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

fùcìxūpútíshìfǎpíngděngwúyǒugāoxiàshìmíngānòuduō“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luósānmiǎosānpútíyǐwúwǒwúrénwúzhòngshēngwúshòuzhěxiūyíqiè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shànfǎjídéānòuduōluósānmiǎosānpútíxūpútísuǒyánshànfǎzhě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rúláishuōjífēishànfǎshìmíngshànfǎ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白話譯文】

“再者,須菩提,這個名為無上正等正覺的法,一切平等,沒有什么高下之分,所以才叫作無上正等正覺。擺脫了我、人、眾生、壽者的區分,來修習一切的善法,就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所謂善法,如來說并非善法,只是叫做善法罷了。”

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

xūpútíruòsānqiāndàqiānshìjièzhōngsuǒyǒuzhūxūmíshānwá“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rúshìděngqībǎojùyǒurénchíyòngbùshīruòrényǐcǐbōrěbōluómì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jīngnǎizhìsìjùjìděngshòuchídúsòngwèitārénshuōyúqiánfúdé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于前福德,bǎifènbùjíyībǎiqiānwànyìfènnǎizhìsuànshùpìyùsuǒbùnéngjí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白話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須彌山堆積而成的七寶,來進行布施;而另外有人拿著這本《般若波羅蜜經》,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受持讀誦,并且向他人宣講;那么,前面那個人布施所得的功德,還不及后一個人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直到用算數比喻都不能比擬的程度。”

第二十五品化無所化分

xūpútíyúyìyúnhérǔděngwùwèirúláizuòshìniànwǒdāngdù“須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zhòngshēngxūpútímòzuòshìniànhéyǐgùshíwúyǒuzhòngshēngrúláidù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zhěruòyǒuzhòngshēngrúláidùzhěrúláijíyǒuwǒrénzhòngshēngshò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zhě者。

xūpútírúláishuōyǒuwǒzhějífēiyǒuwǒérfánfūzhīrényǐwé“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yǒuwǒxūpútífánfūzhěrúláishuōjífēifánfūshìmíngfánfū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白話譯文】

“須菩提,你覺得如何?大家不要以為如來會有這樣的念頭:我應當去度脫眾生。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為什么?

因為實在是沒有如來可度的眾生,假如有如來可度的眾生,如來就有了我、人、眾生、壽者的分別。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實質上并沒有我,但一般的凡夫以為有我。須菩提,所謂凡夫,如來說并非是凡夫,只不過名為凡夫而已。”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xūpútíyúyìyúnhékěyǐsānshíèrxiàngguānrúláifǒ“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xūpútíyánrúshìrúshìyǐsānshíèrxiàngguānrúlá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fóyánxūpútíruòyǐsānshíèrxiàngguānrúláizhězhuànlúnshè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圣wángjíshìrúlá王即是如來。”

xūpútíbófóyánshìzūnrúwǒjiěfósuǒshuōyìbùyīnɡyǐ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sānshíèrxiàngguānrúlá三十二相觀如來。”

ěrshíshìzūnérshuōjìyá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ruòyǐsèjiànwǒ若以色見我,yǐyīnshēngqiúwǒ以音聲求我,shìrénxíngxiédà是人行邪道,bùnéngxiànrúlá不能見如來。

【白話譯文】

“須菩提,你覺得可不可以憑借三十二種相去認識如來?”

須菩提回答:“是的,是的,可以憑借三十二種相認識如來。”

佛陀說:“須菩提,假如憑借三十二相就可以認識如來,那么,轉輪圣王(以正法治世的大君王)就是如來了。”

須菩提對佛陀說:“世尊,按我理解的佛所說的道理,不應該憑借三十二相來認識如來。”

這時,世尊說了一首偈: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現)如來。

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

xūpútírǔruòzuòshìniànrúláibùyǐjùzúxiànggùdéānòuduō“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luósānmiǎosānpútíxūpútímòzuòshìniànrúláibùyǐjùzúxiànggù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déānòuduōluósānmiǎosānpútíxūpútírǔruòzuòshìniànfāānòudu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luósānmiǎosānpútíxīnzhěshuōzhūfǎduànmièmòzuòshìniànhéyǐgùfā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ānòuduōluósānmiǎosānpútíxīnzhěyúfǎbúshuōduànmièxi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白話譯文】

“須菩提,假如你有這樣的想法:如來不因具足一切諸相的緣故,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不要這樣想:如來不因為具足一切諸相,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更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是在說一切法斷滅。千萬不能這樣想,為什么呢?因為發無上正等正覺的人,對于一切的法不會以斷滅相去判斷。”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貪分

xūpútíruòpúsàyǐmǎnhénghéshāděngshìjièqībǎochíyòngbùshī“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ruòfùyǒurénzhīyíqièfǎwúwǒdéchéngyúrěncǐpúsàshèngqiánpúsàsuǒ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dégōngdéhéyǐgùxūpútíyǐzhūpúsàbúshòufúdégù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xūpútíbófóyánshìzūnyúnhépúsàbúshòufúdé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xūpútípúsàsuǒzuòfúdébùyīnɡtānzhùshìgùshuōbúshòufú“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dé德。”

【白話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菩薩用充滿恒河沙數一樣多的世界七寶布施,而另外有人,明白一切法沒有自性,達到無生無滅的大乘境界,那么,此人的功德遠遠超過了前者。為什么呢?須菩提,真正的菩薩是不接受有為福報的。”

須菩提問佛陀:“世尊,為什么說菩薩不接受有為福報?”

