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

bookmark

當然了,我們的國號爲“周”,李武周!

百二十年前大唐武太后曌正式稱帝,立國號爲周,稱“神聖皇帝”,長安五年病崩,爲大周高祖。

高祖訓:大周李武一氏,賢德者帝!

可是她的繼承者——太子李旦當然與“賢德”沾不上邊:李旦繼位次年改元順德;張柬之擁廬陵王李顯叛亂,復國號唐,定都蘇州,聚十餘萬兵馬討周伐弟,一仗打了將近兩年,唐軍接連攻克淮南、江南、嶺南、山南等六道近二百州包括安南都護府等地,最終劃江而治。周李旦在位兩年不到幾乎丟了中原一半的州縣,終於在順德二年冬因憂憤成疾中年而崩,廟號“世宗”。

李旦之後皇太弟武真繼位,爲周武帝,改元龍興。武帝性格剛毅果決,殺伐決斷,與高祖七分相像,在位五十二年外克強敵內養生息,將一個大周國治理得國威赫赫,倉廩殷實。

龍興元年唐軍再度揮師北上,被大將屈山宙追亡逐北一千六百餘里,踏破河東。吐蕃趁機出兵奪安西四鎮,後突厥南下攻掠關內宥州、夏州。

武帝龍興二年與唐約和,兩下罷兵。當年秋親征吐蕃,收復肅州至伊州一線,次年再徵吐蕃,沙山以南兩戰大捷,斬首四萬並收復安西四鎮,重置都護府。龍興四年戰後突厥,收復關內數州。龍興八年至十六年北征後突厥、三戰吐蕃,踏平金山牙帳,祁連山一敗吐蕃、大非川二敗吐蕃、犛牛河(金沙江)三敗吐蕃。後突厥最終被回鶻所滅,吐蕃從此不敢飲馬黃河、金川。龍興三十八年平定倉巖州叛亂,隨後發兵新羅,小勝,新羅再度稱臣。龍興四十七年平室韋、靺鞨叛亂,次年改元大興。

大興五年武帝崩,傳位太子武詢,因其在位時折衝禦侮、闢土斥境創下不世武功而諡號爲

“武”。

武帝后文帝武詢繼位,改元祥和,次年夏改元載道。文帝開明仁愛,喜素簡,廣施仁政惠澤於民,在位四十五年接連減除武帝時衆多繁賦重稅,載道四十四年相比祥和元年賦稅銳減六成四分,庫入卻是六倍有餘。其時百業興旺,政令多有創舉,如:祥和元年頒佈《大周祥和元年特許平民議政令》,宣佈平民可公開議論、批駁朝政,“士農工商”各舉一名每月“廷前質君”,朝時上殿,可當面質問國君當下時政之弊;載道元年宰相政事堂下設“吏房”、“兵房”、“戶房”三房分管各類軍國要務;

載道二年“制舉”殿試,選京畿道稅吏四十名、天下商賈三百三十名,共計三百七十人,口、筆二試之後擇甲等十二名及第,政事堂“三房”以外新設“計稅房”,由文帝親掌,專司天下稅利統計、釐定、監督,詔曰:“三載可無作爲”;

載道三年科舉將制舉殿試“軍謀宏遠堪任將率”一門新增入常舉“明戰策”,國子七學新增“戰策學”;

載道四年常舉明戰策科取消,專門在常舉、制舉之外另設“武舉”,國子八學戰策學改“武學”,弘文館、崇文館之外另開“弘武館”;

載道五年頒佈《大周載道五年計稅新制》,將全國各州以載道元年至載道四年平均每年畝產爲準,劃分八等分別取稅,商稅劃分更爲細緻,洋洋灑灑萬餘言。令人稱奇的是,這份攪得舉國爭議的《新制》並非戶部手筆,而是出於政事堂一個叫做“計稅房”的科衙。當年國庫收入比往年增加二成六;

載道六年河東道都督因貪墨商稅四萬貫,被計稅房派出巡查河東道的一名八品監稅使“持天子節”就地斬首,索大小貪贓官員數十人回京,天下震動。同年撤除河東道都督府衙門,由朝廷派遣經略使節制各州……

載道八年科舉常舉新增“明樂”、“明醫”二科,及第優等敕授太常寺、太醫署等官職,國子監再開樂、醫二學。醫學中收入獸醫學,學成入太僕寺,每季派學生至地方免費巡診耕牛、牧羊、馬等牲畜,略益農事。

載道九年下詔神都民間開設官辦醫坊,用於安置明醫科及第或國子醫學生,並詔令“凡官、古稀以上總角以下之民,診金免除;鰥寡孤獨不濟者,忠貞節烈者,免診金贈湯藥”,一時民聲激昂、頌聲鼎沸。載道十年詔令大周各道各開官辦醫坊,至載道四十四年舉國共計開設官辦醫坊六百四十餘所。

載道十二年除外鎮都護府以外天下九道所有都督府陸續撤、調,或自請裁撤,此後大周少置或不置都督府,悉由政事堂指派經略使經略。

載道十七年朝廷新置“天物局”,隸屬工部,專一收集監管並營造近年的發明技藝:指南、軍刻、火藥、焦炭、天衍儀等皆在其列,後因天物局作用太大意義特殊,軍工技藝比重越來越大,因此載道二十六年升格爲“天物寺”。

載道二十年周唐聯航出海,青州市舶司與泉州市舶司協同合作遠航西洋。出海時僅萬石海艦便有六艘,二千石中料船二十艘,其餘大小海船近百艘,兩國水師並隨行海商、官役共一萬四千餘人。兩艦隊瓊州會師,經占城、浡泥國、滿喇加、古裡一直到達紅海天方,耗時四年方回,開通萬里海路。

載道二十八年邢州瓷器匠人袁守石獻“金沙造”技藝,收入天物寺……

再往後的開創、弘揚之功數不勝數,直到載道四十四年文帝崩歿,一朝四十五年四境安寧,朝政清明,百業興盛堪稱一代盛世。

接著就是我們的豐慶帝李靚了……

(本章完)

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三百零六章 誰看了我洗澡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陳石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婉出逃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韋曈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陳石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二百零六章 苦難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軍的牆角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現行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一百八十五章 喬遷酒宴(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
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三百零六章 誰看了我洗澡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陳石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婉出逃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韋曈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陳石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二百零六章 苦難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軍的牆角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現行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一百八十五章 喬遷酒宴(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左市| 桃园市| 瓮安县| 奈曼旗| 英吉沙县| 叶城县| 陇南市| 公安县| 洞头县| 大城县| 普兰县| 汕尾市| 虎林市| 资源县| 菏泽市| 苍南县| 雷州市| 苏尼特左旗| 成安县| 嫩江县| 金乡县| 固原市| 乌兰察布市| 方城县| 沙河市| 宿松县| 永定县| 舞钢市| 莱州市| 万荣县| 平邑县| 大石桥市| 化隆| 凉山| 姚安县| 遂川县| 阿鲁科尔沁旗| 涿鹿县| 孟村| 澎湖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