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

劉皇后以耍無賴的手段,迫使張居翰等人不得不放棄原本的打算,然而財政崩潰的問題卻不得不解決。

李存勖雖然治國無能,但總算還沒有糊塗,知道救濟災民,尤其是安撫士卒乃是國之大事,不可輕忽。

如今府庫空虛,而內庫雖然有錢,他卻捨不得拿出來用;所以面對嚴峻的局面,他頓感頭大。

事實上,歷史上這個時期的李存勖同樣面臨著嚴峻的財政問題,甚至他派兵滅蜀時,大軍都沒有準備足夠糧草,一路上都是靠著繳獲蜀軍的糧草,這纔將蜀國滅亡。

若是蜀國堅守關隘不與唐軍交戰(zhàn)的話,後唐軍隊糧草不足,別說是滅蜀國了,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個問題。

之後後唐能夠暫時渡過財政危機,也全靠了從蜀國繳獲的大批錢糧給他輸血。

不過如今的後唐沒有蜀國給他輸血,要解決問題就不得不另闢途徑了。

就在李存勖頭痛之時,伶人景進卻突然提了個建議:“陛下,小人聽說,吳國從淮南時期就有發(fā)行國債的先例,這二十多年裡,每當吳國府庫空虛時,都會向百姓發(fā)行國債來獲取收入。既然吳國可以這樣做,陛下爲何就不能?”

“向百姓借債?”李存勖神色一震,頓時大喜:“不錯,這個主意真不錯。不過朕身爲天子,富有四海,卻要向自己的臣民舉債度日,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景進笑道:“陛下多慮了,那吳國實行此策已有二十多年,吳國的國力卻越來越強盛,掌控的地盤也越來越大,天下人都在說吳王治理有方,卻沒聽有誰笑話他的?!?

李存勖聽了深以爲然,他本來就是沙陀人,對於臉面等並不是那麼看重,只要能得到實利,就算丟些臉面又能如何?

更何況,如今他也想不出其他辦法了,唯有此法才能解決當前的財政困難。

唯一讓他感到擔心的是,如今百姓都遭了災,大家手裡都沒有餘糧,又有誰願意購買國債呢?

景進笑道:“陛下,那些升斗小民當然沒多餘的錢糧,不過各地刺史、節(jié)帥們,他們卻有啊!”

“你是說那些節(jié)帥和刺史們?他們倒是有餘糧,只是這利息又該怎麼算?朕聽說,吳國發(fā)行國債付出的利息可不低啊!”李存勖有些猶豫。

那些節(jié)帥和刺史們可不比普通百姓,若是利息定得低了,只怕他們不會買賬;但若是利息太高的話,對將來還債的時候又是一大筆開銷。

景進不以爲然道:“陛下身爲君王,遇到困難,各地節(jié)帥們正應該竭盡所能提供幫助,這纔是臣子的本分。如今陛下向他們發(fā)行國債,等到渡過眼下難關之後,再將借的錢糧都還給他們,怎麼能向陛下要利息呢?”

“若是陛下發(fā)行國債的話,小人願意將所有積蓄都拿出來購買,並且將來也不需要償還。連小人都如此做了,想必那些大臣不會連小人都不如吧?”

李存勖聽了頓時極爲高興,道:“很好!看來你果然對朕忠心,只讓你當個伶人,實在是有些屈才了!”

第二天,李存勖召集朝廷百官,宣佈將要仿照吳國,發(fā)行國債。

雖說沒有利息,而且李存勖也沒有說明將以何物作爲抵押,不過李存勖身爲天子都公開向臣子借錢了,百官和各地節(jié)帥、刺史們也不得不表示一下,紛紛出錢購買。

很快,後唐的財政危機得到緩減。

……

發(fā)生在河北的災荒以及後唐遇到財政困難的消息很快就被吳國探子打聽到。

洛陽城中,楊渥此時也在與駱知祥商議著財政方面的事情。

相比於陷入崩潰狀態(tài)的後唐財政,吳國的財政狀況自然要好得多。

這一次滅蜀之戰(zhàn),吳國不僅沒有消耗多少錢糧,反而在攻佔成都後收穫頗爲豐盛,光是蜀國各地府庫中積蓄的現(xiàn)錢就有三百多萬貫,若是再加上繳獲的其他物資,那收穫就更多了。

此外,如今已經是十月,夏收徵收的錢糧已經逐漸運送到府庫,所以如今吳國的財政不僅沒有緊張,反而變得更加充實。

不過府庫充實並不代表就沒有問題,事實上此時楊渥就在與駱知祥商議著將要對財政稅收進行重大改革。

第一個重大改革就是改變目前實行的過於集中的稅收政策。

當初淮南時代,楊行密還健在時,爲了儘可能的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楊渥以強力手段將地方財權給收攏上來。

