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心慌慌》落畫之后,就該著圣誕節檔期了,到時候由史泰龍出演的《洛奇2》就該上映了。這位迷途浪子還能否憑借著這部電影再造雄風,不僅許貫武在留神觀望,caa經紀人公司在觀望,而且好萊塢電影公司也都在觀望。
希爾維爾特.史泰龍的突然成功崛起,其實宣告了一種低成本動作片的興起。這種類型的電影故事都比較簡單,但是場面卻都比較的火爆。主角多數都是孔武有力的壯漢,他們代表了某種意義上的英雄形象。這種類型的電影也不需要有太多意義,只要有追車場面,有槍戰鏡頭,有一些粗口,就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了。
好萊塢的電影人已經意識到了年青一代觀眾觀影需求發生了改變,他們不需要欣賞有太多深意的電影,他們更喜歡淺顯通俗的故事,情節最好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而演員則都要有十足的星味兒。像六七十年代那種靠個人特質取勝的性格女演員,已經不再受年輕人的追捧了。事實上他們喜歡的女星要更加漂亮,更加性澉,更加誘人,最好就是那種胸大無腦的金發女郎就最ok了。
這種觀影態度的轉變,和當時世界大環境有很大關系。八零年代世界總體比較和平,失去了可能的戰爭的威脅,而美國經濟又走出七零年代的低谷,重新煥發了了勃勃生機。八三年美國經濟走出了通貨膨脹的局面,而八四年的時候經濟增長率高達6.9%,是幾十年來最高的一次。而接下來的幾年雖然有所下滑,但一直到九零年代,美國經濟都有很高的增長率。
美國經濟的發展使得年青一代物質得到了極大地滿足,他們不再像前一代那樣。在經濟低迷和戰爭的威脅下,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好像過了今天就沒有明天一樣。他們的生活更加的富足,更加有希望,所以他們不會對那種悲戚戚,陰郁無比的,充滿深意的社會題材電影感興趣,他們要的非常之簡單,簡單的故事,俊男美女酷哥。火爆的動作場面,以及合家歡式的大結局,這些就足夠了。
其實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成長,內地電影觀眾的觀影需求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在《英雄》之前,國內基本上沒有大片的概念。即便馮褲子的賀歲片投資一般也都不高。而《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之類的電影能夠接連打破票房紀錄,除了宣傳方面的元素之外。其實更多也是迎合了觀眾觀影的口味。
現在觀眾去影院看電影是為了休閑。不是去接受思想再教育的,所以像《建x大業》之類的主旋律電影票房持續走低,原因就不難被理解了。而像這些《英雄》這類的國產大片,有大牌明星,有絕世美女,故事簡單到近乎弱智。畫面牛x到了極點……觀眾趨之若鶩,票房接連竄高,但口碑卻在瘋狂的下降。其實不怪導演不好,是觀眾的欣賞眼光還停留在八零。九零年代。
其實現階段國內觀眾的觀影需求,基本上就和八零年代美國觀眾的觀影需求是一樣的。演員要俊男美女酷哥,故事情節簡單就好,動作場面越火爆越好,最好帶一點情銫鏡頭。不過按照美國好萊塢編劇的高水平,即便是簡單的故事依然可以編的似模似樣。
但是國產電影的編劇能力是有的,可能編寫的原始劇本也是不錯的,但架不住這個演員,那個導演,或者某個制片,某個投資方,一起動手亂改,最后把一部原本好好的劇本,給改成了個四不像。所以就讓我們非常有幸看到了很多奇葩電影,各種搞笑各種狗血各種硬傷,看完不吐一口老血算你承受力強。
……
其實這種觀影趨勢在七零年代末就已經展露端倪,比如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比如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比如克里斯托弗.里弗主演的《超人》等等,都是故事簡單,特效強大,而演員則都是俊男美女組合。
但是這種趨勢還未得到大部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認可,不少電影公司還是按照老思路來選電影,所以才讓20世紀福克斯公司撿了不少的便宜。就好像集合喬治.盧卡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以及哈里森.福特三位大腕兒的《奪寶奇兵》,竟然沒有哪家電影公司愿意投資,最后經過大量的說服工作之后,好容易派拉蒙公司才答應出錢。
而像《洛奇》代表的這種低成本的動作類電影,究竟還能否繼續創造票房奇跡,就是這些好萊塢電影公司所要觀察的了。
《洛奇》的低成本是相對《007》系列這種高成本的電影來說的,《007》系列電影從誕生那一日起,就位好萊塢動作電影樹立了新的標桿。俊男美女,高新科技,爆炸場面,追車場面,世界風光……不過007系列的成本是很高的,每部電影都要去國外取景拍攝,而且經常要撞壞一輛又一輛的名貴跑車,還有爆炸場面與追逐戲份,這些都是要花很多很多錢的。
