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正始十年),誅殺曹爽的司馬懿掌握了魏國的實權,曹爽親族夏侯玄和夏侯淵之子夏侯霸並沒有讓司馬懿忽略掉。夏侯霸在曹芳即位後受到曹爽的重用任命夏侯霸爲討蜀護軍、右將軍,進封博昌亭侯。並讓他屯軍隴西。夏侯霸在隴西演武練兵,並改善魏國與當地少數民族的關係,得到少數民族的擁戴夏侯霸代替夏侯儒擔任徵蜀護軍,屬於徵西將軍所統率。
誅滅曹爽,司馬懿讓郭淮擔任徵西將軍正是夏侯霸堂侄夏侯玄被徵召入朝的結果。夏侯玄被剝奪了兵權,入朝任大鴻臚,不久徙太常,夏侯玄自從被徵回朝廷後,從不結黨營私,也未蓄養美姬。
夏侯霸與郭淮不和,曹爽被誅滅,夏侯霸認爲事態嚴重,自己定會落得與曹爽等人相同的下場,夏侯霸感到不安決定逃跑。夏侯霸與夏侯玄一同被徵召,夏侯霸將南逃至蜀漢,想要叫夏侯玄與他一起離開。夏侯玄說:“我怎麼能爲了茍存自己而投降敵國呢?”於是接受詔命前往京師。
司馬師彙報了夏侯霸投奔蜀國的消息,問道:“需要派人追上去嗎?”司馬懿果斷地說:“不用。”然後又冷笑道:“你也知道夏侯家族的功績,如果把他殺了,會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司馬昭說:“爲了活命,而不得已投靠殺父仇人呢,真是有趣的傢伙,也是一種諷刺啊”
夏侯霸帶兵行至陰平迷失道路,糧盡遇困。蜀軍將消息告知成都,劉禪下令:“一定要接到成都。”建安五年(200年)時夏侯霸堂妹夏侯涓嫁給了張飛生二子二女;生下的女兒成爲了後主劉禪的皇后。所以召見夏侯霸時,劉禪寬慰他說:“你的父親是自己在交戰之中陣亡的,不是我的先輩殺死的。”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夏侯霸於是在蜀漢得到重用,被任命爲車騎將軍。而因爲夏侯淵以前的功勳,夏侯霸留在魏國的兒子受到特赦未被追究父親投敵之罪,但被遷徙到偏遠的樂浪郡(今朝鮮平壤)。
姜維問霸:司馬懿既主魏政,是否會攻蜀、吳?”夏侯霸說:“他正在經營整理內部事務,還顧不上對外征伐。但有一個叫鍾會的人,年紀雖輕,如果管理朝政,將是吳、蜀兩國的憂患。”
同年,吳國朱然病重,孫權日間減少膳食,晚上爲之失眠,送給朱然的藥物和食物,都會相望送行。每次朱然派遣使者上報病情,孫權就會親自召見,親自詢問情況,來的時候賜予酒食,離開的時候送去布帛。自從創業以來的功臣患有疾病,孫權意之所鍾,呂蒙、淩統最爲隆重,之後就是朱然了。三月,朱然病逝,年六十八歲。孫權素服舉哀,爲之感慟。子施績嗣。孫權悼詞他說:“此家前初有表,孤以爲難必,今果如其言,可謂明於見事也。”陳壽評價其:“內行修潔,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餘皆質素。終日欽欽,常在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鹹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
