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又持續了幾十年,最終被諸葛亮最大的對手司馬懿給撿了個便宜,建立了西晉。諸葛亮卻沒有將這些也接著說了出來,僅僅只是告訴張角,大漢因黃巾大軍舉事,使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大船,終於開始漏水,並且支撐一段時光之後,完全沉沒,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內。
張角越來越覺得目前的諸葛亮身上有一種莫名難言的氣質,那就是一種局外旁觀的感覺,一種隔岸觀火的感覺,既察覺不到諸葛亮對這些事情的喜怒衷樂,又體會不到諸葛亮置身事外的輕鬆飄逸。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張角還是妥協了,不再以長者面對無知的後輩,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待諸葛亮。而是開始詢問諸葛亮,另一種安排,可能帶來的結果與利弊。張角痛定思痛,思索良久,問道:
“若是老夫將寧兒交給你,你會怎麼做?會怎麼對寧兒?你保證能長期以往地寧兒好,不讓她受到任何欺負?”
張角開始尋找若是一切按照諸葛亮所說的去,會不會是另一種更好的結果。於是張角想知道將自己的女兒張寧交給諸葛亮,諸葛亮會如何對待張寧,尤其是長期以往的相處的態度。張角就怕諸葛亮是看在張寧聖女的身份,或者看上張寧背後父親張角的身份,畢竟,張角雖說目前龍游淺水,可也算得是爛船不止有三分釘。
諸葛亮聽到張角語氣一鬆,卻是詢問自己將會如何對待張寧,畢竟張寧的身份不比別人,若是諸葛亮所說的最終都會實現,那麼張寧就是現在身份顯赫,將來身份尷尬。張角當然不會天真的以爲諸葛亮會對張寧一直如手捧明珠,畢竟出色的男人,最終哪個不是三妻四妾,張角只是希望諸葛亮能念舊情,在以後黃巾大軍失勢之後,對張寧好一點,不要始亂終棄。
諸葛亮知道張角那是開始妥協了,也許現在矇騙張角的話,說不定能從張角手上騙到意想不到的權利與好處。可惜諸葛亮也不是目光短淺之人,或者說張角現在擁有的東西,諸葛亮基本看不上,只要諸葛亮努力進取,以諸葛亮的能量和能力,張角現在有的,諸葛亮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得到。
現在的張角,無非就是千千萬萬太平道教徒眼裡的大賢良師罷了,擁有幾十近百萬的兵馬,遍佈各地的黃巾大軍,以及幾座不懂得治理卻強行佔領的城池,僅此而已。
諸葛亮也不想欺騙張角,雖然張角年老,兼之快死了,不過諸葛亮還是不願違背良心,糊弄張角。不是不敢,而是諸葛亮嫌實在是麻煩,又容易給內心造成困擾,以後看到張寧就會想起曾經騙了她父親張角。這種說謊的成本太大了,諸葛亮不屑去做。
“大賢良師,我無法答應你什麼,我也不會答應你什麼。我只能說,我喜歡寧兒,只要寧兒不負我,我就不會負了寧兒。至於只喜歡寧兒一個人,不讓寧兒受到欺負什麼的,這些我會盡力去做到最好,但不排除一定沒有。相信大賢良師也知道,這世道若想壯大己身的勢力,聯姻是最穩妥的。”
“因此,我可能將來不會只有一個妻子,而對寧兒專一。不過這些並不能影響我喜歡寧兒,袒護寧兒。哪怕他日世道變化,歷盡滄桑,我能作到的就是給寧兒一個公平的環境,快樂生活,幸福的過一個女子應該過的日子,而不是到處奔波,攻城略地。”
諸葛亮的意思很明確了,要是張寧跟了諸葛亮,將來可能錦衣玉食,無憂無慮地相夫教子,安居內室。不過作爲女子,想要帶兵打仗,像之前一樣領幾十萬大軍,前去攻青州一樣,爭權奪利,那就沒可能了。諸葛亮能夠允許女子爲將,卻不可能讓女子獨領爲軍,除非那女子的才能真的勝過了諸葛亮。
諸葛亮話裡話外,還透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亂世之中,想站穩腳跟,聯姻是少不了的,也就是諸葛亮未來的妻子可能不止一個,二個,所以希望張寧不要爭風吃醋,自討苦吃,諸葛亮會一視同仁,給予所有的夫人一個同樣公平的環境,做到恩寵均衡,雨露均沾。
諸葛亮說完之後,張角陷入了沉思。沒辦法,諸葛亮這孩子實在是太實誠了,居然也不願說一些好聽點的話來矇騙張角,哄哄張角,這樣一來張寧不就騙到手了嘛,何至於讓張角猶豫不定,以後的事嘛,張角死了之後,相信也不管著了。
況且,諸葛亮就算不說出這些,相信只要混過上層社會的人,都是懂得這一套潛規則,世家豪族不宣之秘。哪怕將來諸葛亮做出一些看似不利於張寧的事情,也是應有之義,順其自然之理。比如娶妻,納妾。
莫不成,張角還想將自己的女兒霸佔爲諸葛亮的正妻,從而不讓諸葛亮再娶妻納妾,想想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兒,別說黃巾大軍很快就會潰散,黃巾舉事以失敗告一段落。張寧以何身份,以何德行,能夠佔居世家出身、官家子弟的諸葛亮正室,難不成張角還以爲造反成功,張寧是公主,要風風光光出嫁呢。
所以,張角很糾結,諸葛亮說得越真實,越實誠,張角就內心矛盾。一方面嘛,勸自己接受事實,捉住諸葛亮這最後的一根稻草,將自己的女兒張寧救出火海,找一個好的歸宿,安安穩穩的相夫教子,了度一生。一方面嘛,又不願意自己從小就寵溺無比,疼愛有加的女兒,屈尊於人下,這好像有點對不起自己的女兒張寧。
不過,這些問題,張角還是很有魄力做出決定的。畢竟,若是不答應諸葛亮,說不定張寧的處境與結局,更加不容樂觀。想想,將諸葛亮趕走,把張寧強行留下在身邊,困守在廣宗郡城這一座孤城之中。張角越想越覺得可怕,感覺前途一片陰暗。