地方的稅收除了留下必要的部分外,其他的都要送到廣陵進行統(tǒng)籌調撥。

這樣一來,各地刺史和將領們即便掌握了兵權,但他們的後勤供應卻不得不依靠中樞,這就最大限度的杜絕了地方勢力坐大的可能。

之後這二十年裡,吳國正是依靠著高度集中的財政制度,以及其他各種手段,共同保證了吳國的集權,讓楊渥能專心對外,而無需擔憂內部動亂。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楊渥的這項制度其實就是仿照歷史上北宋的財政制度,所以在繼承了這項制度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會繼承這項制度帶來的不利一面。

歷史上北宋財政太過集中,結果使得地方被削弱得太過,以至於不管是面臨外敵入侵,還是遭遇天災,或者要建一些大的工程等,都只能依靠朝廷,地方上卻沒什麼作爲。

此外,以前的政策是將地方收入大部分都收歸朝廷,但地方官府不可能不花錢,爲了應對開銷,許多地方官都不得不設立各種名目來收稅,這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如今吳國還算強盛,所以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但若是時間持續(xù)久了,地方被過度削弱的問題就會凸顯。

所以楊渥想著,如今吳國削弱地方勢力的努力已經基本成功,朝廷的威嚴也已經深入人心,再加上吳國掌控的地盤越來越大,光靠朝廷很難管控過來,所以應當適當給地方財政鬆鬆綁。

楊渥決定進行分稅制,具體來說就是,各州的稅收五成上交朝廷,一成交給各省調度,剩下的四成則留在當?shù)刂莞?

若是按照之前的財政政策,地方每年的稅收除了留下必要的用作開支外,其他的都要上交朝廷,如今卻有近一半的收入留在地方。

所以經過改革,地方財政收入必然會大幅度增加,而朝廷的財政收入相應就會大幅度減少。

爲了配合這套制度改革,相應的一些原本由朝廷負責的支出,此時當然也要轉給地方來負責。

比如以前負責各地治安的廂軍,其軍餉供應全部由朝廷負責,經過改革後就會由地方負責。

當然,爲了避免地方勢力再度擴張,楊渥對各地廂軍的人數(shù)也做了一些限制。

除了實行分稅制外,第二項重大改革就是恢復徵收現(xiàn)錢。

當初淮南時期,商業(yè)還不發(fā)達,市面上現(xiàn)錢流通不足,而且每年到了收穫季節(jié),一些不法奸商就趁機打壓糧食價格,給農民造成很大損失,爲了避免這些問題,淮南的兩稅法改爲徵收實物。

這樣做雖然麻煩了一點,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有好處。

不過徵收實物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徵收現(xiàn)錢纔是必然。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吳國商業(yè)的發(fā)展,如今是時候恢復徵收現(xiàn)錢了。

至於第三個改革,那就是開設國家錢莊,也就是後世的銀行。

或者這不應該稱作改革,而應該稱作嘗試。

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金屬貨幣重量太重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一貫錢就重二十多斤,有時候上街去買東西,身上不得不揹著幾十斤重的錢幣,這顯然太不方便。

所以即便楊渥不主動推動,紙幣也遲早會出現(xiàn)。

而現(xiàn)在楊渥主動發(fā)行紙幣,就可以主動規(guī)劃,做好應對措施。

首先一點就是防僞,在這一點上楊渥決定採用後世的水印技術。

水印技術在唐朝末年就發(fā)明了,只不過應用還不廣泛,如今楊渥將其用作紙幣防僞,肯定能大幅增加僞造的成本。

除此之外,在紙鈔的圖案,以及印刷用的油墨方面也要進行優(yōu)化,總之要儘可能的在技術上進行防僞處理。

除了防僞以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保證紙幣的幣值穩(wěn)定。

對於這個問題,楊渥的想法是實行直接引入金本位制。

這些年吳國從海外瘋狂掠奪黃金,尤其是呂州和倭國的佐渡島等地發(fā)現(xiàn)的金礦,更是讓吳國獲得了大量黃金;再加上過去這些年有意識的在國內收購黃金,吳國的黃金儲備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勉強可以實行金本位了。

具體來說,朝廷按照黃金的平價,以“貫”爲單位發(fā)行紙幣,有多少黃金儲備,相應就發(fā)行多少紙幣,同時宣佈紙幣可以與黃金相互兌換,這就能儘可能的保證幣值的穩(wěn)定。