赤烏十二年(249年),朱據接替已故的步騭繼任丞相一職。朱據擁護太子孫和的意志十分堅定,每當談及此事,其言語都十分的懇切認真,願意誓死保衛太子孫和的堅決態度都從臉上表現出來。更多次上書維護太子孫和。
孫魯班做爲全公主因孫權晚年寵愛潘夫人及幼子孫亮,孫魯班爲迎合孫權並討好孫亮,就勸孫權爲孫亮娶妻,並多次推薦全尚的女兒全氏。
魏國兗州刺史令狐愚,是司空王凌的外甥,駐紮在平阿,甥舅二人同時掌握重兵,單獨承當淮南地區的重任。司馬懿誅曹爽後,王凌心生不滿,王凌與令狐愚闇地裡策劃,認爲魏帝曹芳昏庸懦弱,受制於強臣,又聽說楚王曹彪有智有勇,想要共同立他爲帝,奉迎他到許昌建都。司馬懿最初也不知道他們的詭計,也對王凌積極攏絡,在高平陵事變後,提升他爲太尉。當初司馬懿曾問蔣濟:“王凌的才幹怎麼樣?”蔣濟回答說:“王凌文武雙全,當世無雙,其子王廣有大志,勝父一籌”,於是司馬懿也對王凌有一絲戒心。
令狐愚本名令狐浚,是曹魏弘農太守令狐邵的族子。令狐浚在平民時,就常有遠大的志向,衆人說令狐浚一定會讓令狐家族發揚光大,唯獨令狐邵認爲:“令狐浚性情不受拘束,不加強品德修養而自高自大,一定會讓家族滅亡”。令狐愚聽說了令狐邵的話,心裡很不服氣。等到令狐邵擔任了虎賁郎將,而令狐愚也已經做官,擔任過了許多官職,乾的工作都很有名氣,被人稱道。
令狐愚來看望令狐邵,趁機一件件地誇耀,隱約地諷刺令狐邵說:“當年的時候,聽說您認爲我成不了大材料,我現在到底怎麼樣呢?”令狐邵看了他很長時間,卻不回答。然而私下裡對他的妻子、孩子說:“公治的性情、氣度還是和過去一樣。從我的眼光來看他,最終一定會破敗滅亡。只是不知到我是否能活的久,受他的牽連?或許將會牽連到你們了!”
魏國魏文帝剛即位,烏丸校尉田豫討伐胡人有功,小小違反節度,令狐浚以律法制裁。曹丕大怒,將令狐浚戴上鐐銬,拘禁起來,免去官職治罪。下詔:”令狐浚何其愚蠢!“從此,將令狐浚改名爲令狐愚。
這時候才當上了曹爽的長史(大將軍長史),後來出任兗州刺史,駐屯平阿,與其舅王凌一起統兵於淮南。
王凌的另立新君行動一直是秘密進行的,由於曹彪的封國在兗州令狐愚的地盤內,公元249年(嘉平元年)九月,令狐愚遣親信張式以監察親王爲名赴曹彪家拜訪,對曹彪說:“令狐使君向大王致意,天下的事未可知,願大王珍重!”開始了他們另立新君的第一步。
王凌又派舍人勞精到洛陽,告訴他的兒子王廣。王廣說:“每當要幹一番大事業,應該以人情世態爲本。曹爽因驕奢淫佚失去了百姓的信任,何晏虛浮而不能治國,丁謐、畢軌、桓範、鄧飈等人雖有較高的聲望,但都一心追逐名利。再加上變易國家的典章制度,多次更改政策法令,他們心裡想的雖然十分高遠但卻不切合實際民情,百姓習慣於舊制,沒有人順從他們。所以他們雖有傾動四海的勢力、威震天下的聲名,而一旦同日被殺之後,手下名士就散去大半,百姓們照舊安定,沒有誰爲他們而悲哀,這都是失去民心的緣故。如今司馬懿的本心雖難以測量,事情也不可預料,但是他卻能提拔賢能,廣泛樹立超過自己的人才,遵循先朝的政策法令,符合衆人心裡的願望。造成曹爽惡名聲的那些事情,他都必定加以改正。終日兢兢業業,以安撫百姓爲先務,而且他們父子兄弟都掌握著兵權,是不容易被推翻的。”王凌聽不進他的話。
同年十一月,令狐愚又派張式去見曹彪,還沒等他回來,令狐愚就病逝了。司馬懿聽此消息,司馬師稟報:“該動手了。”司馬懿說:“不急,等。”
