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節 股份

魯山的親事是龍謙親自去提的,趙家樓的李郎中一口答應,跟陳超的態度一樣,只要魯山對文秀好,其他的,都按男方的意見辦。因為魯山的步標預計駐扎兗州,跟龍謙一樣,也是先定親,等魯山到兗州后安頓妥當,再迎娶李文秀過門。

家里在操辦龍謙和魯山的定親儀式,也在準備股份分配事宜。龍謙抽出時間跟王明遠去了趟曹州。金鄉縣令親自陪著龍謙和王明遠到了王明遠的老家王家莊,探望了王明遠的家人。令王明遠高興的是,家里雖然依舊貧寒,但父母健在就是最大的喜訊了,數年間,他的二妹也出嫁了,父母跟著兄長過活。他的小弟王同遠已是十七歲的大小伙子了。

龍謙介紹王明遠時,直接說是威勝軍標統,讓王家老少喜出望外。當初明遠惹事逃走村子,一走就是四年多,杳無音信。家里只當他已死了,誰想到老二這幾年工夫,竟然成為了官軍的標統,解釋起來似乎比縣令老爺還地位高?而且,他就在沂州靠近滕縣不遠的地方,說起來并不遠。

當即,王父決定將老三同遠交給老二帶去當兵。有當了大官的哥哥照應,家里放心的很。

在王家住了一晚,留下二百兩銀子,龍謙與王明遠去找費寧的家。龍謙只知道費寧是金鄉人,卻不知道具體的位置。費了好大的勁,在官府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費寧的家。跟王家一樣。費寧的老父親以為兒子早就不在人世了,誰知道他竟然去了蒙山入伙,接受招安,當了隊官遠征京畿,英勇地戰死在對抗外國聯軍的戰場上。雖然失去了兒子,但知道了下落并且為其正名,還是讓費家感到安慰。龍謙留下的二百兩白銀也足以安慰其父親,講明其中費寧的軍餉幾何,撫恤金幾何,戰友們的慰問金幾何。總計紋銀二百兩。

費寧的母親已經過世。兄弟們已分家另過,只有老父親帶著一個待嫁的妹妹,租了地主了三畝四分地勉為生活,有了這筆錢。應該能夠解決眼下的問題了。

龍謙對費父說。費寧是我的兄弟。雖然他為國征戰犧牲了,但威勝軍右翼永遠是你們的家,我們都是您的兒子。如果你愿意。可以帶著小妹到鄭家莊安頓,我們要辦一個農場,用來安頓傷殘的士兵,我看你老身子骨還行,可以去那里種些地,蓋三間瓦房,養老的事,我包了。費父很感動,村上當兵的有,死在外面的也有,從來沒聽說官長們還上門送這么豐厚的撫恤,還要養俺的老!他是跟了貴人啊。去你們那里討生活的事,讓俺想想再說。

龍謙對金鄉縣令說,沂州曹州比鄰而居,曹錕大人跟我也算是不打不相識的朋友,費家生活困苦,看在其子弟為國捐軀的份上,盡貴縣之責給予照顧,至少不要讓地方上的青皮惡棍滋擾這個已經殘破的家庭,可不可以?

金鄉縣令滿口答應。對于龍鎮守使的做派感到這個姓費的陣亡軍官在他們中的地位不低。他對蒙山軍的事是比較清楚的,這支令曹兗兩州深為頭痛的響馬一躍而成為朝廷的新式陸軍也是知道的,所以他表態道,一定責成鄉里給與關照,請龍大人放心。

龍謙和王明遠回到鄭家莊,隨即召集連長以上的軍官(程二虎營尚駐扎嶧縣未歸,只回來了程二虎本人)召開了秘密會議,討論通過了建立蒙山軍將士股份基金的方案。

方案內容:凡是在庚子年六月底前參加蒙山軍的官兵,均為股份基金會的成員,之后參軍的則不算。股份的計算參照職務,參軍時間(以曹錕進剿蒙山為起點時間)兩個主要指標分兩條線折合銀兩。

