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俊下達了撤退命令后,各部隊軍事主管回去做思想動員工作去了。
一營的齊營長趕回天鎮東城門的甕城指揮所時,副營長焦急地問道:“營長,是不是今晚突圍?”
“是的,團長已下令,今晚子時全團突圍,你趕緊召集各連連長,召開一個簡短的會議,把團長的指示傳達下去。”
副營長就趕忙打電話給堅守各城墻段的連長打電話去了。
不一會兒工夫,三個連長加預備隊連長都來了。這幾天一直奮戰在前線的連長們一聽是今晚奉命撤出天鎮,立馬就炸鍋了。
“營長,干嗎撤出?弟兄們這幾天打得鬼子不能前進一步,守個天鎮還是綽綽有余的。”
“是啊,人都說小鬼子戰斗力強,我看也不咋地,咱們的平射炮不也把鬼子打得死傷慘重嗎?”
“弟兄們對天鎮有了感情了,真舍不得離開。”
“咱們才堅守了幾天啊,當年傅作義將軍堅守了三個月,怎么著咱們也能守個一月兩月的。”
“再不行,咱們可以仗著熟悉地形,又加上有群眾基礎,留在后方打游擊。”
……
齊營長見手下一幫人群情振奮,有點感動,但團長命令已下,突圍是鐵板上定釘的事,不容有改,就止住了眾人的議論,說:“突圍是上級決定的,不是我們這些底層軍人能左右了的,既然讓我們突圍,就要不折扣地完成任務。現在,咱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盡最大的努力使損失降到最低,尤其是傷員的問題該咋辦?”
說到傷員,大家都不在說話了。這幾天,堅守東城門的一營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每個連都有傷亡,尤其是靠近東北城墻的三連,遭受的損失最大,如何把這些弟兄都一個不剩的帶走,成了擺在眾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連連長胡可庸見眾人都不說話,打破沉寂,說:“營長,受傷的弟兄都是好樣的,我們再難也不應該拋棄他們,否則,對不起死去的弟兄。
三連長馬上反問道:“可我們有那么多傷員,該咋帶?這突圍不比其他,有了這些傷員,會拖累部隊的行軍步伐。”
幾個連長也紛紛附和。
胡可庸急了,說:“那可是咱們朝夕相處的弟兄,誰能忍心丟下他們獨自逃生,反正我們連是不會那樣做的。”
三連長見胡可庸這樣說:“你是說我們這些連都不顧弟兄們的死活了?”
“我沒說,是你自己說的。”
……
齊營長見幾個連長吵起來了,一拍桌子,大罵:“狗日的,一個個吃了槍藥了,叫你們來是讓你們拿主意的,不是讓你們來吵架的。”
幾個吵吵嚷嚷的連長見營長發火了,嚇得一個個都不再說話,這時,副營長插了一句,問:“你們知道《詩經》里的一篇《無衣》嗎?”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副營長此時提什么《無衣》干嗎。
此時,一個略帶蒼涼的聲音在指揮所里響起: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日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日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眾人不知這平時就喜歡拽文的副營長為何說這篇老的不能再老的文章了,就連齊營長也是一臉茫然,
胡可庸小時候上過私塾,知道這是一首秦民應王征召,相約從軍的歌謠。詩中體現了秦軍戰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氣,為了抗擊共同的敵人,戰士們毫無怨言,慷慨從軍,他們互相召喚、互相鼓勵,同心協力,并肩戰斗,表現了戰士們同仇敵愾,同生死、共甘苦的戰斗友誼;揭示了戰士們輕死忘生的樂觀精神和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從軍曲。當時聽老學究講沒啥體會,此時在天鎮城里,即將突圍時聽來,有一種戰友情生死情的感覺,不覺流下淚來。
副營長見胡可庸體會最深,就對眾人說:“在戰場上,是誰在為你擋子彈?又是誰在為你把活的希望留下?是我們的戰友啊。弟兄們,要沒有那些死去的戰友,很可能死去的就是在坐的你們。”
指揮所里靜靜的,沒人說話。這時,齊營長大聲說:“好了,什么也不說了,我命令,不許丟下一名戰友,把所有的傷員全部帶走。”
一營在齊營長的命令下,忙著準備擔架和一切可能救助傷員的物品。
當那些傷員聽說大家要把他們帶出天鎮突圍時,感動得痛哭流涕,好些都不忍心連累大家,哭著說:“放下我們吧,不然,會成為大伙的累贅。”
有些甚至緊緊地握著擔架的架桿死活不上,正在這混亂不堪時,齊營長來了,見傷員這個樣子,分明怕耽誤了全團的突圍任務,就哽咽著說:“弟兄們,是我當營長的無能,不能把大家好好保護好,現在,你們跟大家一起突圍。”
傷員見營長如此體貼他們,也哭著說:“謝謝營長,謝謝弟兄們,啥也不說了。營長,我們會好好配合大家的。”
等一營好不容易趕赴西城門時,就見那里已有大批的部隊在等候。
團長張敬俊久不見一營來,正要發火時,見一營帶著許多傷員趕來,立馬就火了:“你們這是突圍還是逃難?帶這么多傷員能突圍嗎?亂彈琴,把傷員留在老鄉家里。”
齊營長見團長發火,陪著小心說:“團長,別生氣,這不是想把弟兄們都帶出去嗎?”
