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少看著眼前裸男胸前的記號,再看看《擒龍經》裡的龍字符號,這兩者確實是一模一樣,再加上此男子出現之前的種種異象和自己幼時的奇遇,朱三少初步斷定,此人很有可能就是蓬萊閣裡無爲道長要他保護的神龍史了。而他作爲神龍史的護珠人,不管怎樣,必須得要保其周全。但是一回想,到底要怎麼保護其周全?下一步要怎麼走?現在的他已經成爲了一名殺人重犯,自身都難保,如何保其周全?
種種疑問在朱三少腦子中一一閃過,都沒有答案。朱三少突然想起昨晚那瘋乞丐的話:“青龍山裡有神龍,有神龍就有生路。”於是朱三少覺得,他的生路得從眼前這個人的身上找了,但是對於眼前的所謂神龍史,朱三少知之甚少,雖說有一部《擒龍經》在手,但是總覺得這本書裡的故事太過奇幻,怕是騙人的神鬼之說,所以一直以來也沒有太多研究。
但是爲了他的性命和所謂天命,他不得不再次翻開《擒龍經》,仔細研讀,尋求解救之法。而且經過昨晚到今天所發生的一切,再加上之前的境遇,朱三少也不得不開始相信書裡的這些事情了。
經書的開頭說到,在盤古大神開天闢地之後,混沌初開,萬物開始滋長,在經過幾十萬年的沉澱與發展,神州大地慢慢孕育出了一些靈長類種族羣,以種族羣居可分爲:伏羲氏、炎帝氏、黃帝氏,以及神獸族,其中伏羲氏、炎帝氏、黃帝氏都爲人類族羣,而神獸族只是除了人族之外的各種上古神獸的總稱。
經書中介紹說道,在遙遠的上古時期,人類族羣剛剛形成初步規模,但是生存環境極其惡劣,除了要應對各種變化莫測的自然環境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防禦各種神獸的隨時攻擊。
由於神獸族中各種神獸個個都體型巨大,攻擊力強,而且有些神獸還擁有特有神力法術,更是難以對付,所以在長達幾萬年的人類與神獸族的戰鬥中,人類一直是處於弱勢,主要以防禦與逃避爲主。
神獸族中,特別以神獸龍與魔獸犼最爲難以應付,他們兩個種族就是除了體型外,還擁有無上法術的典型代表。但是兩者也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人們對於這兩種上古神獸的應對策略是完全不一樣的。
神獸龍體型巨大,每頭龍幾乎都有幾十尺長。其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不僅體型巨大,一個擺尾就足以產生一陣颶風,而且還有騰雲駕霧,飛天入海,控風運雨,控制雷電之法術。好在神獸龍,除了會防禦性的攻擊之外,不會輕易主動攻擊其他物種,所以對於人族來說,危險並不很大,但是人類最大的希望,並不是想打敗神獸龍,而是想控制住它,進而得到它控制各種自然力量的神力。
魔獸犼形似麒麟,但背部長有一雙巨翅,陸地行走或休息時,翅膀收於背部,基本隱形。如若需要飛行,則可瞬間伸展開來,騰空而去,而且每次騰空而起時,就會在身後產生一陣小型龍捲風。魔獸犼雖說體型上會稍遜於神獸龍,但是其性情暴躁,攻擊兇猛,最可怕的是,犼還有比人類更甚的思維能力。並可通過自身修行,獲得神力法術,隨著修行時間的推移,所獲法術還會逐漸增強,這使人類或其他神獸類,無不對其聞風喪膽。更爲可怕的是魔獸犼,爲了增進修爲,不僅會生吃人腦,也會偷吃龍肉。所以人類沒有一時一刻不想除之而後快的,但是礙於能力的差距,也只好忍氣吞聲,主要以規避與其正面衝突爲主。
後來,人類族羣中出現了一位神人,天生習得一身馴獸本領,而且天生神力,可單人空手與無數神獸搏鬥取勝,當然這裡面的神獸不包括龍和犼,此人就是人族中伏羲氏的首領太昊。
太昊帶領著伏羲氏族羣,個個都可習得一些馴獸本領,但是與太昊相比還是相差甚遠。後來太昊揹負著種族的榮耀,踏上了馴服龍獸的征程。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和訓練,最終太昊完成馴服神龍的使命。從此人類就可以通過對神獸龍的控制,得以控制那些自然力量,如風雨雷電。這樣一來,人類就不再像原來那樣弱小了,這給人類文明帶來了飛速的發展,人類種族也從此逐漸主宰了世界。但是對於魔獸犼,還是防禦爲主。
