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3火燒兵工廠
修建在馬欄山主峰的雷達站,使用了山下河灣的名字命名,為杏樹彎雷達站,明明建在山上的,確使用了杏樹彎的名字,就是為了迷惑別人的。
這些雷達零件都是從德國通過轟炸機運輸來的,雷達基站早在半年前就開始選址,最終確定在了這里,因為這里往北二十里就有農場,可以獲取電源。
雷達站備用發電機,在外部電源斷開的情況下,會自動啟動給雷達站提供補充電力,這樣的雷達站,一共要建四座,兩座備用。
由于旬縣沒有戰略縱深,所以幾乎所有戰略設施都是雙份的,甚至是好幾份的,第二批來自德國的飛機機群,是德國空軍第五軍,所有飛機為轟炸機。
德國一共給旬縣提供了兩個戰斗機和一個轟炸機三個軍級單位,總架數超過了一千架,所有彈藥和炸彈,旬縣軍工廠已經準備完備。
這些飛機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使用窯洞做機庫的飛機,經過工程師無數次選址,最后一共選中七處做機場的最佳地點。
只有一處是處于平原上,也就是面子工程,經過國民政府同意的旬縣民用機場,其余的機場修建在黃土高原的階梯上。
如果見過階梯式窯洞的話,就可以想象是什么樣的飛機場,在黃土高原的塬邊上,尋找比較緩且比較大的坡面,然后橫切開形成一個大的空場。
在空場的橫切面上挖掘窯洞,大型窯洞使用訂制鋼鐵做拱頂,黃土具有直立性,即使不用鋼鐵加拱,也足以使用數十年,使用鋼鐵拱頂是為了加強窯洞結構以防止空襲。
六座軍用機場,都在人煙稀少的樹木茂密的荒塬上,周圍都被設為禁地,當初搬遷集中旬縣境內的民眾,這時候可以顯出了當時的明知之舉。
三個德國空軍,被劉十三重新變為新二軍的三個飛行大隊,第一飛行大隊和第二飛行大隊為戰斗機大隊,第三大隊為轟炸機大隊。
雖然軍級被改為大隊級,從上到下,人員關系和職務關系,所屬關系都沒有變化,這只是為了方便管理,因為新二軍才是軍級,一下多了三個軍級,這算什么啊。
對于飛機空中作戰,新二軍高層都自認一竅不通,所以總指揮權歸新二軍,只要飛機上了天,就由大隊自由作戰,康納德負責統籌。
兩座雷達站從一開始運行,其中一臺就開始密切監視旬縣周邊的天空,另一臺監視遠在千里之外的河南戰場,加大功率后,也可以監視武漢上空的飛行器。
這兩座雷達是德國軍工的第一代地面式基站雷達,雷達已經在改進中,劉十三提供的雷達公式,可以計算出雷達的任意需求量,雷達性能的提高只是時間問題。
第一代雷達被定名為天眼,由于是多波雷達,可以實現實時監控,監視視野360度,圓錐形的波段掃一圈需要三十秒,兩座雷達站合作,可以縮減到十五秒。
天眼雷達一共有六個波段,可以實現二十公里,五十公里,一百公里,五百公里,一千公里,兩千公里范圍內空域的實時監控。
如果不是依靠德國一國之力,再給劉十三十年,三水軍校科研所的理論水平再高,也無法實現實物生產,比如雷達顯示屏,這玩意知道原理是一回事,旬縣還真沒功夫去實踐造這個。
借雞下蛋,這有時候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如果蔣介石政府全力支持旬縣工業的話,也不會被人欺負到這份上,蔣介石政府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資本的利益,使得中國陷入現狀,毫不意外。
華北,華中,華南,西北各處都在打仗,雖然自從七七盧溝橋事變以來,中國軍隊已經有了六七十萬的死傷減員,中國軍隊在各戰場參戰人數依然超過了兩百五十多人萬。
仗打到這個時候,既然進入了對峙狀態,只能說明交戰雙方都進入了拼消耗的階段,因為誰都奈何不了誰,對峙后,交戰雙方就看誰的實力雄厚了。
中國軍隊雖然是本土作戰,可是這光武漢地區就有一百萬軍隊,外圍還有一百萬,這人吃馬嚼的,給華中三省造成了重大壓力。
日本軍隊的政策是以戰養戰,他們現在吃的穿的都是產自東北,武器用的也是使用沈陽兵工廠生產的三八步槍和彈藥,在新占區內,也已經開始了資源掠奪。
日軍在中國的駐屯軍,派遣軍,東北軍加起來的數量已經過百萬了,光是在這華中戰區就被纏住了四十多萬人,補給已經嚴重不足。
而蘇軍除了第一方面軍所占的兩廣地區和江西部分地區,還有第二方面軍的福建,第三方面軍的新疆,其他地方都被日軍部隊優先占領。
蘇軍是有備而來,都是自帶物資,而且還給日軍提供部分武器彈藥,但是隨著進入對峙狀態,蘇軍因為第一方面軍和第四方面軍已經進入華中地區。
這兩路蘇軍的補給線已經過長,進入對峙狀態后,南北兩路十幾萬人馬的人吃馬嚼,逐漸使蘇軍的補給,也顯現出緊張的態勢。
