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四十六章 經學大師

第五百四十六章 經學大師

話說三日后大儒鄭玄駕臨天水講經,天水的頭面人物都有份參加,而馬云騄就是其中重量級嘉賓之一。馬云騄與追求者約定,只有參加了鄭玄講經,并且合格答出鄭玄問題的,才能正式成為比武招親候選者之一。

陳龍喃喃道:“鄭玄?”鄭玄講經竟然成了馬云騄比武招親的預賽,原來馬云騄心中的夫婿也是要文武雙全。陳龍暗自歡喜,若論文武雙全,天下誰能賽得過青龍之主?

只是要參加預賽,以自己現在這個身份,恐怕到門口就得被當盲流趕走。看來還需要進一步偽裝,陳龍瞄了幾眼眼前這個膽小如鼠的鄭甘,若要順利參加鄭玄的講經大會,還需要從這個鄭甘身上想辦法。

鄭甘早看出陳龍對馬云騄有意,不等陳龍開口,率先開口道:“好漢,你今日放我一馬,我必然有所回報。三日后的講經大會,外部安全保衛工作都是城主安排,內部的接待工作就是我天水幫眾進行,要混進講經大會,也不是沒有辦法。”

陳龍搖頭道:“僅僅當你的護衛可不成。我要的是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參賽者,有資格正面與其他候選者競爭。你要是沒有辦法,我可不敢冒被你出賣的危險。”說著,煞有介事的在旁邊石頭上,磨了磨手里的匕首。

精鋼匕首在石頭上摩擦,發出難聽的沙沙聲,鄭甘只聽的汗毛一豎,立刻道:“好漢!能否容我一天時間,我一定給你想辦法。”

陳龍微笑道:“空口無憑,叫我如何能信任你?”鄭甘立刻說出一連串的地址道:“好漢!我家里還有老母妻子在堂,我以她們的安危保證,絕不敢欺騙閣下。”

陳龍搖頭道:“你當我是殺害無辜的強盜嗎?我能擒你一次,自然能擒你第二次,不怕你騙我。”說罷信手一揉,將手里的精鋼匕首面團般揉成一團,隨手扔到一邊。

鄭甘震驚地看著陳龍露了一手,呆望著被扔在一邊的面團匕首,發自心底道:“好漢你如此武藝,我看你大大的有資格參與馬幫主的比武招親。只是講經大會上,都是些之乎者也,好漢就算參加了,恐怕也難以回答鄭玄的問題。”抬頭一看,身邊哪里還有陳龍的身影,只聽樹影里遠遠傳來陳龍的聲音道:“我會再找你的!”

鄭甘吁了一口涼氣,就草叢里撿起那團匕首,方才站起身離去。鄭甘心中,暗自竊喜撿回了一條小命,卻興不起半分反抗的念頭,手中沉甸甸的面團匕首,絕不是自己的身手能夠抵抗的,他可不想自己的頭顱也被面團一樣揉碎。

陳龍出了樹林,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沿路往大棚走去。鄭甘最后那句話,一直縈繞在陳龍腦海,鄭玄的問題究竟會是什么,讓人難以回答?能夠合格的答案又應該是什么?

一代經學大師鄭玄,字康成,青州北海郡高密縣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曾入太學師從第五元先攻讀《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歷》、《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后從馬融學古文經。游學歸里之后,復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家貧好學,終為大儒。黨錮之禍起,遭禁錮,杜門注疏,潛心著述。晚年守節不仕,卻遭逼迫從軍,最終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余言,世稱“鄭學”,一篇《戒子益恩書》名揚天下,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唐貞觀年間,列鄭玄于二十二“先師”之列,得配享孔廟。

《后漢書》本傳總結鄭玄的經學成就說:“鄭玄囊括大典,網羅眾說,刪裁繁蕪,刊改漏失,擇善而從,自是學者略知所歸。”鄭玄最大的功績是編輯、注釋了“三禮”。漢代《禮經》只憑師授而無注解,馬融也只注了《喪服》經、傳,“三禮”這個名稱雖然是馬融、盧植提出來的,但卻是從鄭玄分別為《周禮》、《儀禮》、《禮記》作注之后才確定下來的。

