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章 長安風起

大漢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長安。785425987458785461,

大漢內閣總理府。

夜已經很深了,陳羣依舊伏案閱卷,沒有絲毫的倦怠之色。自從曾炩在受封夏王,卸任內閣總理,陳羣出任大漢內閣總理以來,他殫精竭慮,日夜操勞,四十歲不到的他已經鬢角隱見白絲,額頭上的皺紋也越來越多,昔日高大的身軀也日漸清瘦。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屋外傳來。陳羣眉頭微皺,放下了手上的竹簡,擡頭向房門方向望去。

王凌推開門,三兩步走近陳羣,神色頗爲緊張,“大人,賈詡大人請你急赴朱雀殿,說有要事相商?!?

“夏王出事了?”陳羣駭然變色。

“應該不是,我估計是南陽戰場出事了?!蓖趿栊÷曊f道,“我昨天到內務部,聽張昭大人說,太史慈將軍攻擊鄧縣受阻後,隨即大量調集南陽和司隸守軍南下,說是要準備攻打襄陽。此時南下打襄陽比較冒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叛軍包圍,所以賈詡大人和荀攸大人急告太史將軍,請他不要冒險,還是穩紮穩打,繼續圍攻鄧縣爲上策。但太史將軍很自負,大概在送出奏章的同時就已經率軍南下渡漢水攻打襄陽了?!?

陳羣焦慮不安,不置可否地點點頭,“備車,快,快……”

馬車疾馳在寬敞的大道上,十八緹騎左右保護,向未央宮飛速而去。

陳羣斜靠在車座上,把自己掩藏在黑暗裡,雙目緊閉,腦子裡全都是太史慈,全都是南陽戰場。

這是一場不該打的仗,但隨著朝廷修改對外策略,一直被壓制的朝堂矛盾終於爆發了。爲了緩和和轉移朝堂上越來越激烈的矛盾,朝廷不得不發動了這場南陽之戰,而始作俑者就是自己。

去年五月,遠在西域的夏王和邊郡文武大吏要求修改對外策略的聯名奏章,說明邊郡和大漠上的形勢很危險,西北兩疆不能穩定,朝廷就無力南下平叛,這是血的事實。爲了確保中興大業能夠順利推進,朝廷被迫提前修改對外策略。

隨即,陳羣提出了五個修改建議。一是逐步遷移外族進入邊郡居住,引導和幫助他們改畜牧爲農耕,在一段時間內或者災荒之年給予減免賦稅,並在此基礎上慢慢實施‘離散部落’之策,爭取在幾代人之後,甚至幾百年之後,把遷入邊郡的外族人全部納入大漢戶籍。

二是重用外族人,尤其是邊郡各級府衙,其府內掾屬必須徵辟一部分外族人管理外族事務,以贏得外族的信任和忠誠,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把一批外族權貴遷移到京城或者其它大城居住,把他們納入士籍,融入大漢。

三是邊疆戍邊,要倚重一批外族將領,邊郡士卒也儘可能從外族部落中徵募,以減少中原人的北遷,緩解因爲漢胡雜居給邊郡造成的諸如草場、田地、習俗等等各種矛盾,讓雜居各方逐步建立起信任,並在此基礎上慢慢推行諸如通婚等等有助於各族之間加快融合步伐的律令。

四是在各外族單于庭、王庭設立學宮,置明師,讓各族王公權貴、大小首領們的後代從小就說大漢話,寫大漢字,讀大漢書,長大了到帝國大學再深造,通過試經(考試)的優秀者可以入仕爲官。到邊郡授學的明師從帝國大學諸生中擇優錄取,三年一換,回朝後予以重用。

五是賑濟制度,這是確保西北兩疆和大漠穩定的基礎。陳羣的賑濟制度不是單方面的無償饋贈,而是朝廷和外族,和邊郡百姓共同預防和抵禦災患。邊郡建官倉,官倉囤積的谷粟一部分由各地“入粟拜爵”的富豪運送,一部分由朝廷運送,一部分由當地府衙籌措。邊郡建馬政,朝廷投入錢財,並利用邊郡和大漠上的各外族戰馬、牲畜、草場等等,和各外族一起圈地養馬,養牲畜,以備戰爭和災患。