參軍時間以一年為基數,計算系數為1,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每多一年的增加系數0.3。最高系數為1.6。用于計算這部分股份的銀兩總數為700萬兩,以2200人計,平均每人分到3180兩銀子。

職務則以班長為最低,系數1,設排、連、營、標四個等級。每上一個等級,增加系數0.1,最高為1.4。科級列入營級,醫護所、軍械所之類的算作連級。副職與正職不再細分。

用于計算這部分股份的銀兩為300萬兩,有資格參加分配的人數為172人,平均每人可分1740兩銀子。

最初是準備將大約2000萬銀兩全部分配的,龍謙采納了幾個主要軍官的意見,采買武器,支付一些秘密開支(比如對朝廷官員的賄賂),在軍費不能確保的情況下保證軍費的支出,以及陣亡傷殘等的安置,均需要單列資金。于是一分為二,一半用于股份分配,另一半列入公中。

會上,宋晉國做了股份管理的說明,講明這部分銀錢屬于個人,但不發至每個人手里,由部隊統一管理。如果受益人陣亡,其家屬可以分十年領取。股份用來做什么,老宋也講了,那就是部隊將開辦一些廠子賺錢,以保證部隊的發展。所以不能分給每個人現銀。但是所存股份,可以收取紅利。紅利每年計算一次,次年報告全體股東,計入本金。

受益人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可以一次性或者分期領取股金:個人因娶妻安家需要銀錢的;家庭發生重大困難的;經批準退役的。

因為事關全軍利益,所有受益人均需簽訂保密協議,承諾保守股份基金的秘密。若有違反,則取沒收其股份并視情況追究責任,直至以叛逃論處。

對于絕大多數軍官而言,名下擁有了數千兩白銀是一件喜事。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家室的青年,部隊既然考慮到了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支用股金。就沒有什么不滿了。所以,老宋的主報告被全體一致舉手通過。

參謀長寧時俊受龍謙的委托對此做了補充說明,第一就是股份的計算,不以參加勤王之役為準而是以全軍為準,體現了蒙山軍全局一盤棋的思想,部隊的利益已經和我們每個人緊密地掛在一起了,不管你是戰斗部隊的官兵,還是情報戰線的軍官,或者是負責后勤的人員,只要盡力完成自己的職責。部隊一視同仁。第二。必須忠誠蒙山軍這個團體,誰敢背叛團體,誰就是全軍的仇敵,必將受到最嚴厲的懲罰。相反。只要忠于團體。服從命令。大家的生老病死,隊伍全管,徹底消除大家的后顧之憂。

后勤處副處長兼輜重營營長連樹鵬報告了威勝軍右翼經修改的軍餉條例。軍餉最低的為軍齡不足半年的新兵,每月三兩銀子,最高為司令官,每月三十兩。為新兵的十倍。而軍餉的分類分等,體現了戰斗部隊,技術兵種優先的原則。一般戰斗部隊的軍餉為后勤輔助兵種的1.5倍。另外,從本月起,軍餉不再采取記賬的形式,直接發至個人手里。如果因沒有需要暫不領取的,由部隊保管,按照年息三厘的利息計算。連樹鵬特別聲明了,因部隊花錢的地方太多,希望大家保持現在樸素的作風,將軍餉存入后勤,支援部隊的建設。

