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福在養胎中過著閑適小日子,做做針線,看看漂亮孩子,當當兒童心理輔導師,再盼望盼望楚令宣,日子過得飛快,一晃到了六月底。
這幾個月什么都好,孩子們在茁壯成長,老年人健健康康。李軒的病也有了緩解,性格開朗了,也能連貫地說兩句話了,只是反應還有些慢,還有就是依然怕生。
西瓜又大賺了一筆。雖然價錢沒有上年賣得高,也有其他瓜農用上年的“定州甜瓜”種子種了西瓜,但因為是他們把名氣打出去的,外地人大多還是找福運來商行買瓜,所以他們依然賺得最多。
而且,今年的西瓜跟上年的瓜一樣好吃,應該是種子的基因得到了徹底改善,這令陳阿福非常高興。
照這么看,小麥種子和水稻種子、玉米種子也應該徹底改善了。
旺山村和棠園的冬小麥也迎來了大豐收。味道香些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用這種“番幫”種子種出來的小麥最高畝產達到了三百八十斤。同上年的“定州水稻”、“定州玉米”一樣,產量翻番,創造了這個時空的歷史之最。這當然不只是因為“番幫”種子的關系,還因為播種前浸泡了種子。
陳世英對西瓜沒太往心里去,畢竟不是糧食,對興農大計起不了多少作用。但當他聽說旺山村的小麥又是大豐收,產量或許又能翻番時,大喜過望,又親自去了旺山村,還把這種小麥的名字也定為“定州小麥”。
并作了指示,在三青縣、中寧縣以及華江縣三個定州府所屬的地界內大面積推廣“定州小麥”、“定州玉米”、“定州水稻”。
同時,開始收集那幾樣糧食的各種數據及特征,準備寫一份金光閃閃的奏折。等到今年的水稻和玉米豐收后,就可以上報朝庭了。
陳阿福可以預見,陳世英不遠的將來又要高升了。自己悶聲賺發大財的同時,無意中給陳世英積攢了太多的政績。在古代,興農是大計。糧食改革不僅能讓老百姓吃飽飯,更能大大增強國家的實力。
只一樣不太好,那就是陳阿福太能吃,肚子長得太快,人也胖了許多。原來的鴨蛋臉形變成了銀盆大臉,五官也有了變化,眼睛腫了,鼻子大了,臉上還長了豆。才四個月的肚子挺得老高,很多婦人都說像是六個月的肚子。
前幾天,專門把府城的大夫請來給她摸了脈,說是雙胎。
這真是一個大喜訊,老侯爺高興壞了。又往京城和府城送信,還大擺筵席,請了親家和兩個村關系好的人家,也讓下人跟著大吃一頓。
楚令宣又去了外地,不可能馬上回家。第二天府城的陳府送了禮來,第五天,京城的侯府又送了禮來。
陳阿福有些汗顏,把脈又不是打B超,誰知準不準。再說,老侯爺開口重孫子閉口重孫子的叫,萬一生兩個閨女咋辦?她不會嫌棄,相信楚令宣也不會嫌棄,可老侯爺就不一定了。
更過分的是,老爺子不僅自己要說重孫子,還沒品地賄賂大寶和嫣兒,不讓他們說弟弟妹妹,只讓他們說弟弟。
連傻傻的小李軒都被收買了,一看陳阿福的肚子,就說,“姨姨肚肚,是弟弟。”
六月二十七日下晌,靈隱寺的歸一小和尚來了,說他師傅要去云游四海了,讓陳阿福明日去一趟。
老和尚不是出去有事,而是云游四海,照他之前的情況看,三、五年是回不來的了。
陳阿福還是很不舍老和尚,他雖然少了某些高僧該有的品質,但還是不失為一位讓人尊敬的高僧。畢竟他全力救治九皇子的宗旨是讓生靈免遭涂炭,讓大寶少了許多危險,也給自己提了一些預警……
說道,“好,我明日就去。”
又讓人給小和尚拿了幾斤糖果。
陳阿福記得,前世好像有種說法,就是孕婦不能去寺廟。但地方不同,規矩也不同,有些地方還是可以。
所以確認懷孕后,陳阿福就沒有去影雪庵里看望過了塵住持,還是了塵來棠園看望陳阿福兩次,又經常派人送供果來。
現在無智大師讓她去,就應該能去寺里了。
第二天,陳阿福一早就起床領著花媽媽在小廚房做素食點心。她做得多,去了靈隱寺后,還要去影雪庵看望了塵住持。
等到楚小姑娘起床吃了飯,幾人剛走出棠園,就看到一個人騎馬跑來棠園門口。
是一個衙役,他說知府大人會帶著府城的官員來上水村和響鑼村視察,看看“定州玉米”和“定州水稻”的種植情況。讓種植這些糧食的莊戶做好準備。
陳世英是她爹,陳阿福只得回了燕香閣,等明天再去靈隱寺。
在這兩個村,棠園是種植這兩樣作物的大戶。羅管事讓人去通知陳名和陳業父子,以及種植了這兩種作物的地主,還叫了兩個村的里正,牽頭接待了這些官員。
晌午,又請他們吃了飯。跟青天大老爺一起吃飯,讓這些人激動異常。
未時后,其他官員們就都回城了,只陳世英留在了棠園。他去燕香閣看望閨女,明天再回去。
此時的陳世英躊躇滿志,年青俊朗,溫潤如玉,跟陳阿福兩年前見到他時一樣,歲月在他的身上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雖然上唇邊留了一小條短須,依然當得起公子如玉的贊譽。
他還是第一次看到懷孕后的陳阿福,笑道,“得知福兒懷的是雙胎,爹開心得緊。”
陳阿福摸摸自己的肚子,笑道,“爹這么年青,哪里像要當姥爺的樣子。”
陳世英哈哈大笑,說道,“看閨女說的,爹爹老啰。”又道,“爹爹還要感謝阿福,你從無智大師手里得來那些種子,不計代價地用自己的土地培育出了好糧食,這是為民造福。爹爹在奏折里提到了你,讓圣上知道你也立了大功。”
陳阿福說道,“不止是我,還有我另一個爹,他也不計代價地用他的土地最先種了這種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