鄭氏家族家道中落,鄭玄祖父鄭明、父親鄭謹,都沒有出仕,只在鄉間務農,家中生活貧寒。鄭玄自幼天資聰穎,又性喜讀書,從小學習書數之學,精通算術與《詩》、《書》、《易》、《禮記》、《春秋》儒家五部經典。同時,鄭玄還喜歡鉆研天文學,并掌握了 “占候”、“風角”、“隱術”等一些以氣象、風向的變化而推測吉兇的方術。鄭玄不尚虛榮、天性務實,對于浮華庸俗的場面,曾表示 “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到十六歲的時候,他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詳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曉讖緯方術之學,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地聲名遠播,被大家稱為神童。

當時的名士杜密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到高密縣巡視時巧遇鄭玄,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使他進入太學,得到學習和深造的機會。他的老師第五元先,是當時京兆平陵的大姓,曾任兗州刺史,是一位很有學問的經學博士。鄭玄從師第五元先,先后學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算術》等,俱達到了通曉的程度。窮經皓首,整整用了鄭玄十年時間。

他師事第五元先后,又從東郡張恭祖學習了《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等書,其中除《禮記》和《韓詩》外,均為古文經學的重要典籍。鄭玄向第五元先和張恭祖學習了今古文經學兩大學派的重要經籍后,尚不以此為滿足,又從陳球受業,學習了《律令》。在此期間,他還以明經學、表節操為目的,游學于幽、并、兗、豫各州,遍訪名儒,轉益多師,虛心向他們學習,共同探討學術問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辭勞苦,孜孜求道,鄭玄的青年時代,就是這樣匆忙而充實地過去了。到了而立之年后,鄭玄已經成了一名有著較深造詣的經學家。

鄭玄雖然已經學富五車,但他自己卻毫不滿足。當他感到關東學者已經無人再可請教了的時候,便通過友人盧植的關系,離開故國,千里迢迢西入關中,拜扶風人馬融為師,以求進一步深造。馬融是當時最著名的經學大師,學問十分淵博。他遍注儒家經典,使古文經學達到了成熟的境地。他的門徒上千,長年追隨在身邊的就有四百余人,其中優秀者亦達五十人以上。

馬融為人比較驕貴和講究,雖然門徒眾多,但他只親自面授少數高材生,其余學生則由這些高材生轉相授業。鄭玄投學門下后,三年不為馬融所看重,甚至一直沒能見到他的面,只能聽其高足弟子們的講授。但鄭玄并未因此而放松學習,仍舊日夜尋究誦習,毫無怠倦。有一次,馬融和他的一些高足弟子在一起演算渾天問題,遇到了疑難而不能自解。有人說鄭玄精于數學,于是就把他召去相見。鄭玄當場很快就圓滿地解決了問題,使馬融與在場的弟子們都驚服不已。自此以后,馬融對鄭玄十分看重,鄭玄便把平時學習中發現而未解決的疑難問題一一向馬融求教,對于篇籍的奧旨尋微探幽,無不精研,終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鄭玄在馬融門下又學習了七年,因父母年邁需要歸養,就向馬融告辭返回山東故里。馬融此時已經感到鄭玄是個了不起的人才,甚至會超過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對弟子們說:“鄭生今去,吾道東矣!”可惜鄭玄東歸之后,卻遭遇黨錮之禍,被禁錮在家不得出門再游學教授。

鄭玄從四十五歲被禁錮,到了五十八歲才蒙赦令,前后長達十四年。在此期間,他打破了經學的家法,注釋與著書“幾百余萬言”,終創立了“鄭學”,成為“天下所宗”的儒學。黃巾起義爆發后,朝廷被迫大赦黨人。解除黨禁后,朝廷當政者對鄭玄的大名已早有所聞,于是爭相聘請他入朝擔任要職。但鄭玄求名而不求官,羞與外戚閹寺為伍,絕不愿涉足仕途,乃屢拒征辟,一心一意從事著書講學的學術工作。