王凌聽到令狐愚去世的消息大叫道:“這一死,兗州刺史就換人,原本應該兩州並舉,現在成了孤掌難鳴了。”
令狐愚的幕僚楊康此時正在京都司徒府上報兗州政務,聽到令狐愚病死,他很害怕,立刻向司徒高柔舉報揭發王凌、令狐愚的計劃。高柔得知後,立刻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相當吃驚說:“你確定有此事?”高柔說:“千真萬確
。”司馬懿旋即恢復鎮定說:“王凌位列三公,又沒有具體證據,一時難以下手,故暫時靜觀其變,嚴加保密。”司馬懿並另派黃華出任兗州刺史。王凌對楊康告密之事毫無所知,積極暗中準備。
王凌的這次預謀想廢帝另立,來削弱司馬家的勢力,司馬懿當然不想陷入被動之中。
公元250年(嘉平二年),熒惑(火星)出現在南鬥星的位置上,王凌說:“鬥中有星可能該出現一位突然顯貴的人物。”於是更加堅定另立新君的行動。
公元249年(赤烏十二年),全琮逝世,其子全懌嗣爵,其妻孫魯班終於鬆了一口氣,與自己政見不同的丈夫終於去世了,這時她已四十來歲。再嫁高位權臣的機會已經微乎其微,她乾脆不做再嫁的打算,而是開始尋找“志同道合”的情夫。
她的堂侄兒侍中孫峻雖然長了副正人君子的模樣,卻是個斯文敗類、衣冠禽獸。他在東吳後宮出出入入,藉機勾引孫權的侍妾,已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只瞞住了孫權一個。孫魯班開始對他有了興趣。
孫魯班雖然年紀已不輕,卻風韻不減,而且在大帝孫權處說話很有分量,因此她稍一示意,孫峻立即很識時務地跟堂姑廝纏在了一起。這對亂倫的男女很快就在廢太子一事上達成了共識:孫峻的姐姐就是全尚的妻子,孫亮訂下的小全氏就是全尚之女。如果孫亮登基爲帝,孫峻不但是小皇帝的侄兒,更是小皇帝的外家舅父了,立即鳥槍換炮,晚輩做了大舅爺了。
在切身的家族利益方面,孫峻比全琮要有覺悟得多。
孫峻也開始大肆攻擊太子的過失,並且力主更換太子了。孫權對同宗重臣的意見十分重視,終於下定了決心。
赤烏十三年(250年)八月,孫權終於決定將孫和軟禁。驃騎將軍朱據以太子爲國之本來勸諫,孫權不聽。朱據與尚書僕射屈晃帶領衆大臣將軍以泥塗首,將自己捆綁起來,到宮殿外爲孫和求情,孫權登上白爵觀觀望,非常反感這種行爲,斥責朱據等人:“你們簡直是無理取鬧,無事找事。”孫權便將其貶爲新都郡丞。及後更被中書令孫弘作詔所陷害而被孫權賜死。屈晃亦直諫孫權不要動搖太子的地位,更叩頭至流血,但都不獲孫權所納,更令孫權厭惡,與朱據同被杖一百後遭遣回鄉里。
無難督陳正和五營督陳象又以晉獻公在驪姬之亂中殺申生,終改立奚齊而至晉國大亂故事勸諫;太子輔義都尉張純亦盡力勸諫孫權,但陳正和陳象都被孫權族誅,張純亦被處死。孫和因此被廢掉流放到故鄣,羣臣中因勸諫而被誅殺流放的多達幾十人。人們都爲他們感到冤屈。而同時孫權宣告:“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將有袁氏之敗,爲天下笑。一人得立,安得不亂?”孫霸就這樣被孫權賜死,就這樣兩宮爭鬥結束。
在這次長達九年的宮鬥中,諸葛恪接替了陸遜的位置,成爲了大將軍駐武昌,並代替陸遜領荊州事。呂岱督領右部,自武昌而上至蒲圻,被升任爲大將軍,兒子呂凱也被授予副軍校尉,在蒲圻監軍。會稽太守滕胤雖支持孫和卻沒有事,是儀也沒有事。
