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就像一座迷宮一樣,在處處明又處處暗時、在遇到困難和幫助時、在奮起或絕望時,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但正是他們選擇不同,纔會有感動、堅強、悽美、墮落、可憐、美好等。也正是這麼有多個事物,才譜出了一曲美好的人生,建造了一個真實的世界。
—— 摘自作者的另一本小說《夢斷人生》
於新波帶無恨等人走到翠晚亭停了下來,爲衆人一人倒了一杯茶,慢慢的喝了一口道:“無恨,你看這翠晚園怎麼樣。”
無恨見於新波不言事情,反到提到翠晚園。不禁奇怪的道:“翠晚園風景優美,自然與人工完美的結合到了一起,完全看不出藻飾過的痕跡。特別是在一片紫竹林中建造成這樣,就更是難得,可以用世外桃源四字來形容絕不爲過。”
於新波道:“你可能不知道,十年前我初進此處時,這裡可是什麼都沒有,能成爲今天的這個樣子,全是你師叔一人的功勞,我只是在旁給他幹了一點體力活。”
無恨聽此,才知於新波是想讓自己瞭解葉伯臣之才。又看了這翠晚園,更是對葉伯臣的才能佩服不已,看來他能成爲天機第四人,卻非僥倖。
自己也設計過飄雪山莊,但那是在全莊人的幫助下,並且物料還什麼都不缺,而翠晚園卻是在紫竹林內,什麼都缺並與世隔絕。
於新波又道:“我和你師叔之所以會被困在這裡,還得從元朝末年說起,當時,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各個有志爭奪天下的霸主,都禮賢下士的搜尋人才,就連江湖勢力也分爲若干,成爲各個勢力爭奪天下的工具,就此天下大亂。
而經過多年的戰亂後,到最後除了幾個勢力外,其餘的都被一一殲滅。
當時剩下的勢力分別是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陳有定、明玉珍。而當時你師父輔佐的是朱元璋,你師叔輔佐的是陳友諒,兩人立場上的不一致,導致了兩人紛端的開始。
曉峰打斷道:“原來是這樣,那天下一統後立場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於新波道:“如果是這樣的話,也確實如你所說,也不會有這麼多的糾紛。”
接著又對無恨道:“但由於你師叔得不到陳友諒的信任,所以最後離開了陳友諒。想到你師父在朱元璋處,如果去投靠朱元璋,既能和你師父團聚,又能通過你師父而得到朱元璋重用,豈不是兩全其美。你師父知道後,也是非常高興,立即向朱元璋保舉了你師叔。
可朱元璋對你師叔的投靠一直持懷疑態度,認爲他可能是陳友諒派過來的奸細,所以你師叔的計策和主張也一直未被朱元璋所聽取。只是讓他作了個閒職。
每在這時,你師叔就去你師父那裡喝酒抱怨自己的通天才能未能得到展現,並把自己的計策和主張告訴你師父,讓你師父聽一下此計如何。
你師父爲了幫助你師叔,就常常把你師叔比較精要的主張加上自己的觀點告訴朱元璋,但又怕朱元璋知道主張是你師叔所出而不用,就謊稱是自己的計策,想到時候天下一統,論功封賞時再把真相說出來。
誰知,就在這時,朱元璋在請當時的一位智者出山幫自己時,這位智者卻推辭不出。
朱元璋的性格屬於那種越是容易得到的越是不怎麼珍惜,越是難以得到的越是要得到。朱元璋見這位智者不出,於是連請五次,但還是沒有得到目的。
這位智者見朱元璋仍是不放棄,於是說出自己的理由:世有葉伯臣在,己安敢出平天下之計。若出,徒增笑耳。
朱元璋聽了智者的話,不由對你師叔刮目相看。在經過多方面考察後,才知是自己大錯特錯。不由的後悔把你師叔這樣的大才空放在身邊卻不用。也知道劉邦之所以能得天下,那是因爲可以用韓信、張良之才;而項羽之所以失天下,是因爲空有范增卻不能用。
朱元璋知自己之錯,馬上即改。竟不顧自己的身份長跪你師叔住的地方磕頭道歉。你師叔哪裡受過如此之待遇,立時感動的痛哭流涕,暗自認爲自己終於找到懂得欣賞自己之人,一時間心胸激動。
爲了向朱元璋表明他的眼光沒有錯,當即向朱元璋提出了以攻打安豐爲幌,誘陳友諒來攻打應天,然後在去往應天的路上伏擊陳友諒之計。
朱元璋聽後大喜,只不過這是一個險計,若是陳友諒不直接來取應天。而是去攻打別的地方繼而形成對自己的包圍之勢。那麼,朱元璋可就進退不得了。
但你師叔就說,應天乃是朱元璋之心臟,陳友諒怎麼會放過如此之大好機會不一劍致命,而慢慢蠶食呢?並提出了絕對能成功伏擊陳友諒的三個理由。朱元璋聽後大喜,決定依計而行。
而此事被你師傅聽後,強烈向朱元璋建議不可,認爲如此的兵行險招,其中若有一點差錯,十幾年的努力必定前功盡棄。
但你師叔當時一則是爲朱元璋真誠所感動,急於表現。二則是見你師父老是阻撓,認爲是你師父怕他立了大功而搶了朱元璋第一謀士的頭銜,所以極力論述此計可行。
兩人因此在朱元璋面前各抒己見,稱述自己的主張,由於你師叔的建議實在是太誘人,而且若是滅掉陳友諒的話等於說朱元璋再無後顧之憂,掃平天下可說就是指日可待。所以,最後朱元璋還是被你師叔所說動。