跟蘇日聯軍對峙的中國守軍也好不到那里去,中國政府已經從云南,四川,貴州,陜西等四省征集資源支援武漢戰場,以緩解湖南,湖北和河南的壓力。
這么大的戰役中,蔣介石還是依舊購買漢陽兵工廠的武器給部隊使用,消耗的彈藥也繼續使用漢陽兵工廠的,這極大的違背了士兵意愿。
當新的一批槍支發下來的時候,士兵們發現拿到手里的步槍,質量非常粗糙,跟他們毀掉的槍支根本沒法比,槍托也是由不知名的木頭制成。
漢陽兵工廠前幾批槍支的質量還是可以的,幾乎能跟旬縣軍工廠生產的質量相比,但是由于上次反對游行,停水,停電,停煤,停鋼鐵供應。
這使得漢陽兵工廠,緊急制造出來的槍支質量非常粗糙,由于資源緊缺,就連手榴彈都停止了制造,只能有限的供應彈藥和炸藥。
戰前購買的旬縣四億元彈藥,也是迫于壓力,這些彈藥被分送到了各個戰場,武漢戰場得了大頭,現在已經消耗的七七八八。
所以中國守軍各種物資也已經告罄,而蔣介石已經對旬縣集團有了顧慮,如果購買旬縣的武器裝備,旬縣集團實力就會更加壯大。
所以他寧可購買漢陽兵工廠的殘次品,也下不了決心來購買旬縣的先進武器裝備,除了不想旬縣做大,還有孔家和宋家的影響問題。
中國政府已經丟失了最為富裕的東北,華北,華南地區,華中地區也岌岌可危,而孔家,宋家的資本都在這一地區,在西南和西北地區,一切都得重頭來。
他這也是重新給四大家族積攢資本,國家的資本就這么被蔣介石倒移到了孔家和宋家手里,用低劣的武器和裝備,換取了國家儲備,以作他們幾大家族在西南重立的資本。
漢陽兵工廠起火了,確切的說是被人給點的,而誰點的,卻沒人說,機器和設備都被砸了然后推進了火堆里,這么大的火災,卻沒有人來救火。
工人師傅們都站著看,他們也心疼,這是他們有些人一輩子流汗的地方,付出心血的地方,有些人從清末就一直在這里工作。
武器的生產,是有嚴格的規定的,槍支的各項規格誤差都要在百分之一毫米,甚至千分之一毫米,但是由于資源緊缺,他們被迫制造的武器已經嚴重殘次。
這樣的武器,在平時也只有偶爾出現,都是要銷毀的,但是現在卻大量出現,鋼材已經不是優質鋼材,而是普通鋼鐵所軋制的。
在先進工人的動員下,以漢陽兵工廠共產黨小組成員為主,策動了這次的火燒漢陽兵工廠的舉動,這已經是中國政府最后一家國家級兵工廠。
四川,廣西的兵工廠多而雜,規模也都不大,根本不足以供應中國軍隊的消耗,全國最大的三家兵工廠,兩家被日軍合并,一家被燒,只有旬縣軍工廠一家了。
漢陽兵工廠的燒毀,讓孔家上下,直接雞飛狗跳,這是孔家最大的資本了,孔家的其他工廠和家業,都在南京和江南地區,孔家一落千丈,除非蔣介石特殊解救了。
漢陽兵工廠的消失,使得華中戰役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首先就是焚槍的士兵,槍支無法補充,而補上的士兵,再次砸掉了,因為他們寧愿用大刀,也不會用隨時會炸膛的槍支。
軍隊中下層本來就對政府的行為不滿,他們都在旬縣生活過,受訓過,旬縣人對他們如何,他們自己知道,全軍上下呼應要求政府更換更好的槍支。
部隊沒有槍支,這還是部隊么,現在不止是地方軍,就連中央軍也開始集中槍支,就擺在臨時政府的門口,然后澆上汽油開始燒。
這些槍支來自武漢城城外陣地的部隊,武漢城內的部隊清一色的三水32B型半自動步槍,而城外戰士使用的還是三水28A型步槍,大多都是漢陽兵工廠制造的。
他們不是嫌棄自己的武器,而是為了聲援其他兄弟部隊,蔣介石政府購買漢陽兵工廠的武器裝備,這不是秘密,只能說是政府只為了大資本家的利益,而置士兵安危和戰場形式于不顧。
沒得選擇,只能選擇旬縣軍工廠的武器和裝備,法幣已經貶值,而嘉業銀行只認黃金和大洋,國民政府只能動用硬貨儲備,使用真金白銀來跟旬縣購買武器。
旬縣庫存的武器彈藥,一次性被搬走了大半,足夠裝備三十個軍,七十多萬人,最重要的是這些武器裝備和彈藥,相當全面。
并不單純的跟漢陽兵工廠一樣,只能提供槍支,彈藥和手榴彈等,而旬縣軍工廠提供各種口徑火炮,槍支也是長短槍集合,其他爆炸類物品等。
國民政府高層應該心疼的掉肉,因為劉十三沒有給任何人回扣,而國民政府宋子文的中央銀行結算,也沒有敢克扣一兩黃金和白銀。
下來的問題是怎么將這些物資運送到華中戰場的前線,河南北部已經被日軍和蘇軍第四方面軍攻占,走這條陸路已經行不通了。
另一個辦法就是穿越秦嶺,走漢中在漢水裝船,然后沿著漢水順流而下,進入長江,再沿著長江順溜而下,到達湖北省,然后補充給華中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