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鐘曉波)
廊橋,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橋的上面有可以遮風擋雨的屋檐。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土力學學科的創始人和倡導者茅以升院士,在浙南山間考察,發現隱藏在浙南山間的疊梁木拱廊橋,就是《清明上河圖》里面,已經消失了900多年的“虹橋”。
這樣的發現,讓泰順廊橋名聲大噪,蜚聲國際。
但廊橋這兩個字本身,又有點像是“舶來”的,很多人聽到廊橋,可能會想到九十年代的老電影《廊橋遺夢》。
泰順人更愿意站在結構相似的角度,把廊橋叫做“蜈蚣橋”,用本地話來說,就叫“柴橋”。
在浙南的木拱廊橋里面,最出名的,當屬北澗橋和溪東橋,其中,北澗橋被譽為“世界最美廊橋”。
這座橋始建于1570年,也就是明隆慶四年。
不是最古老的,也不是最宏大的。
它能拿下“最美”的稱號,和常伴左右的兩棵千年古樹,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棵1200多歲的香樟樹。
一棵守護了上千年的烏桕。
春去秋來,香樟和烏桕用紅色、黃色、綠色,演奏專屬于季節的樂章。
北澗橋的美,是一個整體。
編梁、古樹、碇步……很難說,哪一個細節是最特別,最打動人的。
如果喜歡古建筑,北澗橋便一定要列在一生必去的清單里面。
在任何一個季節走上這座橋,都會有一種恍若穿越的感覺。
你甚至不用花任何時間和精力去了解這座橋,每一塊吱吱作響的木板,都會帶你找到沉淀了歲月的那一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