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靈地寶Ⅰ》結束后,并沒有太平多少時間。
長白野人參,自古以來明珠難換,一參值千金!而野參翹楚,百草之王——俗稱八臂哪吒鬧海參,可以起死人,肉白骨,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人參,喜陰涼,多生長于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
自然生長在長白山幽山深谷的人參,滿語為“奧爾厚達”,意為“百草之王”,民間又稱之為“地精”、“神草”、“棒槌”等。因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且極不容易采挖得到,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挖參通常在農歷谷雨后、白露前這段時間。有組織地采挖野山參,稱之為“放山”。一般放山人數由3、6、7、8人組成,忌諱2、4、5這些數字。領頭的采參人叫“把頭”,是挖參人的指揮者,通常由經驗豐富、年紀較大、并有較高威信的人擔任。
進入深山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先要備足糧食、食鹽、帶上炊具以及鞋帽、狍皮、背筐等。還要備好快斧、鏟子、鐵鍬、鹿骨扦子、紅絨線繩、銅錢等(受歡迎的銅錢年號是開元、乾隆、嘉慶)。此外,每人必須有一個“索撥棍”(即尋寶棍)。這棍須是硬木制成,上粗下細,在下端釘上數個銅錢,銅錢間留有間隙,以便在撥草找尋人參時能發出響聲,伙伴間可取得聯系,又可驚走小動物。入山之前,先要拜山神爺(即“老把頭”),祈求保佑平安,能夠“拿”到大貨滿載而歸。
進山后的第一件事是選好地場,在窩風向陽的山坳里搭個窩棚,當做臨時住處。再搭個“老爺府”,表示“老把頭”已被“請”到了身邊,隨時保佑大家。
“放山”十分辛苦,風吹雨淋,虎狼威脅,蚊蟲叮咬,毒蛇襲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天剛亮就要出發,留下一人(一般都是年齡較小的“初把”)撿柴、采集野菜,搞后勤并守家。“放山人”在把頭指揮下排成橫排稱為“排棍”,把頭在前稱為“頭棍”,在中間的人稱為“腰棍”或“挑桿的”,最后一位是“邊棍”,每人間隔幾米,用手中的棍子撥動草叢,細心尋找人參。
“頭棍”責任較大,主要任務是引路,把握全隊前進方向,防止在深山中迷路。在放山過程中,沒有任何現代儀器儀表指引方向,通常依靠進山前的標志物,或依靠太陽和北斗星定方向。放山中強調說吉利話,常用“拿”字,如把吸煙叫“拿火”,休息叫“拿堆”,吃飯叫“拿飯”,寓意著“拿”到了“棒槌”。
放山人在橫排前進時一旦發現人參,發現者如獲至寶,將索撥棍往地下一立,要隨即高喊“棒槌!”這叫“喊山”。把頭馬上應聲詢問“幾品葉?”或“什么貨?”發現者要大聲報告實際情況,然后大家齊聲高呼:“快當,快當!”(順利、祝賀之意)這是“接山”。
大家同時圍攏過來,把頭拿出拴有銅錢的紅絨繩,一端拴在人參莖上,另一端拴在索撥棍上,意思是鎖住人參,以防人參“跑掉”。然后在人參植株上方搭個小支架,放上遮蔭的東西,將人參罩住。把頭親自動手,用斧子、鏟子、扦子等工具,圍繞人參植株近1米的范圍內,仔細剝離土層,非常細心地從清理每一條細根開始,逐漸向人參主根部挖去,這個過程稱為“抬參”。一旦挖到須根或主根附近,必須用鹿骨扦子清除土壤,保證不損壞人參的任何一個部分,即使是最細的須根也必須完整無缺。
人參被“抬”出后,就近剝下一塊樺樹皮,鋪上苔蘚、地衣,把裹有適量原坑土的人參放在里邊捆扎好,封包好的人參,通常由把頭背著。如遇到很小的植株可以不挖;若有人參籽,則撒在被挖出人參生長處的周圍,讓其自然發育生長。在發現人參或守留小參、播撒人參籽的地方,由把頭選擇一株紅松樹,在對著發現人參的方向剝下一段長方形樹皮,然后用刀在顯露新鮮創面的樹干上刻痕。面向樹干,左邊的刻痕數代表放山人數,右邊刻痕數代表“抬”出的人參是幾品葉。這是為了讓后來人知道這個地方曾經挖過人參,是人參生長區。
