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

憑心而論,李旦真是一個不錯的人,起碼李潼對於這個四叔並沒有什麼太過惡劣的印象。

雖然他跟這個四叔接觸不多,而李旦絕大多數時間也只是一個富貴兼苦逼的宅男形象,但僅僅只是有限的幾次接觸,李潼便覺得這個叔叔並不是一個心機太重的人。

當然也談不上對人坦誠相待,畢竟身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如果不懂得掩飾情緒,那就不是率直,而是天真了。李潼只是覺得,他這個叔叔在跟人接觸的時候並沒有太強的功利心,或者說把利弊盤算的很精明。

當然這可能也是因爲在此之前,彼此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利益衝突。總之,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中,李旦倒頗有幾分出淤泥而不染,不像是李治跟武則天的兒子。未必是傻白甜,只能說有底線。

如果可以的話,李潼倒是挺願意跟他四叔做朋友。畢竟跟他日常接觸的其他人,如他奶奶、他姑姑以及滿朝大臣相比,跟他四叔相處起來要更輕鬆一些。

www?тt kǎn?c o

但李潼也明白,這個可能很小。眼下他四叔已經受命監國,但大臣們肯定並不滿足於此,名不正則言不順,接下來肯定會抓住一切機會再向上拱一步。

皇帝便是天命所歸的至尊,拋開一些君權神授的政治哲學,哪怕在現實處境中,皇帝作爲一個人的感情之類都是次要的,更多的是體現了一個政權某一階段的政治訴求與利害關係,至於其本身人格,必然是要受到壓制。

所以未來決定李潼跟他四叔之間關係的,並不在於兩人各自態度如何,而取決於局勢的發展。李旦作爲監國,法禮上比李潼更進一步,但也天然要面對、承受一些固定的問題,至於李潼,則就主觀能動性要更高一些,進退都不失餘地。

等到皇嗣一行走遠,李潼也並沒有立即返回北門,而是站在則天門內側,擡手招了招,示意留守此處的薛訥入前來說說話。

“前夜一場驚變,非將軍等忠勇之士捐身諸事,諸國賊也難輕鬆誅定,辛苦了。”

等到薛訥入前來,李潼不乏嘉許的對他點頭說道。

薛訥聞言後則搖搖頭,同時叉手道:“卑職慚愧,實在不敢當殿下如此稱讚。雖有奮勇之心,可惜力有未逮,言則殺賊壯舉,卻無滴血沾身,只是往來奔走,一番徒勞……”

講到這裡,薛訥語調中多有失落。

他本是受李昭德推薦加入事中,本身又在南衙重要的右衛當中供事,昨夜便負責則天門的防守,可以說是在南省方面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而其本身既然已經決定加入進來,當然也是忠勇無疑,希望能憑自己一番貢獻得創殊功,所以在事前幾次密謀會議中,薛訥也表現積極,次次不落,在細節方面提供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思路。

不過由於豆盧欽望的入事,使得薛訥這個位置變得有些不再像此前那樣重要,特別在事變當時,更是因爲李昭德跟豆盧欽望矛盾爆發,負氣之下,李昭德提前將薛訥引走。

當然就算薛訥當時沒有走,按照接下來豆盧欽望的表現,也絕對不會有什麼表現的機會,豆盧欽望一定會以自己的親信黨徒取代薛訥守住則天門這一要害門戶。

接下來的事變過程中,薛訥只是跟隨李昭德於則天門往來大業門一遭,正如其人所言,往來奔走,一番徒勞。

就算接下來又發生誅殺豆盧欽望的逆轉,但當時是由太平公主主持,薛訥及其麾下甲士們只是充當了門將的角色。

李昭德於西上閣復相之前,由於本身尷尬的身份,基本上已經被狄仁傑並衆朝士們給排擠的邊緣化。右監門衛將軍李道廣還因爲出身關隴的緣故,被安排巡防皇城諸門。

至於薛訥這個本來應該是宮變的核心人物,則就徹底的無人問津。當皇嗣前往西上閣拜見聖皇、達成諒解的時候,甚至就連原本麾下的軍士都被徵調一空。

儘管接下來由於聖皇制授李昭德復相,李昭德的處境又發生逆轉,但時間畢竟太短了。而且李昭德接下來還要忙於皇嗣入住上陽宮等要事,只來得及將李道廣安排負責上陽宮宿衛事宜,暫時還沒有關注到薛訥。

