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幽州與青州已無黃巾,騰得出人手前來施援,萬一要是其他州郡也是如此,那廣宗郡城就成為張角在大漢這片土地上,唯一的孤城,沒有任何外援的一座孤城。思及至此,張角是內心一股悲壯。于是,張角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
只見張角,一臉惋惜地對著諸葛亮說道:
“也罷。老夫只能選擇完全相信你了,絕對地信任你,將寧兒交到你的手中,希望你不要辜負了寧兒的心意,給寧兒一個美好的家庭,作為寧兒的父親,也祝你們終身幸福美滿,過上寧靜和美的生活。”
張角算是放棄了對諸葛亮的考驗,表示諸葛亮滿分過關了,認可了諸葛亮這個未來準女婿的身份,當然無論是張角還是諸葛亮,二人都不會對外公開這一層身份,無他,目前看來,張角是造反的反賊,那么作為女兒張寧也自然是反賊,而諸葛亮卻是官家子弟。
大肆宣揚諸葛亮和張寧得到張角的同意,而正式交往,不但沒有什么好處,還會影響諸葛亮和張寧在彼此的陣營之中的聲望和名節,甚至波及張角對黃巾大軍的統治也有可能。因此,這就成為了上層人物秘而不宣,私自達成的合作關系。
“多謝大賢良師的成全,亮必定不辜負岳父大人的厚愛,給寧兒一份美好幸福的生活,一份發自內心真誠的愛,一個穩定陽光的小家庭,絕不讓寧兒受委屈,流眼淚,以及卷入亂世之中的戰火和爭權奪利的紛爭里面。”
諸葛亮哪里還聽不出來張角早已放下戒備,接受了諸葛亮和張寧兩情相悅的事實,于是趕緊打蛇隨棍上,答謝張角的成全和厚愛,同時也順便改了改口,厚臉皮地將此事給做成實錘。
諸葛亮陪著張寧強行回到廣宗郡城,目的就是想和張角談一談,當然,不是談黃巾起義,舉事造反,推翻大漢朝廷的事兒,而是談談張寧,談談與修道有關的《太平要術》,眼下各個目的基本達到了,諸葛亮也算是有所收獲。尤其是張角已經同意諸葛亮和張寧在一起的消息,諸葛亮更是心中狂喜,連連給未來的岳父大人做出力所能及的保證。
“寧兒替老夫強征青州時,臨行之前,老夫贈了一卷《太平要術》給她當作將來出嫁的時候,送給婆家的嫁妝。既然你也得到老夫的認可,老夫身無長物,就將此物送給你,當作見面禮吧。希望你好好珍惜寧兒,好好珍惜將來身邊的親人。”
“這物名為判官筆,又名輪回筆。乃是你剛才所提到的天地人三書之中,人書的上篇生死簿的伴生至寶。當初,南華仙人送我天書三卷,可惜我修道根基太淺,研究多年未能精讀通讀,無法真正地領悟其中奧義。”
“老夫雖然得到了三卷天書,道術略有小成,然而到了后來,當老夫決定毅然挺身而出,推翻這大漢天下,由老夫來重新定義這世間的規則,給天下黎民百姓一個新的世道之時,也許是天書有靈,察覺到老夫有不臣之心,有妄想之意,竟然主動顯化為天地人三書,并且迅速飛走。”
“也許老夫不是天選之人,不合乎天道,并非應運而生的大氣運之人,那三卷仙書應該是想飛走去找真正的真命天子,當時老夫見之十分駭然,不忍仙書遁走,于是使出畢生道行,強行將人書的一部分給攝了下來,并極力困住了人書的伴生之一,就是此物,判官筆,輪回筆。”
“可惜天道已是放棄了老夫,認為老夫有想稱皇登帝的野心,不再適合為修道之人。那人書被老夫捉到手中之后,老夫卻無法一睹為快,尚未來得及查看之時,那人書竟然又變回了熟讀多年的《太平要術》,且老夫再也無法從那仙書之中,獲取得到增益。”
“那仙書也就變成雞肋,食之無味,扔之可惜。無奈,只好將此仙書送給寧兒,當作嫁妝之用。卻不料最終仙書落到你的手上,又演化成了人書,想必與你有緣,正得其主。老夫也就不再留著這支判官筆了,免得擱之空閣,就送給你吧,說不定他日能派得上用場。”
張角人老了,就變得啰嗦了。張角從懷中掏出一支似金似玉的筆,類似于毛筆。其型修長,筆頭尖細,筆把粗圓,兩端均為筆頭的,筆身中間有一圓環,形狀比較接近峨眉刺,環套在手指筆可以旋轉,筆長約半米左右,二邊筆頭各紋著一字,左邊為生,右邊為死。
張角將判官筆遞給了諸葛亮,然后又開始呢呢喃喃,絮絮叨叨地說起當初一時迷了心竅,壞了修道根基,愧對南華老仙贈送仙書。
張角還說起南華老仙曾經好心告誡他,要張角應當替代上天進行宣傳教化,普度眾生,度人入道,救濟世人,最終必得證得道果,位列仙班,若是張角萌生異心,想借仙書之中的道術與能力,去追求俗世的東西,比如爭權奪利,繁華富貴之類的,那么必定會咎由自取,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從而獲得惡報。
如今,張角回想起來,也算是應了南華老仙所說的一切,只是張角悔不當初,且世間并沒有后悔藥可以從頭重來,或者時光回溯。
不過,張角感覺上天給他關上了一道門,也算是另外打開了一道窗。兜兜轉轉,想不到到最后,自己的女兒張寧竟然又帶回了未來的準女婿諸葛亮來見張角。
而好巧不巧的是,諸葛亮不止是生而知之,能夠窺得一絲絲天道,懂得歷史長河的微末演化,且年紀輕輕,竟然得到仙書的認可。《太平要術》再一次地自發演化成為天地人三書,能從諸葛亮的口中得知人書的內容,張角此生已算是死而無憾,十分滿足了。
諸葛亮接過張角的見面禮,知道是人書之中的上卷生死簿里面的伴生至寶:輪回筆,又名判官筆。諸葛亮雖然表面十分欣喜,鄭重地接過輪回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