一開始,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陳友諒軍下吉安、打臨江。幾乎全部按照你師叔預定的事情在發生,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時,陳友諒卻並未給於朱元璋的心臟應天一擊,而是選擇了出兵攻打了洪都,對朱元璋形成包圍。
這使的朱元璋滿盤計劃皆空,知後,馬上率領軍隊回援。萬幸的是當時洪都的守將在你師父的幫助下堅守了八十五天未被攻破,終於等來了朱元璋的援軍。
這纔有了震驚天下的鄱陽湖之戰,朱元璋以二十萬軍隊險勝陳友諒六十萬軍隊,奠定了朱元璋日後一統天下的本錢。
雖說你師叔也在鄱陽湖戰役中出了大力,但朱元璋對你師叔可說是痛恨之極,認爲你師叔肯定是陳友諒所派之奸細。
由於陳友諒被滅,再加上你師父極力求情的原因,朱元璋暫時沒有處理你師叔,只是再也沒有重用過他。你師叔在心灰意冷下,退隱山林。
幾年後,天下一統。論功封賞時,你師父又把你師叔請了出來作官,並把當時你師叔所出之計策告訴了朱元璋,但朱元璋認爲是你師父爲了給你師叔加功,才故意說計策是你師叔所出,所以也未加理會。
而在朝堂宣讀論功劵時,把這些功勞全部給了你師父。而且你師叔在鄱陽湖的功勞也是一字未提。當你師叔聽到你師父的功勞簿時,可想而知有多麼的氣憤,以爲是你師傅把功勞佔爲了己有。而你師父聽到自己的功勞時,就知你師叔一定會誤會。
但在朝堂之上,也不好解釋,就決定退朝後再做解釋,而封賞後,正好朱元璋提出了要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去作王爺,統領各地的軍權。
你師叔聽此,在朱元璋話音剛落時,越衆而出的說,萬不可實行分封制,漢用分封,有七國之亂,晉使分封,有八王之禍,若是大明用分封的話恐怕步上後塵。大明若想長安,決不可使分封制復甦。
朱元璋聽此,非常惱怒,想到竟然有人敢離間他們父子感情,一看是你師叔,又想起安豐之計來,兩件事情加到一起,立馬就判了你師叔秋後處決。
你師父一聽此,本想求情,但被李善長拉住,李善長說,皇上正在惱怒之中,你現在若求情,不但無用,說不定皇上盛怒下改爲斬立決就得不償失了,不如下朝後再想對策。
你師傅一想也是,也就沒有求情。但你師叔見滿朝文武沒有一人出來求情也罷,竟連你師父也沒爲他求情,你想他有多麼的失落。
又想到你師傅曾跟他提過分封制之害,認爲明朝若用分封害必不淺。但爲何沒有在朱元璋提出之時反對,難道是明知提出反對分封會觸怒朱元璋,而故意讓自己而提,以借朱元璋之手殺了自己。這樣,天下第一智者的稱號就是你師傅的了。
就在那一刻,因爲這麼多的誤解和錯誤,使你師叔認爲你師父嫉妒他之才,一定要制他於死地。而對你師父的恨也就在那時而種下。”
於新波一口氣說完,又喝了一口茶。
無恨聽後,感嘆不已,沒想到兩人之間的一切都因誤會而起。“難道這一切先生就沒有向師叔解釋嗎?”
“解釋,你師叔的性格只要是他認定的事情,別人怎麼說都無用。這些事不但你師傅向他解釋過,我也向他解釋過。可是你師叔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不相信耳中所聽。反而更加使你師叔認定他看待事情的正確性。你師叔堅信的是過多的解釋就是掩飾。”
無恨沒想到葉伯臣的性格會如此之偏激,不由說道:“那先生把師叔從牢中救出來,難道還不能說明先生沒有害師叔之心。”
於新波又嘆了一口氣道:“要是這樣也好了,可是你師父向朱元璋求了多少遍情,朱元璋也不同意放過你師叔。
你師叔之所以沒死,反而後來和我到了這紫竹林內,是因爲你師叔他自己之才救了自己。
當你師叔秋後問斬之消息傳出之後,向朱元璋進言求情之人不知有多少,但其中大部分求情之人卻是駐守在各地的王爺,但朱元璋一一駁回了他們的求情,也就是在行刑的前天,四王爺朱棣由於極其愛你師叔之才,冒著殺頭之禍偷偷的把你師叔從牢中救了出來,另找一人替死。
而把你師叔救出後必須要找一個隱秘的地方把他藏起來,這纔想起你師傅向朱元璋提過的先天陣圖。馬上去找你師父商量此事,你師父聽到後,想到確實是一個好辦法,就算此事敗露,天下間誰有能想到朝廷要犯藏到了先天陣法裡。
正好再加上當時朱元璋下令抓獲曾經幫助過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陳有定、明玉珍的十五位江湖頂尖高手,我正是其中之一。
而我與李忠、劉伯溫雖然不是共事一主,但早就相識,意氣相交。我在輔佐陳友諒時也和你師叔是好朋友。你師父爲了使我免受牢獄之災,就把我和你師叔一起送了進來,並說十年後,江湖朝廷再不記的我們時,再來帶我們而出。沒想到????,沒想到,那一面竟成永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