因此眼下的薛訥,只能按照原本的宿衛計劃,暫時留直於則天門。

往常這個位置自然重要,可是現在聖皇在居內宮,一應安全事務都由北衙負責。皇嗣則入住上陽宮並執行監國,接下來羣臣肯定都要往上陽宮去奏議國事。

所以在接下來這段過渡期,則天門就會淪落爲一個可有可無的尷尬存在,這也意味著薛訥處境將會如此。

就算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畢竟李昭德眼下乃是南省第一人,且其人歸都之際舉薦兩人便有一個薛訥,可見薛訥與其交情匪淺,一旦手頭事務有了一個頭緒,肯定就會對薛訥進行調整。

但是這種提拔,僅僅只是意味著李昭德個人對薛訥的賞識,至於薛訥本身的參事之功,則就難以體現出來。因此薛訥眼下的失落,也真是無從掩飾。

“此夜用事,陰雲退散,正道重歸,凡於事之衆,又怎麼會是徒勞無功。”

李潼對薛訥印象不錯,並不僅僅只是因爲其人出身將門。之前幾次事前的聚會,都由李湛代表他出席,回來將事情詳作講述,薛訥的積極態度自然也在言中。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心懷大義同時又渴求上進,希望能夠重振家門的人,也正是李潼眼下所急需的人才。

李潼在這場事變中,拿到了整個都畿道的軍權。但想要從容使用這份權力,併發揮出其該有的效用,當然也需要有一批跟隨他的將領。

薛訥參事而無功,眼下正是滿心失落,也正是拉攏其人的好時機。儘管薛訥是由李昭德舉薦入事,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其人只能跟李昭德一條道走到黑。甚至正因爲這一層關係,李潼才決定立刻下手挖牆腳。

剛纔雖然羣臣在則天門前對皇嗣叩拜山呼,但也並不意味著就是完全處於對李旦個人的擁戴。他們此番情緒外露,更多的是對權歸李唐、可以結束武週一朝種種恐怖政鬥迫害的期待。

至於李旦的個人威望要重新樹立起來,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其人上臺便是作爲一個傀儡,根本就沒有一日獨立處理過什麼國事。而且如果嚴格說起來,李旦本身還是一個亡國之君,唐家社稷是在他在位期間被竊奪。

誠然李旦身上是有著大義的名份,但李潼身上也有啊,只是並不如李旦那麼篤定明確。

但除了李昭德、狄仁傑這種級別的大臣已經有了一個要限制代王權柄的概念,在衆多時流心目中,他作爲李家血脈、天皇嫡孫,同樣也是光復社稷的大功臣!

起碼在李潼跟他四叔矛盾積累、達到針鋒相對,立場與路線之爭已經極爲明顯之前,對於許多時流而言,其實並不存在路線選擇問題。

果然,當薛訥聽到代王此番言語安慰,臉色略有好轉,並又抱拳道:“多謝殿下嘉言勉勵,卑職眼下只憾力未能盡以至於功未能著。但殿下此夜實有定鼎之功,北門將士上下齊心、同聲舉義,也實在是令人欽佩至極!”

李潼聽到這話後又笑一笑,但很快又嘆息一聲:“事實哪有絕對,北門之中同樣不乏雜聲,諸如右羽林閻知微,本身便是新承聖恩,卻不能赤心相報,仍與國賊攸寧暗存勾連,不得不忍痛斬之。我如今新領右羽林,卻先失臂助,營事不能從容掌握,也實在讓人煩擾遺憾。”

薛訥聽到這裡,眉眼之間不由得異色流露,垂首片刻後擡頭凝聲道:“只可惜卑職資望淺薄,才力亦短,否則一定覥顏自獻,分勞營細!”

“將軍太謙虛了,眼下不過只是妖氛新除,但諸事仍然遠未稱定。但只要有忠志誠心,又何患沒有用武之地?”

李潼聽到薛訥也在熱情迴應他的暗示,便繼續說道:“聖皇重事託我,自然要謹慎於事,不敢因爲繁勞就輕付餘者。但如果是薛將軍,這並沒有什麼可遲疑的。我與將軍,相知豈是短時,謀事於未發,推心置腹的託命之義,又怎麼會輕易忘懷。將軍既然有此志氣,不妨與我直赴北門!”

