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狏即”在《相靈古譜》上有過記載,書上記錄,此犬是不詳的災獸,野生,常出沒于山林之中,生性兇殘,會吐火。尤以皮珍,極御寒,三九如夏。這身毛皮要是能扒下來,據說三九天,赤身披著都會溫暖如夏,是一件難得的寶物,算得上是“下靈”。
書中提到的“狏即”其實源自于《山海經》中的異獸(犭多即)。
《山海經@?》原文:又東又東三十里,曰鮮山,其木多楢杻苴,其草多萱冬,其陽多金,其陰多鐵。有獸焉,其狀如膜大,赤喙、赤目、白尾,見則其邑有火,名曰“犭多即”。
傳說在嫗山往東三十里便是鮮山。山上郁郁蔥蔥,各種奇花異草爭相競放,競相生長。樹下草叢中生長著很多一簇簇帶刺的薔薇,花開時絢爛多彩。
山上向陽的南坡蘊藏有豐富的黃金,而背陰的北坡蘊藏著豐富的鐵礦。山中棲息著一種野獸,形狀像狗,形體高大,皮毛濃密,悍猛力大,但卻長著紅色的嘴巴、紅色的眼睛,身后還有一條白色的尾巴,它的名稱就是“犭多即”。其為一種災獸,一旦出現,就會發生大火災,也有說法認為會有兵亂,總之都是不祥之兆。
傳說這東西要是一張嘴,便會吐出一米來長的火龍,沾身即燃,頃刻就會骨斷筋裂,極其歹毒,根本近不了身。
動物能噴火并不是妄談,很多動物都會這招保命的招術。
噴火蛙:這種奇蛙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上。當遇到敵害時,它就從嘴里噴出火焰,使自己化險為夷。這種蛙噴出的是一種揮發性油脂,易在空氣中自燃。
噴火魚:在印度洋里有一種魚,它身體不大,只有20厘米左右。當它游出水面遇到敵害時,能向空中噴出一束3米多長的火焰,射向對方。
煙魚:生活在阿爾及利亞北部的內陸河里。它的肚子里有一個圓形的“煙胎”,是制造和儲藏煙霧的地方。一旦遇到敵害,它就立即從嘴里射出一股濃濃的煙霧,把河水攪渾,然后趁機逃走。
吐霧鳥:這種鳥生活在秘魯。它有個胎囊,內有液體,從口中吐出后會汽化成霧,用來迷惑敵人,自己則趁機逃之夭夭。
海蜥蜴:象龜和海蜥蜴共同生活在加納帕戈斯群島上,但是它們卻不肯和睦相處。海蜥蜴如果被象龜激怒,便會從鼻子中噴出煙霧來,令人生畏,象龜只好敬而遠之。兩只海蜥蜴相遇,有時也會發生爭斗,勝利者從鼻中噴出煙霧,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
書中老羊倌用老虎糞困住此物并不是信口開河,對于現實生活中是否有“牽羊”這一行暫且不論,而老虎糞對一些動物的震懾作用卻是有根有據。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是小說,“老虎糞嚇走野山羊”卻是科學。
據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昆士蘭大學的彼得•默里說,他們用老虎的排泄物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種“驅散劑”,它能把野山羊嚇跑三天。他說:“從進化角度看,山羊已經有至少15代沒有見過老虎,但它們仍然能辨別出這種食肉動物的氣味。”默里認為,這種驅散劑同樣對野豬、袋鼠、兔子起到威嚇作用,對鹿、馬、牛可能也有效。(羊城晚報2月19日A4版)
在繆拉《關于狗是否懼怕老虎糞的看法》中,他說,“動物對于自己的天敵,有一種本能的懼怕。這種恐懼,通過遺傳基因傳遞給自己的后代,即使后代從未見過該天敵,這種本能的恐懼也可以驅使它避開敵害。從而保護該生物的種群繁衍。”
不信邪的朋友可以去野生動物園揀點老虎糞,曬干后用紗布包好,傍晚你在小區里閑逛時,就會發現所有的狗都會離你遠遠地,就是你自己有狗,也不敢靠近你了。不過要小心,千萬別揣著老虎干糞去動物園,萬一撿的是母虎糞,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