陳羣對外策略的原則就是“征伐和安撫”,但他偏重安撫,而且很多政策都是幾代人,甚至百年以後才能看到效果,所以這個新制的對外策略在朝議上很快得到了通過。然而,接下來的事就讓所有人目瞪口呆了。

陳羣爲了實施這個新的對外策略,說服了天子、張昭和荀攸,做了一番人事調整。

太史慈由第四軍區司令一職調任第二軍區司令,而第二軍區雖然是大漢都城所在地,但是其重要性卻是比不上第四軍區。中將文丑出任第四軍區司令,主掌第二集團軍。

在遷都長安之前,北疆將防務進行了調整,分爲十個軍區,冀州是第一軍區,司隸是第二軍區,益州是第三軍區,荊州是第四軍區,揚州和徐州是第五軍區,兗州和豫州是第六軍區,幽州和安東都護府是第七軍區,幷州是第八軍區,漠北都護府是第九軍區,涼州和安西都護府(現在的青海和西藏,也就是當時羌族的主要聚居地)是第十軍區,第十軍區在如今還包括了新成立的西域都護府。

第四軍區如今雖然只有南陽一郡之地,但是卻是扼守京畿重地的南大門,位置極爲重要,在各大軍區中是排第一的,而第二軍區雖然是如今大漢的都城所在地,卻只是排行中下游。太史慈認爲陳羣有意把他趕出朝堂,對陳羣極其憤恨。

而陳羣似乎爲了平息太史慈的憤怒,馬上將太史慈拜爲荊州牧。

之後,陳羣又是發動一系列的官員調任,雖然最初北疆系的人都不理解,還要大鬧,可是當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北疆系的人卻是在心裡面笑開了花。因爲北疆系不但在軍界仍然是一方獨大,在政界也是掌控了地方,而在長安,北疆系的人地位絲毫沒有被削弱。

大家這纔不得不爲陳羣的手腕感到震驚,他的政治手腕,完全的超過了夏王。

陳羣打著實施新制的旗號,明目張膽地任人唯親,而內務部長張昭和夏王相沮授竟然置若罔聞,此事立即刺痛了朝中大臣,特別是門閥士族一系的大臣,於是朝堂上出現了一股辭職熱潮。

出乎意外,內閣總理陳羣毫不在意,一概批準。只要你願意走,打個招呼就行,一點挽留的話語都沒有。

不過,隨即發生的事情,卻是讓這些大臣們瞪圓了眼睛。

建安二年四月上,朝廷詔告天下,恢復太學,擬定新制,以試經選拔人才,三年一次。但大漢中興之期,急需賢能之士,故第一次選拔直接徵召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鐘律、小學、《史篇》、《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等各類人才齊聚京師,試經(考試)入仕。

一時間,朝野震動。

至此,朝廷不但有完備的學府系統培養人才,更是將民間的儒生也一網打盡,這完全的將門閥士族一系撇在了一邊。

這一計,實在是狠毒。

各地儒生賢良蜂擁而至,剛剛恢復的長安太學竟然人滿爲患。

試經選拔在本朝一直是輔助選拔制度,主要是考儒家,考試方法有射策和對策兩種。射策就是抽籤考試,內容側重於對經義的解釋,主要用於太學內部的考試,目的是督促諸生認真讀經,明瞭經義。對策則是根據皇帝或學官提出的重大國政、理論等問題,撰文以對,主要用於朝廷舉薦的士人,皇帝和學官考驗合格後,就可以授官了。

選拔新制規定,試經考試分三種,分別是行策、試經和律論。這三種考試方法按照難易程度分甲乙丙三科。每科有規定的職官名額。

本朝最初的射策考試根據難易程度,分甲乙兩科。王莽時,將兩科改爲三科,並增加了各科的取官人數。這種考試在王莽篡國之前是一年一試,光武皇帝中興後恢復甲乙兩科,兩年一試。不過隨著太學規模擴大,儒生增多,考試製度隨即開始改動,漸漸也就流於形式,以察舉薦士爲主了。