“這、這……卑職、卑職實在,殿下如此垂青,一定傾力用事,還殿下以英明之稱!”

薛訥聞言後,自是又驚又喜,雖然感受到代王的善意,卻沒想到這位殿下決定如此迅捷,乃至於直接就要將他帶往北門,所以一時間激動之情也是溢於言表,心中的遺憾與失落一掃而空。

眼見薛訥如此表態,李潼也笑了起來。他倒並不覺得薛訥是望風使舵,本來是滿懷的雄心壯志,結果事發時卻被完全排斥在外,人生能得幾次這樣的機會?這當中巨大的失落感,本就不是旁人能夠承受的。

再者就算薛訥跟李昭德交情不淺,能夠同志於事,但也並不意味著就要至死不渝,若是憑著這一點交情就要鎖死各自的前程路線,那也實在太霸道了,已經可以說是結黨營私。

雖然眼下則天門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但南省皇城剛剛經歷一番動盪,所以這裡還是佈置了近千南衙將士,畢竟皇城還是百司官署辦公地。

見到代王對薛訥如此看重,幾名在直的將領也都紛紛流露出羨慕之色。他們自然已知代王新的官職,乃是如今神都乃至於整個河洛之間的軍方第一人,若此時能夠投入到代王麾下,能夠表現的機會自然大增。

“北門值宿事宜仍重,不暇走告南省相公,有勞將軍稍後使員通報一聲。”

與薛訥一拍即合之後,李潼又對近處一名禁軍將領吩咐說道。

那將領聞言後連忙點頭應是,南省宰相們對此同不同意,那是他們與代王之間的話題,至於將領本身,當然是要給代王殿下這樣一個面子。

不獨如此,當那將領入前聽教的時候,同時也抱拳恭聲道:“殿下壯功、匡扶社稷,聞者無不心折。卑職雖只庸劣之志,但也盼能投身營用……”

李潼聞言後,對這將領點頭表示嘉許,同時又笑語問道:“不知將軍貴姓?所歷何職?”

“卑職名田宣儀,合宮縣永通坊武原府人士,在職左鷹揚衛。”

將領神情更顯激動,忙不迭入前細報家門。

李潼聽完認真的點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

神都禁軍雖有南北衙之分,但這只是在行政級別上的區分,其實兩衙彼此倒也並不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上層大人物或還有一些事權上的糾紛與矛盾,但對中低層的將領與兵長營卒們而言,無非當兵吃糧、建功立業而已。

南衙乃是番上的府兵,每年都要往來奔波,既要種田還要承擔宿衛任務,而且在福利方面,是遠遠比不上北衙。甚至就連一些本來應該入役親勳翊府的官員子弟們,都往往通過課錢躲避兵役。

眼下雖然聖皇歸政、皇嗣監國,但北衙本身的地位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且在這次事變中更加凸顯出北門衆志成城、軍心可用。就算未來皇嗣登基爲帝,對於北衙也只會更加看重。

因此如果能夠加入北衙,對於南衙這些將領兵長們也是誘惑不小。畢竟在當下這種局面下,誰又能夠篤定代王與皇嗣之間必有一爭、要對代王敬而遠之呢?

更何況如今的代王權柄已經不止於禁軍之內,整個都畿道的折衝府都要受其節制,能夠進行調度的空間自然也大。

且不說目睹這一幕的南衙將領們各自心計,李潼很快便引著薛訥來到北門,直接讓他入營接手閻知微的職事。至於任命補授,稍後再辦就是了。

如果李昭德從中作梗,那更好,李潼索性直接將薛訥調離禁軍體系,安排到他的都畿道大總管府下。

不過李昭德應該不會這麼狹隘,其人性格雖有強勢一面,但也並非全無政治智慧。此前在大業門還給李潼挖坑,現在勢位處境不同,對人對事做法當然也要有所調整。

其人是在皇嗣入見聖皇之前被複相,頗有幾分臨危受命的意思,在聖皇與皇嗣之間立場便不免有些曖昧,甚至都有可能被人目作是聖皇安插在政事堂一個殘餘的爪牙。

所以眼下的李昭德,是需要一個盟友以確保他接下來一系列的定亂政令得以正常推行。至於這個盟友,當然只能是代王。

如果他不向李潼示好而被別人搶了先,如果被李潼各方面的掣肘擠兌,這個宰相連一個月都做不下去。

南省從來不缺等待上位的人,聖皇跟皇嗣付以重用,結果你卻跟代王搞得劍拔弩張,這說明你的能力是有缺陷的,趕緊滾,換人!

