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因走到太皇太后面前跪下說道:“泰王殿下是小女的親外甥,求太皇太后讓小女去照顧泰王殿下。
太皇太后皺眉道:“你這孩子其心可嘉,可是……這疫情兇險……”
“小女若不親自照顧,怎對得起我死去的姐姐,泰王是她唯一的孩子,求太皇太后成全。”涵因重重的把頭磕到地上。
太皇太后嘆了一口氣說道:“哎,真是個好孩子,那你就去罷,我這個老婆子會爲你向菩薩祈福的。”
涵因決絕的說道:“多謝太皇太后。若是小女回不來了,請太皇太后格外開恩照顧我量個兄弟。”
“你放心吧,孩子。這點事我老太婆還是能做到的。”太皇太后眼裡含淚,坐在一旁的皇后也連聲說道:“這丫頭真是個實心的孩子。”
涵因鄭重的磕了三個頭,退了出去。
王淑妃瞥了一眼在旁邊沉默不語的賢妃,冷笑道:“果然是親姨母,真真不一樣。”
賢妃緊攥著帕子,手指的骨節因爲用力過猛都發白了。
因爲終於有皇子病倒,干係重大,再加上幾個高官的府上也出現了發燒的病人。外朝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要求儘快遷去東都洛陽。皇后也憂心忡忡,她已經失去一個兒子,不想再失去另一個,因此積極主張儘快成行。
於是皇帝決定儘快啓程,以免朝政癱瘓,希望借函谷關阻擋住疫情的發展。請記住我}消息傳來,整個後宮都動了起來。大多數多人都希望自己跟著去洛陽,而不想被困在這偌大得宮城中等死。但皇后下了嚴令,隨行的宮人必須是健康人,而且10日內沒有接觸過患者的,還有一些人被安排留下來看守宮閣。整個後宮在一片愁雲慘淡中忙碌著,被迫留下看守各宮的人只能哀嘆自己命運不好,或者得罪了什麼人。
在被留下的人裡面,地位最高的恐怕就是患病的泰王了。
這兩天,皇帝都在忙著處理各項事情,一直只在前朝的御書房休息。等他終於有空回到後宮,卻聽說了涵因去照顧泰王不能隨駕去洛陽的事情。頓時急了,也顧不得旁人猜疑他緊張的態度,直奔向毓福宮。
賢妃正在指揮宮人收拾東西,聞訊出來接駕,卻捱了他一頓罵:“你這算是什麼母妃,你把泰王當自己的孩兒看過嗎?”
賢妃委屈的辯解:“臣妾還有瑜兒要照顧……”
“滾!朕不想看見你!”皇帝不耐煩的打斷她。不顧宮人的阻攔,徑自走進了聆風閣。
空氣中瀰漫著味道薰艾草的味道,宮女們小心翼翼的給皇帝挑開幔帳,涵因正坐在牀邊,這裡無人敢近前,只有她一個人,臉上圍了個簡易的口罩,看著熟睡泰王,不時的用毛巾小心擦擦泰王的額頭。
皇帝揮退跟過來的宮人,並沒有直接走上前去,而是站在一邊看著涵因看護泰王的樣子,不由想起當初自己患病時,長公主沒日沒夜的照顧,一時忘情,癡在那裡。
涵因聽見動靜,看到皇帝來了,忙起身行禮,拿起一條幹淨的長條白布,遞給皇帝,讓他系在臉上,捂住口鼻。
皇帝看著她,皺眉道:“你不懂規矩麼,難道讓朕自己動手。”
涵因無法,只得親手給他把布繫好。剛要把手拿開,皇帝卻突然捉住了她的手。涵因大急,猛的抽了回去,說道:“皇上不問問泰王殿下的情況麼。”
皇帝咪咪眼睛,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態,清咳一聲說道:“如何了。”
“泰王這些日子還是發熱,間或退下去,到晚上也會燒起來,身上起了些皰疹,所幸的是並不大嚴重。”涵因讓到一邊,讓皇帝看孩子。
皇帝看著泰王,這曾經是他最“寵愛”的孩子,因爲他的兩個母妃都是他最“寵愛”的妃子。當初,爲了拉攏鄭倫專寵鄭貴妃,之後爲了制衡長公主,專寵韋貴妃,但當鄭貴妃和韋貴妃都死去之後,他卻對這孩子卻生出一種莫名的疏離,彷彿他是一種負擔,讓他回憶起不好的過往。
但是,今天看到這個小小的身子在病魔中掙扎,心裡又升起了萬般的心疼,畢竟他是一個父親。他小心翼翼的摸摸泰王的額頭。又給他掖緊被子。
擡起頭,臉上帶著一絲疲憊:“爲什麼?”
涵因並不回答,只說:“如果我死了,請陛下讓我葬在父親身邊。”
“你又是何苦……哎……好,我答應你。”皇帝有些無奈的看著她,都忘了自稱“朕”。
“皇上若是過了病氣,國本就會動搖,請皇上保重龍體,移駕吧。”涵因淡淡的說道。
皇帝欲言又止,許久才說道:“你自己小心。”轉身走了出去。
涵因在後面行禮:“恭送皇上。”
其實真的親眼見到了泰王,涵因才稍微安心一些,至少從癥狀上來看,泰王得的時疫,並不是最可怕的天花和鼠疫。看這樣子,應該是前世所說的流行性感冒。
涵因作大夫的時候,曾經見過重癥感冒的病人,那種很好的醫療條件下仍然有人死亡,就別說現在了,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一定是死亡率最高的人羣。這次聽說患病的人裡面有一半能活下來。涵因便心存了希望。
她一定要親自來的原因,是宮人們並不懂得預防時疫的知識,只一味的害怕躲避,更是不能盡心的照顧病人,敷衍了事。泰王並不是賢妃親生的,下人們平日裡都多有怠慢,更何況生死攸關的時候。如今,賢妃避之不及,伺候泰王的宮人們被關起來,慌了手腳,等到宮裡的人一走,就更失於照應。泰王活下來的機會就更渺茫了。
她知道自己也有可能染上,但是泰王是她最大的籌碼,如果失去了泰王,她的人生賭注也就輸了大半。再想翻身就難了。因此她決定孤注一擲,冒著被傳染的風險,也要保住泰王的一條命。
我絕不就這樣認命,涵因在心裡暗暗的發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