黃巾軍雖然兇猛暴虐,但卻對鄭玄十分尊重:“見玄皆拜,相約不敢入縣境”,高密一縣,竟因此未受黃巾抄掠。當時的北海相孔融待之甚厚,告訴手下僚屬稱之為鄭君,不得直呼其名。這樣,鄭玄在七十歲時終于結束了背井離鄉的流亡生活,他唯一的兒子鄭益恩,在二十三歲時被北海相孔融舉為孝廉,可惜被袁紹之子袁譚率黃巾降兵攻北海時圍殺。建安三年,獻帝征鄭玄為大司農,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鄭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車至許昌,但馬上又借口有病,請求告老還鄉。他雖然并未到任就職,但已經拜受此命,故世人稱他為鄭司農。鄭玄最終死于漢末大戰亂之際,最初葬于劇東縣,后又歸葬于高密縣西北五十里劉宗山下,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鄭公之鄉。

陳龍終于看完光腦中的鄭玄生平,心中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對于鄭玄研究的經學,自己仍然是一竅不通,遑論正確回答經學問題。難道為了把馬云騄追到手,還要惡補經學不成?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七百零八章 暗戰交鋒第八百二十一章 劫持人質第五百零五章 江東猛虎第五十六章 同榻而眠第二百六十七章 東萊太史第一百六十九章 相逢一笑第四百四十九章 動之以利第五百八十七章 棄暗投明第六十二章 欲說還休第一百四十三章 既壽永昌第七百二十七章 劍氣分流第四百七十九章 廖化逞威第三百八十四章 疑云密布第四百二十章 雷霆再現第三十四章 蔣琬歸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并肩作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極陰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發陽平第六百三十一章 曹昂親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董卓之死第七百七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六十七章 劉豹蔡琰第六百二十八章 烽煙再起第五十章 抽刀斷水第二百二十六章 君心未忘第六百九十五章 司馬獻策第二百章 武陵大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佯攻連串第三百四十九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二百六十五章 北面強援第六百八十章 龍魚拉車第一百零一章 大戰長沙第七百六十二章 預謀退路第二百零三章 江北重鎮第七百九十六章 忍者無敵第四百六十三章 殺戮之星第五百零二章 亂華前奏第五百七十章 廬江敵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淳于落雁第七百七十九章 逃出陳留第七百九十八章 臨陣倒戈第八十六章 計救鐘繇第八百三十一章 定計西涼第二百八十四章 玄德野望第八十五章 長安風云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下驍銳第七百二十八章 窺探內息第二百零三章 江北重鎮第七百五十二章 糜氏夫人第七十三章 天子之心第九章 神功初成第七百二十二章 蝴蝶羽翼第八百一十八章 仲氏皇帝第七百四十一章 靈前賭約第八百一十六章 一身肝膽第七百三十五章 曹家兄弟第六百六十一章 夜探貂蟬第八百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三百七十二章 百鳥朝鳳第七百五十章 意外之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小張將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發南鄭第一百五十五章 龍歸洛南第五十七章 盤龍七探第四百一十五章 子京一面第五百零九章 碧眼紫髯第五百二十六章 霸王神槍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第二十章 月黑風高第六百四十七章 家族審判第二百零七章 當年公瑾第四百六十二章 翼德往事第六百零九章 康成婢女第一章 一龍一鳳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廖立第三百一十九章 實者虛之第六百四十五章 清理門戶第五百八十六章 子龍勸降第三百二十章 虛者實之第三十七章 一葉扁舟第三百九十八章 初哥顯威第五百一十六章 江東雙璧第二百五十二章 棧道歷險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鼻子灰第三百六十四章 割發代首第一百八十章 先說龐統第五百八十五章 水淹三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月英顯能第二百五十一章 飛鳥難度第六百九十二章 無敵旋風第五百零八章 姐弟情深第三百七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四百二十四章 得而復失第八百四十一章 戰術小組第四百九十七章 秦嶺巍峨第四百九十四章 現場查勘第九十一章 一路向南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言以對第六章 山重水復
