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南朗聲笑道:“我們哪裡是什麼神仙、仙官的,黑繩兄自幼習武,蒙高人指點,功夫出神入化。這位孫先生是個畫家,曾做過弘文館校書郎,我做過陪戎校尉,都是從九品的小官,現在雖然均已卸任,朋友們還是習慣稱一聲‘大人’,以示擡愛,倒讓陸姑娘笑話了。黑繩兄和陸姑娘以後千萬莫要再稱呼大人,大家兄弟相稱最是親切不過,何必見外?!?
孫遇也連聲附和,讓黑繩三和陸燕兒改掉稱呼。
黑繩三倒不象工倪那般堅持,當下改口稱呼二人爲“孫兄和李兄”,陸燕兒也只好稱呼二人作“先生”,卻稱呼黑繩三作“黑繩大哥”。
氣氛方諧,門口走進一位紅衣少女,懷抱古琴,向四人施禮問道:“幾位尊客,可願聽小女子鼓琴歌詠?”
孫遇撫掌道:“正好,但不知姑娘會奏何曲?”
少女遞上一冊琴曲名目,請孫遇點選,孫遇便點了一曲《綺蘭操》。
少女又施一禮,坐於門旁小幾前,展琴撥指,衆人皆擲箸息聲,只聽少女鼓琴歌道: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今天之旋,其曷爲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聲音甜美,輕柔溫婉,歌、琴一如少女般可人。
孫遇卻暗自搖頭苦笑,心想:“這哪裡是《綺蘭操》?分明成了娛樂酒客的《綺蘭小曲》?!?
少女歌罷,孫遇向少女微笑道:“姑娘彈唱得雖好,卻非孔子的《綺蘭操》,詞是韓昌黎所作,曲子也必爲後人譜改,全無夫子原味,不知姑娘可會彈奏孔聖人的《綺蘭操》麼?”
(按:《琴操》曰:“《猗蘭操》,孔子所作。孔子歷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蘭當爲王者香,今乃獨茂,與衆草爲伍?!酥管?,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託辭於香蘭雲。”)
(又按:韓昌黎即韓愈)
少女起身回道:“小女子所學的《綺蘭操》只這一首,不知還有其他的,請客官恕罪?!?
孫遇擺手輕笑道:“那也罷了?!?
陸燕兒見孫遇頗爲失望,起身說道:“燕兒倒是學過孔夫子的《綺蘭操》,如孫先生不嫌,我願借這位姑娘的琴,爲先生鼓唱?!?
孫遇大喜,忙向陸燕兒稱謝。
陸燕兒離座向紅衣少女告謝,請她坐在一旁,自己款款坐於幾前,撫琴吟唱道:
“習習穀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曲調悱惻哀雅,歌聲愴然憂憤,正是孔子所作。
曲畢衆人撫掌稱好。黑繩三喟然說道:“燕兒姑娘是否還在怪我未能及時救下令堂大人呢?”
孫遇和李義南聞言一怔,不明黑繩三爲何忽出此言。陸燕兒忙起身拜道:“黑繩大哥何出此言?陸燕兒的命是黑繩大哥所救,燕兒思恩圖報尚自不及,又怎敢怪罪大哥?”言下甚是惶恐。
黑繩三也起身還禮道:“燕兒姑娘切莫再提什麼救命之恩,黑繩三本來愧對令堂等人,姑娘再如此說更令我無地自容了。適才我只是聽姑娘的歌、曲中大有怨恨之意,是以相問??茁}的《綺蘭操》憂則憂矣,卻何出怨調恨韻?”
陸燕兒聽黑繩三如此說,方鬆了口氣道:“不想黑繩大哥如此精通樂律,竟能聽出曲中心意。燕兒是從家父的一位故交,方老伯處學得此曲。燕兒聽方老伯說,時人多謂韓昌黎的《綺蘭操》作得比孔子還好,說什麼更加豁達無爭,當真是狗……是無稽之談?!?