五月上,試經考試開始。內閣總理等公卿大臣,許劭、王剪、楊彪等大儒名士齊聚太學,論卷取士。

五月中,第一次考試選拔結束。因爲賢能之士遠遠超過了規定的取官人數,朝廷急奏遠在西域的夏王,請求增加名額。夏王回旨,不限定人數,有多少取多少,一個不要漏掉。

朝廷取賢良五百四十七人,全部授官。朝廷因門閥士族辭官引起的人才危機立時得到極大改善。

天下士人聞訊,無不歡欣鼓舞,準備三年後規模更大的試經選拔。

陳羣的試經選拔制度成功了,爲朝廷徵募了大量優秀的各類型急需人才,但同時也遭到了門閥世家的仇恨。

現在他們明白了,爲什麼以曾炩爲首的北疆政界大佬都在背後支持陳羣,因爲陳羣早就說服了他們,他保證試經考試可以爲朝廷徵募一批極其出色的人才,他做到了,給了門閥世家們重重一擊,將其影響力在朝野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點,也給危難中的大漢走向中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門閥世家和朝中遭到排擠的文武大臣們走到了一起,他們正準備聯手打擊陳羣的時候,南方諸侯北伐的大戰爆發了。這場戰爭來得非常及時,以致於陳羣在總理府振臂歡呼。

去年長安的朝堂危機四伏,今年長安朝堂上的危機更是一觸即發,而長安的大漢天子巡視塞外大漠,長安朝廷的擎天柱石大漢夏王曾炩更是在西域誓死鏖戰,長安朝廷就象一棵傾覆在即的大樹,又像一葉驚濤駭浪中的浮萍,雖然依舊在風雨中苦苦支撐,但這時只要有一點外力,它就會倒下,就會被風浪吞噬。

襄陽人忍不住了,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劉表忍不住了,掙扎在生死線上的袁術忍不住了,居心叵測意圖坐收漁人之利的孫堅忍不住了,一艘艘特使的快船在長江上往來飛駛,一張張慷慨激昂的面孔在襄陽城裡進進出出,進攻,北伐,一統社稷……激動的叫喊聲響徹了江淮、荊襄,各方勢力都在厲兵秣馬,北伐的洪流已不可阻擋。

七月上,襄陽的劉表出兵了,文聘、魏延、黃忠等荊州大將率二十萬大軍殺向了南陽,殺向了汝南。

七月上,揚州的袁術出兵了,他集結了十五萬大軍向徐州和九江郡發起了攻擊。

五月上,孫策、孫堅親自統率江東大軍北上西進,二十五萬大軍分兩路殺向益州和廬江郡。

兩年光陰,對長安來說,彈指一瞬間,什麼事都沒做好,時間就沒了,但對南方各州郡來說,卻是漫長的兩年,他們在這兩年中竭盡所能,想方設法恢復元氣,擴軍備戰,時時刻刻提防著北疆軍呼嘯而下。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們終於找到了機會,他們向強大的敵人發起了反攻。

然而,正如徐庶在麒麟殿軍議上所說,自曹操棄暗投明後,天下再無雄主,劉表、孫堅、袁術之輩威望不足,誰都無法駕馭各路諸侯,敗亡不過是遲早之事。

諸葛亮這個神一般算計的人物突然崛起,劉表十萬大軍尚未和北疆軍照面,就已經傷筋動骨,毫無戰意,南陽戰場意外平定。

袁術在關羽面前碰了個頭破血流,更是被甘寧率領北疆海軍偷襲後方,徹底一蹶不振,更是在今年五月被徹底消滅,袁術本人自殺,麾下將領死的死降的降。

孫策被法正於益州東部一把火給燒的毫無脾氣,十萬大軍,死傷大半後狼狽退守武陵,堪堪抵擋住了張遼並不堅決的反攻。

孫堅也在彭蠡澤被周瑜一把火燒的心驚膽顫,再沒有北上攻打揚州和豫州的勇氣。

攻入汝南的黃忠,在諸路大軍都敗退之後,也只能是毫無戰績並損失三萬大軍的情況下撤回江夏。

荊州軍回撤了,但太史慈卻拒絕撤軍,三番兩次上奏朝廷,要求率軍攻打鄧縣和襄陽,收復荊州。呂布隨後也上奏,說現在孫堅的大軍被拖在彭蠡澤一線,他們想撤但又擔心北疆軍順勢南下,所以進退兩難。荊州失去了江東的支援,根本無力抵擋我大軍的攻擊,請朝廷慎重考慮,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此刻北疆叛亂未定,朝廷的策略就是防禦,荀攸和徐庶堅決拒絕了太史慈和呂布的懇求,但陳羣在這個關鍵時刻說了一句話,“朝廷有足夠的財賦支撐荊州牧收復荊北。”