同年十歲的孫亮立爲太子,以全尚的女兒爲太子妃。孫權這樣來結束兩宮爭鬥來說明:“太子你不能鬧,朕不給魯王你不能搶。”孫霸之黨羽楊竺、全寄、吳安、孫奇也被孫權誅殺。歷史稱作“兩宮之爭”或“南魯黨爭”。
二宮之爭期間有很多位大臣如吾粲、陸遜等都因此而死,及至最後諫止孫權誅殺孫霸和流放孫和的十多位官員亦因而獲罪,種種因二宮之爭而衍生的殺戮和懲處對東吳人才打擊很大,期間政局亦因朝內分裂而有所影響。也對之後太子孫亮即位後以及後面政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內部產生了混亂局面。
魏嘉平二年、吳赤烏十三年(250)十月,魏廬江太守文欽詐降誘吳,吳偏將軍朱異知其有詐,乃與偏將軍呂據督兵二萬共至吳魏交界處。文欽見吳兵有備,遂罷。
吳赤烏十三年(250)十一月,吳帝孫權正式立少子孫亮爲太子。
吳赤烏十三年(250)十一月,吳帝孫權遣軍十萬,於嘗邑(今江蘇六合北)築塗塘(即今瓦樑堰),水淹北道,以阻魏兵南下。
魏嘉平二年、吳赤烏十三年(250)十二月,魏徵南將軍王昶向魏帝曹芳進言:““孫權放逐賢良大臣,內部紛爭,可以乘機制服吳、蜀。白帝與夷陵之間的地帶,黔、巫、秭歸、房陵等地都在江北,民衆與新城郡多有接觸,可以襲取此地。”魏帝乃遣新城(今湖北房縣)太守州泰襲巫(今四川巫山)、秭歸,荊州刺史王基攻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王昶攻江陵。初,吳引沮漳河水淹江陵以北地,以阻魏兵。王昶乃作竹橋,渡水擊吳兵,吳大將施績夜敗回江陵。王昶欲引兵至平地作戰,於是大軍僞撤,又以所獲鎧馬甲環城陳列以激怒吳兵,施績果然出兵追擊魏軍。魏伏兵出,大敗吳兵,斬吳將鍾離茂、許旻。次年正月,王基、州泰亦皆破吳兵,降者數千口。四月,王昶以功拜徵南大將軍,儀同三司,晉封京陵侯。
蜀延熙十三年、魏嘉平二年(250)十二月,衛將軍姜維攻魏西平(今青海西寧),不克。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元月,吳國孫權怕自己死後魏軍長驅直入,封鎖塗水,王凌認爲機會出現向司馬懿發下統兵的“虎符”以教訓吳國爲名,調動揚州大軍發動政變,司馬懿知其計,不許。王凌無奈,又派心腹楊弘去說服新任兗州刺史黃華與其共同舉事,沒想到楊弘和黃華聯名上奏司馬懿王凌即將叛變之事,司馬懿見時機成熟,調集數萬人馬,四月,從水路南下,先下達赦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後又寫信曉諭王凌,不久大軍突然到達百尺堰,直逼州治壽春(今安徽省壽縣)。王凌這才發現情況不妙,拿不到虎符他的本部兵馬根本不能和司馬懿大軍抗衡,自己已無勝算,爲避免壽春城遭受戰火,他只有親至武丘,到司馬懿大船前面縛投降。王凌在小船上對大船上的太傅司馬懿喊道:“我如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簡召回,何苦親自率領大軍前來呢?”司馬懿回答說:“因爲君非折簡之客啊!”