張敬俊沒好氣地說:“我還想讓你們一營打頭陣呢,你們這副樣子怎么打?”
“團長,打頭陣我們沒問題,放心,如果出了問題我提頭見你。”
張敬俊見齊營長這般表白,無奈說:“這是你說的?”
“是,團長,我說的。”
張敬俊見齊營長這么有保重,就不在說什么了,轉過身,嘆口氣,走了。
齊營長把胡可庸叫來,分配任務,說:“團長把打頭陣的任務交給我,我把任務交給你,咋樣?”
胡可庸一個立正,大聲說:“放心,營長,保證完成任務。”
胡可庸集合隊伍,把沒受傷的士兵收攏在一塊,共湊合了40人,其余人不是有傷就是因吸入毒氣還沒好,不便參加突擊隊,又把全連的武器集中在突擊隊手里。一些傷員見狀,死活要跟隨,胡可庸揮揮手,說:“弟兄們,這一仗不比往日,關系到全團的安危,你們就跟隨大部隊突圍吧。”
傷員們見胡連長說到這個份上,知道連長是怕他們拖累大家,也就不在說話,默默地為他們祝福。
張敬俊指揮眾人把城門洞里的麻袋一一抗出,又安排了突圍的順序:一營打頭陣,二營隨后,團直屬隊和非戰斗人員第三,三營斷后。在安排打頭陣時,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張培梅執意也要執法隊打頭陣,沒辦法,張敬俊拗不過張培梅,只好讓張培梅的執法隊也打頭陣。
眾人靜靜地等候子時的到來,等候城外的常如海的接應。
在西城門的城樓上,張敬俊和張培梅并肩站在城樓上,看著城外的方向。西方,有大約一個大隊的日軍攔在路上,一些要路口點有火堆,不斷有日軍在來回巡邏,要想順利突圍,只有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這個攔路虎,否則,一旦其他方向的日軍趕來,就會陷入四面包圍之中。
張敬俊見張培梅望著身后天鎮城方向,問道:“想什么呢,張總監?”
“我在想,我們走了,天鎮的人們該咋辦?”
張敬俊見此時張培梅還關心天鎮人的死活,有點感動地說:“張總監心懷蒼生,不忘人民,要是天鎮人知道了您老人家的一片好心,一定會心存感激的。”
張培梅轉過身來,對張敬俊說:“你知道我們打仗是為了什么嗎?”
“打擊異己,壯大自己。”
“錯。我們打仗是為了百姓,如果是你說的那樣,就是中原大戰的翻版,百姓會擁護我們嗎?”
“張總監教訓的是,可這幾年我們打仗事實是這樣的。就說南京政府的蔣總裁,今兒糾合這個打那個,明兒糾合那個打這個,打來打去不是成了最高統治者嗎?”
“或許你說的是事實,但你要記住,我們每次打仗都要把百姓裝在心里,否則,一旦百姓拋棄了你,你能打嗎?就說這次孤城奮戰,要沒有天鎮人的出力,你399團能守一天就不錯了。你還記得死在日本人手里的那個三癟子嗎?”
“記得,那是一個沒忘祖宗的小偷。”
“當時我就想,這個處在最底層的人為何拼死保護著我,還不是因為我們為天鎮人做了一點點貢獻嗎?如果你是禍害精,這些人肯定不會舍命保護你,甚至會落井下石。”
張敬俊聽得張培梅這么說,也有點感慨,說:“張總監教訓的對,以后我一定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張培梅抬起手,見左手手腕上的夜光表指針指向了12點,于是對張敬俊說:“張團長,時間到了,我們向城外發出信號吧。”
張敬俊鄭重地說:“好,一切聽從張總監指揮。”
張培梅拿出手電筒,在黑漆漆的夜里對著西方劃了一下圈,每劃完一圈,就掐沒,再劃一下,如此連著三下。
兩人緊張地等著常如海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