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表哥待自己一直這般好,四貞心中浮起暖意,想到表哥今年總算在自己的安排下,定了一門好親事,以後再不會孤燈冷竈的孤單下去,她的神情更加柔和幾分。
“表哥和額駙爺都是好男兒,視保家衛國爲自任,自該去做那大事,我又不是那拈針繡花的婦人,哪裡需要他圍在身邊?若不是懷了身孕,我都想跟皇上請命,也到那沙場上去感受下真正的刀光劍影……這事我們之前商量好的,你不用勸他。倒是表哥該選迎娶了那李家的姑娘進門再走,不然,這一仗打個一年兩載的,你一直叫人家等著,可不是耽擱李家姐姐嘛?”
“表哥,你是不是一聽到我說婚事就這個樣子?”四貞張口叫住他,“難道你不希望在出徵前完成婚事,就算有什麼,也能給白家留個後嗎?再說,李家姐姐對你一直都很好,雖然這門婚事我促的,其實也是李家姐姐自己的意思,她是個好女孩子,你應該珍惜。”
白彥鬆臉上露出苦澀的笑容,他說:“你也知道,沙場上,刀槍無眼戰火無情,聽說那鄭經是個厲害角色,這次出征能不能夠活著回來我都不知道,萬一有什麼事情,這會成了親,將來豈不是耽擱人家!”
四貞看著他,輕聲道:“表哥,我如今過得很好,希望你也過得好,你不必恪守當年的誓言,一味地不我們孔家盡忠,惦記著保護我。不管怎麼說,李家姐姐對你一片深情,你確實該考慮終身大事了!至於,能不能夠活著回來這個事,我覺得成了親,你心中更有盼望,那就一定能夠惜命惜身,若是家裡頭沒個留戀的,你恐怕就會過於膽大,以至於莽撞行事,反倒可能誤事。”
她溫言勸道:“再一個,李家姐姐的意思,你怎麼知道?你不能打著爲她好的名義,自作主張,這個事我覺得你還是跟李家姐姐見上一面,問問她的意思,何苦你走了還叫她傷心呢!”
四貞想自己還是和表哥說明白些,他能夠和李家姐姐在一起久了,或許就能看到她是個好姑娘,與李姐姐性情相投,此生恩愛。
她誠摯地看著白彥鬆道:“表哥多年來對我的好,我一直記在心裡頭,所以,我希望表哥你也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和幸福,如果表哥只是想著要報答定南王府的恩情,或者保護我,卻葬送了你自己的幸福,對我來說,就成了還不起的情意,所以,我希望表哥你能見見李家姐姐,和她商談一下你們的婚事。”
四貞的話令白彥鬆心疼,他故意露出輕鬆的語氣說:“放心好了,我當然要爲白家傳宗接代,不過你現在是公主,可不能一直都叫我表哥,不然,你們家那個,聽到了可非吃醋不可。”
“你要和額駙爺好好的過,別盡操心我的事。你放心,這次出去我會保盡我所能保護他。”
看了看四貞的臉色,他又說:“我護著他,可不是爲了你,我得考慮你腹中的小侄兒,聽說你和額駙爺商量好了,你們的第一個孩子會姓孔,過繼到世子爺的名下,那定南王一脈也算是後繼有人,我當初在父親面前發了的要好好護著你和世子,你腹中的孩子寄在世子爺的名下,將來就是定南王小世子,我自然是要好好保護他的孃親。”
四珍知道表哥嘰裡咕嚕的說了這麼大一堆,其實還是爲了她放心,但是他對李家姑娘一事避而不談,到底,還是,因爲感覺差那麼一點點吧!
她看著白彥鬆懇切地說:“不管怎樣,我希望表哥你幸福,也希望你這次能夠和額駙爺也一樣平安歸來,我們好爲你們慶功。”
“行了,沒什麼事情我就先走了,至於李姑娘那邊啊,我會再想一下。”說著,白彥鬆轉身離開了,他離開的背影看上去有些寂寥。
“表哥——”看著他的背影,四貞輕聲道:“珍重!”
鄭家如今當權的,是鄭成功的兒子鄭經。
鄭經是個狠角色,有勇有謀不說,還殺伐果斷,能忍人所不能忍。
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攻下東都(臺灣)後,命鄭經鎮守思明(廈門),調度沿海各島。當時鄭經年僅十九歲,已經娶了尚書唐顯悅之女爲妻,但兩個人的感情不大好,不知怎麼的,他就和自個四弟的乳母陳氏昭娘私通,生下一子。
康熙元年(1662年),唐顯悅因爲這個事致書鄭成功,責其“治家不嚴,安能治國?”