王凌感到脊背一陣發冷,王凌沮喪道:“太傅對不起我,你騙了我!”司馬懿說:“我寧可對不起你,也不能對不起陛下!”即令軍士押下王凌。
司馬懿派步騎六百送王凌從陸路到洛陽,到項城時,王凌向押送他的警衛隊長要釘棺材的長釘,隊長請示後給了他鐵釘,王凌知其必死,在賈逵廟前大呼:“賈樑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當夜把以前的掾屬都找來,說道:“我都快八十了,竟然身名俱裂了啊!”於是飲藥自盡。
司馬懿的部隊進入了壽春,王凌的部下紛紛自投司馬懿麾下,請求諒解。但是司馬他還不滿足下令:“將王凌,令狐愚屍體挖出暴露示衆三日,參與政變者及與王凌有關係者均誅殺三族。”
泄露了王凌計劃的楊康對王凌舊部挨個揭發檢舉,唯恐漏掉一個。這些人當中,有一個叫單固的,曾經和楊康一起共事、同樣也都是令狐愚的親信。司馬懿把他叫來問:“令狐愚是不是參加了謀反?”單固一口否認:“我們刺史大人是不會謀反的,對大魏忠心耿耿。”楊康對司馬懿說:
“他騙人。”說完就拿出謀反名單,其中就有單固的名字。司馬懿下令:“來人把單固抓起來,送到廷尉(司法部)監獄。”
審訊的法官列出了幾十項證據,證明單固曾經參與王凌的計劃,而單固仍然一口否認。司馬懿叫來楊康和單固當面對質,單固無法反駁,大罵楊康:“老奴才,你出賣王將軍,又害我全家,你以爲你就能活得了嗎?”而從早到晚都想著告密以後能夠榮華富貴的楊康,卻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自己也曾經是參與者。司馬懿在深入調查之後,突然發現這個告密的楊康屁股也同樣不乾淨,所以他給楊康的待遇就是:和單固一起押往刑場砍頭。看到了楊康的單固,不禁仰天大笑:“奴才,你早該有這樣的報應,看你死了以後到陰曹曹地府,有什麼臉去見王大人!”
王凌失敗以後,王廣也被綁了個結結實實的去見司馬懿。司馬懿知道王廣並不同意王凌起兵,所以見了他以後,慢慢悠悠的說:“要是你們家老爺子聽你的話,也不至於有今天啊!”王廣卻神情嚴肅的說:“我父親不是謀反,我之所以勸他不要起兵,是因爲時機還不成熟,父親不聽我的話操之過急,所以才失敗。我父親是司馬大人您的亂臣賊子,但卻是曹魏帝國的忠臣,可我王廣卻是我父親的亂臣賊子,認賊作父求活命的事情,我是不會做的。”說完,王廣奪過別人手裡的刀,自殺身亡。
王凌的小兒子王明山,在王凌的幾個兒子裡最出名,他不僅多才多藝,功夫也十分了得。王凌全家被抓的時候,他逃了出去,後來就想逃回老家,在途中,追兵發現了他,就拼命的追,王明山跑著跑著,看到一棵樹上落著一隻鳥,拿出彈弓,隨手一射,鳥就落到了地上,追兵一看他這麼厲害,都不敢再追。王明山後來跑到了親戚家,可是那個親戚怕事兒,就向官府告了密,結果,王明山也被抓獲,最後被處死了。
公元251年6月,在處理完參與王凌和令狐愚計劃的所有官員之後,司馬懿以皇帝的名義,逼迫參與王凌事件的楚王曹彪自殺,其親屬都遠放平原郡。
爲了防止事情再次發生,將各地親王們,一律軟禁在黃河以北第一重鎮鄴城,嚴禁他們和外界有任何來往,從此,曹魏帝國皇族全數被司馬家族控制。
這是一次殘酷的屠殺。數以千計的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們,被毫不猶豫的處死。而雙手沾滿了鮮血的司馬懿,利用這次機會,更加牢固的把曹魏帝國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曹魏後期“淮南三叛”的第一叛就這樣落幕了。
司馬懿的果斷迅速,立即平定王凌之亂。司馬師問道:“父親爲什麼要討伐王凌,穩定魏國基業,以父親的智慧足以立國建制了。“司馬懿冷笑道:“這個世間,確實沒有人能再阻止我前進了,但是,師兒你要記住,現在時機未到,我可不想把破綻展露出在我的敵人面前,王凌的叛亂,我也將視作阻礙我的前進的一塊石頭,不得不除,朝廷之上還有我們的敵人呢。”
司馬師拜道:“父親所言極是,師兒一定會謹記於心。”
討伐王凌時候,司馬昭都督淮北諸軍事,率軍會師於項。增加封邑三百戶,賜給金印紫綬。不久又晉號都督。司馬孚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爲太尉。司馬懿消滅了王凌勢力後進一步把持了魏國朝政。
後人對王凌的這次叛亂,褒貶不一,有的認爲他只是爲了滿足自己私心另立,有的卻認爲他是曹魏帝國的第一忠臣。大多數還是認爲王凌是忠臣。
王凌事件爆發以後,郭淮的老婆、也就是王凌的妹妹也自然不能倖免,司馬懿派出的御史很快就到了郭淮家裡,要把他老婆綁走,準備殺掉。鎮守西北的郭淮聽到此消息也是心急如焚,郭淮舊部聽到此消息一下子就圍攏過來幾千個人,甚至還有都求御史不要帶走王氏,然而,司馬懿的命令實在難以違背,御史還是把人帶走了。
部下便到郭淮處請求出兵,把夫人劫回來。郭淮也知道事情嚴重性,知道搶劫朝廷欽點囚犯,就是造反自己一世英名,到頭來卻要落得個謀反的名聲,一時間下不了決心。郭淮的五個兒子也一起跪到郭淮跟前哭道:“爹,把娘救回來吧。”
不斷的痛哭哀求,頭都磕出血來。郭淮不忍心失去妻子,便下了決心:“聽我命令,一定要把夫人救出來。”
衆人應聲:“諾!”