內閣總理大人既然支持打,那這一仗肯定打得起,所以朝中衆多公卿大臣隨即紛紛上奏,要求大軍繼續南下攻擊,但荀攸和徐庶的態度非常堅決,撤,立即撤回。

大臣們上書天子。

在兵事上,天子不敢隨便做主,現在夏王不在,當然要聽荀攸和徐庶的,所以天子打算下旨命令太史慈和呂布撤軍。這時,陳羣卻突然私下入宮覲見。

陳羣說,陛下主政的時間已經有三年,但是三年內,因爲南方叛逆的存在,陛下一直沒有能夠真正的主政。大軍如果遲遲不能平定南方叛逆,大元帥勢必不會離開朝堂,就算他願意離開,但軍心怎麼辦?誰敢保證軍心不亂?誰敢保證軍中沒有像董卓、李傕、郭汜那樣十惡不赦的奸佞?

朝廷的財賦的確很緊張,但是朝廷的財賦完全可以支撐荊州大戰。如果今年打下荊州,明年大軍一定可以橫渡長江。

天子怦然心動,下旨攻打劉表。

這仗一打就是三個月。北疆軍無法攻克鄧縣,也就無法繼續南下攻擊襄陽。

七月初,夏王平定西域,但是卻沒有及時返回,而是留在西域,陪同王妃們四處遊玩。不過,在中原的大軍中,卻是說夏王生了重病,不能返回中原。

此時豫州牧鍾繇接到了外甥郭援的一封書信。郭援是文丑帳下的一名上校,現正在南陽攻打鄧縣。他在書信中稍稍說了一下長安形勢,然後問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今大元帥病危,而朝中奸佞擅權禍國,社稷搖搖欲墜,我欲拯救大漢,但路在何方?”

鍾繇臉色大變,奮筆疾書。打劉表,需要整個南方戰場的配合,獨自一路攻擊鄧縣,勝算甚少,極耗財賦。此時正值朝廷改制的關鍵時刻,以總理大人的行事風格,絕不會同意太史將軍攻打荊州。但此次總理大人一反常態,積極支持,其中必有深意,你切切不可聽信饞言,誤入歧途,禍害九族。

此信送出之後,郭援再無消息。鍾繇焦慮不安,書告文丑,密切注意南陽,必要時秘密抽調一部軍隊回屯宛城,以防萬一。

鍾繇沒有細說原因,而文丑竟然想都不想,急調三萬大軍回屯宛城。

“大人,我們到了……”