受到重臣的指責,鄭成功大怒,命自個的哥哥鄭泰到思明陳昭娘和那個私生子處死,鄭經不肯,還暗中保護昭娘,鄭成功得知消息後,盛怒難耐,命鄭泰等人連其妻董氏和鄭經一併斬殺,鄭泰與洪旭等人商議後,覺得董氏是主母,鄭經是小主不能殺,打算只斬殺陳氏及其子覆命。
鄭成功不同意,再次發出諭令,讓鄭泰等人必須連董氏和鄭經都殺了,結果,鄭秦聯合諸將抗命不遵,並且在鄭經的保護下,陳氏和那個私生子也都平安無事,鄭成功這會兒才意識到,鄭經在軍中的勢力已經如此之大,震怒不已!
這簡直就像皇帝尚在世,就要被已經成年,勢力逐漸壯大的太子架空一般,鄭成功爲此怒火攻心,加之當時其父鄭芝龍在北京被殺,又聞永曆帝朱由榔在緬甸遇害之事,數痛並襲,他一病不起,於五月初一日病逝在東都。
鄭成功病逝那會兒,鄭經率軍在思明駐守,留在東都鄭家大本營的,是鄭成功的弟弟,鄭經的叔叔——鄭世襲。
鄭成功一死,提督馬信及黃昭等鎮守在東都的部將,以鄭經“亂倫”,“不堪爲人上”等理由,擁立鄭世襲爲東都主、代護理招討大將軍,沒過不久,馬信等人相繼病故,當上東都主的鄭世襲以黃昭、蕭拱宸爲心腹,圖謀自立,而他的另一名親信蔡雲則假借鄭成功的遺言,擁立鄭世襲繼位,佈告四方,說鄭世襲纔是東都之主,同時排兵佈陣,做好了和鄭經開戰的準備。
五月十四日,接到鄭成功病逝的消息,戶官鄭泰、兵官洪旭、工官馮澄世和提督黃廷、參軍蔡鳴雷等請鄭經在廈門嗣位,稱世藩,發喪辦事,鄭經坐上了延平王的位置,雖然有了名頭,但就實力來說,鄭經和鎮守在臺灣大本營的叔叔差距很大,畢竟,由他率領駐守在思明的軍將,只佔鄭家軍中很少的一部分,鄭家的底子,主要在東都。
至此,鄭家叔侄爲了爭奪王位,必將一戰,鄭氏內部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同年九月,清廷這邊的靖南王耿繼茂、福建總督李率泰利用鄭家叔侄相爭這個難得的機會,派了官吏前往思明招撫鄭經,要求鄭經送還其攻取的州縣印信,許諾歸還印信後,爲鄭經奏請朝廷,將其部衆按投誠官員照例補用。
接到大清朝廷的招撫之際,正是鄭經急欲平定內亂之時,於是,他和鄭泰、洪旭、黃廷等密議此事。
經過深思熟慮,鄭經道:“東都纔拿下來兩年,先王陡然逝世,又有蕭拱宸、黃昭等人制造內亂。清廷聞信,一再派遣官員招撫於我。順從他們,有負先王的宿志;拒絕他們,戰爭則迫在眉睫。內外交困,實在太危險!不如,我們就以暫借招撫爲理由,拖延些時間,待平定內亂,再作打算,諸位以爲如何?”
“妙啊!”洪旭第一個大叫好,他道,“與滿清韃子就不用講什麼信用,王爺這‘陽和陰違’的計策甚好,等咱們拿下了東都,內亂平定之後,再與清廷翻臉不遲。”
其他諸將也對此深表贊同,商議之後,鄭經命楊來嘉等爲使臣,將鄭家攻下的十五座州縣所所屬大印送還給了清廷,取得信任,爲自己這邊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同年十月,在認真準備部署之後,鄭經命周全斌爲五軍都督,陳永華爲諮議參軍,馮錫範爲侍衛,率舟師五千,啓錨東進。僅留了洪旭和鄭泰留守思明。一方面,他派兵積極進攻東都,另一方面,又派了禮官鄭斌前去勸說鄭世襲、黃昭等人息亂歸順。
因爲鄭經畢竟是鄭成功的嫡長子,按照正統的說法,父死子繼,加之他在鄭家軍中頗有人心,東都那邊,僅有黃昭、肖拱宸嚴詞抗拒,其餘衆將則持觀望態度,等兩軍在大員赤崁(今臺南)海岸開戰,黃昭戰死後,原本支持鄭世襲的將領就紛紛向鄭經投降,鄭經在陳永華等人的輔助之下,入主東都。
得勝之後,鄭世襲的另一名親信蔡雲則自知難逃一死自盡了,鄭經沒有追究其家人,東都的降將裡,他也只命人殺了頑固派蕭拱辰,處死黃昭、蕭拱辰等人的親信,其餘官吏均不問罪,優撫人心,爲示寬仁,包括對其叔父鄭世襲也一如從前般親切友善,僅將其軟禁于思明。
做爲勝利者,鄭經表現出的寬宏大量,爲他贏得了東都諸將士的人心,他在東都的威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