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坐落於忻口山之斷闕處,素爲忻州的北門戶。
關(guān)於忻口地名的來歷,據(jù)說是漢高祖劉邦統(tǒng)帥大軍二十餘萬親征,行進到在平城(今大同市東北)時,被匈奴冒頓單于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包圍於白登山(今大同市東面)7天。陳平站在山上,見冒頓單于對新得的閼氏(單于的王后)十分寵愛,這次在山下紮營,經(jīng)常和閼氏一起騎馬出出進進,淺笑低語,情深意篤。心想冒頓雖能出奇制勝,可也不免被婦人美女所惑,便想從閼氏身上打主意。忽然心生妙計,走閼氏的門路,或許可以絕處逢生。於是派出使者面見閼氏,獻上許多金銀珠寶,另取出一幅中原美女圖獻上。閼氏一見,畫上的美女,天生麗質(zhì),猶自愛憐,不是本族女子可比擬的,生怕漢朝把美女獻給單于,到時就要受冷落。回到後營,就給單于吹枕頭風,說:“漢帝被圍了7天,軍中沒有什麼慌亂,想必是有神靈在相助,雖有危險但最終會平安無事的。你又何必違背天命,非得將他趕盡殺絕呢?不如放他一條生路,以免以後有什麼災難降臨到咱們頭上。”單于將信將疑,可是又怕惹閼氏不高興,便在第二天傳令將圍兵撤走了。陳平用這一妙計,智退匈奴。劉邦率大軍逃出重圍,一場大難消弭於無形之中。
漢朝大軍返回到這裡,“六軍欣然”,認爲危險這才消除,因“欣”與“忻”諧音,所以將這一地取名爲忻口,從此以後,漢朝在這裡著力築城設險,使之成爲重要的軍事防守要地。北齊、北周以及五代時期,都是中原王朝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爭奪的關(guān)口。清代順治6年,呂梁農(nóng)民起義軍曾今在這裡與多爾袞的部將激戰(zhàn)。
因此,忻口歷來是太原的北大門,一旦忻口失守,太原也就不保。正因爲忻口地勢險要,忻口也就成爲“晉北鎖鑰”,至今,在忻州明代萬曆年間修建的北城門樓上,有一塊高懸的“晉北鎖鑰”鉅額橫匾。
當然,論險要,忻口尚不及平型關(guān)等地的十分之一,但仍不失爲理想的阻擊地點。於是,當忻口以北的險地全部丟失後,歷史選擇了忻口,將忻口這個小小的關(guān)口成爲中日兩國幾十萬大軍廝殺的戰(zhàn)場。
滹沱河經(jīng)崞縣之東北而來,至忻口,向東南而去,北同蒲鐵路線與太同和京原公路穿行其中。
忻口是個較大的村子,村子的西北面爲紅土樑,樑北的雲(yún)中河,流經(jīng)忻口北約2公里的界河鋪匯入滹沱河。滹沱河在此折向東北。這樣,忻口村北夾在紅土山樑與東面的靈山之間,形成南北之間的險要孔道,而忻口左右的兩側(cè)山地,分東、西延伸,成爲面對北方的天然屏障。忻口以北五里的界河鋪村,地面最爲狹窄,東西兩山相距不足三百米,而河牀就佔有二百餘米。出界河鋪,山勢又豁然開闊。北雲(yún)中河從西而來,在界河鋪之北,注入滹沱河。雲(yún)中河之南有關(guān)子、南懷化(亦稱河南)、舊練家莊、秦家莊、劉家莊等村。雲(yún)中河之北岸有下王莊、王家莊、弓家莊、懷化北街、舊河北、池上等村。忻口之南,爲金山鋪、淤泥、部落等村,間隔距離均爲五里。這些村莊與忻口同在一道山脈之腳下。此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四十里,似忻定盆地之一堵西牆,人稱四十里孤山。孤山之西,溫村、奇村一帶又呈小盆地地形。孤山西北端爲劉家莊,從劉家莊以西到朦騰樑,是一個約二十多裡寬的開闊地。
忻口之東,過滹沱河,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成爲崞縣與定襄縣的分界線。山北之南郭下、西華榮、蔡家崗屬崞縣,山南之三家村、玉會村、寺家莊、白村、上湯頭、上零山、下零山,屬定襄縣。這些村莊除蔡家崗與上、下零山居山崗之上外,其餘均在山腳之下。忻口戰(zhàn)役的前後防線涉及忻縣、崞縣、定襄縣三縣的近百個村莊。忻口、界河鋪、關(guān)子、南懷化、下王莊、泥村、舊河北等村是中間地區(qū)的主要戰(zhàn)場。四十里孤山之西,大白水附近,包括閻莊、永興、劉莊、朦騰、衛(wèi)莊、南峪等村,爲左翼地區(qū)的主要戰(zhàn)場。滹沱河以東的南郭下、西華榮、西南賈、蔡家崗及其所靠之山嶺爲右翼地區(qū)的主要戰(zhàn)場。前敵總指揮衛(wèi)立煌佈置軍隊防線東從龍王堂、蔡家崗起,西至朦騰、南峪,約有五、六十里。
