第110師團全為二等乙類作戰師團,是七七事變爆發后,陸續為戰爭新增加的支援作戰師團。
二等乙類師團,由于組建目的為支援作戰師團,所以戰斗力不及甲類師團,乙類師團的兵力人數為2.5萬人左右。
還有三等丙類師團和四等丁類師團,是師團番號在110-300的師團番號,每個師團的兵力人數在1.5萬人到2萬人之間。
丙類師團為后備師團,士兵都是新兵,戰斗力較弱,大多都留在本土,在后期都改為包圍本土作戰部隊,在中國戰場越有三十個丙類師團。
丁類師團,是新編或者獨立混成旅團擴編,是專門為了掃蕩占領區,針對占領區的掃蕩于治安,戰斗力很弱,只有二十個師團左右。
肖勁光負責守衛黃河幾字形的右上角,而日軍卻在他負責的下半段,也就是孫殿英當年走的地方,從這里過河了,而這里恰巧就是陜甘寧邊區的范圍內。
最先發現情況的是陜甘寧留守兵團,警備第五團團白志文,這一段正好是他負責防御的最南段,來不急匯報,就先帶領一個連的人在這里跟敵人先頭部隊交火。
顯然白志文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多少敵人,依靠預先做好的攻勢,打退了敵人的先頭部隊,而下來他面臨的是近十萬的日軍精銳部隊。
在中原戰場上,十萬日軍部隊,可以跟中央軍三十萬到四十萬兵力相拼,盡管留守兵團的武器裝備比較先進,敵我兵力差距太過懸殊。
日軍第六師團為先導,第九師團緊隨其后,這都是日軍一等甲類師團,第二次的日軍沖擊沒有任何懸念,一百多人的警備五團戰士,包括團長,全部犧牲在這里。
馬鴻逵也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多少日軍,他只知道日軍在華北戰場和華中戰場投入了大量兵力,對西北投入的兵力應該不會太多。
在馬鴻逵的估計中,日軍頂多也就兩個師團,即就是最精銳的師團,自己還有兩個步兵軍和一個騎兵軍,再加上裝甲團輔助,應該能打個平手。
他想的是,只要自己能夠跟日軍兩個師團拼個平手,或者打個兩敗俱傷,怎么也都比中央軍有面子,也能一掃前恥。
四馬都沒有派人過黃河做過偵查,也沒有任何資料能夠顯示敵人倒地有多少,只是在這里打防御戰,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底氣。
而馬鴻逵心里有底,他知道旬縣集團絕對不會袖手旁觀,雖然旬縣集團只有一個軍,戰斗力卻不是自己的兩個步兵軍所能比的。
旬縣集團不會讓孫殿英懸在自己的北部,更不會讓日軍占領這里,至于共產黨的部隊為什么可以,難道還不明白么,旬縣跟共產黨人關系不一般。
馬鴻逵這次沒有等程咬金自己上門,而是發電請求程咬金上門,因為出現在河套地區的日軍,遠遠超出了他的估計,比他估計的三四萬人,多了足足五倍。
河套地區已經陷入了陣地爭奪戰,四馬部隊和肖勁光帶領的兩個警備團,都被困在這銀川城周圍,這里的陣地是馬鴻逵這些年精心經營的。
馬鴻逵的裝甲部隊也沒有用上,因為日軍的進軍速度太快了,日軍鋪開的面積太大,不是這三十多輛坦克和一百多輛裝甲車就能趕過黃河的。
第九師團對出現在河套平原的,這幾十輛坦克和近百輛裝甲車,相當熟悉,第九師團曾經在這些裝甲車輛下損失過半,還丟失了幾面軍旗。
第九師團向銀川城進攻的時候,相當兇殘和迅速,他們誤以為這里是當初去東北虐殺他們的那支部隊的大本營,懷著幾分畏懼的心理,他們還是作出了殲滅這支部隊的決定。
經過一天的交戰,日軍西北軍團終于完成了,對寧夏銀川城的戰略合圍,在銀川城的城墻上,馬鴻逵才再次確認了,自己所要面臨的敵人兵力。
如果旬縣集團不出兵來幫忙,在整個西北地區,恐怕無人能夠阻攔日軍在西北的西進了,雖然西安行營的兵力雄厚,也只有僅僅十五萬人馬,而大部分還在河南作戰了。
就是西安行營的全部人馬集結,也不是這支日軍的對手,中央軍跟日軍的兵力對比3:1的時候,才有一點機會打個平手,如果兵力相當,撤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