“須菩提,菩薩對于所作的福德,沒有任何執著貪求,所以說菩薩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威儀寂靜分

xūpútíruòyǒurényánrúláiruòláiruòqùruòzuòruòwòshìré“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bújiěwǒsuǒshuōyìhéyǐgùrúláizhěwúsuǒcóngláiyìwúsuǒqù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gùmíngrúlá故名如來。”

【白話譯文】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如來或來或去,或坐或臥,那么,這個人并不明白我所說的義理。為什么?所謂如來,無所來,也無所去,所以叫做如來。”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xūpútíruòshànnánzǐshànnǚrényǐsānqiāndàqiānshìjièsuìwéiwē“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chényúyìyúnhéshìwēichénzhòngnìngwéiduōfǒ塵,于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xūpútíyánshènduōshìzūnhéyǐgùruòshìwēichénzhòngshíyǒ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zhěfójíbúshuōshìwēichénzhòngsuǒyǐzhěhéfóshuōwēichénzhòngjífē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wēichénzhòngshìmíngwēichénzhòngshìzūnrúláisuǒshuōsānqiāndàqiānshìjiè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jífēishìjièshìmíngshìjièhéyǐgùruòshìjièshíyǒuzhějíshìyìhé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xiàngrúláishuōyìhéxiàngjífēiyìhéxiāngshìmíngyìhéxiā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xūpútíyìhéxiàngzhějíshìbùkěshuōdànfánfūzhīréntānzhù“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qíshì其事。”

【白話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碾碎成微塵,你說這些微塵是不是很多?”

須菩提說:“很多,世尊。為什么呢?如果微塵很多是實有的話,佛就不會說微塵很多。為什么呢?佛說微塵很多,其實并非微塵很多,只是名為微塵很多。世尊,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虛幻不實的,只是假名為三千大千世界而已。為什么呢?如果我們把這個世界看成是實有的,那么,它不過是很多微塵積聚而成的一個所謂整體,這個整體本身并沒有獨立的自性,因此并非一個實在的整體,只不過名為一個整體而已。”

“須菩提,這個積聚而成的整體,實際上是無法言說的。但一般的凡夫,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會對這樣一個虛幻的整體執著。”

第三十一品知見不生分

xūpútíruòrényánfóshuōwǒjiànrénjiànzhòngshēngjiànshòuzhě“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jiànxūpútíyúyìyúnhéshìrénjiěwǒsuǒshuōyìfǒ見,須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fúyěshìzūnshìrénbújiěrúláisuǒshuōyìhéyǐgùshìzū“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shuōwǒjiànrénjiànzhòngshēngjiànshòuzhějiànjífēiwǒjiànrénjiànzhò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shēngjiànshòuzhějiànshìmíngwǒjiànrénjiànzhòngshēngjiànshòuzhějià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xūpútífāānòuduōluósānmiǎosānpútíxīnzhěyúyíqièfǎyīnɡ“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rúshìzhīrúshìjiànrúshìxìnxièbùshēngfǎxiàngxūpútísuǒyánfǎ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xiàngzhěrúláishuōjífēifǎxiàngshìmíngfǎxià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白話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在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你覺得怎樣呢?這個人理解我所說的道理嗎?”

“沒有,世尊,這個人沒有理解如來所講的道理。為什么呢?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并非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只是名為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對于一切的法,應該這樣了知,這樣觀察,這樣信解,不起分別心。須菩提,所說的法相,其實都是虛幻不實的,只是名為法相。”

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

xūpútíruòyǒurényǐmǎnwúliàngāsēngqíshìjièqībǎochíyòngbù“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世界七寶持用布shīruòyǒushànnánzǐshànnǚrénfāpútíxīnzhěchíyúcǐjīngnǎizhìsìjù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jìděngshòuchídúsòngwèirényǎnshuōqífúshèngbǐ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yúnhéwèirényǎnshuōbùqǔyúxiāngrúrúbúdònghéyǐgù“云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yíqièyǒuwèifǎ一切有為法,rúmènghuànpàoyǐ如夢幻泡影,rúlùyìrúdià如露亦如電,yīnɡzuòrúshìguā應作如是觀。”

fóshuōshìjīngyǐzhǎnglǎoxūpútíjízhūbìqiūbìqiūníyōupó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sèyōupóyíyíqièshìjiāntiānrénāxiūluówénfósuǒshuōjiēdà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huānxǐxìnshòufèngxí歡喜,信受奉行。

【白話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人用充滿不可勝數的世界的七寶來布施,而另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心尋求徹底的解脫,受持、讀誦、并且為別人解說這部經書,哪怕只是其中四句偈,所獲得的福德遠遠勝過前面那個人。那么,應當如何為別人解說呢?應當不執著一切的法,如如不動。為什么呢?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圓滿地宣講了這部經,須菩提以及在場的眾多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優婆塞(在家修行的男子)、優婆夷(在家修行的女子),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聽了佛的說法,皆大歡喜,切實奉行。

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2)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為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里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里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
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2)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為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里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2)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里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吉水县| 上犹县| 桑植县| 全州县| 应城市| 道真| 全州县| 湟源县| 金门县| 呼图壁县| 资兴市| 马龙县| 平阳县| 桃源县| 左贡县| 右玉县| 安仁县| 曲靖市| 阜平县| 葫芦岛市| 日照市| 万宁市| 锦屏县| 门源| 雅安市| 礼泉县| 威宁| 岐山县| 宾川县| 若尔盖县| 东乡族自治县| 五河县| 临江市| 疏附县| 金秀| 萨迦县| 蓬溪县| 永丰县| 于田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