像這類的高成本動作電影不是哪個電影公司愿意負擔的起的,事實上好萊塢電影公司無數,但是007卻只有米高梅一家而已。其他電影公司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復制007系列的傳奇,但是很可惜他們的嘗試總是很失敗,在007系列誕生以來長達四十年的時間之內,好萊塢有且僅有這么一位007而已。
所以好萊塢電影公司就把目光放在了低成本的動作電影上,而《洛奇》無疑給了他們一個思路。《洛奇》成本不過一百萬美元,但是票房卻超過兩億美元,是一匹黑的發亮的黑馬,它的收益足以讓好萊塢任何一家電影公司嫉妒不已。
不過僅僅有這一部電影還是不夠的,好萊塢電影公司之前虧得太厲害了,他們的膽子都磨小了。喬治.盧卡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外加哈里森.福特,再拍完了《大白鯊》、《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與《et》這些賣座電影之后,聯合組成夢幻軍團開拍《奪寶奇兵》,有探險有故事有動作有特效,都不能獲取他們的信任,像《洛奇》只有這一部低成本動作電影成功,自然也不能讓他們從此放心大膽的開拍低成本動作片。所以他們在靜靜地等待,在觀察,到底像《洛奇》這樣的電影是撞了大運,還是低成本動作片的春天真的來了。
……
圣誕檔期也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檔期。自從許氏前幾年那一部《半斤八兩》,在春節檔期上映獲得超高票房之后,春節檔期就成了人們上映大片,爭奪票房的最佳檔期。而后聰明的香港電影人又相繼發現了暑假檔期,圣誕節檔期等等。當然大部分還是許氏先做出表率。然后其他電影公司覺得可行,又連忙亦步亦趨的跟在后面學。
其實也不怪他們后知后覺。在香港拍電影的人很多。但研究電影的人卻很少。香港電影人很少會提出自己的理論,他們或是憑借師徒相傳,或者靠經驗摸索,或者從西方學習借鑒,但是自己提出理論,并且在香港影壇引起反響的電影人卻不多。即便是唐書璇女士免費發行了好多期的《大特寫》雜志也是一樣,它也沒有發表研究香港電影的文章,而且以它那可憐的發行量,即便真有點什么真知灼見。也很難被其他電影人知道。
而許氏從一開始就成立了史丹利市場調查公司,專門針對香港電影市場做了縝密的調查,并且得出了許許多多的調查數據,并可以憑借這些詳實的數據,為公司做出的每個決策提供參考。
據說在日本就有行行色色的市場調查公司,專門調查各種各樣的數據,而且詳盡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比如單純關于牙膏的問卷調查,就有可能設計牙膏的口味,牙膏的時長,牙膏的顏色等等。而政府也會做各種各樣的調查,得出的數據雖然并不見得會馬上得到應用,但是一旦某日需要的時候,卻可以派的上大用場。
許氏開創暑期檔,圣誕檔和春節檔,所做的決定,就是靠市場調查公司的數據來支持的。在暑期檔多放映年輕學生比較喜歡的片子,比如恐怖片,武俠片;而圣誕檔期則會放映一些男女朋友喜歡的喜劇片,愛情片,都市動作片;春節檔期則會放映一些適合闔家觀賞的喜劇片,功夫喜劇片。
而正是有這種市場的細分,和特別針對市場上映的片種,所以即便質量差不多的電影,在許氏手上就能賣出比其他公司高出至少三成的票房,這就是市場調查的所帶來的好處。
不過不是哪個電影公司都像許貫武這樣蛋疼的,事實上史丹利市場調查公司是個燒錢的公司,他做出的數據盡管詳實可靠,但數據除了提供給許氏之外,不能應用到其他公司中去。這和一般的市場調查公司就有區別。
而為了調查得到可靠的數據,史丹利市場調查公司也是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這一點就不是香港哪家電影公司能夠承擔的起的,即便是像邵氏,嘉禾那樣的電影公司也不行,而且他們基本上也沒有那個想法,一切還都只是憑經驗在蠻干而已。
今年的圣誕檔期,除了上映林清霞,秦翰主演的愛情電影《雁兒在林梢》外,還有黃佰鳴編劇,麥佳執導,周閏發主演的喜劇《追女仔》。周閏發自從去年主演了《公子多情》之后,再次出演這種風流瀟灑的公子哥兒,簡直就像是甕中捉鱉信手拈來,而且他的樣子高大,長相帥氣,亦正亦邪,十足要迷死女孩兒了。上一世這部電影是由石田主演的,呃,雖然電影故事足夠精彩,但是以石田的倒霉長相來飾演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兒,怎么看都沒有什么說服力。
而《雁兒在林梢》同樣也是由瓊搖女士的巨星電影公司出品,巨星電影公司每年固定出兩部電影,一部放在圣誕節前后上映,另一部則放在青年節前后上映。向今年這部《雁兒在林梢》就是與彎彎地區院線同步上映。
瓊搖女士的電影在香港的票房只是一般,不過圣誕節前后上映應景而已,不過相對于臺灣地區的票房,香港這邊雖然少卻也是一筆大錢,所以據說林清霞,秦翰兩位主演還要來香港做宣傳。這不禁讓許貫武非常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