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羬羊,書中描寫的那頭似羊非羊,似馬非馬的東西頗讓人好奇,其實羬羊最早出現(xiàn)在《山海經(jīng)》的記載中。位列西山經(jīng)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為羬羊。其脂可以已臘?!稜栄拧吩疲骸把蛄邽榱{”。
據(jù)說,這種羊與普通的羊和相差不多,只是有一條馬尾巴。而普通的羊如果能長到六尺就會變成羬,其油脂可以用來治療干療的皮膚,傳說古代西域十三國的大月氏國就有這種羬羊。
大月氏曾經(jīng)居于祁連山與天山之間,即今甘肅西部至新疆東部一帶。公元前174年前后(漢文帝初年),匈奴冒頓單于派右賢王領(lǐng)兵西征,擊敗月氏,迫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
到了公元前174~公元前161年間,匈奴老王單于協(xié)助烏孫西擊月氏。月氏人再度西遷,越天山和帕米爾西部,至媯水,即阿姆河,今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之間的界河)流域,征服了當(dāng)?shù)氐拇笙娜?巴克特里亞人),最終定居下來。
做為西域的古族,大月氏這個民族在《史記》、《漢書》中沒有專門立傳。但《史記》的《烏孫傳》、《大宛傳》、《張騫傳》等傳中保存了月氏早期歷史的一些資料。月氏為游牧部落,“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月氏西遷后在中亞建立貴霜王朝,但我國史籍習(xí)慣上稱之為月氏。
西漢初年中原有關(guān)月氏消息得之于匈奴降人和來自匈奴的使臣。漢武帝以后,有關(guān)這個民族的準(zhǔn)確消息主要來自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后的報告。張騫所提到的月氏故地敦煌、祁連均非漢語。敦煌應(yīng)當(dāng)與《山海經(jīng)》中的“敦薨”為同名異譯,可能是“吐火羅”的音譯,指今祁連山一帶。
大月氏究竟是什么民族,史無明文,是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
由于大月氏位處于絲綢之路,控制著東西貿(mào)易,使它慢慢變得強大。到后來被匈奴攻擊,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犂的,被稱為大月氏;南遷至今日中國甘肅及青海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氏。
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本身就是一個秘密,至于這個游牧民族是否有羬羊,也就無@?人得知了。
小說里,老羊倌說過,羬羊平時就會跟在麝鹿的屁股后面撿吃的,尤其是對公麝鹿肚臍眼上的麝香垂涎三尺。有它在,只要在后面跟著,肯定能找到鹿群。
而羬羊不同于普通的羊,多少也有點兒靈性,想讓它一門心思去找鹿群,事先就得先把它給餓急了,然后再喂這些小根蒜、野韭菜什么的,它就會饑不擇食,玩兒命地吃。
這些草都是辛辣的東西,吃多了后就會脹肚燒心,憋得難受,只有聞到麝香后才能緩解,所以到時候,它會乖乖地帶路找到鹿群。
至于喂羬羊吃這些東西,能否讓其帶路,找到林麝群姑且不說,如果有機會,你能發(fā)現(xiàn)羬羊,并且能牽到時,不妨一試。
老羊倌和徐青山為了得到那只赤血寶蟾,上山主要是尋找麝香。
麝香為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藥。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把其列為上品。麝香是天然香料,屬動物性香料之一,又名:當(dāng)門子、臍香、麝臍香、四味臭、臭子、臘子、香臍子。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云南、貴州、廣西、湖北、河南、安徽、河北等地。
如果在室內(nèi)放一丁點麝香,便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麝香不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我國使用,已有悠久歷史。古代文人、詩人、畫家都在上等麝料中加少許麝香,制成“麝墨”寫字、作畫,芳香清幽,若將字畫封妥,可長期保存,防腐防蛀。
麝最常見的就是林麝、馬麝和原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