龍謙最后講了幾句,就部隊身份的轉變和即將開赴新的駐地做了紀律上的強調和軍事訓練上的要求。他說,我們出身響馬,是被逼無奈,逼上梁山。但如今我們的身份是官軍了。可是,總有人還將我們視為草寇,找我們的岔子。在座的都是連級以上軍官,為保證不惹不必要的麻煩,任何人不得在公開的場合講朝廷的壞話。要提高警惕性,不給任何對蒙山軍別有用心的人提供把柄。其次,部隊很快就要離開根據地進入縣城乃至府城了,必須嚴明紀律,保持我們蒙山軍樸素的作風,不酗酒,不抽大煙,不嫖娼,未經許可,不得擅離軍營。第三,大批新兵將進入部隊,他們有的來自于抱犢崮,有的來自于農家商家,軍官們要一視同仁,不得有任何歧視的行為。而且,要抓緊訓練,將因部隊擴大帶來的戰斗力下降的問題盡快解決。擴兵帶來的武器缺乏,司令部正在想辦法。在槍械不足的情況下,各連要善于調劑,努力使新兵具備基本的戰斗技能,要讓人等武器,不能讓武器去等人。

會議結束后,龍謙留下從嶧縣返回的程二虎,聽二虎匯報了二營的情況,特別說到了華德中興煤礦的事情,引起了龍謙的注意。

目前仍駐扎嶧縣的老二營是唯一一支駐扎在外的部隊,在王明遠、程二虎先后離開后,由范德平代理營長,二營也是沒有參加整編的部隊,二營的三個連長:兼任五連連長的程二虎,四連的范德平,六連的胡宗玉都有新的任命,范、胡二人都是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軍官,頗得龍謙器重,這次全部調出二營另有任用。而程二虎也正式接任營長了,三個新任的連長將要派過去。

程二虎不理解為何將二營長期“孤懸”在外。龍謙解釋了原因,因為他后來才發現嶧縣的位置極為重要,準備長期駐扎一支營級規模的部隊。既然程二虎已經初步熟悉那邊的情況,那么程的二營就和石大壽的二營對調吧。本來程二虎的二營編入了周毅的第二標,但預定駐扎兗州的是魯山的第一標。而嶧縣是兗州治下,于是龍謙決定將兩個二營對調一下,仍將程二虎留在嶧縣。

聽了程二虎關于棗莊煤礦的報告,龍謙來了興趣,“我知道魯南是有大煤田的。竟然一時間想不到就在嶧縣!”在軍官大會的當天晚上,龍謙與王明遠,周毅,魯山,寧時俊,宋晉國,江云等幾個主要將領聽了程二虎的詳細匯報。商議了向嶧縣煤礦“伸手”的大致思路。

當初龍謙離開嶧縣時,曾交代王明遠調查下嶧縣一帶的物產。王明遠奉調回司令部參加“二一”整編,將剛開始的調查留給了副營長程二虎,沒想到獵戶出身的二虎竟然抓住了要點,對已具規模的嶧縣煤礦進行了一番了解,這令龍謙大為欣慰,連連表揚二虎這事辦的好。

嶧縣下面有豐厚的煤層,其開采歷史已有三百年了,其核心地域就在嶧縣縣城西北的棗莊。棗莊煤礦在1899年叫嶧縣華德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華總辦為曾擔任李鴻章幕僚的張蓮芬。洋總辦為德國人德璀琳。但管理層皆為華人。洋總辦只能稽核銀錢出入事。

之所以辦成了中德合資,完全是因為德國入侵膠澳后與滿清政府簽訂的《山東礦務章程》,這個狗屁章程將山東正在建設的膠濟鐵路及未來可能出現的鐵路兩側30公里的礦產采探權拱手讓給了德國人。好在第十七條載明,“山東鐵路兩旁30公里內凡經華人已開之礦,僅準按照向來辦法仍可續辦。”而嶧縣煤礦早已開辦,但因幾年前出現一次大的安全事故,引發了糾紛,導致停產好幾年。復產后被德國人滲透,變為了中德合資。不過德國人約定的100萬銀的股金一直未到位。煤礦的實際控制權仍在中國手中,具體負責人是浙江人張蓮芬,眼下的職務是山東鹽運使。