不過,即便是實行金本位,也不能保證就不出問題。

畢竟,紙幣這種東西看上去不需要多少成本,卻能夠源源不斷的換來東西,這樣的斂財利器對任何人來說都具有極大的誘惑力。

現(xiàn)在楊渥、駱知祥等人還好,畢竟知道這裡面的利害關係,不會胡亂發(fā)行紙幣;但誰能保證以後的皇帝不會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不顧天下百姓的死活呢?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楊渥的想法是引入私人資本進行監(jiān)督。

換言之,負責發(fā)行紙幣的錢莊,不僅有官方資本在裡面,同時還有私人的資本加入,這樣官方和私人相互監(jiān)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後世人濫發(fā)紙幣的可能。

當然,制度畢竟是死的,即便楊渥將制度規(guī)定得再怎麼好,以後也難保不會出問題。

事實上從來都不可能有一種制度可以保證任何時候都不出問題,最關鍵的還是後世之人要能深刻認識到亂髮行紙幣的後果。

所以楊渥決定,在科舉和對皇子皇孫們進行教育時,都必須加入一定的金融知識,讓他們有一定的經濟頭腦,不至於犯一些低級錯誤。

三項改革,每一項都極爲重要,即便是楊渥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在與駱知祥商議過後,他又先後與其他重臣進行商議,最後決定先在工商業(yè)最發(fā)達的江南地區(qū)進行試點,以儘可能的找出將會遇到的問題,等到試行之後,再逐漸推廣全國。

……

十一月中旬,征討大長和的柴再用傳來捷報,吳軍在黎州以南的大定城與鄭仁旻的軍隊交戰(zhàn),取得大捷,斬殺敵軍五千餘人,俘虜三千餘人,自身損失較爲輕微,目前吳軍正在繼續(xù)南進。

得到捷報後,楊渥顯得非常高興。

畢竟這一次交戰(zhàn)的對象對吳軍來說不怎麼熟悉,更重要的是西南地區(qū)叢林密佈,瘴氣橫行,對於熟悉當?shù)丨h(huán)境的敵人來說是個極好的戰(zhàn)場,而對吳軍來說就是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再加上這一次吳軍投入的兵力並不多,只有三萬人,而大長和的兵力聽說有近十萬人,所以之前楊渥對戰(zhàn)事還是有些擔心的。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捷報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的戰(zhàn)局就如同伐蜀之戰(zhàn)一樣,吳軍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拿下寧遠、會川、成紀等城池。

到十二月中旬時,吳軍居然就已經兵臨大長和國的都城羊苴咩城了。

戰(zhàn)事進展得如此順利,以至於當消息傳到洛陽時,楊渥都有些不信,等到證實消息無誤後,他又擔憂起來:敵軍不會是在玩誘敵深入的計策吧?

畢竟吳軍遠道而來,對地形又不熟悉,如今孤軍深入敵後,若是後路被敵軍給切斷了,那後果可不是鬧著玩的。

心中有了擔心,楊渥當即就傳詔給柴再用,提醒他必須小心謹慎,不可輕敵,尤其是要保證後路的安全。

與此同時,楊渥又傳令給留在成都的楊炅、周本等人,要求他們立即向黎州等地增派駐軍,以防出現(xiàn)意外。

然而讓他感到無語的是,他的詔令剛剛發(fā)出去,還沒過多長時間,就有新的捷報傳來,吳軍已經攻克羊苴咩城,鄭仁旻已經被其部下殺死了。

擁兵十萬,時刻想著入侵中原的大長和國居然就這樣亡了?

楊渥百思不得其解,這到底是吳國太強了,還是說敵人實力太弱了?

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百九十章戰(zhàn)後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九十章 夜戰(zhàn)(上)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xù)出兵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xù))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十六章 甜蜜更新計劃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xù))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xù))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zhàn)(一)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zhàn)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zhàn)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fā)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zhàn)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七百零三章戰(zhàn)爭之神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yōu)勢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zhàn)(六)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
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五百九十章戰(zhàn)後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十三章 溫馨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九十章 夜戰(zhàn)(上)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xù)出兵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xù))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十六章 甜蜜更新計劃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xù))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xù))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zhàn)(一)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zhàn)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zhàn)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fā)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zhàn)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七百零三章戰(zhàn)爭之神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yōu)勢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zhàn)(六)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濮阳县| 凭祥市| 内丘县| 霍城县| 绍兴市| 宣武区| 仁化县| 松阳县| 建湖县| 徐水县| 兰考县| 中卫市| 栾川县| 白水县| 绵竹市| 泽州县| 通城县| 灵武市| 丰城市| 谷城县| 汉中市| 满洲里市| 喀什市| 股票| 沽源县| 视频| 麦盖提县| 改则县| 瓦房店市| 柳林县| 临清市| 万年县| 沙湾县| 延安市| 廉江市| 静安区| 杭锦后旗| 岐山县| 衡山县|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