王凌的聲音驚醒了陷入半夢半醒之間的陳羣,他猛地睜開眼睛,望著車窗外漆黑的夜空,眼裡露出了一絲猙獰殺氣。

第41章 董卓身死第49章 士族問題(二)第1章 武聖來投第12章 七女的欣喜第90章 樊家的選擇第95章 榮歸第15章 司隸危機(六)第107章 遷都之爭(一)第19章 鬥智第84章 救紅顏第29章 焉耆末日第112章 周瑜與步騭第2章 啓蒙第4章 賺翻了第79章 酣戰(十一)第76章 酣戰(八)第92章 酣戰(二十四)第55章 美夢並非無痕第91章 酣戰(二十三)第6章 姑墨公主第25章 大漢鐵騎(一)第20章 平原之戰(二)第7章 定陶之戰(三)第161章 金蟬第18章 詭譎第38章 曹節遲來的新婚之夜第22章 寡頭末日第125章 底牌盡出第7章 練習槍法第97章 孫策重傷第3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96章 曾炩的新府第第42章 鸇陰之戰(二)第21章 皇帝的手段第93章 劉備的野望第16章 公孫瓚歸順第14章 司隸危機(五)第10章 關羽戰孫策第128章 分路出擊第8章 強弩之末第120章 羌人敗退第88章 美女樊語蝶第139章 陳留戰火第164章 鐵騎席捲第92章 酣戰(二十四)第158章 裂痕第31章 冬日的曖昧第72章 孫堅攻虎牢關第20章 平原之戰(二)第106章 靈帝遺旨第33章 甘寧來投第67章 戰雲起(三)第67章 靜夜(二)第39章 功虧一簣第30章 受降第36章 背水一戰(三)第16章 突襲第26章 霜兒第24章 兵進太原(一)第18章 詭譎第191章 彪悍的伏壽第81章 攻佔軒轅關第109章 紛亂的局面(三)第9章 平定冀州第87章 發飆的張飛第52章 一眸一世界,一目一生隨第15章 商人與錢第46章 再戰馬城(二)第93章 少年奇才(一)第13章 美人計第42章 長安風起第3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19章 戰場博弈第3章 勸降文聘第8章 海上奔襲第14章 美人計(二)第32章 諸葛亮的火第33章 請君入甕第84章 救紅顏第35章 民族忠魂第80章 奇襲軒轅關第109章 紛亂的局面(三)第59章 攻克白水城第104章 賑災第2章 關張戰第36章 背水一戰(三)第15章 攻城第29章 平定遼西(一)第143章 戰局盤點第68章 意外?第10章 攻破涿城第12章 平定幽州第180章 曹操中風第16章 攻佔尉犁第71章 酣戰(三)第18章 詭譎第52章 趙雲平匈奴(二)第32章 諸葛亮的火第198章 封王第48章 長安亂(七)
第41章 董卓身死第49章 士族問題(二)第1章 武聖來投第12章 七女的欣喜第90章 樊家的選擇第95章 榮歸第15章 司隸危機(六)第107章 遷都之爭(一)第19章 鬥智第84章 救紅顏第29章 焉耆末日第112章 周瑜與步騭第2章 啓蒙第4章 賺翻了第79章 酣戰(十一)第76章 酣戰(八)第92章 酣戰(二十四)第55章 美夢並非無痕第91章 酣戰(二十三)第6章 姑墨公主第25章 大漢鐵騎(一)第20章 平原之戰(二)第7章 定陶之戰(三)第161章 金蟬第18章 詭譎第38章 曹節遲來的新婚之夜第22章 寡頭末日第125章 底牌盡出第7章 練習槍法第97章 孫策重傷第3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96章 曾炩的新府第第42章 鸇陰之戰(二)第21章 皇帝的手段第93章 劉備的野望第16章 公孫瓚歸順第14章 司隸危機(五)第10章 關羽戰孫策第128章 分路出擊第8章 強弩之末第120章 羌人敗退第88章 美女樊語蝶第139章 陳留戰火第164章 鐵騎席捲第92章 酣戰(二十四)第158章 裂痕第31章 冬日的曖昧第72章 孫堅攻虎牢關第20章 平原之戰(二)第106章 靈帝遺旨第33章 甘寧來投第67章 戰雲起(三)第67章 靜夜(二)第39章 功虧一簣第30章 受降第36章 背水一戰(三)第16章 突襲第26章 霜兒第24章 兵進太原(一)第18章 詭譎第191章 彪悍的伏壽第81章 攻佔軒轅關第109章 紛亂的局面(三)第9章 平定冀州第87章 發飆的張飛第52章 一眸一世界,一目一生隨第15章 商人與錢第46章 再戰馬城(二)第93章 少年奇才(一)第13章 美人計第42章 長安風起第3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19章 戰場博弈第3章 勸降文聘第8章 海上奔襲第14章 美人計(二)第32章 諸葛亮的火第33章 請君入甕第84章 救紅顏第35章 民族忠魂第80章 奇襲軒轅關第109章 紛亂的局面(三)第59章 攻克白水城第104章 賑災第2章 關張戰第36章 背水一戰(三)第15章 攻城第29章 平定遼西(一)第143章 戰局盤點第68章 意外?第10章 攻破涿城第12章 平定幽州第180章 曹操中風第16章 攻佔尉犁第71章 酣戰(三)第18章 詭譎第52章 趙雲平匈奴(二)第32章 諸葛亮的火第198章 封王第48章 長安亂(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