有了郭淮的命令,人們自然一擁而去,終於在御史手上搶到了王夫人。御史向司馬懿報道:“郭淮的一羣手下把王氏搶走了。”
司馬懿感到一點吃驚:“哦?”便讓御史離開了,司馬師在旁說:“父親也沒想到郭淮也不服軟。”司馬懿說:“是啊。”
這時,郭淮的信到了,司馬懿拆開信,內容說:“五個兒子愛他們的母親,就是獻出性命都在所不辭,如果他們的母親死了,五個兒子也就都活不下去了,我郭淮也就活不下去了。我這次放縱屬下去搶我夫人,確實是違背旨意,我願意認罪伏法,接收處罰。”
司馬懿看完後給了身邊的司馬師說:“看到了沒有,郭淮並沒有服軟,當初除掉曹爽他表示中立,調到西北與陳泰抵抗姜維,他一句怨言都沒有,看來我小看他了。”司馬師說:“確實小看了,他一句話,就能說動一支部隊爲他抗旨,這種實力,是絕對不能硬碰硬的,搞不好,就會是一次大西北各族的聯合兵變,陳泰也架不住他。”
司馬懿說:“這人還要從長計議,這件事就到此爲止吧。”
吳赤烏十三年(251)五月,孫權以“神人授書,告以改元、立後”,遂改是年爲太元元年,立太子孫亮母潘夫人爲皇后,大赦。
同年六月,司馬懿病重,夢見賈逵、王凌爲作祟。司馬師代替父親之令,讓揚州刺史諸葛誕爲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九月二十八日司馬孚也升爲了太尉。
八月,戊寅(初五),司馬懿也迎來了自己最後的時刻。司馬懿欺瞞敵人,君主,朋友,甚至家人的一生,可謂精彩,不愧爲智將。
司馬師在司馬懿的病牀旁說:“想想這幾年,都在平息內亂,而且,父親越來越沒有以前對付諸葛亮的從容了。”司馬昭嘆道:“這幾年可謂勞累啊。”司馬懿坐在病牀上狂笑幾聲,不會兒便感到心痛,吐了幾口血,司馬昭和司馬師夫婦,連忙問道:“父親,可好?”想到不久病逝的夫人張春華,心中有些嘆息,雖然夫妻之間不是很和睦,但是感情還是有的。
司馬懿按住腹部說:“不礙事。”說完,將牀頭邊的自己佩劍交給了司馬師的手上。司馬懿說:“我的天命……也到了嗎?”他繼續對司馬師堅決地說:“師兒,從現在起我的權力交給你了,以後你怎麼用自己的權力是你的事情了。”
司馬師說:“我定不辜負父親的期望,支撐魏國的局面看來只有我了。”司馬懿冷哼一聲:“……希望你不要走錯路了。”司馬懿大笑幾聲,結束了自己自信,虛僞,善忍的一生。享年72歲,和王凌服毒自殺的時間,僅僅差了不到三個月。
長子司馬師成功繼承了父業,成爲了權傾朝野的大將軍。
司馬懿終於死了,但是,曹操那個“三馬共食一槽(曹)”的夢魘,纔剛剛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