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突厥來襲

萬歲!萬歲!萬萬歲!”數百名大大小小的官員跪在大禮參拜!

“衆卿平身!”楊堅坐在龍椅上不失威嚴的聲音傳來。

“謝萬歲!”衆官員連忙起身,楊勇坐到了最靠近皇帝位置下面的一張椅子上,他的下面是三名鬍鬚皆白的老者,那是大隋最尊貴的三名大臣:太師申國公李穆、太傅鄧國公竇封、太尉任國公於翼。

楊堅建立大隋後,首先便是改變官職,分封百官,宣佈廢除北周模仿《周禮》所設置的六官,接受崔仲方建議,恢復漢魏舊制,設立太師、太傅、太保三師,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三師不掌實權,只是一種榮譽職位。三公雖然設置僚屬,預國家大事,但只是屬於顧問性質,無實權,亦不常設。

本來三公三師中至少也有韋孝寬一個位置,可惜沒有等到楊堅登極爲帝,韋孝寬已經病逝,三公三師之下,依序坐著的便是尚書省左僕射兼納言高潁、尚書省右僕射金城郡公趙煚、內史兼吏部尚書虞慶則、禮部尚書漢安縣公韋世康、兵部尚書昌國縣公元巖、度支(戶部)尚書司會楊尚希、都官(刑部)尚書義寧縣公元暉、工部尚書司宗長孫毗…

所謂坐而論道,此時的皇權還沒有後世尊寵,不但太子在大殿上有位置,就是三師、三公、左右僕射,以及尚書以上官員都有資格在大殿上設坐,只有尚書以下官員才需要站立。

而爲楊堅稱帝立下最大功勞的鄭譯,劉昉兩人卻沒有撈到什麼好處,楊堅只是給了他們兩人一些虛銜打發了事,這兩人本來就無什麼治國才能。只會溜鬚拍馬,官場爭鬥,而且在當初尉遲迥反叛,需要他們監軍時,兩人都找藉口拒絕,惹起楊堅極大不滿,不給他們高官也是理所當然。

只是一直得到楊堅重用,倚爲左右手甚至在楊堅任大丞相時,高潁一直暗中妒忌的李德林卻遠遠站在後面,他只得了一個鹹安縣男。內史令的官職。

楊堅剛稱帝不久,虞慶則便勸楊堅殺盡宇文氏,高潁知道楊堅心思,違心贊成,身爲附馬都尉,一直與楊堅不對頭的三弟楊惠也大力贊成,唯有李德林力諫不可。在楊堅已表露出心意還苦苦相勸。

在李德林看來,周室羽翼已剪,毋須多殺招來不仁之名;新朝應當有新朝地氣象和胸懷,可惜楊堅這次完全聽不進李德林的勸諫,道:“書生意氣,不足以論此事。”將李德林斥下,轉身下令將宇文氏全部誅盡,就連九歲的靜帝也沒有放過,三個月後以一懷毒酒結束了宇文闡的性命。

封賞文武百官時。楊堅躊躇再三:當初高穎到前線監軍時,密室運籌之功,只有李德林與他二人清楚,如果授李德林高官顯爵。等於明告朝野李德林之才,若是沒有之前此事,楊堅覺得封賞李德林也無不可,只是在他表露心意後,李德林還不識擡舉,未免不將君臣規矩放在眼中,一旦權高望重,豈不成爲社稷隱患?楊堅左想右想,最後才只封李德林內史令。

此時已經是開皇元年的九月,楊勇已經做了六個月太子。這六個月來,楊勇的太子之位做得還不錯,大臣們對這個寬厚仁慈。而且簡僕的太子很是滿意,楊堅對楊勇也是信任有加,軍國政事及尚書所奏死罪以下都令楊勇參預決斷。

楊堅剛登極爲帝時,正是國庫最爲空虛之時,若不是楊勇賣洛陽宮的一百萬貫銀錢支撐,楊堅的登極典禮都不得不裁減,對於太子將象徵周宣帝奢侈無度的洛陽宮變賣增加國庫,贏得了大隋朝堂一片讚譽。

楊勇剛回長安,太子妃要爲太子舉行盛大地歡迎儀式,並慶祝楊勇榮登太子之位,楊勇卻斷然拒絕,並將太子妃要用來舉行宴請的錢財全部上交國庫,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都交口稱讚。

