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內,李二有些疲憊的坐在龍椅上,面前的案幾堆滿了朝臣的奏折。
李二感覺很心累,自己這十來天基本上沒有睡一個好覺。
往常他這會早已經回后宮休息了,但如今,李二卻不敢亂跑。
最近休息也是在距離甘露殿最近的寢宮,因為李二害怕萬一有什么大事,入宮覲見的朝臣無法及時找到他這個為大唐當家做主的。
看似在咸陽爆發的疫病于長安無關,但誰能想到,這東西已經悄無聲息的在長安扎下了根,如今大有爆發之勢力。
唯一讓李二感到欣慰的是,整個長安事先采取了李躍的建議,將各個坊市進行封閉。
這其中由京兆府為首,長安縣與萬年縣里的兩個縣令出頭,將各個區域管控了起來。
因為長安城里108坊可以理解為108個小城,有點類似后世配套齊全的小社區,每個坊外有土墻圍起,雖說高度不等,但好處就是只要關閉了坊門,就相當于將人口流動給直接控制住了。
百姓雖有不忿,但這次為了以防萬一,這次會由朝廷給予日常食用的糧食,一個人一天二斤糧。
李二雖然有些心疼,但很快便釋然了起來,畢竟這東西本來就是災年和戰爭做的儲備,現如今說不上風調雨順,但也沒差到哪里去。
至于戰爭,那更是不必說,如今大唐正處于風頭之上,誰敢來找李二的麻煩。
在與幾位大臣商議過后,便做出了這等決定,這糧食要是不用,過幾年放陳了,再吃也不怎么好。
長安城如今穩定了下來,但形勢卻依舊不容樂觀。
天花已經侵襲了長安城外的幾個村莊,今天京兆府府尹上奏,稱天花蔓延之勢大有大火燎原之勢。
而且這天花已經坐實滲透進了長安城內,今日城內永興坊坊官上報,坊內有五戶人家已經有了天花發病的前兆,而整個坊內也如同沸水一般,是早已開了鍋。
不過也沒有不可取的地方,因為提早的封閉,所以消息并沒有傳出去,因此長安城并沒有發生什么騷動。
這百姓算是安撫住了,但官員可不是瞎子聾子,沒有神藥,在皇帝親自坐鎮的情況下自己也跑不的,一時間官員的一部分群體已經開始打算上奏勸李二離開。
李二現在很無奈,人心都是肉長的,百姓怕死,官員怕死都能理解,但他不行。
既然真正當了這個大家長,自己就必須身先士卒。
李二算是有些明白當年李淵為了防備突厥而遷都洛陽的無奈了,有些事實在不是一個皇帝想想就行的。
他做好了天花惡化的打算,實在不行就下罪己詔。
而李躍此時也等不及了,早在自己確認沒有事情后,李躍直接借用唐展的衛隊,還書院那些家仆以及幾位王爺的護衛。
足足一千來號人,李躍給他們下達了死命令。
要錢要銀子管夠,只要出去的,每人每天五十個錢,但不論如何,每天都要給他找一頭母牛回來。
找不到挨板子,超額完成任務的,每多一頭就給予二百錢的獎勵。
李躍用了后世單位常用的手段,也就是底薪加提成的方式。
有一說一,他這個任務很是簡單,不僅出錢收農家的牛,還給出差的人工錢。
這干的好了,一天掙上幾百個大錢還不是輕輕松松。
在所謂獎金的激勵下,眾人像瘋了一樣,短短三天時間,直接將長安周邊的母牛搜刮的一干二凈。
三千多頭母牛,那場面看起來也是相當恐怖。
李躍隨后又發動村民,平了數百畝地,隨后又修建起柵欄,將牛分散管理。
但如今這數量,就算密度被降低了,整體看起來也是異常震撼。
在孫思邈自己帶人親身實驗期間,李躍又緊張的開始培育牛痘。
只能說這件事是他這個懶人在大唐最為上心的一件事。
一天只睡兩個時辰,也就是四個小時,李躍也不知道自己哪里來的那么大精力。
而孫思邈這邊接種不過兩天,那接種的部位,就已經開始出了疹子。
這一旦出疹,便代表已經身體感染了牛痘。
所有人身上開始生出皰疹,或許是常年和藥材打交道的緣故,就連孫思邈也沒有太大的不良反應,最多也就是吃飯時沒什么胃口。
至于其它人該干啥干啥,書院食堂的雞腿紅燒肉吃的一個比一個香。
伴隨著皰疹脫落,結痂,這抗體已經算是誕生了。
確認牛痘沒有問題后,孫思邈又帶著自己的幾個門人道童快速趕往咸陽。
一方面是為了驗證李躍提出的理論,另外一方面則是為了更快的救治災民。
李躍怕人不夠,特意挑了又百十來號人塞給孫思邈。
被選中的人跟死了老媽一樣,盡管李躍許諾不讓他們白去,這去的人,一天一百個錢,還是現結,但大家都怕有命拿沒命花。
再刀子的脅迫下,數百人的隊伍在唐展的護送下出發了。
而李躍這邊也不再遲疑,拉著李泰就快馬趕往長安城覲見。
二人一路進城端是暢通無阻,就連入宮也順利的不行。
守門樓子的一看是李躍和魏王便匆匆放行,連個盤問的意思都沒有。
房玄齡杜如晦,六部尚書還有民部尚書唐儉等人,臉色愈發難看了起來。
此時的長安城感覺已經有些危險了,就算做了管控,但閑話還是傳了出來。
李二嘆了口氣,“罷了,這也怪不得他們,此事都怪朕,若是朕有辦法,也不至于讓這疫病鬧到長安城內。”
房玄齡聞言剛想勸阻,李二身邊的太監總管全萬機突然進來,“陛下,魏王與司農寺少卿李躍求見。”
一聽到李躍的名字,李二瞬間將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快讓進來。”李二顧不得皇帝威儀,立馬起身讓二人進來。
李躍和李泰此時也是小跑入殿,見了李二,李泰嚴肅道:“兒臣拜見父皇。”
李躍則跟在一旁行禮:“微臣見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