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肅喝了一壺烈酒,給自己壯膽,尋了一個月明星稀的晴晚,而后一路不停地朝著呂布的營寨走來,這么多天,呂布白天都在董卓軍陣之外搦戰,由于董卓軍一直沒有應戰,倒使呂布軍放松了警惕,松懈了不少。
直到李肅單人匹馬差不多走到了呂布的軍營門外,才有守營的軍兵發現,大聲喝住李肅,詢問來者何人,所為何事。李肅知道大神好請,小鬼難纏,趕緊高呼,說道:
“還請幾位軍爺速速通報呂將軍,就說是家里故人前來一見。”
李肅知道言多必失,況且這些軍兵是認不出來李肅乃是西涼軍的將領,但李肅可不想在軍營門外就將來意說出來,那樣肯定成功率極低。
守營門的軍兵狐疑不已,皆盯著李肅,不知李肅的來意是真是假,一時之間不知如何主意為好,看著眼前的軍兵,李肅了然一笑,老練嫻熟地從衣袖之中掏出二顆從董卓那兒拿來的明珠,遞給了守營的軍兵頭目。
得人錢財,拿人手軟,營兵內心的天平已是為李肅傾倒,決定冒險為李肅通報一下,畢竟二顆明珠的價值已是不小,值得替李肅做點事,萬一辦好了,真的是呂布家鄉的故人,那還是大功一件,說不定事后李肅還會繼續賞賜一些錢財。
軍兵讓李肅在營門之外稍等,留下一些人繼續看守李肅,另派一人前去報告給呂布得知,呂布也一時奇怪得很,在這京師洛陽遠離五原九原,能有什么故人,但無論是誰,呂布都渾然不懼,倒也想見上一見。
呂布便讓軍兵將李肅帶進軍帳之中,一看是李肅,并不相識,不過呂布與李肅一番細談之后,發現李肅還真的是五原九原人,實為家中同鄉,郡縣故人。大漢的世道很亂,為了生活,很多人都背井離鄉,因此除了聯姻,在外頭便數同鄉最值得信任了。
呂布和李肅一見如故,歡談甚久,李肅覺得時機差不多了,趁勢將話題往勸降扯去,說道:
“賢弟,想不到離鄉多年,今日在此見到賢弟,看到賢弟別來無恙,不勝心喜,又是聞知賢弟有心匡扶社稷,扶大漢江山之既倒,肅深感有榮與焉,故而冒眛前來與賢弟相見。”
李肅說得超級動情,畢竟呂布也是豪放之輩,自然看不出任何端倪,以為李肅是真的一心關切,呂布一時之間感受到來自同鄉濃濃的親情。
李肅是讀書人,而呂布卻是一路當慣了將軍,不知該如何向李肅表達感謝,只好詢問李肅現在的處境,若是李肅混的不行,準備拉李肅進入丁原麾下效力,照應一下李肅一把。
于是呂布頗為自豪地問道:
“我已久沒回家鄉,長期不在故地,故而未曾與賢兄相見,今日一見如故,不知賢兄現居何處,在哪高就?”
呂布這人雖是出身貧寒,卻也是只認官場,但是李肅乃是一介文人,那呂布倒是不吝惜給李肅一官半職,畢竟呂布就是這樣操作的,倒也聚攏了不少好手。呂布好官,但不戀官,知道要將手下的官職給有才能的人,才能幫忙自身走向更高的位置。
若是李肅的官職比呂布還要高,那呂布就會反過來更加巴結李肅,希望能搭一把李肅的順風車,扶搖而上。李肅聽到呂布果然關心李肅的官職,李肅會心一笑,知道呂布已然上鉤,可以收線上釣了。
李肅知道呂布名為丁原的義子,但又是五原九原人,因此倒也不怕呂布知道李肅是董卓軍的人,然后暴起滅口。李肅雖是虎賁中郎將,在京師洛陽這兒,官不算大,但對呂布來說,卻是大如泰山,只見李肅輕描淡寫地說道:
“愚兄不才,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實不相瞞賢弟,正是得知賢弟神勇威猛,卻是屈才于此,僅為軍中一小將,未能揚名天下,故而肅特來尋賢弟,以賢弟之能,莫不說將軍之職,哪怕是統領三軍也不為過。”
“愚兄此次前來,更是帶來了準備贈與給賢弟的特別驚喜,乃是一匹汗血寶馬,名喚赤兔,此馬日行千里,跨橋渡水不在話下,登山越棘,如履平地,是為兄特意重價買來,特作為與賢弟的見面之禮,以助賢弟虎威,還請賢弟能夠笑納。”
李肅清楚無論和呂布怎么扯淡再多,要是不送給呂布重寶、錢財,呂布是不會有任何動心的,畢竟憑呂布的品性來說,或者是以五原九原那兒一直以來的習俗來說,都是無利不起早的。
李肅也就不打算繼續和呂布虛耗太多口水,直接祭出赤兔寶馬,兩眼不眨地就送了出去。呂布一聽,眼前一亮,呂布的武藝是高強,但一直以來都尋不到好馬。長期以來,荊州軍的戰馬都極其缺少,甚至根本不能算得上是戰馬,完全是弩馬將就。
“哦,不知此馬如何?還請賢兄帶愚弟一觀,若是珍貴無比的寶馬,那愚弟萬萬不能收下,實在是太貴重了,畢竟無功不受祿嘛,賢兄的厚意,愚弟心領了。”
呂布說完,便大步走出軍帳,準備看一看李肅嘴里所說的汗血寶馬長相如何,呂布雖是嘴里客套著,但內心已是打定了主意,要真的是好馬,那就留下來,哪怕跟李肅買,或者跟李肅換,都要弄來一匹好馬,畢竟行軍打仗,戰馬實在是太重要了。
呂布和李肅走到軍帳之外,赤兔此時正被拴于軍帳旁邊空地的一根木柱那兒,呂布走近前,只見那馬果然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毛發柔順;馬身從頭至尾,長達一丈;馬高從蹄至項,高達八尺;馬啼如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
好一匹汗血寶馬,赤兔。
“賢弟,不知此馬如何?可合心意?為兄此次不止前來贈馬,還帶來了黃金一千兩,珍寶明珠一百顆,玉帶一條,為兄別無他物,孤身一人,這些黃白之物,留之無益,便將全部都送與賢弟,以助賢弟行軍之資,用兵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