古老的長白山采參習俗,充滿了濃重的鄉土氣息和民俗色彩,一直沿襲至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采挖野山參的諸般繁文縟節也變得逐漸少了。
書中為您展現的是地地道道的采山放山風俗,還有采參路上遇到的稀奇古怪的詭事。常在山上走,沒有不撞鬼的,說是“撞鬼”,其實也都是深山老林里特有一種怪現象。一旦誤入此山林,方向感頓失,空間感失靈,任你兩條腿走斷,也走不出百米遠的一個圈。
在吉林省長白山脈江源縣境內,有個特殊的地方,名字叫“干飯盆”。
據說里面有九九八十一盆,大盆套小盆,盆盆相連、盆盆相接。最令人不解的是,此地就像大西洋中的百慕大魔鬼三角一樣充滿了神秘,走進“干飯盆”,羅盤、指南針都有可能失靈,使入訪者迷路,進得去出不來。
“干飯盆”在當地人心目中也成了“死亡之谷”的代名詞,人們談之色變、敬而遠之,很少有人敢涉足其中。
久而久之,當地人對長白山原始森林中山峰相似、溝谷類同、峰回溝轉、極為相象的地形地貌構成的特殊地帶一律稱其為“干飯盆”。一般人誤入其中,難辨方向,很難走出來。過去采參人、狩獵者葬身其中者不計其數,現在迷途干飯盆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被稱為“干飯盆”的地方,在長白山里并非一處,僅吉林省撫松縣境內就有三處之多,但最出名的是位于東經一百二十六度五十分、北緯四十二度相交的江源縣大陽岔境內的干飯盆。這是一個沒有主峰、被環形山嶺圍起的一個盆形的大峽谷,南北最長處二十公里,東西最寬處十五公里,方圓約三百平方公里。里面是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和數人合抱的大樹,奇花異草遍布谷底。這里又是杜鵑、山雞、蒼鷹等野生動物的樂園。
在干飯盆里容易迷路是人人皆知的事實,令人不解的是,迷路的方式大致相同,即不論怎樣往前走,不論走出多遠,最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地方,迷途者走過的路線,是圓形或橢圓形,所以總也走不出去。
曾有在干飯盆里迷失者被救出來,事后回憶說,在里面判斷方向,往往是完全相反的。為什么會這樣,說法不一。
有人推斷,干飯盆可能是遠古時代隕石群落下砸出來的坑凹形成的,由于古隕石本身形成強大的磁場,人進去受其作用,人體生物鐘失衡,記憶混亂,所以容易迷失方向。奇怪的是,人們帶的指南針到了這里,也會紊亂方向。
也有人認為,干飯盆內山高林@?茂,地形相似,人們越害怕心情越緊張,“心魔自生”,所以迷路。如果不為外物迷惑,就不容易迷路了。一個從來沒有進過干飯盆的小姑娘,無意中闖進這里采山菜,她心無雜念,一門心思邊采邊走,竟然順利地橫穿過干飯盆。
有兩伙人在“干飯盆”里發現了一個由幾十個天然石柱組成的古怪“石陣”,石柱高一兩米到三四米高不等,有粗有細有圓,還有六棱或八棱的。其中有兩個八棱大石柱子形成一個神秘的“石門”。后來又有人去找“石陣”,卻怎么也找不到地方了。這到底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史前人類或“外星人”的杰作?
有人在干飯盆的水池中看到仰泳于水中似蝦非蝦、似魚非魚的罕見水生動物。此外,還傳說這里有“野人”或“長白山毛人”……
長白山是一座神奇的山。
長白山的天,如同三歲小孩的臉,喜怒無常,說變就變。剛剛還是陽光燦爛,還沒游完瀑布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歷史上的長白山一直是關東人民生息勞作的場所,也是滿族的發祥地,所以在清代有“圣地”之譽。滿清女真族和朝鮮族均視其為圣地,自滿清始祖努而哈赤以來,天池一直被列為禁地,封禁至今有二百多年歷史,這更給長白山增添了幾分神秘和誘惑。
本卷故事就帶你與老羊倌師徒一起,走入神奇的長白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