大家都猜到那位方老伯的原話定是“當真是狗屁不通”,陸燕兒卻不好意思引用,故而改口,不禁莞爾。
只聽陸燕兒繼續說道:“方老伯還說,孔夫子有才學,便該當被認可,被重用。無能小人當道,致使自己的抱負不得實現,自然要怨、要恨,何必學個酸儒,惺惺作態。故而方老伯便要燕兒鼓奏此曲時,心中亦須懷著怨恨之意,方合《綺蘭操》的本旨?!?
孫遇噱然笑道:“這位方老伯想必是個志不得舒的才子嘍,不過他卻只說對了一件事?!?
陸燕兒好奇地看著孫遇說:“卻是哪一件?”
孫遇微微一笑,說道:“韓昌黎的《綺蘭操》並未勝過孔夫子?!?
陸燕兒向孫遇施了一禮道:“請孫先生教誨?!?
孫遇緩緩說道:“時人稱讚韓昌黎這首辭豁達,殊不知豁達者焉有過於孔子?子曰:‘人不知而不慍’,可見孔子雖不仕於諸國,卻並無怨恨之情?!毒_蘭操》之憂,乃是憂於天下不得聖人之治,憂於萬民不得聖人之教,而非憂於孔子自身。若論其自身之所求,孔子明明已經說過,唯願如曾子之志,恬然自在,無世俗之擾,沐浴郊野,拂風而歌,無慾無求,怡然自得。韓昌黎‘不採而佩,於蘭何傷’所思在己,孔夫子‘何彼蒼天,不得其所’所慮在人,是以昌黎之辭,其志其懷不及孔聖人遠矣!”
(按:《論語?先進篇》:(曾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
黑繩三和李義南俱撫掌讚道:“說得好,如此方合聖人之意!”
陸燕兒謝道:“孫先生學廣識高,燕兒受教了。然有一事未明,還請先生指教。若人均如孔夫子一般,雖有才能而不能大展於世,卻要‘人不知而不慍’,亦不抗爭,豈非都成了埋土的珍珠,沒沙的美玉?與那些無德無能的凡夫俗子又有何異?”
孫遇答道:“君子行事,相時而動,以順天命。若因緣成熟,不求自得;若時運不濟,強求無功,反遭其殃。所謂爭者,百姓之爭,爲謾罵毆鬥;文人之爭,爲諍辯詆譭;官員之爭,爲諂媚陷害;武人之爭,爲屠戮殘殺;帝王邦國之爭,則萬民流血,生靈塗炭。小爭者,勾心鬥角;大爭者,天地浩劫??梢姞幹蛔?,百害之由,君子仁心,何能爭也?但凡爲一己之私而爭者,無論有何冠冕堂皇之藉口,雄圖也好,抱負也罷,不過是趨利的小人,與爭肉搶骨的癡狗無異。而無爭的君子便如你所說,雖是埋土的珍珠,沒沙的美玉,卻能令見者賞其珠光,享其玉容,同染其善。逆境則獨善其身,順時則兼達天下,這纔是君子所爲。”
在座諸人均自頷首。陸燕兒又問道:“孫先生所說確有道理,但方老伯還說過,若君子不爭,武王伐紂卻做何解?”
孫遇正色道:“紂王荒淫無道,殘害百姓,天怒人怨,故而伐紂之舉乃萬民仰企,衆望所歸。武王則是順乎天命民意,救民於水火的聖人,故而應時運而生,更有大賢輔佐其成事。此爲‘順’,非爲‘爭’,其中關鍵在於行事之動機,爲自利還是爲利他,爲自利即是爭,爲利他則非爭,此中不可不辨。”
陸燕兒此時方再拜,謝道:“燕兒今日承孫先生教誨,當真是有幸於此生!燕兒多謝孫先生。”此後一路上陸燕兒常向孫遇討教,孫遇亦詳爲解答,自不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