李潼此際把薛訥拉攏過來,也是將之當作一個之後與李昭德在一些人事問題上溝通的橋樑,李昭德如果連這一點意味都體會不到,那也就趕緊收拾包袱走人吧。

北衙在昨夜的事變中受到的滋擾雖然並不大,但因爲所駐守之處便是大內宮城,人心所感受到的震撼還是不容小覷的,而這些影響又是表面上所看不出來的,所以此前的宿衛安排當然不可再用。

麴崇裕在參加過西上閣會議之後便告退回家,所以李潼眼下就是北衙唯一的老大,因此回到北衙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一份新的宿衛表。凡有隱患,或者不清楚根腳的人,那是統統不能用的。

所以這份新的宿直表,李潼也只是安排忠誠度有把握的人。原本分散在南衙的桓彥範等人,統統編入羽林衛番號內,參與接下來這段時間的宮城宿衛。

他自己的出入安保,則就完全交給敢戰士們負責。趁著最近這段時間南省仍然沒有恢復秩序,秉承著先上車後補票的原則,李潼也給敢戰士們安排了一個新的身份,統統編入千騎進行洗白。

講到忠誠度,當然是這些敢戰士們最可信。此前他們隱藏在黑暗中,最爲一股非法武裝,仍然不離不棄,跟隨李潼輾轉於兩京之間。對於這些心腹舊人,李潼當然要給予回報,給予他們一份認可。

接下來時局中人肯定會對這一次宮變進行細緻翻盤,在其中表現悍勇的敢戰士們肯定也要被深入研究,已經沒有了隱瞞的餘地。

與其讓人心癢癢的打聽試探,不如直接編進自己的嫡系衛隊,看你敢不敢來直接問我?

但其中幾個關鍵成員,如楊顯宗之類,李潼暫時還不能給他們一個公開的身份。

起碼在抵達西京之前,楊顯宗等人還是需要稍作保密,畢竟他們這些敢戰士的頭領在西京時都不免作爲故衣社的管事顯跡人前。接下來李潼有關一切都會被放大討論,這會提前暴露他在西京的相關佈置。

至於敢戰士們則就有一個最正當的掩飾,那就是跟飛錢業務聯繫密切的寶利行社護衛成員。

仍在坊間的肅嶽軍健兒們,李潼也下令召回,正式進入圓璧城駐紮,算是暫時歸入北衙序列。

至於大難不死的武懿宗,那就交給南衙去收拾了,總要給監國的皇嗣與執政的宰相們一個刷存在感的機會。如果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他們仍然不敢手起刀落,那李潼真要啐他們一口了。

當然要把武家所有人都趕盡殺絕那也是不現實的,這無疑會給人造成一種要與武則天徹底劃清界限的感覺,就算李潼也不能答應,對他奶奶的權威打擊太大,不利於他自己接下來的發展。

該殺誰、不該殺誰,其實李潼也已經打了一個樣,武承嗣、武攸寧這種曾經直接干涉國政的,擁有可觀的軍政權力與影響力的,那自然是幹掉沒商量。

至於其他武家人,那就看眼緣了,比如被他二兄李守禮幹掉的武重規,就屬於可殺可不殺。其實李潼本來還打算留下武重規,借他擔任宗正寺司屬卿的便利,接下來給他們兄弟三人搞一個美封。

但既然已經幹掉了,那也沒什麼好說的。只能怪武重規自己活膩了,你說你沒事往則天門湊啥。

不過這當中還有一個人比較特殊,需要仔細斟酌,那就是眼下正擔任幷州長史的武攸宜。

李潼還沒考慮好該要如何處置其人,關鍵還是看武攸宜自己的態度。如果他肯偏向自己,那就保下來,甚至於試試連官職一併保住,如果直接撲上去抱他四叔大腿,那對不起了,索性湊個人頭。

宿衛任務安排妥當之後,諸營將士陸續就位,而天色也已經黑了下來。接下來幾天的時間,都是人心局勢分外緊張,所以李潼也並沒有因爲眼前的成功便鬆懈下來,而是直接留守於玄武門,確保發生意外情況能夠及時撲滅。