第七百零八章 暗戰交鋒第八百二十一章 劫持人質第五百零五章 江東猛虎第五十六章 同榻而眠第二百六十七章 東萊太史第一百六十九章 相逢一笑第四百四十九章 動之以利第五百八十七章 棄暗投明第六十二章 欲說還休第一百四十三章 既壽永昌第七百二十七章 劍氣分流第四百七十九章 廖化逞威第三百八十四章 疑云密布第四百二十章 雷霆再現第三十四章 蔣琬歸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并肩作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極陰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發陽平第六百三十一章 曹昂親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董卓之死第七百七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六十七章 劉豹蔡琰第六百二十八章 烽煙再起第五十章 抽刀斷水第二百二十六章 君心未忘第六百九十五章 司馬獻策第二百章 武陵大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佯攻連串第三百四十九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四十九章 彘肩斗酒第二百六十五章 北面強援第六百八十章 龍魚拉車第一百零一章 大戰長沙第七百六十二章 預謀退路第二百零三章 江北重鎮第七百九十六章 忍者無敵第四百六十三章 殺戮之星第五百零二章 亂華前奏第五百七十章 廬江敵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淳于落雁第七百七十九章 逃出陳留第七百九十八章 臨陣倒戈第八十六章 計救鐘繇第八百三十一章 定計西涼第二百八十四章 玄德野望第八十五章 長安風云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下驍銳第七百二十八章 窺探內息第二百零三章 江北重鎮第七百五十二章 糜氏夫人第七十三章 天子之心第九章 神功初成第七百二十二章 蝴蝶羽翼第八百一十八章 仲氏皇帝第七百四十一章 靈前賭約第八百一十六章 一身肝膽第七百三十五章 曹家兄弟第六百六十一章 夜探貂蟬第八百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三百七十二章 百鳥朝鳳第七百五十章 意外之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小張將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發南鄭第一百五十五章 龍歸洛南第五十七章 盤龍七探第四百一十五章 子京一面第五百零九章 碧眼紫髯第五百二十六章 霸王神槍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第二十章 月黑風高第六百四十七章 家族審判第二百零七章 當年公瑾第四百六十二章 翼德往事第六百零九章 康成婢女第一章 一龍一鳳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廖立第三百一十九章 實者虛之第六百四十五章 清理門戶第五百八十六章 子龍勸降第三百二十章 虛者實之第三十七章 一葉扁舟第三百九十八章 初哥顯威第五百一十六章 江東雙璧第二百五十二章 棧道歷險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鼻子灰第三百六十四章 割發代首第一百八十章 先說龐統第五百八十五章 水淹三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月英顯能第二百五十一章 飛鳥難度第六百九十二章 無敵旋風第五百零八章 姐弟情深第三百七十八章 兩面受敵第四百二十四章 得而復失第八百四十一章 戰術小組第四百九十七章 秦嶺巍峨第四百九十四章 現場查勘第九十一章 一路向南第七百三十六章 無言以對第六章 山重水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关岭| 讷河市| 交城县| 盐池县| 三门县| 天祝| 汝南县| 富锦市| 瑞昌市| 绍兴县| 舒城县| 额尔古纳市| 阳原县| 偏关县| 沁源县| 广河县| 汶上县| 图片| 开封市| 彰武县| 钟山县| 苍南县| 平果县| 桐柏县| 铜陵市| 剑河县| 新竹县| 吴桥县| 周至县| 荆州市| 定西市| 连山| 新巴尔虎左旗| 嘉荫县| 霍州市| 永城市| 五大连池市| 平江县| 土默特右旗| 北安市|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