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說讓人感興趣的就是,現實中,有沒有真正“牽羊”的人?憋寶相靈,到底有沒有這一行?
從其它文學作品或是民間故事里,其實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關于憋寶的影子。而讓“憋寶”聲名鵲起的,大多是關于南蠻子在天津衛憋寶的傳說。
本地本長的天津人,大多都聽說過一些關于憋寶的故事。都說天津有三寶,鼓樓、炮臺和鈴鐺閣。天津是塊風水寶地,“憋寶”的傳說自古便有。提到“憋寶”,不能不提“南蠻子”。天津人將從北邊來的外來人口說成是“侉子”,把從廣東南方那邊來天津做生意的,稱做是“南蠻子”。
說到藏寶,應該說天津的地下寶藏不會很多,因為天津是一方退海之地,沖積而成,地上地下,只是一片泥沙。那幾年鬧備戰,處處挖防空洞,挖到深處,大多是貝殼,少有歷史文物。
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在天津建都,就是明皇朱棣在天津設衛,也只是把軍隊派過來,不會把他皇宮里的寶貝帶過來。所以,天津人說自己的城市“白花花的銀子大街上流”,指的是就業機會多,商機多,貨幣流通頻率高,至于地下,自慚形穢了。
不過,都說天津風水好,地下有寶。清代文人李慶辰,寫過一部“怪力亂神”的筆記小說《醉茶志怪》,其中就有許多掘地得寶的故事。在一則故事中,李慶辰寫道,某君“掘地得一物如龜,方厚約四五寸許,遍體金色,絢爛有光,四足齊動。”活靈活現,就是一只金龜子。
清代大文人俞樾,曾經在天津住過,他的《右臺仙館筆記》一書,有不少關于天津的記載,其中一條寫著,天津一巨宅筑屋,掘地,得一銀盆,主人攜歸,熔之,重五十兩。
老天津衛的老人對于南蠻子憋寶一事,是堅信不疑的。最有名的就是關于鈴鐺閣的故事。鈴鐺閣坐落在天津城外西北角,初名稽古寺,建自唐代,寺內存有《大藏經》全卷。閣樓上系有金鈴48只,入夜風動,鈴聲傳播數十里,實為天津一大風景。
光緒十八年(1838),一場大火將鈴鐺閣燒得只剩下一片廢墟。鈴鐺閣何以起火,無人得知,但是很多人都說,是因為鈴鐺閣地下的寶物被南蠻子憋走了,由此才引起一場大火。
據說,鈴鐺閣48只風鈴所以聲音洪亮,而且能遠傳十余里,那是因為鈴鐺閣地下有四只金蟾鎮守風水。幾個南蠻子看出鈴鐺閣地下有寶,便每天夜里潛伏在鈴鐺閣外觀察。一天夜里,夜風又起,正在風鈴做聲時,南蠻子看見鈴鐺閣四個角落各有一只金蟾現出地面,清澈做聲的風鈴,就是由金蟾傳向四方的,也是南蠻子手疾眼快,他四個同時悄悄摸到金蟾旁邊,突然每人將一塊重石壓在金蟾身上,鈴鐺閣的鈴聲立即就啞了。
第二天早晨,南蠻子來到鈴鐺閣,搬開重石,每塊重石下面壓著一只金蟾。南蠻子@?將四只金蟾取走,沒想到沒過幾天,一場大火就將鈴鐺閣燒沒了。
金蟾屬于蛙科動物,棲水而生,金蟾被南蠻子憋走了,鈴鐺閣地下水位下降,再趕上天氣干燥,這才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