之後楊堅改制府兵,又新制開皇律,楊勇無不一一參予其中,提出許多切實可行的意見,讓滿朝上下都對太子之才又讚不絕口。

“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兵部尚書元巖從位置上起身:“啓稟皇上,臣接到敦煌、常樂、酒泉、涼州、靈州、朔州等地邊關急報,突厥人厲兵秣馬,已經開始大規模集結,馬上就要南下了。”

元巖的話在大殿上引起嗡的一聲大響,突厥人大舉南下的消息從三月開始就一直盛傳,當時朝中上下都緊張萬分,好在新生的大隋雖然虛弱,但突厥人也是剛換大汗,而且剛從冬天走過來,也不想馬上動手,最後時間消耗在兩國互派使者之間,如今已是九月,突厥人正是秋高馬肥地季節,再也忍不住要動手了。

只是衆人沒有想到,突厥人這次竟然是如此大的手筆,同時在大隋數千里長的邊境線上集結人馬,那種架勢彷彿是要將整個大隋一舉吞下。大隋雖然獲得了半年多的時間休生養息,而且夏糧已徵收過,國庫中勉強有餘糧,只是突厥騎兵橫行幾萬裡,數十年來全無敵手,聽到此消息許多大臣依然慌了神。

看到大臣臉上都有驚慌之色,楊堅頓時不悅:“諸位愛卿,突厥將對大隋進犯,不知各位愛卿有何策可退敵?”

尚書左僕射高潁首先站了出來:“臣以爲兵來將擋,突厥人雖然騎兵無敵,但我大隋兵多將廣,只要調集精兵步步防守,突厥不耐久戰,久戰不下之後自會退敵。”

高潁此舉也是迫不得已,突厥人在數千裡戰線上同時發起攻擊,大隋雖然兵多,但防守面太

而無法出頭與突厥人爭勝,只得步步防禦。只是這然有許多地方會被突厥人攻破,到時邊境免不了一場生靈塗炭。而且過於示弱,不能讓楊堅滿意。

楊堅轉向楊勇:“太子以爲如何?”

楊勇神色一定,從位置上站了起來:“稟父皇。先賢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今論對突厥的熟悉,莫如車騎將軍長孫晟,兒臣以爲,此時該傳詔長孫晟上殿,爲衆臣講解突厥人具體情況,方能找出應對突厥之法。”

“長孫晟?”楊堅不由皺了一下眉頭,長孫晟去年被委任爲送親副使。護送千金公主嫁到突厥,在一次狩獵中,長孫晟當著沙鉢略的面,一箭射下雙鵰,頓時整個草原都轟傳長孫晟的威名。

要知道突厥人雖然善射,可是要射下一隻大雕依然是艱難之事,大雕通常飛得又高又快。普通人地長箭連大雕羽毛都難予捱上,若是有人能射下一隻大雕,一輩子都可以向別人吹噓,何況是一箭雙鵰。

沙鉢略立馬就將長孫晟強留,不讓返回中原,讓長孫晟擔任突厥人地箭術老師,直到楊堅登極之後數月,長孫晟才由長孫家族出錢買通突厥貴族,將長孫晟贖了回來。如今回到長安才七八日。

對於長孫晟的才華,楊堅一方面是欣賞,一方面卻是暗自警惕,長孫家族是前魏皇氏。如今長孫的叔父長孫覽爲東南道行軍元帥,長孫的另一個族叔長孫平是壽陽總管,長孫晟地哥哥長孫熾正持節巡視東南道三十六州,長孫家的實力已經不小,對於最有才華的長孫晟,楊堅反而不打算重用,聽到長孫晟的名字纔會露出奇怪之色,周篡魏,隋篡周,楊堅當然要防備魏再篡隋。

只是楊勇的話不無道理。長孫在突厥人地地盤待了一年多時間,而且剛剛回來,當然對突厥最爲熟悉。楊堅勉強道:“傳旨,宣長孫。”

接到皇帝旨意,長孫晟以最快的速度進宮,等他到了皇宮時,早朝已經下了,楊堅在側殿接見了他,身邊的大臣除了太子楊勇外,只有太尉於翼、尚書左僕射高穎、兵部尚書元巖廖廖幾人。