人類族羣,爲了感謝伏羲氏太昊的功勞,從此太昊就成了所有人類部落的伏羲,也就是首領,而伏羲氏族從此改稱龍族,其他所有部落都追隨於龍族的領導,並奉伏羲爲人類部落的第一統領,尊稱龍王。
伏羲降龍之後,並沒有止步於通過控制神龍來控制這些自然力量,而是通過對神獸龍的觀察,最後伏羲練就一身可以通過自身力量就可控制風雨雷電的法門。期間雖有魔獸犼給人類帶來一些驚擾,但是並沒有大的傷亡。但是沒想到千年之後,魔獸犼修行成魔,法力大漲,進而對各種羣進行了大面積的攻擊,導致其他種羣損失慘重,其中就包括人類。
此時還是伏羲,在關鍵時刻,帶領人族及馴服的神獸種羣與魔獸族大戰了幾十個日夜,取得最終的勝利,將魔獸族殲滅殆盡,除了魔王犼。由於魔王犼已經練就不死之術,沒法將其徹底誅殺,所以伏羲最終只能用法力將魔王犼的四魄分別封印了起來,讓其不能夠再危禍人間。
至此,上古各族的第一次滅族危機被伏羲徹底化解,伏羲也因此封神,被後人設廟宇以祭拜,並從此之後,華夏子孫都統稱龍的傳人,以此表達對於伏羲大神及龍族的敬意。
後伏羲生有九子,分別取名爲: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和黃龍氏。並將神龍法門分別傳與九子,並命九子修法於崑崙山中。後九子不負衆望,各自修得幾種神龍法門。
此時,伏羲覺得天下即已大成,而且九子也修法成功,於是決定退隱崑崙山,並將九子召回,將天下委派給他的九個兒子負責管理,賜封九子王,劃區而治。飛龍氏管冀州賜藍龍旗, 潛龍氏管兗州賜綠龍旗,居龍氏管青州賜紫龍旗,降龍氏管徐州賜橙龍旗,青龍氏管揚州賜青龍旗,赤龍氏管荊州賜紅龍旗,白龍氏管豫州賜白龍旗,黑龍氏管梁州賜黑龍旗,黃龍氏管雍州賜黃龍旗。九子被賜封之後,伏羲就開始歸隱崑崙山,不再過問世間任何事情。
誰料,魔王犼被封的四魄經過千年的各自修法後,竟憑自力逃脫了伏羲封印。爲了報復伏羲和龍族,犼的四魄分別附到伏羲九子中的飛龍氏,降龍氏,青龍氏和黑龍氏的身體內,借體還魂了。被附體的四子,在體內做了短時間的鬥爭之後,終究由於法力不夠,最終被犼的魂魄佔住了身體,自己的靈魂被封凍在了體內,沒有了反抗。
借體還魂後的魔王犼,控制著四子的身體對人類不斷的發起攻擊,攪得人龍成爲不可共生的敵人。此時炎帝部落統領神農氏與黃帝部落統領軒轅聯合起來,一起向龍族發起了自衛之戰爭,其餘龍族五子也被迫加入戰爭,一場決定未來走向的龍族與人族的世紀之戰,就這樣拉開帷幕。
這場世紀之戰最初進行得非常慘烈,由於龍族與魔族神力合體,再加上龍族馴養的各種神獸的猛烈攻擊,人族很快陷入了戰爭的被動,死傷慘重,人類屍體漫橫遍野,血流成河。人類的鮮血甚至匯流在一起形成了兩道淵長的河流,直通九州大地。
但是神龍氏與軒轅帝都沒有絲毫退縮,帶領人族所剩的人馬,與龍族發起了最後的戰爭。
人龍兩族兵馬,在天水城前擺下陣來。雖然從絕對人數來看,龍族依然不佔優勢,人族還是佔有絕對優勢。但是從戰鬥力來看,兩邊實力懸殊還是相當大的。龍族除了擁有神力的九子龍王,還有擁有神力的各種神獸,雖然人族也馴養了一些野獸,但是跟龍族神獸相比,完全可以無視。
最後的戰爭一觸即發,關係到龍人存亡的戰爭即將開始。突然,天色突變,晴朗的天空,瞬息就被烏雲完全遮蓋,緊接著就是一聲聲巨雷鳴動,閃著無數道耀眼的電光,從天際直接劈到兩軍對陣前的大地上。
雷電過後,烏雲間閃出一道道金光,將所有人的眼睛閃得都閉上了,再睜開時,天空上就已經出現了伏羲帝的頭像。並有天外傳音道:“魔犼逃出封印,危禍世間,導致人龍相殘,死傷無數,真是禍兮悲兮。龍之九子,學法未精,無能抗魔,禍之起兮,已不宜再領導人類前進,都隨我到崑崙山繼續修煉去吧!”