“他們商議要修、修一條鐵路到南邊的運河,可是沒錢﹍﹍”程二虎的情報讓龍謙來了興趣。

“這就是了。這個張蓮芬是有眼光的。煤礦必須考慮運輸問題,不然挖出來的煤運不走,都堆在礦上,鐵定賠本。陸路運輸,在當前的條件下簡直不敢想象。修鐵路就是唯一的選擇了。好在嶧縣離大運河不遠。好,我就見一見這個張蓮芬!”龍謙對寧時俊說,“時俊,你明日就動身,走兗州去濟南。到兗州時讓吳永來一趟嶧縣,就說我在嶧縣有重要的事情與他商議。”

第10節 江云的愛情二第27節 德州的最后一戰第3節 國會三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6節 王明遠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9節 戰后總結一第14節 平叛四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7節 犧牲一第6節 讓步第39節 第十鎮第17節 新兵連第3節 吳永第23節 韶關會議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0節 回國第8節 人才第26節 風波一第8節 這一仗二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24節 風箏第4節 抗洪四第8節 湖北第5節 黑溝臺三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4節 貪腐案三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7節 平叛七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3節 國會三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39節 大勢八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9節 國慶日二第6節 武昌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3節 重逢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13節 俄國戰略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7節 意外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2節 政治版第6節 嶧縣第16節 肅奸第5節 海空軍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7節 平叛七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5節 外蒙第12節 平叛二第4節 上海第12節 政治版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6節 風波一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7節 末日四第3節 喀山二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32節 大勢一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4節 貪腐案三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9節 北京九第15節 平叛五第9節 整編第23節 北京十三第32節 沂州一第10節 戰后三第32節 驚變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31節 錦州之戰第4節 黑溝臺二第5節 抗洪五第16節 雜音第13節 軍規二第4節 陸軍整編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32節 大衛要求入伙第23節 韶關會議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3節 初戰二第38節 大勢七第2節 初定軍律第18節 平叛之后第5章 戰后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38節 大勢七
第10節 江云的愛情二第27節 德州的最后一戰第3節 國會三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6節 王明遠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9節 戰后總結一第14節 平叛四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7節 犧牲一第6節 讓步第39節 第十鎮第17節 新兵連第3節 吳永第23節 韶關會議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0節 回國第8節 人才第26節 風波一第8節 這一仗二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24節 風箏第4節 抗洪四第8節 湖北第5節 黑溝臺三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4節 貪腐案三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7節 平叛七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3節 國會三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39節 大勢八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9節 國慶日二第6節 武昌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3節 重逢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13節 俄國戰略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7節 意外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2節 政治版第6節 嶧縣第16節 肅奸第5節 海空軍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7節 平叛七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5節 外蒙第12節 平叛二第4節 上海第12節 政治版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6節 風波一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7節 末日四第3節 喀山二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32節 大勢一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4節 貪腐案三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9節 北京九第15節 平叛五第9節 整編第23節 北京十三第32節 沂州一第10節 戰后三第32節 驚變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31節 錦州之戰第4節 黑溝臺二第5節 抗洪五第16節 雜音第13節 軍規二第4節 陸軍整編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32節 大衛要求入伙第23節 韶關會議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3節 初戰二第38節 大勢七第2節 初定軍律第18節 平叛之后第5章 戰后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38節 大勢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襄县| 浙江省| 江阴市| 岑巩县| 陵川县| 桃园市| 甘德县| 芷江| 普兰县| 门源| 江川县| 上蔡县| 凤翔县| 临江市| 万源市| 丰镇市| 乐至县| 固阳县| 嵊泗县| 铜川市| 乌兰浩特市| 陕西省| 金华市| 渝北区| 庆安县| 石台县| 资溪县| 稷山县| 大关县| 顺昌县| 子洲县| 庐江县| 安平县| 秀山| 闸北区| 玉龙| 余干县| 浪卡子县| 金山区| 扶绥县| 吐鲁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