待長孫晟參拜完畢,楊堅道:“長孫愛卿,突厥狼子野心,已在大隋邊境數千裡集結兵,愛卿剛從突厥回來,可爲朕一解突厥之虛實。”

長孫晟連忙從懷中掏出一份奏章:“回皇上,這是臣在回來之路中趕寫奏疏,臣已將突厥人虛實和應對之法盡寫於此,請皇上御覽。”

內侍張權連忙從長孫晟手上接過奏疏交到楊堅手上,楊堅快速看完,嘆道:“長孫郎大才,太子,你也看看。”

楊勇將奏疏接過仔細觀看,長孫晟的奏疏很長,裡面不但將突厥人虛實寫的一清二楚,而且還闡明對付突厥南侵地完整思想,長孫晟在最後提出三點:一、眼前敵強我弱,不宜正面交鋒;二、突厥雖強,但內部充滿矛盾,玷厥、阿波、處羅侯與沙鉢略貌合神離,東方屬國奚、習不堪突厥的勒索,也有離心叛意,容易分化瓦解;三、如果採用遠交近攻、離強合弱地策略,最終便可孤立沙鉢略可汗,一舉而空其國。

長孫晟這篇策略比起高潁簡單地節節抵抗自然要高明許多,楊勇在長孫剛回來時其實已見過他一面,長孫晟的車騎將軍只是五品,並不能直接見到皇帝,長孫晟本來想託楊勇將奏疏呈給皇帝,楊勇自然早已知道長孫晟胸中韜略,此次再看一遍,很快就將奏疏看完,又將奏疏遞給高潁。

楊堅心裡不的回味著長孫晟奏疏所言,越來越覺得精妙無比:“長孫愛卿所說玷厥、阿波、處羅侯與沙鉢略貌合神離,可否爲朕詳細解說?”

“稟皇上,突厥帝業多是兄弟相承,從伊利可汗、逸可汗、木桿可汗到佗鉢可汗,都是如此。照此沿襲,佗鉢理應傳位給五弟玷厥,而佗鉢可汗在繼承汗位之前,曾答應其兄木桿可汗,死後將傳位於木桿可汗長子大邏便,只是最後可汗之位卻被攝圖強勢奪去,因此國內多有不服者…”

楊堅反而被說得糊塗,打斷長孫晟的話:“誰是攝圖,誰是大邏便?”

“稟皇上,大邏便即爲阿波可汗,攝圖爲沙鉢略汗,而處羅侯則是沙鉢略汗之弟,如果按突厥風俗兄死弟承,佗鉢死後,接位的便是玷厥,如果按中原父死子承,佗鉢可汗之位應該還給大邏便,攝圖以軍力生生壓服衆人坐上的可汗之位並不穩當。

爲了不使突厥分裂,沙鉢略只得封玷厥爲第二可汗:即達頭可汗;封大邏便爲第三可汗:即阿波可汗;又封其弟處羅侯爲第四可汗:即突利可汗,沙鉢略封處羅侯本意是加強自己兄弟力量,只是突厥弟承兄業的習俗,讓沙鉢略對其弟也存戒心,雖讓處羅侯主管東方軍事,卻並不是完全放心;處羅候卻也因此存有奢望,他曾與卑職暗立盟誓,想借我大隋之力,裡應外合,以圖進取。

突厥之所以現在才進攻大隋,和突厥內部不穩也有很大關係,突厥四汗各統一部兵馬,此時四汗統一行動,不過是想從中原多掠得物質,除了沙鉢略想提升自己威望,坐穩汗位會力戰外,其餘三方以觀望具多,如果皇上能各派人對其拉籠,突厥三路大軍大有可能不戰而退,最後單單隻剩沙鉢略一人,我大隋擊之便易矣。”