當然,他是不會像武攸寧那樣騷包的站在玄武門城樓,而是待在玄武城中,控制整個內宮的禁衛系統。

案頭事務暫時處理完畢,李潼換了一身輕便皮甲,然後才行入內堂中。

此時內堂里人數衆多,殿中省、太醫署並兩衙一些治理刀劍創傷著稱的軍醫們,林林總總十幾人都留在這裡,全力救治郭達等在宮變中負傷的將士們。

刀劍無眼,無論再怎麼準備周全,事發之際仍然難免傷損。昨夜的戰鬥主要發生在武承嗣的魏王邸,雖然王府的親事帳內多是樣子貨,但在夜中那麼混亂的環境中,負責攻殺此處的敢戰士們也有多處負傷。

此時傷員們已經經過一番妥善的治療,李潼一一探訪過去,因爲擔心打擾到他們的休息,並沒有多談,確定傷情已經穩定下來之後,便欣慰有加的退出。

敢戰士們整體上的傷勢不算太嚴重,但傷員仍然不少,畢竟他們在最初起事時,爲了保證隱秘性,多數都是布衣加身,只是在衣衫內裡要害部位包裹了一些皮層等簡單防務。

但因爲得到及時、悉心的救治,多數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都能重新變得生龍活虎。即便有一些接下來已經不能再披甲作戰,未來生計同樣無憂,從生到死、李潼都要擔當始終。

如果說傷情嚴重,那就是郭達。他在城樓舉刀,直接將武攸寧劈下了城樓,可以說是玄武門首功。但同樣也將自己暴露出來,遭到武攸寧親兵們的圍攻。幸在麴崇裕搭救及時,但郭達同樣身中數刀。

李潼跟郭達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講到交情深厚,卻是僅次於家人。某種程度上而言,郭達就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後面對世道冷漠時,所見到的第一縷光。

行至此處,眼見醫官們仍在忙碌救治,李潼擔心打擾到他們,止步於堂外,傳來醫官稍作詢問。

儘管他也明白自己的要求有些無理,但還是沉聲說道:“郭四郎於我,不異手足。他若安好,爾等有功。他若不治,必逞你等殺我功士之罪!”

醫官們聞言後,一邊擦著額頭冷汗,一邊連連點頭表示決心。

李潼留在這裡也幫不上什麼忙,也不敢將自己半吊子醫療急救知識擾亂醫官們的救治步驟。自覺得就連歷史上爲皇嗣剖腹明志的樂工安金藏都能搶救回來,郭達受傷雖重,但也沒有貫腹之傷,眼下已經是此世水平最高的醫療急救,應該是能救得回來。

心裡這麼安慰自己,他又退回直堂,就這麼一直堅持到天明。

天剛剛亮的時候,玄武門外便有幾十名朝士聚集在此,請人通報希望能夠拜見代王,這其中便包括他的王府長史李敬一與故友李嶠等人。

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014 一窩小雞崽兒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268 薰蕕不同器0099 宰相危矣0043 進學內文學館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069 大麴《萬象》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088 貌類乃父0270 兵入武氏邸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216 急流勇退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049 莫厭金盃酒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381 媽寶裴光庭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011 仁智院家人們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48 橫財浸金汁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067 協律頌今0124 朔邊良才0042 能奏《武媚娘》否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057 命途何艱難0010 悲慘的一家人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279 飛錢承兌0032 君子滿朝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06 魏王不壽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133 太平歸邸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320 高句麗遺民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326 幼宦可養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108 等你長大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159 皇孫李寶雨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225 無兒還有孫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
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014 一窩小雞崽兒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268 薰蕕不同器0099 宰相危矣0043 進學內文學館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069 大麴《萬象》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088 貌類乃父0270 兵入武氏邸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216 急流勇退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049 莫厭金盃酒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381 媽寶裴光庭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011 仁智院家人們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48 橫財浸金汁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067 協律頌今0124 朔邊良才0042 能奏《武媚娘》否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057 命途何艱難0010 悲慘的一家人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279 飛錢承兌0032 君子滿朝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06 魏王不壽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133 太平歸邸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320 高句麗遺民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326 幼宦可養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108 等你長大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159 皇孫李寶雨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225 無兒還有孫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