戰(zhàn)前,閻錫山便有準備,早在忻口戰(zhàn)役的前兩年,即民國24年,閻錫山就命令在忻口村北的後溝及溝外的西崖下動工修築戰(zhàn)備窯洞,一直修到戰(zhàn)爭爆發(fā)前,總共修成窯洞47孔。這些窯洞全用石塊砌成,既深且寬,至今堅固完好,它是忻口戰(zhàn)役最好的紀念物,也永遠是極好的戰(zhàn)備用窯。最深的窯洞有二十餘米,寬度在三米以上,高約四米。洞門若城門狀,上有石垛,垛下有“第~號”字樣的橫匾,字大工整,給人以端莊之感。忻口戰(zhàn)役中,中間地區(qū)指揮所就設在後溝的第九號窯洞,其餘窯洞多做軍火庫和馬廄之用。據(jù)忻口退休職工武長治老人回憶,當時修築窯洞共用款十一萬元,擔負修窯任務的是晉綏軍炮二十五團三營。該營營長李志勤(天津人)曾在忻口武寶玉家中住過,李志勤還叫來一夥他的天津老鄉(xiāng),配合當?shù)孛窆ぐ鼣埿薷G任務。
當平型關(guān)丟失後,閻錫山下令晉綏軍全線撤退,大軍在忻口一帶集結(jié),同時,求援南京政府。於是,衛(wèi)立煌的第14集團軍從石家莊緊急入晉。
衛(wèi)立煌根據(jù)忻口的地勢,佈置了三個方位的佈防。
中央地區(qū):前敵總指揮郝夢齡,副總指揮陳長捷。指揮部位於後溝第九號窯洞。
忻口:國民黨第9軍54師師部(副官處設在武玉廳家中);晉綏軍第61軍新編獨立第4旅(即於鎮(zhèn)河旅,住在王元治家中)。
界河鋪:晉綏軍70師215旅。
金山鋪:傅作義指揮部;國民黨21師、81師。高城:晉綏軍第19軍,西北軍獨立第5旅。淤泥:25軍。關(guān)子:晉綏軍35軍211旅;54師5團2營,54師3團。南懷化:第9軍54師一部;35軍;川軍;陝軍等。下王莊:35軍218旅;第9軍54四師3團。弓家莊與懷化北街:35軍某部。劉家莊:晉綏軍炮兵某團1營。左翼地區(qū):總指揮李默庵。沙窪:左翼地區(qū)指揮所(左翼第總指揮,第14軍長李默庵住姚宏家)。大白水:國民黨軍第10師57團、59團。劉莊:晉綏軍61軍;國民黨83師(師部設在楊來田家,師長劉戡);94師;晉綏軍第2預備軍(軍長郭宗汾)71師。蔚家野場:晉綏軍炮兵某部。溫村、孫家灣、東呼延:駐後勤衛(wèi)生部。奇村:國民黨83師;李仙洲師某團;89師。右翼地區(qū)受祿:右翼地區(qū)指揮所(右翼總指揮劉茂恩住王銀通院)。三家村:國民黨軍64師某營(營長武東月)。寺家莊:國民黨軍64師某團(團長姓武,與武東月是本家)。北受祿:劉恩茂15軍某旅(旅長姓馬)。上零山:晉綏軍某42團、43團(駐時僅一天);劉恩茂15軍64師382團,高桂滋17軍501團,502團。蔡家崗:劉恩茂15軍64師382團和高桂滋17軍某部。峪裡、營房一帶:劉茂恩15軍64師383團。南郭下、西華榮:劉恩茂15軍某部。白村:國民黨某旅(楊旅長)。上湯頭:15軍64師(師部設在馮清彪家。師長武庭麟。);高桂滋軍某部。高村:第17軍軍部(高桂滋住李貴寶新院)。伏虎莊:高桂滋軍五零零團。高城、王府莊:高桂滋軍某部。
針對衛(wèi)立煌三線防守的軍事佈置,張培梅也相應做了部署:中央地區(qū),由張培梅親自坐鎮(zhèn)指揮,駐地在忻口村李喜樓家。大隊長常如海帶領(lǐng)3中隊王斌的5、6兩個小隊。5小隊隊長楊日龍,6小隊隊長薛軼卿。
左翼地區(qū),由副大隊長閻百勝帶領(lǐng)第2中隊張保慶的3、4兩個小隊。3小隊隊長張?zhí)煲恚?小隊隊長谷瑞豐。駐地忻縣沙窪。
右翼地區(qū),由副大隊長高寶存帶領(lǐng)第4中隊鍾日新的7、8兩個小隊。7小隊隊長劉宏瑞,8小隊隊長李樹豪。駐地定襄縣受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