第97章 大富大貴第30章 草原來訊第19章 比武奪位上第90章 重回舊地第64章 尉遲自盡第17章 白道川伏擊第53章 戰場驚變第47章 冬至第37章 動盪上第58章 劫糧(三)第98章 年豬第18章 選秀第28章 脫衣下第76章 假作真是真亦假第107章 絕地反擊第62章 王府秘諜第81章 懸賞第9章 琴音第46章 城下交鋒第49章 捉襟見肘上第26章 王中毒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70章 意外第51章 大戰開啓第65章 壽宴第47章 戰議上第86章 監軍第47章 攻城第24章 危險下第18章 軍心下第83章 仙術第8章 盯梢下第81章 懸賞第76章 楊堅崩第45章 計定第60章 審問下第98章 破鏡第41章 進退維谷第63章 武帝崩上第15章 楊約第57章 形勢第36章 誤會下第19章 盟誓第3章 甦醒上第44章 軍御駕前線第4章 班底下第20章 賣鏡人第38章 孫清來信第4章 班底下第80章 來客第6章 兄弟下第26章 突厥來使第18章 軍心下第57章 潛伏上第60章 埋伏佛門第48章 退意第32章 三人組第12章 妒忌第83章 逃命第59章 覆滅第12章 敲打第10章 劣幣驅良幣第67章 營州第六十八 痛殲下第35章 天生麗質上第93章 回到洛陽第33章 憤怒上第8章 晉王之議第79章 甘切斷後路第30章 登門下第63章 武帝崩上第73章 突襲第42章 正主下第63章 攻心爲上第75章 血染京城(下)第75章 血染京城(下)第93章 巧匠第48章 懸崖下第40章 錢財第59章 思退第62章 新羅潰敗第79章 縱火第14章 奏章第20章 突厥人的反擊(一)第61章 轟動上第92章 談判第13章 修律第83章 逃命第95章 洛陽宮第76章 兩軍第20章 蜀公府下第37章 戰果與善後第27章 匆匆數年第63章 暗流上第66章 吃酣第19章 比武奪位上第67章 血戰第20章 蜀公府下第81章 酒後吐秘第50章 捉襟見肘下
第97章 大富大貴第30章 草原來訊第19章 比武奪位上第90章 重回舊地第64章 尉遲自盡第17章 白道川伏擊第53章 戰場驚變第47章 冬至第37章 動盪上第58章 劫糧(三)第98章 年豬第18章 選秀第28章 脫衣下第76章 假作真是真亦假第107章 絕地反擊第62章 王府秘諜第81章 懸賞第9章 琴音第46章 城下交鋒第49章 捉襟見肘上第26章 王中毒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70章 意外第51章 大戰開啓第65章 壽宴第47章 戰議上第86章 監軍第47章 攻城第24章 危險下第18章 軍心下第83章 仙術第8章 盯梢下第81章 懸賞第76章 楊堅崩第45章 計定第60章 審問下第98章 破鏡第41章 進退維谷第63章 武帝崩上第15章 楊約第57章 形勢第36章 誤會下第19章 盟誓第3章 甦醒上第44章 軍御駕前線第4章 班底下第20章 賣鏡人第38章 孫清來信第4章 班底下第80章 來客第6章 兄弟下第26章 突厥來使第18章 軍心下第57章 潛伏上第60章 埋伏佛門第48章 退意第32章 三人組第12章 妒忌第83章 逃命第59章 覆滅第12章 敲打第10章 劣幣驅良幣第67章 營州第六十八 痛殲下第35章 天生麗質上第93章 回到洛陽第33章 憤怒上第8章 晉王之議第79章 甘切斷後路第30章 登門下第63章 武帝崩上第73章 突襲第42章 正主下第63章 攻心爲上第75章 血染京城(下)第75章 血染京城(下)第93章 巧匠第48章 懸崖下第40章 錢財第59章 思退第62章 新羅潰敗第79章 縱火第14章 奏章第20章 突厥人的反擊(一)第61章 轟動上第92章 談判第13章 修律第83章 逃命第95章 洛陽宮第76章 兩軍第20章 蜀公府下第37章 戰果與善後第27章 匆匆數年第63章 暗流上第66章 吃酣第19章 比武奪位上第67章 血戰第20章 蜀公府下第81章 酒後吐秘第50章 捉襟見肘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德惠市| 永春县| 浦城县| 渭南市| 汕头市| 平阳县| 东港市| 连州市| 正定县| 腾冲县| 镶黄旗| 买车| 永修县| 临颍县| 伊宁县| 长春市| 古丈县| 丹凤县| 淮滨县| 炎陵县| 辽阳县| 锡林浩特市| 宜兰市| 阿尔山市| 镶黄旗| 壶关县| 宁波市| 天津市| 文化| 金川县| 宁乡县| 福安市| 巩留县| 中西区| 盐池县| 云梦县| 河间市| 台北市| 扶风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