飛龍氏,降龍氏,青龍氏和黑龍氏見伏羲出現,心生畏懼,但是也絕不可能束手就擒的,於是想混淆視聽,狂言道:“此乃人族詭計,休要相信。龍族必須爲了龍族的榮譽與人類戰鬥到底。”於是給龍族發出了攻擊命令。而他們四人準備指揮神獸,合法與伏羲一較高低。
頓時,天地之間,飛沙走石,雷電交加,神獸狂舞,龍人的喊殺聲,神獸的吼叫聲,混在一起,混亂無比,人族與龍族都死傷無數。見狀,伏羲舉起食指與中指,在天空一畫開天,太極自來,並唸咒語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風雨雷電聽我號令:收!”此時,在東方的天空,暈出一個極大的太極八卦幻影,接著一簇綠光垂直灑下,將九子全部罩入其中。只見九子面色瞬間變得極其痛快,一個個都面像朝上,雙腳離地,做出反弓字狀。不一會,只見九子內丹全部被逐一吸出,封在了九顆滄海寒珠之中,之後就被伏羲一一接收,至此風停雨歇,恢復了平靜。
至此事之後,伏羲神帝,將九子內丹封成的九子龍珠加上封印,連同魔王犼的四魄一同封印其中,並將九顆九子龍珠散落到天涯海角,讓其不復得之。指派九大護珠家族,秘藏龍珠,不得讓其復出世間,並封九大藏珠令和兩大掌圖人,護珠周全。
至於龍族九子以及龍族部落,都得到了最嚴厲的懲罰,全部被囚禁於魔域極界,受錘鍊之苦,永世不得重返人間。
此乃《擒龍經》的全部內容,至於無爲道長所提到的神龍史和千年劫的事情,此書完全沒有提到。所以,這讓朱三少有些爲難了,此人到底是否爲無爲道長提到的神龍史?又怎麼樣去協助他破解千年劫?還是疑問重重。
但是從此書最後的信息可以看出,九子龍珠是不能夠再次現世的,如果現世估計就會導致道長所說的千年劫,至於神龍史,估計就是在千年劫之前爲了護珠周全,而現世的救世龍族吧,朱三少心裡這樣想道,但是也不敢最終斷言就是如此。
但是,不管此人身份如何,朱三少覺得還是先救醒此人再說,因爲畢竟無爲道長曾交代的是,要將此書交於神龍史,並會有天意指引,協助破解千年劫。
於是,朱三少脫下自己的外套,將裸男的身體蓋住,準備將他先揹回草屋。當朱三少將裸男背起時,山上那三個大字“青龍潭”再次印入他的眼簾。於是朱三少想,連一山一水都有自己的名字,現在此人昏迷不醒,也沒法詢問其姓名,又不能直接稱他爲神龍史,容易暴露身份。於是就想給他取個名字,先叫著,待此人甦醒之後,再詢得真名改口叫回也不錯。於是朱三少先念到“青龍”,但是感覺很奇怪,後又唸到“龍潭”,覺得這個倒像個人名,於是就決定暫時先叫他“龍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